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蚁生 >

第8章

蚁生-第8章

小说: 蚁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都是蒙族,是元末“八月十五杀鞑子”时逃到西峡山中的,此后他才改了履历。不过,我和颜哲发现他身上确实有蒙古人的强悍基因,不光是指他的阔脸和塌鼻子,主要是指他身大力沉,耐力好韧性足,而且对蚊叮虫咬有极强的耐受力。他与颜哲床头对床头,老是奇怪地问颜哲:

“臭虫咋光找你,不来找我?我床上从来没臭虫。”

颜哲也觉得非常奇怪啊。但有一天他偶然掀开王全忠的席角,一下子出了一身鸡皮疙瘩――苇席的四角都有个折边,折边的凹处趴满了臭虫,整整趴了一层,四个折角处加起来,怕没有上百只!这些臭虫当然不是吃素的,但这个蒙古鞑子皮厚肉糙,竟然从来没有感觉。

细皮嫩肉的颜哲就没这份功力,幸亏他善于动脑,很快找到了治臭虫的有效办法,原来臭虫的习性并不是喜欢呆在阴暗隐蔽处,它们也是“努力向上”的,只要你白天不把蚊帐撩起来,它们就会顺着蚊帐悄悄往上爬,然后老老实实聚集在蚊帐四个角落处。每晚睡觉前,只需用带罩子的煤油灯去烤蚊帐角,被烤焦的臭虫劈劈拍拍地落到灯罩里,每晚都能逮二三十个。说来臭虫的繁殖力实在惊人,每晚消灭二三十个并不能让颜哲床上的臭虫断根,只是能保证臭虫的数量足够少,使他这个晚上基本上能睡安稳。颜哲在向我吹嘘他的发明时说,这是他和臭虫之间的“动态的恐怖平衡”。

这会儿他在细心地烤臭虫,金黄色的灯光映得他的脸庞亮堂堂的,就像浮在黑暗背景上的一座黄金头像,显得特别纯洁和安详。他神色明朗,甚至有心思轻声哼着歌。我侧耳听听,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歌声伴着屋里众人粗粗细细的鼾声。我在窗外的黑影中悄悄观察着,看来他确实胸有成竹,没把庄学胥送来的死亡威胁放在心上。这让我多少放心一些。

颜哲熄了灯,睡了。我继续留在黑影里为他站岗。颜哲很快睡熟了,这从他一动不动的睡姿可以判断,他绝对想不到,一个姑娘正为他“风露立中霄”吧。外边的蚊子太厉害了,连我这个素来不怕蚊叮的人也受不住,露在衣服外的胳膊和小腿被咬得火烧火燎。我考虑是否回屋去穿上长衣服,回头一看,发现篮球架上有一座门板,那是与颜哲同班的男知青黄瞎子建起的避蚊台。黄瞎子是个一千度的近视眼,家境最困难,连四五元钱的蚊帐都买不起,只能拼上血肉之躯任由蚊子叮咬。他曾在一年中连发13场“老犍”(北阴土话,指疟疾),创下农场最高纪录。多少年后我曾把这事聊给一个医生,他坚决不相信一个人一年能发13场疟疾,说光是高烧也把人烧毁了!我说这事儿千真万确,建议他不妨去找黄瞎子进行研究,说不定能搞出什么医学发现。

有天晚上黄瞎子被咬得实在受不住了,情急智生,便把宿舍门板卸下来,吊到篮球架顶部,用绳子捆牢,再把自己捆在门板上睡觉。因为高处风大,蚊子少一些,可以睡个安生觉。第二天大伙看到他的业绩,个个啧啧称赞。这么个一千度近视的瞎子,深更半夜,凭一人之力,把门板吊到那么高的地方,真难为他能办到!林镜一本正经地说,这件事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的一句成语:狗急跳墙。

黄瞎子这些天出河工,没有在农场。我想不如躲到他的避蚊台上,既可以避蚊子,也能居高临下地观察。作为姑娘家,长时间守候在男宿舍外面,若被人撞见很难为情的。于是我悄悄回宿舍拿一条被单,把单子裹到腰间,手足并用地爬到避蚊台上。黄瞎子用来捆身体的绳子还在,我小心地把自己捆好,万一睡着后一翻身摔下去,那就麻烦了。再裹上被单。这儿蚊子确实比较少,又凉快,简直是天堂了。我开始朦朦胧胧进入浅睡,每隔几分钟就醒一次,观察完四周的动静,再接着入睡。

轻薄的白云在月亮周围游荡,头顶的天河悄悄地缓缓地转动着。眼皮越来越涩。我揉揉眼睛,忽然看见了颜伯伯夫妇,他俩在空中飘飘荡荡地向我靠近。我在心中对自己解释,颜伯伯他俩会飞一点也不奇怪,他们已经是鬼魂了。他们悲伤地说:秋云,我俩已经死了,以后全靠你保护哲儿了。我看见他们浑身血迹,难过地说:你们放心吧,庄学胥已经把消息捅给我们,我们已经有准备了。袁阿姨惊问:庄学胥?可不能相信这个人。颜伯伯制止住妻子,说:不能这样说,文a我阳台盆栽的榕树叶上,叶子颤动,枝丫摇晃,但还是支撑不住这重量。风从东面吹来;雨水砸在窗口上的铁罩,紧凑又零乱革前他也是个好孩子啊。袁阿姨摇摇头,指指我的身后说:好孩子?那他这会儿为啥偷偷把哲儿和秋云捆起来?

我恍然回头,原来颜哲不知道啥时候来了,就睡在我背后,紧紧地挨着我;庄学胥也来了,正偷偷用绳子把我俩捆在床上。我急忙推颜哲醒来,同时用力想挣开绳子。但绳子捆得很死,颜哲也一直熟睡不醒。这时,我看见赖安胜拎着一把刀悄悄向我们逼近。我急得大叫,却喊不出声音。半空中的颜伯伯和袁阿姨也急疯了,像蝙蝠一样绕着我们狂飞,他们手腕脉管处流出的鲜血化作满天血雨……

我从噩梦中惊醒,满头冷汗。周围当然是空无一人,没有颜哲,没有他的父母,也没有阴险的庄学胥和赖安胜。只有我身上捆的身子是真的,没有这条救命绳,说不定我已经在噩梦中摔下去了。可能怪我睡前把自己捆得太紧,引发了这场噩梦。

但这个梦彻底赶走了我的睡意,也毁了我的心绪。我把那根绳稍松一些,坐起来发愣,心绪十分阴郁。月亮落山了,世界浸泡在黑暗中。黑暗悄悄涌动着,无边无际。农场睡熟了,远处的乡庄也都睡熟了,天地间没有一丝灯光,没有一点人世间的声音,连狗吠也没有,似乎这儿已经被文明世界彻底抛弃。刚才我在梦中看到了久违的颜家夫妇,他们血迹斑斑的身体一直在我眼前晃动。他们并没有怪罪我,他们放心地把儿子托给我来保护。但我苦涩地想,也许颜伯伯和袁阿姨的死,都和我有关啊。这是我深藏心中的罪孽,我甚至没对颜哲说过。

4 罪

中国作家中至今没有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算高行健),真该集体自裁以谢国人,因为近半个世纪来,中国人的经历之丰富,没有哪个国家能赶得上。1958年那些忘我劳动的蚂蚁,到1960年变成了饥饿的、只剩下觅食本能的蚂蚁;1962年后刚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到1966年,又变成了互相撕咬的蚂蚁――不,这时再用这样的比喻就太糟蹋蚂蚁了。蚂蚁世界也有战争,但只限于族群之间的战争,没有哪种蚂蚁会在自己窝里撕咬的。

1966年6月6号,星期一,北阴市一高中高三丙班的数学课代表颜哲去教研室领作业,因为毕业考试已经结束,要正式开始高考复习了。不过他没有领到作业。教研室已经接到学校的通知,要先搞文化大革相对密集,是嘈杂的闹市。如果有时间,哪怕你走马观花也能淘到一些像样的玩意,我就常去逛,这是个人的职业习惯。巷子命,为期两个星期。那天,高一学生的我也去教研室领作业,听见颜哲哥哥正大惑不解地说:

“两个星期?可是一个月后就要高考了!”

那时,没有人料到这个啥子“文化大革相对密集,是嘈杂的闹市。如果有时间,哪怕你走马观花也能淘到一些像样的玩意,我就常去逛,这是个人的职业习惯。巷子命”会延长到两个月,然后是两年,然后是十年。而且对绝大数人来说,耽误的是整整一生。

那天我和颜哲一块儿从教研室出去,路上我笑着问他:文化大革相对密集,是嘈杂的闹市。如果有时间,哪怕你走马观花也能淘到一些像样的玩意,我就常去逛,这是个人的职业习惯。巷子命是干啥的?是不是不让看旧戏了?这下子你爸妈可惨啦,再看不成“定军山”、“祭风台”啦。正说话间碰到来上班的颜伯伯。他的消息比较闭塞,是从我们嘴里才听到这个消息。我至今还清楚记得,他的目光“刷拉”一下变暗了,那是对于未来噩运的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就像手指被烙后,在大脑反应之前就会下意识地缩手。他勉强笑笑,和我们分手,听见他低声叹息道:

“又要运动了。”

学生们的参与起先有点被动,但很快就被点燃了激情,成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卧龙岗拉倒《千古人龙》的石牌坊,砸碎全国仅存两套的十八罗汉琉璃像。爬到王府山的假山亭子上把风铃砸掉。到地主资本家的家里抄家。高三学生们开始还惦记着高考,把数理化和外语课本偷偷揣到怀里,在听报告时抽空看两眼,但很快他们就把书本彻底扔脑后了。在北阴一中里,批斗的矛头不约而同地对准了颜夫之老师,其后轮到他妻子袁晨露。虽然我为他们担心和惋惜,但出现这种局面我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他们一向是那么超群出众,那样清高脱俗。他们明显是属于“士”的阶层,属于“阳春白雪”的概念,与北阴这个闭塞落后的社会背景完全不协调。一句话,如果要找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来做革相对密集,是嘈杂的闹市。如果有时间,哪怕你走马观花也能淘到一些像样的玩意,我就常去逛,这是个人的职业习惯。巷子命靶标,不找他们还能找谁?

颜家被抄了,当时的主旨是“破四旧”,还没上升到政治层面上。颜家的四旧自然不少,有旗袍、高跟鞋、戴博士帽的毕业照片等,最轰动的是抄出了袁阿姨年轻时在英国海滩上的泳装照,以那时的眼光看来她的衣着相当暴露,衬着碧蓝的天空,洁白的沙滩,她修长白润的年轻胴体确实美极了!红卫兵抖动着照片,斥骂颜家“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作风”。颜伯伯和袁阿姨苦笑着偎依在墙角,默默地看着他们在屋里肆虐。邻居们围在土院墙的豁口处窃窃私语。我和学胥哥没有参加这次抄家,站在墙外看。学胥哥说:看来从颜家还真抄出不少东西呢。我不服气地说:谁家没有四旧?我家有菩萨像,你家还有穿旗袍的照片呢。庄学胥的脸色刷地白了,过了很久才小声说:

“秋云你可别对外乱说。”

我说你放心吧,我决不会对任何人说。

然后学校出现了针对颜夫之的大字报。最初是学生们没有章法的撕咬,几天后,一份“帅报” 出来了,贴在鲁迅图书馆的山墙上,满满一墙。图书馆是当年一中最大的建筑,“鲁迅图书馆”的牌子还是老校长请郭沫若先生书写的。“帅报”是当时的习惯叫法,指那些有份量的、代表了工作组批斗方向的大字报。它用颜色鲜亮的青色墨抄写,与一般大字报的黑色字迹相比,有先声夺人的功效。从字体上看,这份帅报是校图书馆的王老师抄写的,他是本市有名的书法家,过去脾气有点臭,能求得他的墨宝不是件易事。但今非昔比了,在革相对密集,是嘈杂的闹市。如果有时间,哪怕你走马观花也能淘到一些像样的玩意,我就常去逛,这是个人的职业习惯。巷子命的风头上,读书人的臭脾气不再有容身之地。工作组一声令下,王老先生只有乖乖从命,用他最擅长的魏体,把上万字的帅报,批判他好友颜夫之的帅报,恭恭正正地抄出来。

我和其它学生一起看这张帅报。大伙儿哜哜嘈嘈,挤挤扛扛,空气中浮动着亢奋,浮动着撕咬猎物的欲望,我想非洲鬣狗群发现腐肉后大概就是这样子吧。唯有我心中止不住发冷。帅报直接点了颜夫之的名字,而且其内容不像早先的大字报那样零碎空洞、模糊不实,可以说,这份帅报上所揭发的颜夫之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无虚的,我都亲耳听过。它们都是颜伯伯――不,颜夫之――关于蚂蚁的一些闲聊,像蚂蚁是利他主义的典范啦,蚂蚁社会比人类社会更先进啦,行军蚁的自我牺牲精神啦,蜜桶蚁的一生只是一件器皿啦,等等。这些比较玄虚比较哲理的话,用“阶级斗争这把照妖镜一照”,就现出了原形,暴露了其骨髓深处的阴险恶毒。

帅报上反复使用两句最有份量的话:

用心何其毒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后,这两句话成了所有革相对密集,是嘈杂的闹市。如果有时间,哪怕你走马观花也能淘到一些像样的玩意,我就常去逛,这是个人的职业习惯。巷子命大字报上的经典用语。

帅报署名是“横扫群魔”战斗队,但我非常清楚它的执笔者是庄学胥,因为我们俩是最常去颜家的,颜伯伯的这些话常常是以我俩再加颜哲为听众。现在,即使以一个15岁少女的懵懂,我也立即料到了颜伯伯――不,颜夫之――的下场。他完了,有了这么多翔实丰富的材料,他肯定被归入敌人阵营,万劫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