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1号狙击手 >

第31章

1号狙击手-第31章

小说: 1号狙击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个小时后,地炮旅的自行加榴炮到了。
    水面已经微微漫过了滑坡山体垒成的坝,情况已经万分危急。炮兵指挥员当机立断,自行加榴炮向堵塞物开始炮击。
    “轰!”“轰!”一枚枚重炮炮弹在堵塞处炸开,水面旋即形成了很多漩涡,堵塞物一点点被摧毁。
    “轰!”“轰!”炮击仍在继续,炮弹不断精准地落在目标区。突然,堵塞处发出一声闷响,水面随即一低,堵塞处被炸开了!山洪在上游来水的强力推动下,急速向下游冲去。被轰开的堵塞处水流尤其湍急,奔腾的大浪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倾泻而下,水面经此也比上游宽出了许多。
    在现场指挥的吴太迟局长和水利专家们非常满意。
    “关键时刻,还得是靠部队!”
    “搞水利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大炮开炮,真是震撼!”……
    就在专家们欢庆成功的时候,端着望远镜巡视水情的吴太迟局长突然僵住了。在阻塞处岸边的泥土里,一枚炮弹赫然出现在视线中。豆绿色的弹头在红褐色的土壤里非常明显。吴太迟也当过兵,他知道一枚152榴弹炮炮弹的威力。现在,炮弹就落在岸边松散的土地上,不断上涨的洪水很快就会淹没炮弹所在的位置。一旦炮弹被洪水卷走,将会对下游造成严重威胁。
    三营长耿力、地炮旅负责此次炮击指挥的杨参谋、水利专家也都发现了那枚炮弹。大家焦急地各抒己见,怎么才能把炮弹隐患排除。最着急的是几位水利专家,如果炮弹被冲到下游的福颐山水坝,一旦碰触坝体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首要问题是搞清楚那枚炮弹为什么没炸,它是否还有破坏力。地炮旅杨参谋仔细地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然后分析道:“这发炮弹是碰炸引信。我推测,这是一枚后来发射的炮弹,炮击时阻塞物已经被轰开,这发炮弹直接打到水面或松软的土地上,由于引信的问题,最终没有爆炸。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炮弹头上的引信。引信在,炮弹随时有可能爆炸。”
    “必须把它就地清除掉!决不能让炮弹冲到下游去!”吴太迟下了决心。但是,怎么摧毁它呢?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五章(5)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10 本章字数:911


    杨参谋提议:“我们炮兵上去,就地拆除。”
    “绝对不行!”杨参谋的提议迅速被否决了。河水上涨迅猛,现在看来,淹到炮弹所在位置,用不了五分钟。这么短的时间,人不可能靠近炮弹。不仅如此,不断被冲刷下的土木对人员的威胁极大。
    “用枪打!”吴太迟说,“引信不是在吗,用枪打引信,直接就地引爆。”
    吴太迟当过兵,而且就是炮兵。关键时刻,他的炮兵专业知识用上了。弹头儿上的引信完好,还可以起作用,枪弹打到引信上,就可以远距离摧毁炮弹。
    吴太迟问耿力:“耿营长,你们带狙击手没有?”
    耿力为难地说:“九连一班倒是有狙击手,可是我们没想到这种任务需要狙击,部队这次拉动没有带枪。”
    “唉!”吴太迟皱着眉头跺了一下地,不能狙击,意味着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在五分钟之内将炮弹引爆。
    杨参谋说:“我们炮兵有步枪,81杠,可没有瞄准镜啊。”
    吴太迟说:“没事,不能狙击就打连发,说不准就有一发子弹打上引信。来不及了,杨参谋,赶紧调枪来!”
    两名炮兵士官携带81自动步枪跑步赶到。
    “检查枪支,子弹上膛!”
    随后,两名炮兵俯卧在山沟这边,向对岸炮弹溅落处连发射击。
    “哒哒哒!”“哒哒哒哒!”两支枪喷出火焰。然而,接下来的事态并没有按照人们的预期那样发展。连发子弹并没有射中炮弹,反而将炮弹旁边的土石打松,土石稀里哗啦地向下滚落。炮弹也被土石卷裹着向下滚去。
    “停!停!别打了!”吴太迟急得大喊。射击戛然而止,众人的心随着向下滚落的炮弹而揪了起来。万幸的是,弹头自身重量比较大,并没有直接滚落到水中,而是打了几个滚之后停在岸边。这回,水面稍稍涨一点,炮弹就会被淹没了。那时,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叫何准来!”耿力通过步话机下命令。
    少顷,何准跑步赶到。
    “何准,看见那个炮弹头吗?”
    “看到!”
    “弹头尖儿那个黑色银色相间的尖儿,看到吗?”
    “看到!”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五章(6)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12 本章字数:1086


    “用81杠打它,有没有把握?”
    “我试试!”
    何准从炮兵手中接过步枪。接枪的一瞬,何准问了一句:“这枪瞄起来怎么样?”
    炮兵回答:“这枪瞄的点比较正,很好打。”
    何准拿起枪,验了一下弹,瞄准,击发。
    “啪!”枪声响了。众人期待的炮弹引爆声却没有响起。水利专家们急了,一位急脾气专家忍不住大声说:“哎呀,行不行啊?还特种兵狙击手?”
    三营长耿力笑了:“您别急,狙击手在校枪。”
    何准眼皮都没抬,又打了两发子弹,然后看着耿力点了点头。耿力知道,何准已经校枪完毕了。
    何准转过头,瞄准了炮弹头上的那个尖儿,也就是引信。很快,不到一秒钟,枪声又响了。紧随着枪响的,是一声轰然巨响。炮弹爆炸了。
    “哗!”在场人们鼓起了掌。“好样的!”“太牛了!”大家忘情地喊着。
    何准起身,退弹,将枪交给炮兵。
    耿力拍了拍何准的肩膀:“好小子,回去给你请功。”
    狙击专题之十二:
    测距与测风的技术
    何准在射击炮弹引信时,着实让周围的专家捏了一把汗。他的头几发子弹并没有如专家们所愿准确地击中炮弹引信,小说中已经对此作了说明——何准在校枪。其实,再高明的狙击手也无法保证信手拈来一击必中。狙击手的准确命中,是建立在对武器、对目标、对射击环境熟悉掌握的情况下的。而在所有影响狙击精准度的因素中,距离与风偏是极其重要的。
    命中目标的第一要素
    狙击手在射击前要做哪些准备?
    我们先来看看电影中狙击的标准程序:戴着墨镜、面无表情的射手打开一个琴盒一样的手提箱,利索地把枪支组装好,插上瞄准镜,推弹上膛,举枪瞄准,镜头里立即出现毫无察觉的目标。随即,一声枪响,瞄准镜中的目标人头崩裂,血光四射。狙击完成。
    这其中,狙击手少了一个重要的步骤——测距。人们印象中,神枪手应该做到举枪就打,一击必中。事实上,射击远非这么简单。2001年,爱沙尼亚的丛林中,“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大赛的射击课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时,某国特战小组在中国队之前出场。这是一项特战小组集火射击集团目标的课目,该国特战小组一番猛烈的射击后,报靶员却报出了0环,当即引起了轰动。参加侦察兵大赛的队员,都是各国特种部队的精英,对于步枪射击这样的小儿科项目,虽不敢说枪枪百步穿杨,但一个小组百余发子弹打出后居然无一中靶,也实在算得上是一件奇闻。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五章(7)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14 本章字数:1411


    事后的调查显示,导致这个特战小组“剃光头”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测定好距离。靶标设置在一处湖面上,特战队员们在湖边射击。由于水面测距缺乏参照物,也加之这个成绩一直不错的特战小组有些轻敌,距离测近了,他们的子弹全部射入了靶标前的湖中。
    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射击的准确度,比如风偏、射手对运动目标提前量的把握、俯射仰射时的修正、扳机扣动得不够平顺稳定,等等。不过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测距对于射击准确度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一名射手测距出现差错,即使其他环节操作得再精确,他的子弹也不可能中靶。
    距离目标越远,测距不准导致的偏差越大。事实上,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由于弹头受到重力的作用,会逐渐下降。美国军方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美国。308(7。62毫米)口径联邦比赛用弹的弹头飞行轨迹。从试验中可以看出,弹头在300码(约合274米)内是一条比较低伸的弹道,弹头的水平下降并不明显;而在300—600码(约合548米)的距离上,弹头动能迅速衰竭,下降非常明显。
    如果一名狙击手将200码(约合193米)距离误测为300(约合274米)码,他瞄准目标胸部击发的子弹可能还能击中目标,但如果是误将500码(约合457米)测为600码(约合548米),那么他的子弹将会从目标头顶将近1米的空中飞过。前面所提到的某国特战小组脱靶的事例,就是测定距离比实际距离近。一个特战小组出现这种错误,小组中担任狙击手的队员应负主要责任。通常情况下,激光测距仪是最精确的测距装备,但是因携行不便等因素,并不是每个特战小组都装备。此时,特战小组中的狙击手将担负起测定距离的任务。原因很简单——在没有携带专用测距工具的情况下,狙击步枪的瞄准镜是特战小组测定距离最可靠的器材。
    枪瞄镜:测距杀手锏
    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大多都有测距功能。利普德复式分划,是很多狙击手偏爱的一种瞄准镜。与电子游戏中瞄准镜只是简单的十字不同,从利普德复式瞄准镜的目镜中望去,水平分划线与竖直分划线在靠近圆心点约四分之一处,由粗实线变为细实线,4个等距的圆点又将细实线分为5段。这样的分划设计就是为了便于狙击手战场测距。
    利普德复式分划的设计看似怪异,其实非常实用。下图是狙击手在战场瞄准敌火箭筒手的瞬间。此时,用不着测距仪器,狙击手就能轻而易举地判定自己与火箭筒手的距离大约为400码(约合365米)。使用利普德复式分划瞄准镜测距时,狙击手只需将竖直分划线粗实线的底端压在目标的头顶,通过水平分划线处于目标不同的部位来进行判定。当水平分划线位于目标头部正中央时,距离约为100码;位于目标下颌时,距离约为200码;与目标肩部平齐时,距离约为300码;与目标腋窝平齐时,距离约为400码;位于目标腹部太阳神经丛时,距离约为500码;位于目标腰部时,距离约为600码。当距离为600码时,目标身高大体与竖直分划线粗实线的两端相接。这种测距方法简单迅速,并且测距比较准确,因此在战场上非常实用。
    俄罗斯德拉古诺夫狙击步枪的分划设计,看起来要比利普德复式分划复杂,初次接触的人往往会被目镜中高低不同的线段搞晕。该枪瞄准镜以人的身高(1。7米)为参照物,目标的身高达到那条分划线,狙击手就可以从相应的数字读出目标的距离。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十五章(8)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32:16 本章字数:1021


    野战测距的简便方法
    使用瞄准镜测距尽管快捷准确,但只会依靠瞄准镜测距的射手还算不上是一名真正的狙击手。在战场环境中,很多情况下无法使用瞄准镜测距,这时,狙击手必须使用一些简便的方法来判定距离。
    跳眼法,是中国军队常用的简便测距法。观测者闭上右眼,右手臂向前伸直,竖起大拇指,在目标上选择一个点,以大拇指左侧与之对准,手臂不动,再用左眼观测,记住此时大拇指左侧对准的位置,并估算该点距离与目标点的距离,然后乘以10倍,便是观测者与目标间的距离。其原理是人两眼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经验不足的人使用跳眼法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不久前去世的志愿军优秀狙击手张桃芳最擅长此法。在上甘岭狙击战中,张桃芳使用的莫辛•;纳甘步枪没有配发瞄准镜,测距主要依靠目测,而3个月毙敌214名的战绩,也证明了熟练使用跳眼法测距的准确度。
    据资料刊载,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勤人员也有一种简便的拇指测距法,与跳眼法不同,这种测距法的目标只能是步行的人。测距者将右臂伸直,竖起大拇指,对准目标。如果目标一步刚好跨越了整个指甲的宽度,距离约为50码,2步100码,3步150码,4步200码。这种方法的测量极限只有200码,因为如果拇指宽度进行5以上的等分,误差将会大大增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