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1号狙击手 >

第35章

1号狙击手-第35章

小说: 1号狙击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注意,左侧行进是狙击手通过战区街道的方法,但有个前提:不得不通过街道。喜爱狙击的读者一定记得电影《兵临城下》中,苏军狙击手瓦西里在巷战中机动的一些场景。整部影片,瓦西里几乎没有沿着街道走过,他是在废弃的楼房内穿行,在厂房中的管道里钻来钻去。这不是导演的杜撰,狙击手在巷战中机动,更多地要从内部穿过建筑物,而不是绕行。如果战区有地铁隧道、下水道等管道,那再好不过了,一定要加以利用。相对而言,在建筑物内部,直接处于敌火下的概率相对较小。《兵临城下》中,瓦西里的一名狙击手战友,就是在跃过厂房被炸毁的楼板时,由于身体暴露于建筑物外的一瞬间被击毙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称这种作战方法为“老鼠挖洞”。事实上,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在巷战中也使用这种战法。电影《集结号》中九连巷战攻击的场面,曾经受到一些军事发烧友的质疑,理由就是在那种情况下,解放军似乎更应该使用穿墙机动的战法,而非派部队沿街道强攻。
    城市战中,几个狙击小组可以采取“蛙跳战术”,配合机动。简单地说,3个以上的狙击小组可以用一个组占据便于发扬火力的掩体担负掩护,另两个组前进,分别寻找掩体。行进中,至少有一个狙击小组能够提供掩护。这种行进方法比起单个狙击小组机动,安全系数要大得多。
    选择一处安全的掩体
    什么样的房屋适合狙击手栖身?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人,恐怕是至今仍战斗在伊拉克的反抗武装的狙击手。在生死一线的战场上,选错了掩体,就意味着狙击手生命的终结。城市中,高楼林立,房屋密集。狙击手的观察视野远远小于野战,通常不到100米。在这样短的距离上射击,警方狙击手求之不得,而对军队狙击手来说,实在是太近了。因此,城市战狙击手掩体的隐蔽性好坏,比野战时更为关键。
    在城区选择狙击掩体时,一定要避免选择那些有很多窗户的建筑。多窗的房屋,敌人可以在不同角度观察你的动静。此外,窗户多还有一个弊病。要知道,建筑物在平时和战时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多窗的建筑,特别是那些通体落地窗的大厦,平时看起来非常现代、壮观,然而炮声一响,碎玻璃会像下雨一样溅落。每块玻璃碴,就是一把锋利的小刀。在以往的城市战中,被房屋溅落的玻璃杀伤的战士不在少数。
    选择楼房作为掩体时,狙击手应当选择几层为好?从控制范围来讲,当然是楼层越高,射击范围越大,但有一点要注意,最好不要选择顶层。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结实,因此选择中高层而非顶层作为掩体时,掩体的上方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坚固的顶。选择好房间后,狙击手最好用沙袋堆放在房间的临敌一侧,起到加固作用。狙击手还可以在自己潜伏的位置前方挂一个薄纱网,这样不容易被外面发现。这就好像高档轿车里的后窗遮阳帘,司机可以透过它看到外面,而外面的人却很难透过遮阳帘看到车内的情况。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七章(7)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46 本章字数:1044


    高处的狙击掩体还有一个好处——城市巷战,步兵在巷战突击时,常常要借助墙角、花坛等物体作为掩蔽物。而这些对于身处高处的狙击手来说,所有步兵依存的地面物体,都已无法为其提供掩护了。
    学会指示目标
    城市战中,狙击手除了要击毙敌方人员,还要通过其携带的光学瞄准镜,观察敌情,并将敌情汇报给己方指挥员。这就考验狙击手指示目标的本领。
    指示目标,每个狙击手都会,然而在城市战中,指示目标还真不太容易。我们不妨来做个试验。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位同伴的话,请与他一起站在窗户旁,共同远望。你选择一个建筑,然后用语言描述给同伴,看看他能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领会。
    事实上,这试验听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有点难度。城市里建筑林立,狙击手等于是在众多的干扰物中,能把目标准确地与其他建筑区分开来。还是举个便于理解的例子:你要在一群人中,为同伴指出你的弟弟,你会怎样说?“戴蓝色帽子的那个人。”“最高的那个人。”“唯一不戴眼镜的那个人。”同样,指示建筑物也应该挑出其最显著的特点,比如狙击手应当这样指示目标:“顶层有2个大转盘的大楼。”“通体都是蓝色玻璃的大楼。”“3栋同样的红色小楼中间的那一栋。”像这样的训练,狙击手应当日常多多练习。
    学会了指示目标的技巧,我们再来看看哪些目标是狙击手应当着力寻找的。
    ○敌班组武器阵地
    ○敌前沿指挥部
    ○敌火制区
    ○敌火力盲区
    ○敌掩体及阵地
    ○便于我军通行的隐蔽路线
    城市测距与测风
    测距与测风,是我们以前讲过的内容,不过在城市环境中,这些课目都有了新的变化。
    先说测距。事实上,城市测距要比野战测距容易。在城市环境中,很多常见的物体都是有规律的,便于狙击手测距时参考。比如,路边电线杆以及停车收费表的间距、马路上车道线的宽度、构筑马路牙子的砖块、楼房阳台的宽度,等等。作为有心人,狙击手应当多记一些这样的数据,以便在战斗时得心应手。
    城市战测距中有一个问题难度较大——俯射和仰射的测距。狙击手的掩体有可能选择在高楼上,那么对地面射击,或是对不同高度目标射击时,仅仅水平测距是不够的,必须加上俯仰角度的衡量。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几何问题,勾股定理就能解决。狙击手只需牢记这个公式,就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弹道距离2=水平距离2+垂直距离2。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七章(8)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48 本章字数:1363


    再说测风。这要比野战测风困难得多。城市中的风向是最复杂的,每一栋建筑都相当于一座人工山崖,每一条街道就是一条人工峡谷,当如此众多的山崖和峡谷会集在一起时,判别风向可想而知有多难。一般说来,风在街道中会沿着中轴线走。到了路口,几个方向的风会集在一起,那里的风向很乱。因此,狙击手在刮大风时,应当慎重选择穿越十字路口的射击路线。除非距离在100米内,否则弹道偏移很难判别。
    城市中的风向还有很多特殊情况。比如,当一座低矮的房屋被一些高大的楼房环绕时,这一地区就会出现旋风;再有,地下通道、地下铁路的出风口,也会对子弹飞行产生影响;还有,在一些繁华地段会出现一些很怪的气流,它们究竟如何形成很难解释,好在这些气流的延续地段比较短,因此对狙击的影响不是太大。
    城市中的风向如此复杂,那么狙击手应该借助哪些手段来判别风向呢?烟是一个好帮手。城市中会有很多烟,有的是从烟囱里冒出,有的是从饭店的排风口冒出,有的甚至源自街边的烧烤。这些烟就像滴进水流中的墨水,将风的流向、大小清晰地展现出来。如果没有烟,瞄准镜的幻影也可以作为参考,具体技巧我们在《狙击教程之测距与测风》一文中有过介绍。
    警方的狙击手远比军队狙击手幸运。在美国,如果歹徒劫持了人质,那么警方会在其周围拉起警戒线,警戒线上布满了小三角旗。这些小旗绝不像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的仅仅是装饰,它们实际上在悄悄地为警方狙击手报告风力与风向。
    巷战火制区的学问
    狙击步枪的理想歼敌距离是300米以上,然而即便是世界上最宽阔的街道,也不可能有300米。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环境中,交战双方的距离常常仅为数十米。在这样的距离上,狙击步枪的效能远不及步枪和冲锋枪,狙击手的价值反而不如普通步兵。
    要想在城市战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狙击手的作用,最关键的还是要与敌人保持足够的距离。街道的宽度是不变的,但狙击手可以改变火制区,从而拉大与敌人的距离。如果狙击手向狙击掩体当面的敌人射击,与敌距离仅隔一条街道,不过数十米,敌人很容易发现狙击手的掩体位置,并且可以轻而易举地用步机枪火力,甚至手榴弹和迫击炮来摧毁狙击掩体。敌方甚至可以派出一个突击组,对狙击手所在的建筑发动突袭。如果仗这么打,那么狙击手绝对要算是弱势群体。
    但是如果狙击手采取斜向射击,射击距离可以增加若干倍,达到数百米。这样一来,敌方不仅难以发现狙击手隐蔽的位置,而且即使发现了狙击掩体,也增加了还击时的难度。被狙击的敌人与狙击手当面的敌人之间,往往会间隔好几处敌军阵地。因此,被狙击的敌人要想对狙击手所在建筑发动突击,部队的组织难度会加大。
    依托坚固的高层建筑,狙击小组和步兵分队可以构筑一个立体火网,对远、中、近不同距离的敌人进行射击。假设在巷战中选择了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作为临时阵地,那么可以这样分配火力:步枪手在一层构筑防御工事,其火制区为0—300米;机枪阵地设置在楼房二层,其火制区为300—500米。在楼房的5层和10层分别设置2个狙击小组,他们分别控制500米以内和500米—800米。如此,一个分工明确、火力配系周密的立体火网就形成了,这比单纯依靠地面步兵防御要稳固得多。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七章(9)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53 本章字数:712


    狙击小组的最大威胁
    巷战中,狙击小组最可怕的敌人是什么?
    实战经验表明,巷战中狙击小组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敌方的步机枪,也非敌方狙击步枪,而是敌直瞄火炮。在近几年的城市战中,坦克、步兵战车等装甲车辆大量运用于一线战斗。狙击手拿这些装甲车辆毫无办法,坚固的装甲可以抵挡大口径狙击步枪的枪弹。相反,狙击手一旦暴露位置,坦克炮和步兵战车上的机炮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狙击掩体摧毁。凡是近年来有过城市战实战经验的陆军,都意识到直瞄火炮在巷战中压制敌狙击手的效果。因此,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对其装甲人员输送车进行改造,加装了机炮。一些狙击手不知道这一情况,在作战中没有在意换装了机炮的装甲人员输送车,结果可想而知。
    为了应对直瞄火炮对巷战狙击手的威胁,我们必须对各种火炮的打击高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见附表)。
    火炮直射的打击高度
    在未来的城市战中,狙击手不可能不面对坦克、步兵战车以及自行榴弹炮等车载火炮直射的威胁,但狙击手也不可能由此退出城市战舞台。那么,狙击手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个比较简便易行的办法是:在狙击掩体所在建筑的底层,构筑一个备用掩体。一旦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出现,狙击手立即向底层的备用掩体转移。备用掩体由于高度低,面临直瞄火炮的危险区小,同时周围的建筑物可以为其提供掩蔽,从而增加狙击掩体的隐蔽性。此外,在狙击阵地附近配备反坦克武器,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总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狙击手若想在城市战中更多地歼灭敌人,更好地保护自己,必须在战前专门进行城市狙击的战术培训,并且在战时加强与各步兵分队的协同。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八章(1)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55 本章字数:1361


    第十八章
    狙击小组赴沪临行前,王耀和田敏、腾建军给6名狙击手开了一个任务动员会。会上,王耀明确了狙击手在这次任务中准备打击的两种重点目标:一、按照指挥员要求,对企图进行恐怖袭击的武装分子进行精确打击,必须做到指哪儿打哪儿;二、对被恐怖分子操纵的低空慢速航模目标进行摧毁性射击。
    任务介绍很简单,王耀随后问几名狙击手:“你们有什么要求?只要是保证能完成任务的要求,都可以提。”
    中国士兵不习惯向上级提要求。于是,王耀话音一落,会议室内立即变得一片沉寂。这时,何准的目光与田敏碰了一下。田敏知道,何准一定心中有话要说。他看着何准,微微地点了下头。没有人察觉田敏这个细微的动作,但何准明白了大队长的意思。
    “报告,为了完成任务,我有几点要求。”
    王耀一看,又是1号狙击手:“好,1号你说。”
    平时在这间屋子里,“1号”是冯仑、腾建军和营长们对大队长田敏的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