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1号狙击手 >

第11章

1号狙击手-第11章

小说: 1号狙击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特战擒敌术源起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西南边界线附近,战区。林间路上,2名外军士兵正在徒步巡逻。尽管距离己方营区不远,他们还是高度警惕。为了防备中国侦察部队的袭击,2名巡逻兵拉开队形,一前一后,间隔十余米,以便遭到袭击时能够互相支援。他们斜挎着冲锋枪,手指搭在扳机上,一旦有情况随时可以开火。
    突然,路边跃出几个身影,直扑2名巡逻兵。这些袭击者身着迷彩服,2人一组,主捕俘手一个准确有力的锁喉将目标扭倒,在副捕俘手的帮助下,迅速将俘虏拖入路边的草丛中。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俘虏来不及扣动扳机,甚至都没有叫喊一声的机会。林间小路恢复了平静,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此时,捕俘手们将俘虏制服捆好,押解撤离。
    这就是当年中国侦察分队捕俘的真实镜头。其实,当时中国侦察兵们面临的情况是非常恶劣的。捕俘通常要在敌方控制区进行,这就要求捕俘过程必须干脆利索,在几秒钟内完成,而且绝对不能响枪。枪声会暴露目标,那样不但捕俘不成,侦察分队也许连撤退的机会也没有了。
    中国特种部队擒敌格斗技术,便是在那场自卫还击战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正是战场的严酷要求,练就了中国特种部队独具武术特色的擒敌格斗技术。与其他部队一样,解放军特种部队对于擒敌格斗的练习,多数出自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对于实战中的擒拿与格斗练习较少,也没有特别的拳棍术。目前,大多数陆军特种部队练习的成套拳术有捕俘拳、军体拳等。此外,前两年还有关于军官练习的功力拳。现在,多数部队开始推广的是一套格斗操。持器械的练习也比较多,有棍术、长短枪、捆绳等等。对于这些格斗技术的产生,就很难考究了,但从这些格斗术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传统武术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军内格斗术也是中华武术这棵大树展出的一枝,与武术一脉相承,但又不断发展。比如特种部队中练习最多的捕俘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成熟于南方边境自卫作战时期。当时,一线部队一些练习拳术的老兵,在执行捕俘、武装侦察等特殊任务时(当时中国没有特种部队)总结出了一些武术套数,在侦察捕俘中广泛应用,并不断将适用有效的招式串联起来,创出新招式,进而形成了现在的捕俘拳。当然,有些特种部队也在练习一些专业擒拿术,效果更好,但它不属于普及拳术,至于是什么流派,不同部队根据各自需要练习的项目也不尽相同。目前,也有一些部队成立了专业散打队,他们练习的拳术更贴近传统武术。
    擒敌格斗与武术的区别
    中国特种部队的擒敌格斗技术源于中华武术,但与武术又有着很大差别。在一些报道中,特种部队擒敌队员被描述成武术高手,其实,擒敌队员与武术高手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擒敌队员不一定是武术高手,武术高手也未必能成为合格的擒敌队员。武术与特种部队擒敌格斗,在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对于武术家而言,武术是一门艺术,乃至是一种生活态度,因此武术强调习武、精武,更追求武德。特种部队在练习擒敌技术时则大不相同,擒敌技术被视为战术手段,擒敌队员在捕俘擒敌时,首先追求的是制服或击毙敌人,只要能达成行动意图,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在各种武术对抗赛中,即便是对参赛选手要求最低的无限制格斗赛中,后脑、裆部以及太阳穴等要害,也都属于禁击部位,而对于实战中的特种部队士兵来说,敌人身上根本不存在禁击部位。
    在交手过程中,擒敌格斗与一般武术、搏击也不相同。无论是散打、拳击、摔跤、跆拳道等搏击项目,通常情况下,比赛双方你来我往展开较量,一下将对手击倒的情况不多。而擒敌格斗则强调一招制敌。一招制敌是在实战中产生的,正如前文中介绍的捕俘,实战不可能给特战队员从容的时间来战胜对手,必须出手即胜,不给对手以还击的机会。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四章(8)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24:31 本章字数:981


    一招制敌的招式很多,通常分为制死和制服两种。特种部队更多地运用制服,比如捕俘中将俘虏生擒,这对捕俘手的技术要求很高,一般多用于偷袭。制死则相对容易些,招数也更多,通过击打要害(太阳穴、耳后穴、裆、各大关节)及擒拿手法等可以实现。战场上,特种部队一招制敌的对象通常也是经过搏击训练的士兵,因此要想一招制敌就更要讲究战术,在战术中制敌。作为特战擒敌队员,如果有一定的武术功底,对于执行任务是大有裨益的。这也就是陆军特种部队在招兵时,有武术基础的新兵更容易入选的原因。
    中外格斗术对比
    格斗是人类最原始的军事手段,世界各国特种部队都非常重视格斗训练,将其作为特种部队的基础课目。在格斗术的选择方面,各国有所不同。目前,比较知名的有擒拿散打、空手道、泰拳、柔道、柔术等。关于这些格斗术的介绍很多,比如据说一名掌握巴西柔术的小姑娘,可以轻易杀死一名壮汉。
    尽管各国特种部队都十分重视格斗训练,但交流并不多。特别是中外搏击交流仅限于竞技与民间,中外军方、特别是特种部队之间尚未进行过此类比赛。关于中外格斗术孰强孰弱的问题,练习了几十年搏击格斗的杜振高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杜振高:搏击的精髓,是在最短的距离,用最快的速度,将最大的力量施加给对手。不管是中国的擒拿散打,还是泰拳、柔道,谁做到了这三个“最”,谁就能战胜对手。
    说到与外国功夫高手较量,杜振高教授有亲身体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杜振高曾被罗马尼亚中央警卫局和宪兵部队邀请,前往担任格斗搏击教练。初到布拉索夫宪兵旅执教时,杜振高发现学员们不大服气。其实也难怪,这些学员是从整个罗马尼亚宪兵部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身手不凡。其中有个名叫米克雷的队员,甚至公开向杜振高叫板,要和他较量一下。米克雷是宪兵部队的一名参谋,身高马大,空手道功夫很深,他的徒弟就曾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获过铜牌。面对比自己高10厘米的对手,除了迎战,杜振高别无选择。
    米克雷大叫着冲上来,双手直取杜振高咽喉。杜振高并不躲闪,等对方双手快接近自己身体时,突然出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记漂亮的“夹顶切摔”,再一记“勾踢摔”,两次将人高马大的对手摔倒在地。
    艾艳松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正文 《1号狙击手》:第四章(9)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24:33 本章字数:957


    两年前,一批外军学员来到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见习,其中有个来自周边国家的摔跤冠军,恃才自傲。艾艳松的同事、步兵学院教员王东华为其上格斗课。每次格斗课,这个摔跤冠军都跃跃欲试,不守课堂纪律。几次课后,王东华认为应该给他一点教训。一次上课,在教授一个动作时,王东华让该学员配合动作,两招就将其制服。这名学员不服,说自己是摔跤出身,非要和王东华切磋一下。王东华说:“没问题,你上来,我让你抱后腰!”学员一见有机可乘,上来就从后边抱住王的后腰,王东华的个子不高,该学员双手用力想将王抱起再横摔在地上。王东华见状,顺势将腿往学员两腿间一插,再往其一条腿上一盘,任他怎么提也抱不起来。学员试了几次都没成功,索性硬往地上摔,这下王东华只稍微用了一下力,便在倒地前借力将学员垫到了身下,这一下摔得很重,学员过了好长时间才回过劲来,只这一下,这个摔跤冠军以后上课就老实了。
    目前,世界性的特种部队集训有很多,如“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委内瑞拉“猎人”集训、土耳其“水(上)下攻击”集训等。这些世界特种作战精英汇聚的集训上,为各种不同的格斗术碰撞较量提供了可能。
    艾艳松:我的一个战友就是从土耳其“水(上)下攻击”集训队走出来的,他姓张,四川人,个子小小的,怎么看都不像特种兵。后来他跟我讲,2004年土耳其集训期间,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体能课目种类繁多,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会被淘汰。教官在营区就是皇帝,他随时可以命令你做任何事情。那时张最怕遇到教官,只要碰到,教官总是笑眯眯地对他说:张,做200个俯卧撑;张,你用半小时时间去对面山上插上你的队旗再回来……由于对体能与意志的极度摧残,学校规定,每周休息一天,这一天学员必须外出,晚上也不能归队,目的就是让队员放松身心,否则很少有人能撑过去。在训练场上,有时你会被突然踢倒,有时会被拖到泥水中不让喘气,有时你会成为格斗的靶子,由于张的个子小,教官总是拿他开练,有一次教官又拿他开练,打得狠了,张也急了,他在部队是练格斗出身,使出自己的功夫,只用了两招就将教官放倒。教官在众学员面前失了面子,起身猛扑,结果没几个招式又被制住了,引来队员们阵阵掌声。从此,张的日子好过多了,教官也温柔多了。





    正文 《1号狙击手》:第五章(1)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5…19 10:24:36 本章字数:1417


    第五章
    终于摸枪了,而且先打的还是在新兵连从未接触过的手枪射击。
    在特种大队,手枪是必须掌握的训练课目。跟新兵连不同,特种大队训练时子弹是不限量的。手枪射击训练时,场地边放着一个大纸盒子,里面装满了一包一包的手枪子弹,用蜡纸包好的,整整齐齐地码放着。男人的血液里天生就流淌着酷爱枪械的基因。对于这些年轻气盛的战士们来说,那一包包码放整齐的子弹的诱惑力,不比一沓沓堆放着的人民币小,而这,是女人体会不到的感觉。何准记得在新兵连,发实弹是大家最兴奋的事情,但每次射击只有五发,太不过瘾。在特种大队,每一种枪,每一次训练,士兵们都打到手软。每次射击训练课目后,跟何准说话是件相当费劲的事情,因为何准的耳朵始终在“嘤嘤”作响。为此,何准还专门去了趟医务室。医生的诊断是“炮震性耳鸣”,建议脱离高强度声音刺激的环境。
    何准去卫生队的事情被老兵们知道后,成了他在特种大队的一个笑柄。老兵们其实人人都有这毛病。王长富的话最为精辟:“鸣你大爷的鸣!特大的兵人人都耳鸣。”何准习惯了这位擒敌能手老大哥的粗口,也意外地觉得这次看来有些愚蠢的就医行动,更拉近了自己与老兵们的关系。
    何准的手枪成绩出乎戴志国的意料。打过枪的都知道,手枪射击是最难的,与其说打手枪靠瞄准,不如说是靠感觉。感觉有了,稍稍瞄瞄,击发就有了,感觉没有,举枪瞄上十分钟,枪响也照脱靶不误。何准的感觉不错,手枪成绩跟老兵们不相上下。戴志国非常欣慰,原本比较担心的一个课目,新兵没费劲就掌握了。
    何准的步枪射击成绩也出乎戴志国的意料。戴志国觉得何准连最难的手枪都打得不错,步枪肯定不在话下,而且何准在预备中队时经受军区作训部秦玉军部长考验的故事戴志国也有所耳闻,因此对何准的步枪射击抱有很大希望。没想到真的发枪一打,何准的成绩让戴志国大失所望。
    其实,这也不完全怪何准。特种大队用的是95式自动步枪。这种步枪是解放军列装的制式小口径无托结构步枪。何准虽然以前不止一次看到过95,却从没有亲手试过。第一次接触95步枪,何准的感觉就不好,虽然一时还没想清是为什么,但总感觉这种枪身多处采用工程塑料的枪,和印象中步枪的样子相去甚远。
    记得在新兵连第一次摸81步枪时,何准非常兴奋。那支枪已经有些年头了,是把老枪,但就是那种钢铁的质感、略显斑驳的枪身,以及钢枪散发出来的钢铁混杂着枪油和火药的味道,让人对手中的武器非常信任。其实,中国的81式自动步枪仿制自苏联的AK…47步枪。作为20世纪全世界最著名的突击步枪,AK…47在全世界有众多的仿制型,但是AK…47步枪的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却说过,中国的81步枪是这些仿制步枪中最优秀的。AK…47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并且威力大,但在战场上的精度一直为使用者诟病。中国的81步枪不仅保持了AK…47的优点,而且精度大为提高,这也是81步枪一直备受解放军士兵热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