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搅局者 >

第45章

三国之搅局者-第45章

小说: 三国之搅局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这种事情并不需要他这个身份贵重的刺史公子来做,不过他不愿意把这个宝贵的机会假手于人,所以每次都是他亲自做这件事,每次他都能看到蔡琰。



  能够看到蔡琰就足够了,其它的事情,王衡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可是一个从来没追过女孩子的菜鸟。



  随着与蔡琰接触日多,王衡发现了蔡琰的许多优点,她记忆力惊人,理解力惊人,学习能力惊人,称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女,如果王衡不是穿越而来,那么在这些方面还真不是她的对手,如果蔡琰生活在现代,那么一定是高考状元一流的人物吧?王衡这样想道。



  不仅如此,蔡琰还是一个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姑娘,有一次对王衡说起那名为保护她而死的羊氏宾客,她珠泪涟涟,泣不成声,令王衡怜爱不已。



  王衡也知道了,那天的接风宴上,蔡琰拿出来弹奏的那张琴,便是著名的焦尾琴,这张琴貌不惊人,尾部便是一截烧焦的木头,音质却非常好,高亢入云。



  蔡琰对王衡道,这张琴是蔡邕在吴地逃亡的时候,偶然投宿农家,在主人做饭的时候,他听见灶膛里的一截木头发出的声音不同凡响,断定这是一块做琴的好材料,于是从灶膛里把这截梧桐木抢救了出来,将它制成了一张琴,这张琴果然音色非常优美,远超蔡邕以前收藏的任何一张琴。



  这个故事令王衡惊叹不已,没想到蔡邕的耳朵竟然如此灵敏,鉴赏力如此惊人。



  时至三月,正是春暖花开,莺飞草长之时,汉寿县一带正在春耕,这一天,王衡来到汉寿书院,请老师郑玄和蔡邕两家人外出踏青。



  郑玄和蔡邕都很爽快的答应了,蔡琰也是雀跃不已,毕竟她是个实际年龄只有十三岁的小姑娘,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如何不想出去玩一下呢?在十年逃亡路上,蔡邕可是没有这样的闲情雅致带家人出去踏青的,在这方面,蔡琰真的缺失了很多快乐。



  蔡琰换上了自己最漂亮的一套粉红色襦裙,如今天气暖和了,她也不用穿那么多了。



  这套襦裙实际上是王衡给她买的,不过他自己面嫩,便让母亲郑宁送给了蔡琰,郑宁明白了儿子的心思,她也很喜欢蔡琰这个女孩子,十分乐意的给儿子帮了这个忙。



  这套襦裙十分漂亮,现在出去踏青,蔡琰正好穿出去。



  蔡琰换上襦裙出来之后,王衡眼前一亮,这套襦裙将蔡琰的皮肤衬托得更白,身材衬托得更加窈窕多姿,更加俏丽了。



  蔡琰那种无俦的容光,让王衡都有一些不敢逼视了,他连忙收回目光,请众人上马车。



  王衡特意选的一个休沐日,一起出去踏青的包括王叡一家、郑玄一家和蔡邕一家,邓展、姚纲等数十名护卫簇拥在了他们的马车后。



  他们要去的是城西的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做栖凤山,山虽然不高,可是风景却很好,山上盛产青桐树,相传古代曾经有一对凤凰栖息在这里的青桐林里,山因而得名。



  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农夫耕田的景象,经过去年冬天的兴修水利,这一带已经是沟渠纵横,一片兴旺模样了。



  蔡邕在吴会之地显然没有见过这么发达的水利设施,现在看到这么一片繁忙景象,他感到很亲切,也看得出汉寿县所蕴含的希望。



  他问同车的郑玄道:“康成兄,武陵郡其它县都是这个样子吗?”



  郑玄摇头道:“武陵郡还只是从去年开始兴修水利,如今做得最好的就是北部临江的汉寿、孱陵、临沅几个县,这几个县地势平坦一些,其它的县,皆多山,因此要做得差一些,也许要再过几年方可做到这种地步吧!”



  蔡邕感慨道:“仅仅一年时间,便可做到如此地步,实乃不易也!”



  郑玄道:“再过数载,武陵将成荆州之粮仓也。”



  说话间,众人意外偶遇了国渊,他正在城外指导农夫们春耕,由于今年推广了许多先进的新式农具,许多农夫都不会使用,所以国渊带了一些吏员在教农夫们使用新式农具。



  郑玄看到国渊,喊了一声:“子尼。”



  国渊闻声转过头来,看到是老师郑玄,还有刺史和蔡邕等人,他连忙从田中上来,疾步走过来对众人施礼。



  王叡温言笑道:“子尼,今日不是休沐吗?为何你还在这里?”



  国渊答道:“君侯,如今正值春耕的农忙季节,尚有不少农夫对新式农具的使用方法不甚了解,需要我等教授,若是渊照常休沐,误了农时会影响今年收成的。”



  王叡点着头,他很赞赏国渊这种因公忘私的态度。



  王衡问道:“子尼师兄,去年种的胡豆,今年都收获了吧?”



  国渊回答道:“都已收获,胡豆的收成尚可,更可喜的是,凡去年种植胡豆的田地,墒情都明显好过未种胡豆之地。如今黔首百姓们都相信了种胡豆能让粮食增产之说。”



  王衡欣喜的点头,这真的是一个好消息。



  王叡温言道:“子尼,那你去做事吧,切记不可太劳累了。”



  国渊向众人又施了礼,然后回到田里去了。



  蔡邕认得国渊是郑玄的弟子,不过倒是不知道他如此年轻,便已经出仕了,不由得好奇的问起来。



  王叡回答道:“子尼是康成大兄的高足,精于农事,如今州中农事,颇得他之力也。”



  一路谈谈说说,很快车队便到了栖凤山下,这座山只有石板路可以上山,因此马车是不能通行了的,只能步行,众人都下了马车,王衡、邓展、姚纲也下了马,开始步行上山。



  栖凤山虽然不算很高,可是风景确实很不错,虽无崇山峻岭,可是茂林修竹和清流激湍都是有的,上山的石板路旁边就有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清澈见底,随着山势起伏,忽缓忽急,不时还能看见鱼儿在溪中悠闲的游动着。



  这条小溪流到山下之后,将会继续向南流,最终汇入沅水。



  邓展和另外几名护卫走在了前面,他们的手都按着腰间的刀柄,警惕的看着两边。



  蔡琰和王叡的两个女儿王蔷和王婧一起沿着石板路向山上走去,三个女孩子年龄差不多,已经很久没有遇到同龄女孩子的蔡琰很快就跟她们熟络起来,三个女孩子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王衡、蔡综、郑益三人跟在了三女身后,蔡综、郑益两人都是教养很好的谦谦君子,王衡跟他们相处得也很不错。



  而王叡、郑玄、蔡邕和他们的夫人则在最后,慢慢向山上走去,蔡邕的小女儿蔡琪则还在襁褓里,被一名健壮的仆妇抱在了怀中。



  在他们的身后,则是姚纲等其他护卫了。



  三女爬到半山腰,看到王叡一行人已经被拉了很远了,她们耳语一阵,便脱下了鞋袜,嘻笑着在一处由于山势平缓而形成的一处水潭里洗起了脚。



  这倒不是三女没素质,而是风俗如此,当时有个风俗,便是在三月上旬的某日,全家人都要到郊外找一处水源,对手足进行洗濯,据说这样做可以洗去身上的不祥与污垢,能够祈福,这便叫做褉礼了。



  三月是春天最好的时节了,人们都希望能够出外游玩一下,因此这褉礼慢慢也就成了人们出外踏青的一个理由了,但是出外踏青,褉礼还是要进行的,毕竟有一个祈福的意头。



  汉寿城外河流不少,更有洞庭湖这个大湖,因此可以进行褉礼的地方不在少数,不过王衡希望去一个人比较少的地方,所以大家便来了栖凤山,现在大家都去了水边,来这里进行褉礼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三个女孩子在水潭里濯足,其他人自然不好过去,邓展等人远远散开,在水潭周围护卫着,而王衡、蔡综、郑益三人便坐在小溪旁边,将手足伸入溪水中,进行洗濯。



  远远的从水潭边飘来了清脆的歌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春日。



  王叡等人一路看着路上的风景,慢慢走到了这里,他们看到王衡几人在小溪里行褉礼,蔡邕笑道:“走到这里也累了,不如我们也在这里行褉礼吧?”



  王叡、郑玄都同意了,于是众人都在溪边寻了地方坐下,脱下鞋袜,濯起足来。



  众人行褉礼花了半个时辰左右,然后又继续爬起山来。



  不知道是不是王衡的错觉,他总觉得前面的蔡琰在行过褉礼之后,更加明艳动人了,让他也有一些心旌摇荡了。



  快到山顶的时候,蔡琰惊呼一声,身体向后倒去,原来是她在上一级台阶的时候一脚踩空了,王蔷和王婧反应不及,眼睁睁的看着蔡琰要摔一跤了。



  就在这时,王衡一个箭步上了两级台阶,用右手扶住了蔡琰的左手,蔡琰得了扶持,这才站稳。



  蔡琰惊魂未定的转头看了一眼,看到扶住她的是王衡,脸没来由的又红了,她小声道:“多谢叔平兄长!”



  王衡呆呆的点了点头,王蔷和王婧看到弟弟的呆样,一起嘻嘻的笑了起来,王衡这才惊觉自己还扶着蔡琰的小臂,连忙松开了,连道失礼。



  蔡琰脸又是一红,她又剜了王衡一眼,便跟上了王蔷和王婧,三女又走到了前面,窃窃私语起来,时而能够听到银铃般的笑声。



  众人登上山顶,山顶有一座凉亭,亭上写着三个字--“栖凤亭”,亭子里有石桌、石墩,亭子四周生长的全是高大挺拔的青桐树,最粗的有几人合抱那么粗,相传当年那对凤凰便是栖息在山顶最粗的一棵青桐树上。



  凉亭不远处便是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这便是那条小溪的源头了。



  凉亭并不大,只能容纳十余人,不过凉亭周围有不少石头,还有一片茂密的草地,所以众人倒都可以坐下。



  王叡、郑玄、蔡邕等年长者进了凉亭坐下,其余人也各觅地坐下,山顶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凤凰鸣兮,于彼高冈,梧桐生兮,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家看了过去,原来是蔡琰,也许是十余年来,第一次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第一次能够踏青游玩,小姑娘的性格越来越开朗了。



  她吟诵的是《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几句,这几句描写的是凤凰栖于梧桐的景象,与栖凤山的传说和景色倒是非常贴切。



  蔡琰看到大家的眼神都看着她,脸又红了起来,她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不再出声了。



  蔡琰可爱的神态让王衡又看呆了,他觉得自己是真的爱上了这个女孩子。



  眼看日已近午,护卫们将随身带的布一块块铺在了草地上,又将带的酒和熟菜放在了布上,众人便在这里吃起一顿别有风味的野炊来。



  为了便于携带,护卫们带的都是类似于风鸡、糟鱼、卤鸭、卤蛋、茄鲞、酱肉、五香胡豆一类的熟食,这些熟食不少都是王衡所创,如茄鲞便是王衡按照《红楼梦》中所载之法制成,放在坛中已有数月,如今才取出食用,其味甚美。



  其余如风鸡、糟鱼、卤鸭、卤蛋、酱肉、五香胡豆都是王衡按照后世自己吃过的记忆,反复试制而成,来到了这个时代,他是不会在吃上亏待自己的,由于这年代的食材全是纯天然的,完全不存在化肥、农药、饲料、食品添加剂一类的东西,他创制的这些吃食比他后世吃过的要好吃太多了。



  如此美味的熟食,加上风味绝佳的武陵春酒,众人都是大快朵颐,在风景如此美丽的栖凤山上,看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享春风拂面,真的是一种至高的享受了。



  王蔷和王婧早已看出弟弟对蔡琰的心思,她们当然要帮自己的弟弟,于是她们在蔡琰面前拼命的说着王衡的好话。



  当蔡琰得知这些熟食基本上都是王衡所创制的时候,她确实很惊讶。



  这些天蔡琰已经了解了不少王衡的优点,外形就不用说了,称得上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他的文才也让蔡琰领教了,“叔平四句”固然是绝大气魄,那天那首才气纵横、豪迈慷慨的《侠客行》更是诗中杰作,他的武功也很不错,那天的剑舞就很见功底,他还发明了印刷机,印刷了无数典籍,武陵春酒据说也是他所制,没想到他连厨艺都如此了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