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搅局者 >

第52章

三国之搅局者-第52章

小说: 三国之搅局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王叡便让人快马将一道命令送去了孱陵水军大营,任命蒋钦为水军校尉,周泰为军司马,二人共掌一营。



  这道命令让蒋钦、周泰喜出望外,他们本以为能够做个军侯一类的军官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没想到一来便得如此重用,他们从此对王衡是死心塌地了。



  蔡瑁按照王衡的安排,另外又给蒋钦、周泰拨了数百水军和一批战船,然后给了他们最大的自由度,让他们自行训练士卒,并且对荆州境内的水匪进行清剿。



  如今荆州境内的水匪委实太多了,已经对荆州的商业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到了不清剿不行的地步了,以前是因为没有水军,现在蔡瑁已经将水军建了起来,又多了蒋钦、周泰这样两个精通水战的将领,正是对水匪进行清剿的时候了。



  话说王衡回到汉寿之后,第二天便又去了汉寿书院,可是让他郁闷的是,前些天对他的态度刚刚有所缓和的蔡琰,一见到他便又是一副很冷淡的样子,不搭理他了,他都不明白自己哪里又让蔡琰生气了。



  看到王衡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蔡邕好笑的将王衡叫了出来,对他道:“叔平,你这次去庐江一切可还顺利?”



  王衡点头道:“伯喈先生,此次去庐江一切还算顺利,那些水匪已经被我收服,商船也要回来了。”



  蔡邕点头道:“那便好,不过你可知道琰儿今日为何对你如此冷淡?”



  王衡一头雾水的连连摇头。



  蔡邕道:“琰儿是怪你去庐江之前没有跟她说一声呢。”



  王衡委屈的道:“我这不是怕她担心吗?准备回来再说给她听。”



  蔡邕摇头道:“你以为你不说她就不担心了?这几天她在家里茶饭不思,你说她担不担心?你不说她只会以为你心里没有她呢。”



  王衡这才恍然大悟,他只不过是在男女之事上没有什么经验罢了,论聪明他当然是一等一的,转眼他便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他一下子乐了,有蔡邕这么个卧底,那追他姑娘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他对蔡邕长揖到地道:“谢谢伯喈先生了,不过小子现在该如何做呢?”



  蔡邕差点气乐了,自己能够向你小子提供一些情报就够意思了,你还要让我教你怎么追我女儿?



  不过蔡邕确实喜欢王衡,他也看得出女儿现在的一颗芳心也都在王衡身上,所以这个忙他还得帮。



  蔡邕捻须道:“琰儿倒是很喜欢你那一笔字,不如你把初见琰儿那一次时吟诵的那几句赋写下来送给她,也许她就开心了。”



  王衡大喜过望,他再次向蔡邕长揖到地道:“多谢伯喈先生了,小子这就回去写字了。”



  说完这句话,王衡转头便跑,蔡邕喊都喊不住,他本来还想让王衡再带点茶叶来呢。



  看着王衡匆忙的背影,蔡邕摇头笑了起来。
48 对弈为博佳人笑 剿匪常令贼子哭
  时间到了五月,朝政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司空汝南人许相被拜为司徒,光禄勋沛国人丁宫被拜为司空,这样一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朝廷三公全都换了人,这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消息传来,有识之士莫不摇头叹息,为这个帝国而忧心忡忡。



  许相此人,乃汝南许氏族人。汝南许氏,乃是著名士族,名士辈出,这一辈最杰出的族人应该便算是以点评人物而著称的许劭、许靖了,时人莫不以得到他们的一个点评为荣,不过许氏也出了许相这样的家族耻辱。



  许相阿附十常侍,对十常侍极尽谄媚之能事,以十常侍的门生而自居,正因为这样,他一直官运亨通,如今更是当上了三公之一的司徒。



  而丁宫此人,人品比许相也好不了多少,同样趋炎附势,只不过没有那么明目张胆的阿附宦官而已,毕竟那样做名声太坏了,不过私底下他依然和十常侍的关系非常好,在后来董卓乱政的时候,他也是少数站出来旗帜鲜明的支持董卓的大臣之一,为时人所鄙。



  这样一来,朝廷三公分别是太尉崔烈,司徒许相,司空丁宫,这三个人中,名声最好的可能就是崔烈了,可是他也是花钱买的官,同样为人所不齿。



  这样的三个人占据了三公之位,代表着汉帝刘宏又重新对十常侍言听计从,时人纷纷感叹,阿附谄媚之徒窃据庙堂之上,正义才能之士不得寸进,言路堵塞,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之日不远矣!



  而野心之徒却是心中窃喜,皇帝越昏庸,朝政越混乱,当然就越便于他们就中取事,不知道多少野心家蠢蠢欲动,等待着他们觉得合适的机会来起事。



  王叡、郑玄、蔡邕当然都是忧心忡忡,他们都忠诚于大汉,当然希望大汉越来越好,可是如今的情况却是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整个大汉天下就像是一个被戳得千疮百孔的布袋,四处漏风,补了这里补不了那里,他们看得出来这个天下就快要乱了。



  三人如今经常会聚在一起喝几杯酒,来借酒浇愁,也许唯一让他们欣慰的就是武陵郡的情况越来越好了,这也算是大汉为数不多的一块净土了吧。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是让三人都感觉到很欣慰的,那就是王衡和蔡琰这一对小儿女的关系越来越好了,自从王衡按照蔡邕的建议,把那几句《洛神赋》用秀丽的行楷写成条幅,送给了蔡琰,又向蔡琰做了非常诚恳的检讨,向蔡琰解释自己为什么走之前没有跟她说一声。



  其实蔡琰看到王衡平安归来了,已经没有什么怨气了,虽然还是冷淡了王衡几天,只不过是女儿家的一点小心思而已,看到王衡这样小意向自己道歉,一下子慌了,这个时代的女性还不像后世那么“野蛮”,蔡琰也是从小接受母亲的训诫,要恪守妇道的。



  看到王衡这样做,蔡琰再也板不住脸了,再加上她看了那张王衡亲手书写的秀丽的条幅,心中高兴,便又重新开始跟王衡言笑晏晏了。



  这些天,王衡每天闲下来的时候都跟蔡琰一起在院子谈天说地,院子里栽种着葡萄,在这仲夏的暑热里,葡萄架带来的荫凉与徐徐而来的山风让人感觉到格外惬意。



  王衡每天与蔡琰一起做得最多的事情便是一起下围棋,王衡在后世的时候是会下围棋的,不过来到这个时代,他却变得有点不会下了,确切的说是不太适应了,因为这时代的围棋跟后世的十九路围棋不一样,是十七路的,很多定式、手筋都用不上了。



  用了很长时间,王衡才初步适应了这时代的围棋,水平也越来越高,不过跟蔡琰下了几盘,他才发现什么叫做围棋高手了,蔡琰总是毫不留情的把他杀得狼狈大败,他想尽了办法也无法扳回一城。



  没办法,蔡琰的智商实在是太高了,要不然蔡邕也不可能会把自己所有的本事都传给蔡琰了,而蔡琰在很多方面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蔡琰倒是很享受这样的感觉,在她心目中,王衡太完美,太优秀了,文武兼资,似乎什么都是最厉害的,好不容易有一门不如自己的了,她的小小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她最喜欢看着王衡手指捏着棋子愁眉苦脸的样子,每当这时候,她都会抿着嘴笑。



  王衡发现这一点之后,对于输棋也感觉到很享受了,能博佳人一笑,输几盘棋又算得了什么?



  除了下棋之外,王衡还会向蔡琰请教音律与琴技,音律方面,虽然王叡也有所涉猎,也教过王衡,不过研究没有蔡邕那么深,王衡在音律与琴技上与蔡琰的差距也是十分巨大,现在有这样的机会,他当然要向蔡琰请教了。



  蔡琰也很乐意充当王衡的音律老师,她教起弟子来也很有一套,在她的调教下,王衡的琴技也是突飞猛进,能够弹出曲调来了。



  当然,蔡琰也有向王衡学习的地方,她最喜欢王衡的行书,觉得这行书比这时代常用的真书、篆书等书体要更加自由、奔放、秀丽、飘逸,更符合她的审美观,因此,她一直在临王衡的字,现在也让王衡指点她练行书。



  除此之外,两人还会谈诗论文,每天谈谈说说,彼此之间了解越来越深,自然相处得也越来越和谐了。



  对于这样的状态,王衡还是很满意的,能够每天与蔡琰这样共处,他已经觉得很满足,很舒服了。



  **********



  通江商号的那位管事李铭回来了,他带回了一笔巨额的货款,还带来了一船东海郡的特产到荆州来销售。



  麋家对通江商号这一次送去的货物非常满意,他们主动多付了半成的货款,条件是希望以后与通江商号全面合作,全权代理通江商号这些特色商品在青州、徐州一带的销售权。



  为此,麋家还派了一位名叫麋安的管事来到了汉寿,与实际上主导这些特色商品销售的陈舒来谈判合作事宜。



  麋安是现任麋家家主麋竺的一位族兄,在麋家的地位不低,他带来了麋竺给王衡的一封亲笔信,还有一笔不菲的礼物,其中包括十余颗鸽卵大小的东海珍珠,最难得的是这些珍珠是一般大小,晶莹温润,确是难得的珍品。



  麋竺在信中表达了对王衡的仰慕,他虽然是个商人,可是却也是饱读诗书之辈,知书达理,因此言辞并不粗俗,虽然都是恭维之语,可是引经据典,让人看了很舒服。



  王衡当然不会自大到认为自己是真的有什么王霸之气,虎躯一振,便可令千里之外的巨贾名士麋竺主动来投,他知道,麋竺这只不过是商人的习性,想跟自己搞好关系,拿下自己那些特色商品的独家经销权而已。



  对于麋家来说,拿到这些特色商品的经销权,是进一步扩大麋家在青徐地区势力的好机会。



  正好,王衡也希望能够跟麋家搞好关系,毕竟麋家在当今商界的地位太高了,麋竺也算得上不错的人才,万一以后真的能够得到他的投效呢?



  再说了,这些特色商品有了麋家之力,才能更好的在青徐地区推广开来。



  所以,王衡与麋安见了一面,见面之后,他发现麋安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管事,他一副文士打扮,温文知礼,一点都看不出商人的粗俗与铜臭味。



  麋安向王衡行礼之后,跪坐在了王衡的对面,王衡温言道:“多谢贵家主让足下带来的礼物,我很喜欢!”



  麋安恭敬的道:“不敢不敢,些微薄礼,不成敬意!”



  王衡又问了一下朐县的风土人情,其实朐县离王家所在的临沂并不远,后来在南北朝的时候,朐县更是曾经成为了琅琊郡的郡治,不过这个时代交通太不发达,王衡自然是没有去过。



  麋安一一回答了王衡的问题,朐县也就是后世的连云港西南的一块地域,在这个时代是临海的,因此海产品十分丰富,不过随着河流入海,不停冲积泥沙,陆地也不停向东推移,到了后世,朐县也不临海了。



  王衡又问了一下麋家家主麋竺的情况,说起麋竺,麋安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了尊敬之色,他说麋竺今年不过二十三岁,可是已经担任麋家家主数年了,这数年来,麋竺眼光高明,决策正确,麋家在他的带领下也是欣欣向荣,资产翻了数番,因此麋家族人对这位年轻的家主也是十分信服。



  听了麋安的话,王衡也是暗暗点头,麋竺后来的事迹证明了他的眼光确实很高明、长远,从他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敢于散尽家财跟随刘备,兄弟二人一起投效刘备,甚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便可见一斑。



  那个时候有几个人能够看出后来刘备能够成事的呢?



  与麋安叙话之后,王衡拿出了自己的一封亲笔信交给了麋安,这封信上表示了对麋竺的谢意,以及同意与麋家合作的意思。



  王衡也向麋安说了同意与麋家合作,并且让麋安此次回去可以带一船货回去,麋安大喜过望,这样的话,以后麋家与通江商号之间基本上平均每个月便可以交易一次了,这些货物在富庶的青徐地区很受欢迎,可以给麋家带来滚滚财源。



  等麋安走后,王衡马上便让高手匠人将那十余颗大珍珠串成了一条珍珠项链,送给了蔡琰,蔡琰虽然不是贪图财物的女子,可是这十几颗珍珠实在是太惹人喜爱了,她拿到那条珍珠项链便是爱不释手,王衡见她喜欢,自然心中也是很高兴。



  **********



  却说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