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 >

第1章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第1章

小说: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人不能背叛自己(1)
  提到心灵的自由,人们自然会想到戒酒协会。以前,酒徒们戒酒,难于上青天,无论是服药,还是心理咨询,无论是求助宗教,还是其他团体,几乎所有的方法都无法把酒徒从酒坛边拉开。人一酗酒,终身无法解脱,他们只能在醉生梦死、烂醉如泥中了却残生。然而,戒酒协会却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没有用药物,没有用心理咨询,没有用宗教,只是通过聚会,就让上千万酒徒彻底戒掉了酒瘾,重获新生。那么,戒酒协会的聚会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其实,戒酒协会的聚会就是让酒徒们聚在一起,讲自己的故事,听别人的故事。他们最经典的两句台词是:

我叫约翰,我是一个酒鬼,我不完美,我承认自己对酒精毫无办法,我无法戒酒,我很无能很无助,我需要帮助。

你不完美,我不完美,他不完美,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不过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难以想象,戒酒协会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解决了人们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个方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因为它通过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放弃了头脑中那个虚幻的自我,从而让心灵变得完整。

  酒徒为什么会酗酒?

  人们为什么会忧郁、烦恼、焦虑和恐惧?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分裂的,分裂让我们的心灵始终处于被撕扯的状态,痛苦不堪。有时,这种心灵的痛苦甚至比肉体的痛苦更为剧烈,常常撕心裂肺,肝肠寸断。那么,是什么东西在撕扯分裂我们的心灵呢?罪魁祸首就是我们头脑中有一个自我的幻象,这个幻象完美无缺,无所不能,可以掌控一切。头脑中的这个幻象不仅让自己看上去完美,而且还把一切都看得完美。在他眼里伴侣是完美的,父母是完美的,工作是完美的,未来是完美的,整个世界都是完美的。然而,现实是不完美的。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真实的自我与头脑中的幻象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这一落差就像一个黑洞,活生生地撕裂了我们的心灵。

  所以,追求完美是心灵的陷阱,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
一个跷跷板上,一头是神,一头是兽,人则站在中间;人一半是神,一半是兽,不偏不倚,跷跷板才能平衡。如果人背叛了自己,不管是偏向于神,还是偏向于兽,结果都会让跷跷板倾覆。

  ……威尔逊

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一半是神,一半是兽,二者统一,人才完整。人从来都不完美,但人从来都是完整的。人不能背叛自己,既不能站在神的一边,也不能站在兽的一边。如果背叛了自己,人就会分裂,就不完整,心灵就会被撕得破碎不堪。为什么人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酒徒为什么会酗酒?也是因为他们背叛了自己,站在了神的一边,一心想成为无所不能的神。说到这里,人们不免会怀疑:〃烂醉如泥的酒鬼怎么能与完美的神相提并论呢?〃其实,每个酒徒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追求完美的幻象:自己能掌控一切,自己无所不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幻象根本无法实现,于是他们就把这一幻象寄托在了酒里。在酒徒的心中,酒瓶就是他们的上帝,他们藏身其中,飘飘欲仙,呼风唤雨。然而,一旦酒醒,痛苦就会像山一样压下来,让他们万劫不复。为了当一时的神,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这就是酒徒们的真实写照。要想让他们摆脱酒瘾,就要让他们放弃当神的虚幻追求,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戒酒协会之所以让酒徒们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放下完美,变得完整。看一看戒酒协会是如何诞生的,我们就会明白这一切。
1934年12月的一个午后,阴雨绵绵、寒风瑟瑟,在纽约布鲁克林一座豪宅的餐桌旁,两名绅士相对而坐。白色油桌布铺就的桌面上放着一瓶刚刚从浴室水槽里取出来的杜松子酒。

  当身材魁梧的主人威尔逊伸手拿过酒瓶邀客人艾比喝上一杯时,衣冠整洁、相貌堂堂的艾比轻轻地笑了笑,说:〃不了,谢谢,我戒了。〃

  〃戒了!为什么要戒?真的能戒吗?〃威尔逊大感意外,不禁放下正在倒酒的酒瓶,关切地望着老朋友,〃你怎么了?〃

  〃我不再需要它了,〃艾比回答得很干脆,〃我信教了。〃

  信教?信教真能让人把酒戒掉?扯他娘的蛋!一时间,威尔逊怀疑他的老朋友是不是糊涂了,艾比可是他多年的酒友啊。不过,这件事却深深地震撼了威尔逊,他决心与艾比赌上一回。在他看来,宗教只会让人们去追求完美,根本不可能让人戒掉酒瘾,威尔逊与艾比打赌,他要通过不信教的方法真正把酒戒掉。

  后来,戏剧性的结果终于出现了,威尔逊用不信教的方法,彻底戒掉了酒瘾;而信教的艾比则恰恰相反,他没能真正戒掉酒瘾,断断续续地喝了三十年,最后在穷困潦倒中了却残生。然而,事情并没就此结束,威尔逊还想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其他人戒掉酒瘾。出于这样的目的,他和史密斯博士共同发起成立了戒酒协会,并得到了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大力支持。从此以后,戒酒协会犹如甘泉,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了福音。七十多年来,戒酒协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的酒徒。于是,戒酒协会的诞生便成了二十世纪意识形态史上的一件大事。

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宗教在酒徒的面前如此苍白无力?为什么威尔逊的方法却能雷霆万钧?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宗教和戒酒协会有什么不同……

宗教要求人们追求完美,戒酒协会则要求人们承认不完美;

  宗教要求人们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杜绝错误,戒酒协会则告诉人们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宗教希望人像神一样完美,戒酒协会则要求人放弃完美,追求完整。
不难看出,宗教和戒酒协会最大的区别是:一个追求完美,一个追求完整。追求完美,是要把人打造成神;追求完整,是要让人放弃幻象,回归本性。戒酒协会的纲领《戒酒十二步》告诉我们,人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承认不完美,人就会敞开心扉,接纳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最终得到心灵的自由;相反,追求完美,不断克服人性的缺点,人就会陷入烦恼、焦虑、自卑和痛苦之中。因为完美本来就是虚幻的、不真实的,所以,越是追求完美的人,他们的痛苦就越多越深。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追求完美就像是用一把刀将一个人劈成两半,扔掉缺点的一半,只要优点的一半,毫无疑问,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追求完美,实际上就是企图把一个人活生生地分裂,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相反,人如果放弃对完美的追求,承认了自身的不完美,他就能回归真实的自我,变得完整起来,于是,这个人就会轻松释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几十年来,许多在心理学和宗教中无法找到慰藉的人,他们最终却在戒酒协会找到了归属,步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承认不完美,不仅是酒徒的良药,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良药,为什么生活中有那么多人会感到痛苦、烦恼、困惑和焦虑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追求完美,把自己当成了神。人是什么?人是次于神、好于兽,二者兼而有之的动物。不完美的人一味地追求完美,这就是很多人痛苦和焦虑的根源。

  公元三四世纪,在埃及的沙漠里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甘愿离开繁华的闹市,隐居沙漠,过着无比艰苦的生活;他们以草为食、一禁食就是几周;他们连续几天把自己捆绑在石头上,直至筋疲力尽。他们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原来,他们是一群寻求人生真谛的人,他们有一个响当当的名称:〃沙漠教父〃。他们与中国隐居深山的苦行僧一样,都是通过受苦受难的感受,来体会人性的不完美。这些〃沙漠教父〃告诉我们:因为人不完美,所以很多事情人都无法掌控;因为人不完美,所以我们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为人不完美,所以我们总是苦难重重。人只有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他们的心灵才能自由;他们才能从痛苦中找到快乐,从荒谬中找到意义,从喧嚣中找到宁静,从黑暗中找到光明。人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根本就用不着去否认荒谬、喧嚣、黑暗和痛苦。而且,人也只有在经历了苦难,变得支离破碎之后,他们才能认清自己的本性。

  追求完美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完美的是神,不完美的是人,追求完美的心理实际上是想去扮演无所不能的上帝。扮演上帝的结果注定会陷入酒精、金钱、权色和各种物质的泥潭。因此,只有停止扮演上帝,接受错误和缺点,承认无法掌握生活里的每一个层面,我们的心灵才能找到真正的祥和与安宁。

  然而,许多人却不愿意承认人不完美,他们醉心于追求完美和控制一切。这样做的结局不外乎两个:要么烦恼不断,焦虑不安,生活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之中;要么理想破灭,酗酒成性,怨天尤人,整天都生活在抱怨和痛苦之中。

  以下这个来自中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了解人不完美。
马祖年轻时痴迷坐禅,一次能坐上几个时辰。有一天,他的门徒怀让问他:〃你这样强迫自己打坐,到底意欲何为?〃

  〃成佛。〃马祖答道。

  怀让一听,当即坐了下来,拿起一块砖头,专心致志地磨了起来。马祖看着他,大惑不解,问他做什么。

  怀让说:〃我要用这块砖磨面镜子。〃

  〃你就是磨到胡子白,也磨不出镜子来。〃马祖奚落道。

  怀让笑了:〃哈哈!你这会儿也该明白了吧,你就是坐到胡子白,也成不了佛。〃

人只能做人的事,而不能去做神的事。马祖一心成佛,就是要让人去做神的事,结果自然便会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人的能力是有限制的,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强大的人,一个觉醒而充满了幸福感的人。承认不完美,承认人能力的有限,我们就会对他人的不完美产生怜悯,于是,爱便会油然而生。下面我们将讲述两个觉醒之人的故事:

从前有一对兄弟,两人共有一块田和一间磨房。每天晚上,弟兄俩平分一同收获来的粮食。弟兄俩一个单身,一个已有家室,生了一大帮孩子。有一天,单身的弟弟想:〃把粮食平分实在不公平,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哥哥还有那么多孩子要养活。〃于是弟弟每晚悄悄地拿些粮食放到哥哥的谷仓里。

  然而有一天,已成家立业的哥哥自言自语道:〃把粮食平分实在是有失公道,我到老来有孩子养老送终,可弟弟孤苦伶仃,到老来去靠谁?〃于是每天晚上,他也悄悄地拿出一部分放到弟弟的粮仓里。结果,兄弟俩人清早起来,总是发现自己送出的粮食又神奇地补了回来。

  直到有天晚上,兄弟俩在半路上不期而遇,突然明白这期间发生的一切蹊跷,兄弟俩深情地拥抱在一起。

  这个故事中,上帝见证了他俩的相遇,赞叹道:〃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圣地,一个应该建立我庙宇的地方。〃这片上帝圣名显扬的圣地,是人们出于爱而发现彼此的地方。

因为我们不完美,所以才要彼此互爱,相互扶持;因为我们不完美,所以才要宽容和宽恕;因为我们不完美,所以才要谦卑,才要学会感恩。上面故事中的两兄弟,如果他们都觉得自己很完美,能力不受限,不需要他人的爱和支持,那么,这个感人的故事就永远不会发生。
第二章 每个人都是花色的
  世界上所有的人;他们的内心无不有着光明与黑暗、信任与怀疑、爱与憎。。。。。。

  ……温立光 加拿大灵性作家

人类最古老的智慧认为:?个人都有双重性,我们既是圣人,又是罪人。

牧师问孩子们:〃要是世上的好人都是红色的,坏人都是绿色的,那你会是什么颜色的?〃

  小琳达歪着头,仔细想了好一会儿,然后满脸兴奋地答道:〃牧师,我是花色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红色和绿色的混合体,既是好人又是坏人。优点和缺点参半,这就是人的本性。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是神,然而,人又有很多可能性,我们拥有超越时空限制的智慧和爱,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人总是处于这样的困境……我们渴望本质上超越我们的东西。

  长久以来,人们不断述说着自己面临的这种困境。古希腊人说,人次于神、好于兽,二者兼而有之。有一个神话很有意思,这个神话说,有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