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地下,地上 >

第3章

地下,地上-第3章

小说: 地下,地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王晓凤(2)
徐州的驻军也收到了以军统局名义发来的这样的密码电报,他们依据电报中提供的信息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慈善医院里的王晓凤。王晓凤正值夜班,丈夫乔天朝工作的变动她是知道的,嫁给乔天朝后,这种聚少离多的日子她已经适应了。丈夫乔天朝今天这里、明天那里的总在不停地调动,部队上的事她说不清楚,但她明白,军人就该服从命令。她真希望这仗不要再打了,让乔天朝回到自己身边,让他们平静地过上平常人的日子。没想到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来了日本人投降了,她以为这仗就不会再打下去了,乔天朝也该回到她身边了,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内战又全面爆发了。
  丈夫乔天朝在东北,东北的局势成了她关注的焦点,每一丝东北的消息都会牵动她敏感的神经。当一位少校找到她,并出示了军统局的电报,她的心又忐忑起来。
  她是第二天中午时分被人护送出发的。一辆吉普车,还有那个少校。少校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几乎没有和她说几句话。吉普车颠簸着,她的心也在颠簸着。这会儿,她满脑子里想的都是乔天朝。乔天朝自从去了东北,她便没有再见过他。偶有信来,也是只言片语,因为战事,通信一直不畅,有时一封信在路上要走上几个月,甚至是半年。
  路上,她辗转着换了几次车。后来她才知道,每一个队伍都有自己的防区,她每次都在防区的边缘被下一支队伍接去,仿佛是一场接力比赛。好在一路上并没有什么风险,除了辛苦一些,一切都还正常。
  驻扎在河北的部队刚接到她不久,吉普车摇晃着驶上了山路。她知道过了河北就快到东北了,她还知道,自己的丈夫乔天朝就是河北保定人。想到这儿,心里便有了一丝甜蜜。
  就在这时,吉普车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一棵倒下的树拦住他们的去路。车上的司机和一个上尉跳下车去搬那棵树时,路旁的草丛里跳出了几个全副武装的军人。她和两个护送她的人被蒙住了眼睛,跌跌撞撞地被带到了山里。
  阿廖沙又开始在街头卖艺了,他用俄语大声地唱着《喀秋莎》。一个俄国人,在即将到来的大战前的沈阳街头,唱着舒缓的民歌,无疑成了街头一道别致的风景。不论有没有兴致的人,走到阿廖沙面前都会停下脚步,看上阿廖沙几眼,或者怀着同情的心态,向他摆在脚边的帽子里扔进几张毛票。阿廖沙用歌声回报着注意到他的每一个人。
  乔天朝就是在这时出现在阿廖沙面前的。机要主任尚品请他吃了顿便饭,理由是尚品的夫人终于平安地到了沈阳,而乔天朝的夫人还没有到。在这之前,站长徐寅初曾密令机要室主任给徐州方面发过密电,询问乔天朝夫人王晓凤的情况,徐州方面很快回电告知,王晓凤已于一周前被护送离开徐州,正在前往东北的路上。军统局做的就是秘密工作,一点纰漏也不敢出。军统局东北站是在战事中临时组建的,徐寅初对杂拼起来的手下们有很多都不大熟悉,他不能不多一个心眼。共产党的情报工作,他不能不防。在上海,他吃过日本人的亏;在重庆,他也吃过共产党的亏,现在到了沈阳,他不能再吃亏了。东北战局成败在此一役,他不能在紧要关头,让他们军统站出现什么岔子,那可是掉脑袋的事。在徐寅初的授意下,安排尚品夫妇宴请乔天朝。这次宴请按徐寅初的安排有两层意思,一是摸一摸乔天朝的底,另外一层也是安慰一下乔天朝。毕竟别人的家属都到了沈阳战区,只有乔天朝的夫人王晓凤还在路上颠簸着,是否平安,谁都没有个定数。
  这些日子以来,乔天朝的内心是焦灼的,情报已经送出去了,他不知道组织会如何安排,但他相信组织会将一切安排好的。他从刘克豪变成乔天朝后,他便直接归东北局管了。为了他,这里设了几个交通站,目前他启用最多的还是阿廖沙这条渠道。首先,阿廖沙是俄国人,在当时的东北,散居了许多像阿廖沙这样的俄国人,阿廖沙沿街卖唱,接触起来也灵活方便。一天天过去了,组织上还没有一点消息,眼见着军统站的夫人们都到齐了,唯有他的夫人王晓凤还没有出现,这几天他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他身处军统局,明白潜伏在他周围的一双双鹰眼,正警觉地窥视着他。窥视别人是他们军统局的工作,不仅窥视别人,就是自己人也同样不会放过。在军统局工作,如同进了狼窝,前些日子执行队长马天成无意中说了一件事,他在天津站工作时,一个机要员误发了一份电报,马上就被枪毙。军统局就是这样,稍有闪失,就会遭到被捕枪决。每一个人都是提着头过日子。
   。。

第二章 王晓凤(3)
刘克豪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在王晓凤这个环节上出现闪失。当延安总部命令他顶替乔天朝打入敌人内部时,他就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按照他的本意,是不想做这种地下工作的。他喜欢面对面地在战场上和敌人交锋,凭着勇敢和豪气就能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自从打入军统局,他的神经一天也没有放松过,既要取得军统局的人上上下下的信任,同时还要做出成绩来。两年前,在临江他亲手处决了一名畏缩不前的团长,临时接管了部队的指挥权,部队一鼓作气,攻占了临江外围的一个小村子。也正因为拿下了这个有利的据点,在和###的拉锯战中,赢得了时间和兵力调度上的优势。也就是那一次,他立了功,军衔从上尉晋升为少校。
  第二次是在四平保卫战中,他亲临部队督战。前三次四平都守住了,没有让###占得一点便宜,第四次则是在内无援军,外无救兵的情况下,部队无奈地撤出了四平,那真是一场血战。在这场四平保卫战中,他的军衔又从少校晋升到了中校。这一切似乎得到了徐寅初和军统东北站上上下下的信任,可他的心里却一点也不好过。他本应是冲在部队最前面的,现在却是与敌为营,不仅为敌人督战,还要献计献策,对付自己的战友。做这一切时,他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但是组织正是通过他的情报,巩固了北满的局势,四保临江和攻打四平时,他提供的敌军布署的绝密文件,也为我军的兵力配备和攻打战略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东北局秘密地为他记了一次大功。刘克豪的档案里有着详细的记载。
  那天中午,尚品一边劝慰他,一边陪他喝酒。窗外,阿廖沙的琴声搅扰得他一时难以安宁,他知道,阿廖沙在向他发出暗号,那首动听的《喀秋莎》就是有事要找他的信号。此时,他焦灼不安,但又不能让尚品看出来,于是就一杯杯地喝酒。尚品就宽慰他说:乔兄,夫人会平安到你身边的,别担心,好饭不怕晚。尚品说完,还很有内容地笑。
  尚品陪他出来的时候,他差点踏空了楼梯。尚品一把扶住他,咕噜道:乔兄,你喝多了。
  他笑了笑。来到大街上,就看到了在街角卖唱的阿廖沙,他和尚品来到阿寥沙面前,脚步就停下了。尚品拉了拉他的衣角道:乔兄,这有什么好看的,一个俄国人拉个破手风琴。
  他又笑了笑,走到阿廖沙面前,不由分说地从阿廖沙的肩上摘下琴。阿廖沙似乎惊怔了片刻,不情愿地看着他把琴套在自己的肩上。他眯着眼睛,起劲儿地拉了一曲,他拉的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支歌不仅东北人会唱,许多的中国人都会唱。一曲完了,他把琴还给阿廖沙,还琴的时候,他知道阿廖沙会把一个纸条塞到他的衣服口袋里。然后,他拍着手走向尚品,一边笑,一边说着:尚兄,我喝多了。
  尚品一笑道:没想到乔兄还有如此雅好。
  他顺势哈哈一笑。
  纸条上用铅笔写着几个字:王晓凤明天到。
  纸条里还包裹了一张很小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子浓眉大眼,正盯着他笑。他知道,这就是组织上派给他的夫人,此王晓凤非彼王晓凤。想着即将迎来的新战友,就要与他肩并肩地战斗下去,从此他将不再孤单。想到这儿,中午和尚品喝的那几杯酒也醒了大半。乔天朝怀着兴奋、甚至还有一丝优美的心情,期待着战友的到来。
   。。

第三章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1)
王晓凤是被葫芦岛守军直接送到沈阳城内的。沈阳的守军在得知王晓凤是军统局乔天朝中校的夫人时,极其隆重、热烈地把王晓凤送到了军统局东北站。
  还没有到吃中午饭的时间,徐寅初正在给军统人员开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大战在即,他们要分头检查指挥官的行踪,发现立场犹豫者,格杀勿论。然后,徐寅初为手下作着具体的分工。就在这时,卫兵报告乔副官的夫人到了。虽然,乔天朝早就有所准备,但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心脏还是快速地跳动起来。他离开战友们已经几年了,这些年来,他无时无刻地不在思念着自己的战友,回忆着在部队里的岁月。现在尽管与交通站保持着联系,传达着组织这样那样的指示和任务,但他毕竟远离了战友和集体,让他时常感到孤独无依。现在,终于有战友来到他的身边,这不能不让他感到兴奋和不安。
  他的脸有些白,转瞬又红了。起初的瞬间,他有些不知如何是好,徐寅初先是怔了一下,接着马上就笑了,他带头鼓起了掌,众人也跟着拍起了手。徐寅初一边鼓掌,一边说:乔夫人千呼万唤终于来了。走,我们一起去看看乔夫人。
  说完,率先走了出去。徐寅初第一个来到了一楼的会客厅,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会客厅喝水的王晓凤。王晓凤见到徐寅初第一眼时,目光中掠过一丝惊慌,这是她的下意识。放下水杯,她缓缓站了起来,下意识地去寻找自己的战友。在这之前,组织曾给过她一张刘克豪的照片,那是一名战地记者在延安时为刘克豪拍的。当时的刘克豪还是个排长,刚和胡宗南的部队打完仗,部队在一个山坳里休整,确切地说,那是一张群像,照片中的刘克豪正冲战士们讲着什么。就这张照片,在她的手里也只停留了十几分钟,因为这张照片是不可能带在她身上的。也就是那十几分钟的时间,她已经把刘克豪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一路上,她都在用劲儿地去回想刘克豪的形象,当然,她知道此时的刘克豪叫乔天朝,是军统局东北站的中校副官。她越想记住刘克豪的样子,就越发不太信任自己的记忆,刘克豪的模样就在她的记忆里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
  她站了起来,向徐寅初的身后望去。乔天朝原本想紧随徐寅初走进会客厅,他最担心的就是王晓凤不能及时认出他而张冠李戴,由此,所有的努力都将灰飞烟灭。牺牲自己无所谓,自从打进敌人的内部,他就已经作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他是怕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战友,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谁知走到会客厅的门口时,他被马天成拉了一把,马天成挤到了他的面前,嘴里还说着:夫人来了,看把你急的。他犹豫的空档,尚品等人也从他的身边挤了过去。
  徐寅初对拥进来的手下,挥了一下手,又看了眼王晓凤,抢着话头说:乔夫人,几年没见天朝了,看你还能认得出来吗?
  说完,把身子一侧,几个人便暴露在王晓凤的视线里。乔天朝暗自一惊,和徐寅初共事几年了,看来还没有消除这个老狐狸的疑虑。惊诧过后,他的目光就和王晓凤的目光对视在了一起。王晓凤给他的感觉比照片上要清瘦一些,也许是凭着直觉,或者是别的什么,王晓凤一眼就认出了刘克豪。他比在延安时胖多了,人也更成熟了。假戏真做,各种开场的假设她都想过了,忽然,她就哽了声音,叫了一声:天朝。身子也往前迈了一步,乔天朝挤出人群,抖着声音说:晓凤,你终于到了。
  王晓凤主动地拥抱住了乔天朝,她又叫了一声:天朝。这时,她的眼里竟含了泪水。
  王晓凤离开队伍也有十几天的时间了,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她是一直跟着敌人一起过来的。一路上,接待她的都是敌军,虽然一路上受到了几乎是无微不至的关照,可她一点也不敢懈怠,神经一直是紧绷着,生怕露出丝毫破绽,殃及刘克豪。东北大战在即,刘克豪所能提供的情报对这场战局来说至关重要,她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出兵未捷身先死。可以说,一路上她都是在紧张、劳顿中过来的,当她一眼认出自己的战友刘克豪时,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喉头哽咽,眼含热泪。在这种特殊的氛围中,战友相见,竟有了别样的感慨。对乔天朝来说,他的目光和王晓凤的目光对上之后,他的一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面对着战友的拥抱,他的鼻子也有些发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