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搅局者 >

第59章

三国之搅局者-第59章

小说: 三国之搅局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醚Р魂。罄磁既槐幌亓钐盗怂醚У拿跗嬷偃ィ富爸螅惆阉萍龅搅颂Ф潦椤



  在太学里,他结识了李膺和陈蕃二人,这二人是天下士子领袖,名望何其之高,他们对陈寔的才学和品行也很看重,与陈寔的交情非常好,与李膺和陈蕃的交情才让陈寔的名声传播天下,后来陈家也才渐渐成为了颍川郡的名族。



  由于底蕴不是太深,所以陈家的房子也并不算太大,看上去也只不过与普通的中人之家的房屋差不多。



  片刻之后,一位与郑益年纪看上去差不多的青年来到门口,对王衡施礼道:“门外可是衡公子?祖父请你进去。”



  王衡还礼道:“未知足下如何称呼?”



  青年回答道:“在下陈群。”



  这便是陈群么?王衡不由得打量了起来,这位今后的魏国名臣,此时还只是一个稚气未脱的青年,当然,与普通的青年不同,陈群的神态更严肃,更老成一些,让王衡想起了诸葛亮和王祥,他们也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难道这时代的天才都是这副模样吗?



  当然,这三人都是以性格严谨而著称的,若是自己遇上郭嘉这样的人,可能就会有些不一样了吧?



  王衡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思绪有些远了,他强行拉回自己的思绪,微笑着对陈群道:“原来是长文兄,衡久仰大名了!”



  陈群显然是把王衡的话当成了客套,他的祖父和父亲、从父倒可以让人久仰大名,他如今有什么大名可以让人久仰?他也客套道:“群亦久仰衡公子大名!”



  几人一起进了陈家,王衡一眼便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耄耋老者在堂中跪坐着,这位老者想来便是陈寔了,他今年已经八十四岁了。王衡连忙上前行了大礼道:“小子王衡见过太丘公!”



  陈寔看上去身体还比较硬朗,他曾经在附近的邶山隐居数十年,最近因为年纪太大,身体不如原来了,才搬回家中,与子孙们一起居住了。他笑道:“叔平小友远道而来,探望老夫,有心了。”



  王衡连忙向陈寔说明了此次自己是去琅琊吊孝,不是专程来探望陈寔,不过他也说了父亲王叡吩咐他回程之时务必要拜见陈寔的事情。



  诸葛珪之名陈寔倒也听过,听说他去世了,很是唏嘘了一番,之后他对王衡道:“汝父德曜十余年前来见过我一次,他倒是个谦谦君子,我很喜欢。”



  王衡连忙拜谢,王叡能够得到陈寔一言之赞,已经是很大的荣耀了。



  陈寔笑道:“不过汝父成就当不如汝了,日后光耀王氏门楣者,非汝莫属!”



  这个赞语就更是非同小可了,王衡逊谢不已。



  陈寔道:“如今老夫每日所读者,皆汝之所创印刷书籍,此乃千秋之功,必名垂青史矣!”



  陈寔神情严肃,显然并非虚言,对王衡这样一个少年后辈,他也用不着恭维,一边陪坐的他的几个儿子和孙子也都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王衡只能拜谢不止了。



  随后,王衡又将郑益介绍给了陈寔,听说郑益是郑玄的儿子,陈寔对他也颇温言勉励了几句,他说对郑玄的文章人品一直也都是很钦佩的,两人也是十几年前见过一面,不知道此生还有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说到这里,陈寔的神情有些疲惫了,而他的话里也充满了不祥的意味,王衡连忙恭祝陈寔长命百岁,陈寔只是淡淡的摆了摆手,神情中满是看透世事的淡然。



  陈寔的大儿子陈纪看到父亲神情疲惫,向王衡、郑益告了声罪,便让儿子陈群扶着父亲到房中歇息了。



  王衡和郑益便与陈寔的几个儿子重新见礼。



  陈寔有六个儿子,曰纪、政、洽、谌、光、信,现在除了老三陈洽出门有事之外,其他五个儿子都在堂中陪客。



  陈寔六子皆有学问,其中尤以长子陈纪、四子陈谌以品行高洁著称于世,与父亲陈寔并称三君,王衡也一一向他们表示了仰慕之情。



  又坐了片刻,王衡便和郑益一起告辞了,今日来拜访陈寔,了却了父亲的一个心愿,他自己也见到了陈群,算是和他有了一些交情,也就勿须久坐了。



  今天最大的收获应该还是陈寔对王衡的称赞了,以陈寔的名望地位,他的赞语对王衡的名望将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在继续西去的路上,郑益见王衡一直有些愀然不乐的样子,问其原由,王衡道:“方才太丘公语带不祥,我恐天不假其年也。”



  刚才陈寔的话,郑益当然也注意到了,他随父亲郑玄学过占卜之术,当然也知道许多老人在将要去世之前,都会有这样不祥的言语,今日见过了陈寔的风范,他同样对这位学问、人品堪为当世楷模的可亲老人,充满了敬仰,他当然也希望陈寔能够长寿,不过此时他也只能默然了。



  过了良久,郑益问王衡:“叔平,我们还要去哪里?”



  这一次与王衡出来吊孝,对郑益来说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旅途,他见识了许多壮丽的河山,也见过了许多当世的英才,这对他以后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因此他对后面的行程也有了期待。



  王衡回答道:“前面不远便是颍阴了,颍阴荀家英才辈出,我等路过颍阴,不可不见。”



  对颍阴荀家的大名,郑益当然听过,一听到要去颍阴荀家,他也是雀跃不已。
54 至诚君子荀文若 不拘小节戏志才
  一行人来到颍阴县,当他们询问起荀家所在时,被询问到的那人很热情的亲自将他们带了过去,他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可是在礼节方面也做得很好,让人不禁感叹,与荀氏同乡的也大都是君子。



  荀氏族人大都住在高阳里,这个里地处颍阴城的西部,原来的名字叫做西豪里,后来县令以荀氏八龙与高阳八贤相合之意,把这个里改名为高阳里了。



  高阳里中,住的也大都是荀氏族人。



  进了里门,王衡随意叫住一人相询,他也是荀氏子弟,他听说王衡一行人是来拜访荀爽的,很热情的带他们去了荀爽家。



  荀爽是神君荀淑之子,兄弟八人皆有才名,被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排名第六,他也是荀氏八龙中最著名的一个,号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如今荀氏八龙大都物故,荀爽也便成了荀氏族人上一辈英才中硕果仅存的人物了。



  荀爽正好在家,看到王衡的名帖之后,他也在家里见了王衡和郑益。



  荀爽今年刚好六十岁,他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名荀采,嫁给同郡人阴瑜为妻,嫁过去两年之后,丈夫早死,荀爽体恤女儿孤苦,想要将她再嫁,可是荀采不愿再嫁,欲为夫守节,于是自缢而亡,自缢之前还匆匆在白绫上写下了“尸归阴”三字。



  荀采为夫守节的事情被写入了列女传,可是此事也成了荀爽一辈子的痛。



  如今荀爽并无后人,因此他的侄儿们会经常到他家里来陪他。



  王衡去拜访荀爽的这天,正好他的两个侄儿荀衍和荀彧都在他家里相陪,他们也陪着见了王衡。



  荀家与王家一样,族人身材大都比较高大,荀爽虽然年老了,可是也看得出来年轻时的身形魁梧,而荀衍、荀彧二人都是二十多岁年纪,更是身材高大,丰神如玉,看得王衡暗暗点头赞叹。



  王衡恭恭敬敬的向荀爽下拜,荀爽饶有兴趣的看着王衡道:“老夫欲睹造纸印书王叔平风采久矣,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王衡道:“小子不敢当!”



  荀爽道:“老夫没有记错的话,叔平你今年才十五岁吧?”



  王衡点头道:“慈明公没有记错,小子今年正是十五岁。”



  荀爽转头对荀衍、荀彧道:“休若、文若,你们看看叔平,他比你们小了十余岁,已经做了多少事情?如今还独自出来吊孝、访友,你们十五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王衡闻言不禁大汗,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别人用来教育晚辈的典型,也就是那种最招人恨的别人家的孩子,拿来教育的对象还是荀衍、荀彧这样的牛人。



  荀衍、荀彧都是唯唯诺诺,不过王衡也注意到,荀衍的脸色稍稍有一些不自然,而荀彧的脸色则毫无异状,这让王衡十分佩服,荀彧果然不愧有长者之风啊。



  荀爽对王衡显然十分欣赏,说了不少话,这让荀彧也很高兴,荀爽最近两年精力有些不济,让他们这些侄儿也很是担心,现在能够看到他如此开怀,让他也放心了许多。



  不过在坐了许久之后,王衡也主动告辞了,因为荀爽年龄也不小了,他不能影响荀爽的休息。



  荀爽并没有多留王衡,只是让王衡今后有机会再来。



  荀彧主动去送了王衡,在路上,荀彧带着歉意的对王衡道:“叔平,我三兄就是这么个脾气,请你莫要见怪。”



  原来,荀彧也看出荀衍有些不豫了,老成宽厚的他,便主动借送别王衡的机会来向他道歉了。



  王衡微笑道:“无妨,文若兄也莫要有芥蒂。”



  荀彧摇头道:“我倒不会,叔平你做的那些事情确实令人钦佩。只不过我三兄从小便自视甚高,听了我从父的话,心中难免有些不快。”



  王衡点头道:“说实话,衡心中惭愧,与休若兄、文若兄相比,衡才能平平,当不起慈明公盛誉。衡听说文若兄家中还有一位兄长,与休若兄、文若兄并称三若,亦是当世英才,只可惜今日缘悭一面。”



  荀彧知道王衡说的是荀谌荀友若,他对王衡道:“我二兄出外游学去了,以后会有机会见到的。叔平也勿须过谦,你的才能我是一向都很佩服的,我现在每天看的书也都是你的印刷书籍,你的那四句话如今颍川士子都是倒背如流,颍川士子一向不服人,可是如今提起你的名字,却人人都是赞叹不已。”



  王衡趁机问道:“文若兄,颍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不知这一辈的颍川士子,除你之外,还有哪些英才?”



  荀彧道:“颍川郡确实英才辈出,我算不上什么。我几位兄长,才能胜我十倍,我有一位族侄荀攸,大我六岁,才能出众,已经入朝担任了黄门侍郎。阳翟戏忠、郭嘉、郭图、辛毗、辛评,许县陈群,长社钟繇,司马徽,石韬,皆才智之士……”



  荀彧滔滔不绝,一会儿就说出了十余个名字,有的是王衡熟知的,有的是王衡没有听过的,不过既然荀彧说起,那便不会是等闲之辈。



  提起颍川郡的英才,荀彧的脸上也满是骄傲之色。



  王衡道:“我明天便要去一趟阳翟,想要见一见文若兄说的这些英才们,只不过以前与他们都未曾谋面,因此有个不情之请,想要请文若兄陪我一起去阳翟,不知可否?”



  王衡对荀彧是着意接纳,而荀彧对王衡印象也很好,他也是一个待人以诚的谦谦君子,凡事都替别人着想,今日他与王衡一见如故,王衡提出的这个要求虽说有些冒昧,可是荀彧稍一沉吟,便点头答应了。



  王衡大喜过望,他提出这个要求,也是有一些试探的意思,没想到荀彧竟然一口答应了,这一下,他与荀彧的感情又有了加深的机会了。



  荀彧又问道:“不知叔平今晚准备在何处歇息?”



  王衡道:“我的从人已在客栈订房。”



  荀彧道:“既然我们明日一起去阳翟,不如叔平今晚与我抵足而眠如何?”



  东汉时,若是别人把你当成朋友,有时候便会提出与你同榻而眠的要求,如果拒绝了这样的要求,对方往往便会与你反目成仇。



  这一点王衡来了这个世界近两年了,当然也知道了,其实他并不习惯与男性同榻而眠,在现代的时候一个人睡惯了,可是如果能够因此得到荀彧的好感,王衡也是不会拒绝这个要求的,应该说他是求之不得。



  王衡笑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衡也欲与文若兄做竟夜长谈,只是有一桩不妥。”



  荀彧连忙追问有何不妥,王衡道:“衡每日四更末都要起床练武,恐打扰文若兄歇息。”



  荀彧笑道:“此事无妨,彧亦练剑多年,正可陪叔平练武。”



  说定此事之后,王衡便让郑益、典韦、邓展、姚纲等人先回客栈去,自己留在荀彧家歇息,明日一早便出发去阳翟。



  这天晚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