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靖康国殇纪事 >

第36章

靖康国殇纪事-第36章

小说: 靖康国殇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二心,现在有投靠宋朝复国之意,只要宋朝答应联合打败金国后帮助辽国复国,他愿意率领本部人马立即反水。赵伦建议宋朝派人联络,当然最好是派自己去联系了。
  “好朋友”这个词在何时何地用是很模糊的,有的人需要借用别人的势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说自己是谁的好朋友,这个“谁”肯定是对这个事件很有意义的一个人。
  褚慎明是钱钟书老师在《围城》一书中塑造的哲学家。此君有一大爱好:四处搜罗哲学家通信地址,写信给他们,凡有回信则四处炫耀,以抬高自己身价。此公与大哲学家罗素尤其熟,“还够得上朋友”,称自己为罗素解决了一些问题。细数起来,无非是罗素问他什么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需要喝“coffee or tea”之类非褚君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尽管如此,褚君仍亲狎地唤罗素小名“Bertie”,唬得旁人一愣一愣,仿佛“还够得上朋友”就是谦虚地表达与罗素交情甚深,而与罗素交情甚深就必定是哲学大家,借以提高自己的“哲学家”地位。
  赵伦声称的“好朋友”耶律余睹,原来是辽国的大将,在战场上作战勇猛,他的老婆是天祚帝文妃(当时辽国为数不多的女文豪)的妹妹。天祚帝因立太子的问题杀了文妃,耶律余睹见势不妙,率领手下精锐部队投降了金国,开始被任命为左金吾上将军,侵略宋朝时被任命为元帅府右都监,在金国灭辽和侵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赵伦提到耶律余睹有意投宋反金,对于正在准备抵抗金国的宋朝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大大的馅饼。一直信奉“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的宋朝君臣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此事可行。耶律余睹被迫投降,以及现在的使者萧忠恭作为天祚帝的忠臣被迫降金,他们都有很深的“灭金复辽”的情结,并且耶律余睹手中握有重兵,可以“诱而用之”,便决定通过萧忠恭和赵伦给耶律余睹带去一封蜡丸信。
  信中说道:宋朝与辽国自从“澶渊之盟”以来,结好一百多年,如同一家兄弟。只是宋徽宗听信了奸臣的建议,抛弃了两国的百年情谊,联合金国灭亡了辽国。现在宋朝已经知道当时做错了,所以惩罚了那些奸臣,宋徽宗也退位了。宋朝准备与辽国的大臣们同仇敌忾,共同为恢复辽国而努力奋斗。
  信中还说,耶律余睹是聪明睿智之人,完全可以担当起恢复辽国的重任,并且在西方有耶律大石的帮助(其实宋朝也不知道耶律大石在哪里高就),南方有大宋的鼎力支持,劝耶律余睹当机立断,弃暗投明,共同反金,大事可成。
  宋朝的君臣天真地认为萧忠恭一直忠于辽国,一定会本着“兴灭国,继绝世”的态度来完成策反耶律余睹这件大事情。哪知道萧忠恭的心路历程可不是宋朝君臣可以左右的,在投降金国以后,萧忠恭就一门心思地侍奉金国,并非是反复无常之徒,没有叛金的想法。。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四回 宋钦宗误施统战策  毁盟约女真再兴兵(3)
但是这位萧忠恭先生想趁此机会使个障眼法回归金国,便假意应允下来。他和赵伦回到宗翰大营后,立即献出了宋钦宗的蜡丸书,把宋朝妄图拉拢耶律余睹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宗翰。宗翰听说“犒军银”没有拿到,结果宋朝还派人挖自己的墙角,暴跳如雷。宋朝又干了一次没有吃到狐狸惹到了一身骚的事情。不过自此之后,宗翰对耶律余睹开始防范,逼得他起兵反金,最后逃跑到蒙古部落,被成吉思汗的先人所杀,人头献给了金人。
  与此同时,宋朝还干了一次挖墙脚的事情,看来宋朝的###工作还是很有规划的,虽然经常是###没有成功,却捅到了马蜂窝。辽国的大将耶律大石自从在夹山和天祚帝分道扬镳以后,在西域地区建立了西辽,但是据考证西辽并不与宋朝接壤,因为中间还有西夏。但是宋钦宗本着“四海之内皆兄弟”,准备与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的西辽“革命路上手拉手”,于是也做了一封蜡丸书,派人沿着金宋的边界穿过西夏去寻找远方的西辽。宗翰的士兵截获了这个使者以及蜡丸书,对宋朝更是咬牙切齿。
  本来宗翰就因为自己积极主张进攻宋朝,却没有在第一次进攻中建立多少军功而悔恨不已,人家宗望是打得宋朝满地找牙最后还割地赔款,自己连一个像样的地方都没有拿下来,占领的都是老少边穷地区。
  宗翰原意不想议和,仍然想继续攻打,但是宗望已经议和退兵,并且议和得到了金太宗的批准,所以,他也不能不表示服从。何况,宗望是金太祖的二儿子,地位非同一般,也就不再坚持继续战争的想法了。
  如今听萧忠恭说宋朝根本没有议和的诚意,并没有按照盟约的规定执行的想法,又想策反手下大将耶律余睹,气儿就不打一处来。加上又缴获了宋钦宗意欲联合西辽耶律大石的书信,更是雪上加霜地愤怒。于是,他重新整顿军队,并且上奏金太宗,请求再次攻打宋朝。
  与此同时,宗望在率领金军回到燕京以后,也无法按照盟约的规定得到中山、真定、河间等地,对于宋朝不按照盟约割让三地非常恼怒,认为自己被宋朝耍了,也上书赞成再次攻宋。于是,靖康元年八月,金兵第二次进攻宋朝,战争再一次爆发了。
  金兵第二次攻打宋朝,仍然是左副元帅宗翰和新近提拔为右副元帅的宗望分别率领东西两路大军。在开战同时,金太宗派遣使者向宋朝递交“问罪书”,把自己的强盗行为打扮成“吊民伐罪”,说此次金人起兵,纯粹是宋人的挑衅引起来的,首先是不按照和议割让三地,并且还策反耶律余睹,还联系耶律大石共同灭金,宋钦宗的不诚信行为超过了他的爸爸宋徽宗,所以才起兵问罪,宋朝必须立即把割让的三地给金国。
  宋朝廷君臣接到问罪书后,大为惶恐。立即派遣使者赶赴金国解释:三地军民自己坚守城池,这是人家自发的行为,不关朝廷的事情,我们出了割地的诏书,人家不执行,我们也无可奈何呀;至于策反耶律余睹的事情,大宋君臣毫不知情,肯定是有坏蛋在中间弄虚作假,妄图破坏宋金之间的传统“友情”;联合西辽的耶律大石灭金之事更是无稽之谈了,宋人对于金人感激不尽,怎么可能做出那种勾当来呢。同时,宋使者还表示,愿意将三地的赋税以岁币的形式世世代代交给金人,请求金人退兵。

第十四回 宋钦宗误施统战策  毁盟约女真再兴兵(4)
宗翰和宗望在派遣使者向宋朝问罪的同时,并没有停止进攻宋朝的脚步。当他们看到宋朝使者的上述解释,根本不予理睬,继续进攻。强盗要抢你,即使你说“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照样没用。这也说明,宗翰和宗望谴责宋朝违反和议,不过是他们攻打宋朝的借口。无论宋朝做与不做违反和议的事情,只要宋朝的军队实力不强大,再次入侵是早晚的事情。
  狼如果要吃小羊,无论小羊怎么辩解河水不是自己弄脏的,狼总是会说“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就把小羊吃了,这就是最普通的强盗逻辑。但是宋朝也确实做了违反和议的事情,并且把柄被人家抓得牢牢的,为金人的二次入侵提供了借口,使金人在争取舆论上面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宗翰率军于靖康元年八月从云中出发,这一次他对太原志在必得,所以集结了重兵围攻太原。张孝纯、王禀在坚守八个多月后,粮尽援绝,太原终于在靖康元年九月被攻破,王禀壮烈殉国,张孝纯被俘。
  太原之战的结局,对宋金双方的意义都很重大。金兵第一次进攻东京时,因为宗翰的西路军主力受阻于太原城下,使金兵东西两路军队会师于东京的计划落空。陕西的西夏前线的宋军主力可以源源不断地经过洛阳到达东京,宗望的底气不足,宋朝才取得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胜利。现在太原被攻破了,金兵扫除了西路军长驱直入的最后一个障碍,分进合击的战术得以实现,并且金兵还占领了潼关,阻隔了宋朝西北军队援助东京的通道,与东路军会师东京城下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就在金军的西路军猛攻太原的同时,宗望率领的东路军从保州(今河北保定)出发,再一次猛攻中山(今河北定州)不下,便绕过中山继续向前进攻。靖康元年十月,宗望大军与宋朝援军种师闵(种师道的堂弟)部大战于河北山西交界的井陉,大破种师闵军,种师闵也壮烈殉国。随后金兵集中兵力,攻占了坚守四十多天的河北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守将刘翊在城破后率兵巷战,英勇殉国,知府李邈在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引刀就戮。
  宗翰在攻占太原以后,亲自率领军队在东路军的配合下攻占了平定军(今山西平定)。至此,金兵的东西两路大军在平定军会师,双方的将领在平定军召开了军事协调会,讨论下一步的主攻方向。
  金兵第一次攻打宋朝时,由于对宋军实力的高估,并没有打算灭亡宋朝。宗望只是想收回金国还给宋朝的燕京一带的土地,顺便再敲诈勒索一些“犒军银”。宗翰的胃口要大一些,要求与宋朝划黄河为界。没有想到宋军的战斗力很差,宗望长驱直入打到了东京城下,此时因为金军的西路军未能到达,宗望知道凭着自己手里的这些人马灭亡宋朝难度还很大,趁着宋朝请求和议就坡下驴,得到了宋朝割让三地以及赔款的承诺,赶快回师。
  宗翰因为西路军被阻于太原,自己虽然极力主张攻打宋朝但是没有建立大的军功,而宗望没有费什么力气就轻易地打败了宋朝,迫使宋朝求和,割让了三处要地,获得了金银财宝无数,更加刺激了宗翰的自尊心和贪欲。要知道,宗翰是要争取坐上皇帝的宝座的,目前在金国是第三号人物,在金太祖、金太宗的下一代中是领军人物,第一次攻打宋朝让他丢了很大的面子。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四回 宋钦宗误施统战策  毁盟约女真再兴兵(5)
在讨论攻宋的会议上,右监军完颜希尹(女真文字的创立者,在打仗的同时还要研究文字,真不容易)首先发言:“今河东已得到太原,河北已得到真定,此两地是战略要地。我们应该乘此之势,先取两河地区,等到两河既定,慢慢地准备打过黄河,到时候攻取东京也不晚。现在如果放弃两河地区,先去攻东京,如果攻打不下,我们就进退失据了。”
  宗望听了他的建议,默不作声,因为他以前在东京城下吃过亏,觉得攻占东京不是很有把握。宗翰听了这话,勃然大怒,不顾完颜希尹是自己死党的面子,摘下貂皮帽子扔在了地下,愤然地说:“东京是宋朝的根本,我觉得不得到东京,两河地区虽然得到了也不能固守。如果我们得到了东京,两河地区也就不取而自下。以前打到了东京城下而没有攻陷,那是因为我不在前线指挥作战。现在我去攻打东京,肯定是马到成功!”说到此处,宗翰伸出右手,意气风发地说:“我现在如果攻取东京,就好比是探囊取物,回一回头就成功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宗翰对于宗望上一次已经到达东京城下而没有攻占,采取了很不屑的态度,并且宗翰坚持一定要攻下东京。宗望听了以后,觉得宗翰说得也很有道理,并且自己这位远房大哥在军事上确实是比自己要强一些,并没有计较宗翰带刺儿的话,当即对宗翰的主张表示赞成。
  另外一位后来声名远播的人物完颜宗弼,是金太祖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就是后来在《说岳全传》中大名鼎鼎的四太子金兀术,当时在宗望大军中为大将,也随声附和宗翰的主张。诸位将领见到三位主将的意见是一致的,谁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金军将领一致同意宗翰所提出的灭宋方案。
  完颜希尹的策略看起来较为稳妥,但有可能贻误战机,先把两河地区没有占领的城市派兵占领,不去攻打东京,会使宋朝有时间和机会重整黄河防线。如果这样,金军就不能轻易地过黄河,即使过了黄河,可能也会面临东京城内有准备的城市防御战,就会出现第一次进攻东京的不利局面。
  宗翰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者,清晰地判断出战争态势,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防守空虚的东京,然后再收拾已成惊弓之鸟的河北各市,必然不会遇到很激烈的抵抗。后来局势的发展也证实了宗翰策略的正确。
  平定军会议之后,宗翰和宗望率领东西两路大军向宋朝发起了更大规模的攻势。宋钦宗和宗望在靖康元年二月议和以后,虽然对于割让了河北三地非常后悔,密令三地军民死守待援,但是他却不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