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把东条英机送上绞刑架的中国人 >

第6章

把东条英机送上绞刑架的中国人-第6章

小说: 把东条英机送上绞刑架的中国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1945年,盟军开始对日本城市实施无差别轰炸,普通市民因此受到了巨大的伤害。1945年3月9日,美军出动234架B29型机对东京实行全面轰炸,共投放燃烧弹1 667吨,使l/4的地区燃起大火。以后又对神户、名古屋、横滨、大阪等全国150个城市实行空袭。日本政府为了保存所谓的“实力”,被迫决定将城市里的小学生转移到农村,称“学童疏散”。小学3年级(后来是2年级)到6年级的学生离开亲人,以学校为单位集中住在各地的旅馆或寺庙中。
  1945年3月9日夜到次日晨,东京下町(今墨田区、江东区)地域刮起开春以来最强的风,而334架B29轰炸机恰值此时飞来投掷燃烧弹,进行无差别的地毯式轰炸,前后进行了两个小时。所谓地毯式轰炸,就是像铺设地毯那样将这些地域全部炸毁。先是对轰炸地域进行圈定轰炸,使人无法逃脱,然后向中间地区投掷燃烧弹。那时刚好遇上强风,下町一带化成一片火海。两小时中约有10万人死去,约100万房屋被毁,受伤者不计其数。
  1945年3月26日,美军攻占硫黄岛,为战略空袭日本本土开辟了中继基地。从此,日本本土处于美国飞机的经常袭击之下。6月17日至8月14日,美机对日本58个城市投下8.5万吨燃烧弹;向日本炼油厂和油库投下9 100吨炸弹,使日本石油储存的l/7被炸毁,炼油能力下降80%。美军的轰炸打击了日本军民的士气,折损了日本的军工业生产能力。1945年春夏,美军在日本本土岛屿周围布雷,试图对日本实施封锁。日本的海上交通一时陷于停顿,下关海峡、名古屋、横滨、东京和盐釜等港口先后被封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战后日本(2)
在盟国的沉重打击下,日军节节败退,日本逐渐丧失制海权和制空权。日本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在工业方面,由于空袭、原料不足和疏散工厂等原因造成日本的钢铁、炼铝、石油、飞机、化学武器等生产急剧下降,已不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在农业方面粮食严重不足,海上供应线路断绝,粮荒问题加剧,鱼类供应锐减。在人民生活方面:绝大多数城市的居民皆因房屋毁于空袭而无家可归,被动员和征调到军需工厂劳动的工人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物资匮乏和大量的军费开支,又加重了通货膨胀。战争末期与侵华初期相比,日本中央银行券的流通额增加了24倍以上,零售物价平均上涨一倍半,黑市物价平均上涨约29倍,人民生活遭到了全面破坏。
  一位日本老人至今对那段噩梦般的日子还记忆犹新:“饿着肚子的我啃着宝贝般的面包,面包已经发了霉,便把霉除掉吃下去。到了1944年,大米就根本搞不到手了,1945年……简直连看也看不到。”
  可是,那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却还提出“奢侈是大敌”,“打消欲望,战斗到胜利”等口号,号召人们缩衣节食,支援战争。1944年同1941年相比,工业生产总指数下降近一半,农业生产下降了l/5;然而同时期的军费开支却增加了2倍多,1945年,在日本财政年度预算中,军费开支竟占预算支出的85%。由于消费工业品和农产品不断减少,1944年末到1945年春夏,11~60岁的人每天只能领取330克粮食,而工人工作时间却长达每天15~16个小时。1945年起,日本的战时经济开始全面崩溃,军需品产量也急剧下降。
  ◆ 原子弹之痛
  随着日本经济的全面崩溃,日本失败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1945年3月23日,美军开始炮轰冲绳岛。冲绳岛是南北长120公里的小岛,美国军队用1 500艘舰艇包围了岛屿,投入了包括18万战斗部队在内的共54万人。而日本的军队,包括在当地征集的辅助兵才11万人。
  尽管双方兵力悬殊,但是冲绳之战却持续了3个月之久。1945年4月1日,美军在冲绳岛中部海岸登陆,直到6月23日,日军有组织的战斗才结束。由于冲绳岛的中南部有许多石灰岩构成的钟乳洞,日军以那些洞为依托,同时又挖掘了新的地下阵地。
  日本军队为什么要在冲绳之战中进行“持久战”呢?当时,日本政府和军部本来是准备与美军在本土进行决战的,但是由于需要时间,准备不充分,所以就在冲绳进行持久战拖延时间,以进行“本土决战”的准备。这样一来,就把全冲绳的居民都卷入到战争中。当时,冲绳的居民中,每4人就有1人战死,而且平民的死亡数多于军人。
  据冲绳县的资料记载,在冲绳战中的死亡人数总共20万。美军死亡万人,日军约万人,而平民的死亡人数也是万人。但死亡的平民,并不全部死在同美国军队的战斗中,有因被怀疑是间谍而被杀的,有躲在战壕里被军队赶出来而死亡的,还有许多是在日本军队要求的“军民共死”的原则下被迫“集体自杀”的。
  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试爆成功,其威力相当于2万吨TNT。由于日本拒绝接受中、美、英三国于7月26日发表的敦促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分别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人类世界最初的原子弹。美国急于把刚刚开发出来的原子弹投下来,是要尽早让日本投降,以便在战后比苏联拥有更重的谈判筹码,但是原子弹给日本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是无法用笔墨形容的。
  当原子弹在距离地面500~600米的上空爆炸后,在爆炸中心,顷刻间就“产生了强于太阳3 000倍的光线”,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接近爆炸中心的人们连骨骼都被烧尽了,就连三四公里外的人也被严重灼伤。原子弹爆炸后炸弹上方的空气变热上升,下方冷空气流入又使其不断膨胀,掀起可怕的冲击波。从爆炸中心到周围公里的地方,冲击波的速度为每秒280米;到公里的地方冲击波也为每秒36米,能把人吹到空中,再摔到地上;就是距离7公里远的房屋玻璃也有被震碎的。由此引起的风暴性大火使超过20平方公里的地方差不多都变为熔渣。
  一位在爆炸中逃生的日本母亲的话,也许会让许多人对这场灾难有更深刻的认识:“随着强烈的闪光,房子开始稀里哗啦晃动,我不顾一切地向外跑,在外面抱起两个正在玩耍的孩子,当时就惊得缩成一团。突然,从沙尘弥漫、坍塌的房子里传出大女儿‘妈妈、妈妈’的哭喊声,我便顺着声音扒瓦块、拽木板、挪开粗大的木头,没有人帮助,也没有任何工具,大女儿喊着‘痛呀!热呀!’渐渐声音变弱,火屑倾注下来,把压在女儿身上的木材点燃。在浓浓的黑烟和灼热的火焰中,我丢下一句话‘好孩子,挺住!’就跑了出来。‘妈妈,热呀!’直到今天,这个声音还萦回在我的耳边。”
  但即使侥幸在原子弹爆炸后逃脱了死亡,可怕的原子弹后遗症也会终生困扰那些死里逃生的人们。因为接受大量的放射线,会引起人们牙齿出血、鼻出血、吐血、下痢、发烧、皮肤呈现紫色斑点、头发脱落等症状,而且还会引起多种致命的并发症。佐佐木祯子2岁时在广岛经受到原子弹的轰炸,当时并没有受伤,可是到了12岁时突然得了原子弹后遗症之一的白血病。祯子入院后盼望早一天治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她听说叠1 000只纸鹤可以治愈疾病,于是开始叠起纸鹤来。然而,她叠到644只时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从发现病症到病逝仅仅只有9个月的时间。
   txt小说上传分享

2.战后日本(3)
据不完全统计,原子弹轰炸造成广岛死亡14万人,长崎死亡7万人。而受害人不仅有日本人,还有被强制抓来的朝鲜劳工和中国战俘以及许多国家的人。活着的人因失去亲人,陷于痛苦之中无法自拔,还有人因受放射线伤害失明或身体逐渐衰弱,终日忧虑,又不得不活下去。
  在盟军的空袭以及原子弹轰炸下,日本的败局已定。战败的日本满目疮痍,遍地废墟。死亡人数有668 315人,其中是空袭的被害者。建筑物的毁坏,以当时币值计算,竟达4 967 000亿日元,占日本国家财富总额的42%。工业部门的损害更加严重,日本56种产业的生产设备,仅存水力发电等5种尚具生产能力,其他产业全部破坏无遗。由于旧殖民地的丧失,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无法取得,国民的粮食也告断炊。因此,工人没工做,国民没饭吃,简直是一幅惨不忍睹的战败地狱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给世界和日本本国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亲身经历过日本侵略战争时期的受害人却越来越少了,为了不使那些悲剧再度发生,每个人,尤其是每个日本人,都应当学习和了解过去的历史。
  

3.再度崛起(1)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事件莫过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内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当时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是什么促成了日本经济的辉煌?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何在?
  ◆ 美国对日政策转变
  纵观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战后恢复时期(1945~1955年),在这个时期的10年里,日本经济不仅恢复到了战前水平,而且为下一阶段的高速增长做了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第二,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0年),这个阶段日本经济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10%。第三,稳定增长过渡时期(1971年以后),这一阶段平均增长率为。日本经济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除农业增长了1倍多外,其他各项均是跳跃式地发展。日本国民收入在世界各国国民收入的总计中所占比率,在战后20年内由3%上升到10%(美国约为30%)。从1968年以来,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跃居第二位。可见,日本的再度崛起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就已完成。由此不难看出日本的再度崛起是多么迅速,而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可以说,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对日本战后经济复兴起了决定性作用。由于美国的帮助,日本才把产业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二战刚结束时,日本经济已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濒临崩溃的边缘。美国占领日本的初期,对日采取的是“削弱政策”,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以拆迁设备作为战争赔偿,如:钢铁生产量限制在250万吨以内,其差额部分———1 100万吨的设备,要作为战争赔偿予以拆迁。全国工作母机生产设备的1/2,火力发电厂设备的1/2以及其他优良设备,都要作为赔偿加以拆迁。当时,日本用作赔偿的工厂达1 100个,相当于平时工业生产能力的30%左右。为了防止日本东山再起,并按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对日本加以改造,以利于美国进行控制,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从上至下的“民主化”改革。这一改革涉及日本社会各个方面。虽然这一切都是按照美国自己的意图去实施的,带有某些不彻底的痕迹,但为日本战后走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1945年11月解散财阀、禁止垄断的改革。盟军总司令部下令冻结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15家财阀的资产,并确定56个家族为财阀家族,指定625个公司为“限制公司”。1948年2月,325家企业遭分解,其中三井物产被分解成约200个公司,三菱商事被分解成139个公司。尽管改革进行得并不彻底,但它毕竟铲除了日本财阀的封建统治形式,并使原先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体制变为两者分离的新体制,引起了一场所谓的“经营者革命”。
  但是,美国对日本的一系列改革在推行的过程中引起日本国内形势的很大变化,致使群众运动不断高涨,特别是工人和市民的反美情绪不断加强。美国惟恐日本变成非美国家,加之美、苏之间以及东、西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美国终于在1946年3月实施了杜鲁门主义,即对共产主义实行封锁政策。于是改变了那种削弱日本资本主义的占领方针,一方面大幅度地修改与此方针有抵触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路线,另一方面,开始加强扶植日本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为将来的军事生产打基础。为此,美国还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资,如:重油、铁砂、原煤、粮食等等。
  1948年12月18日,麦克阿瑟致函吉田茂,传达了美国政府的“稳定日本经济九原则”,即(1)压缩财政开支,尽快实现综合预算的平衡;(2)加强税收;(3)严格限制融资和贷款;(4)稳定工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