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搅局者 >

第1章

三国之搅局者-第1章

小说: 三国之搅局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平二年,十月,武陵郡汉寿县东郊,洞庭湖畔,一个少年箕坐在草地上,呆呆的看着烟波浩渺的湖面,他的身后站着一个老仆人,还有几名孔武有力的家将,少年坐着不动,他们也都站着,一动也不动。



  不知道坐了多久,眼看天色渐晚,老仆人走到少年背后,恭敬的对少年道:“公子,天色已晚,还是回去吧,要不然露水下来了,对身子不好,老使君和主母也会心焦的。”



  少年回头看了看老仆人眼中的关切之色,暗自叹息了一声,便点了点头,站了起来,走向不远处的一辆马车,在车夫的搀扶下,登上了马车,钻进了车厢,老仆人也登上了马车,坐在了车夫身边,车夫一甩马鞭,马儿迈动了步伐,马车的车轮便辚辚向县城方向滚动起来,那几名家将也各自上马,跟在了马车后面,机警的护卫着马车。



  汉寿县虽然是一州之治,治安还不错,不过少年的身份太过贵重,家将们不敢掉以轻心。



  少年在车厢里也在想着心事,愁眉不展,不过也不怪他,任何人遇到了这种事情,表现得都未必会比他更强。



  他的名字叫做王衡,本来是一名某名牌工科院校机械系的在校研究生,都快毕业了,前几天他在街上看到一位老人在卖游戏光碟,其中有一款他最喜欢的三国单机游戏,而且是新出的,名叫《三国英雄志》,他以前从来没有玩过,于是便买了下来,回到寝室之后便安装在了自己的电脑上,点开玩了起来。



  没想到的是,当他刚刚选了困难模式的时候,一道蓝光闪过,他便失去了知觉,等他再次醒过来的时候,他便变成了东汉末年的一位少年,一个神秘的声音在他耳边说道:“欢迎你进入了《三国英雄志》的世界,这是目前地球最高虚拟技术的体现,在这里面,你可以和在外面完全一样的生活,完全感受不到有任何异样的地方。”



  王衡连忙问道:“那我怎么玩这个游戏,指令怎么发?”



  神秘声音道:“这个游戏没有任何游戏指令,你可以当做你真的穿越回了三国时代。”



  王衡又问道:“那我怎么退出游戏?”



  神秘声音道:“这个游戏唯一退出的办法,就是你以君主的身份,统一天下,到那个时候,如果你想退出了,叫我的名字,我就会出现的。记住,我的名字叫南华。”



  王衡急了:“那要是我在游戏中死了怎么办?”



  南华道:“最好别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只能告诉你,后果会很严重的,有可能你永远都回不了你原来的那个世界了。好了,我要走了,希望你能好好享受这个游戏!”



  王衡连忙大声喊起了南华的名字,可是神秘的声音再也没有出现了。



  王衡诅咒了起来,他在原来的世界里可是还有父母亲,而且刚刚谈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感情正好的时候,要是真的回不去了,那他可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他现在肠子都悔青了,买什么莫名其妙的光碟?也不征求自己的意见,就把自己带到了这个莫名其妙的世界里来了。



  王衡诅咒了半天,也没什么回应,他只能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开始了解起了自己的现状。王衡现在不知道,其实这完全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他的名字还是叫做王衡,是新上任的荆州刺史王叡的儿子,几天之前随着父亲来到了荆州州治汉寿县上任,现在是中平二年,也就是185年,他在这个世界里的年龄是十三岁,还是一个少年。



  王叡?王衡玩过的三国游戏多了去了,可是对这个名字还是感到比较陌生,他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才想起自己在书里面似乎看到过,这个王叡在几年之后的189年就死了,死亡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被自己的属下,长沙太守孙坚所杀,一种说法是当时的武陵太守曹寅由于与王叡不睦,害怕王叡杀他,便先下手为强,伪造了一份当时正在荆州巡视的钦差案行使者温毅的檄文,与孙坚合谋逼着王叡自杀了。



  不管这两种说法哪种是真,总之,如果按照书中记载,王叡的性命就只剩下不到四年了,而王衡现在才十三岁,四年后才十七岁,还未成年,如果任王叡死去,那么他就毫无依靠了,在这个乱世,他能活下来都不是一件易事,更别说统一天下了。



  在历史上,王叡死后他的后人没有任何记载,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孙坚一窝端了,一想到这个,王衡便是不寒而栗,他深深的恐惧,孙坚可是三国时期的大牛,自己虽然还有四年时间,能够在这四年时间里扭转王叡和自己的命运吗?他真的没有多少信心!他毕竟只是一个学生,玩玩游戏还可以,突然被带到这个乱世,与这些青史留名的枭雄人物对上,跟他们斗智斗力,他能够有信心的话才是奇怪了。



  现在王衡不由得大为后悔,早知道进游戏的时候选个简单模式该多好,也许自己就穿越到曹操或者袁绍的儿子身上去了,或者是孙策或者孙权身上也不错啊,那凭自己的先知先觉,统一天下的难度可就小多了。可是现在后悔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当然,穿越成了王叡的儿子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王叡现在只有他一个儿子,另外还有两个女儿,他不需要面对来自兄弟的竞争,只需要面对外敌,以王衡的心性,让他对自己的兄弟下死手,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几天,他天天到汉寿县城外的洞庭湖畔坐着发呆,父亲王叡初来乍到,忙着处理州中事务,也没怎么管他,他也以为王衡只不过是少年心性,来到了一个新地方,想要去看一下当地最富盛名的洞庭湖的风景,便没在意,只是派了老仆人王盛和几名家将保护王衡。



  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这三天里,王衡想了很多,今天他终于想通了,怕又有什么用呢?想要保住性命,想要回到原来的世界,前路再艰难,也要走下去,管他孙坚还是曹操、袁绍,谁想要挡住自己回家的路,自己都要把他们踢到一边去。



  想到这里,王衡眼中射出了一道寒光,用力的握了握拳头。



  在马车的颠簸之下,王衡感到一阵倦意袭来,这几天由于心里有事,他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现在决心已下,心神一松,自然睡意来袭,他不由得靠在了车厢里铺的褥子上,闭目养神起来,不一会儿他就进入了梦乡,发出了均匀的鼾声。



  老仆人王盛听见了王衡的鼾声,他小心的掀开车帘,给王衡的身上盖上了一张毛毯,又吩咐车夫把马车赶得慢一些,让马车行驶得更平稳一些,让王衡睡得更舒服一些。



  半个多时辰之后,马车驶进了汉寿县城,又进了刺史府,停了下来,王盛轻声叫醒了王衡,王衡睁开眼睛,长身而起,伸了个懒腰,身手矫健的跳下马车,顿感浑身神清气爽,所有压力一扫而空。



  老仆人王盛看着王衡的样子,心中的担心也一下子消失了,这三天以来,他看到王衡的状态,着实很是担心,他从王衡小时候开始,就一直伺候他,直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说是主仆,实则情同父子,他当然看得出小主人这几天有着沉甸甸的心事,不过他也只能把自己的担心放在心里,默默的关心着王衡,尽量把王衡照顾得更周到,现在看到王衡终于振作起来,他也是打心眼里高兴。



  进了院门之后,一个仆人上来对王衡行了一礼道:“公子,老使君让你吃了饭之后去一趟他的书房。”



  王衡点头道:“我知道了。”



  这几天王叡都很忙,所以也一直没有管王衡,今天可能是终于有空了,所以才会让王衡去见他,毕竟现在王衡是他唯一的儿子,不可能就这样放任自流的。



  王衡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饭,饭是大米饭,倒与他的饮食习惯差不多,只是这饭的粘性比他原来吃惯的大米饭要大一些,倒有一些接近糯米饭了,不过王衡还算能够适应,这总比这时代北方常吃的麦饭要好得多了,一想到这个,王衡便庆幸自己是来了荆州,这个时代到处都吃不饱饭,更别说吃大米饭了,也只有荆州还能吃到大米饭。



  由于这时代粮食金贵,王叡也不是一个喜欢享受的人,所以即使是王衡,他平日的饮食也很简单,除了大米饭之外,菜肴就是几小块肉脯,一条盐水煮小干鱼,也就是这时代称为鲊的东西,还有一小碗菜汤而已。



  王衡饭量本来就大,现在变成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正是现代初中生的年纪,长身体的阶段,所以即使是这样简单的饮食,他也呼啦啦吃了三碗米饭,把菜和汤都吃得干干净净,这才去了王叡的书房。
2 父子静夜叙家常 叔平晨起习文武
  来到书房,王叡正在案前跪坐着翻阅着一堆文牍,他刚刚到任,当然要从这些文牍当中尽快了解本州的政务。



  王衡恭恭敬敬的伏下身去,在席上行了一个跪拜之礼道:“阿父,我来了。”



  王衡来到这个世界,脑海里也多了许多原来那个王衡的记忆,这也让他在称呼和礼节上不至于出什么岔子。



  王叡含笑放下手中的一卷竹简道:“叔平,这几天都去了哪些地方?”



  叔平是王衡的字,他虽然是王叡现在唯一的儿子,可是他以前其实还是有两个哥哥的,只不过都夭折了,所以王叡还是按照“伯仲叔季”的排行给他起了这个字,也正因为王叡对自己现在这个唯一的儿子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光耀门楣,所以才这么早就给他起了字,并且一直用他的字来称呼他,不然的话,按照常理,是要到行了冠礼之后才有字的。



  王衡回答道:“阿父,我这几天在县城里转了转,然后又去了东门外的洞庭湖边看了看,那里的风景很不错。”



  王叡点头道:“洞庭湖的风景应该是不错的。”



  说到这里,他抑扬顿挫的吟哦起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王叡吟诵的是屈原的名篇《楚辞》中描写洞庭湖风光的几句,当然,此时的洞庭湖还只是云梦大泽的一部分,规模没有唐宋时那么大,并没有后世那么著名,所以王叡能够随口吟诵出这几句有关洞庭湖的诗句,也称得上博闻强记了。



  吟诵了几句之后,王叡对王衡道:“叔平,我们刚来武陵,你到了一个新地方,看一下这里的风景也是无可厚非,不过也不要忘了你的学业。”



  王叡的语气很温和,不过王衡知道,既然他开了口,那自己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王叡对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寄予了厚望,在学业上对自己是非常严格的,这一次能给自己三天自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于是王衡点头道:“阿父,我知道了,从明天开始,我就会勤于学业的。”



  王叡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自己这个儿子,他一直以来还是挺满意的,王衡在学业上还是很肯下苦功的,而且记性好,基本上可以称作是过目不忘,在琅琊素有神童之名。



  琅琊王氏是琅琊大族,素来为琅琊士族领袖,王叡先祖,西汉时的著名大儒王吉曾任宣帝一朝谏议大夫,其子王骏官至当时位列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在此之后,王氏族人累世皆有官居二千石者,不仅如此,在经学上王氏一族也是成就斐然,王吉为西汉著名大儒,五经皆治,都有深厚研究,并且多有著述,因此王氏一族是有自己的家学的,王叡当然在经学上也是造诣不凡。



  而让王叡最高兴的是,他这个儿子在经学上表现出了超人的天赋,也对经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奋好学,有青出于蓝的势头。



  当然,王叡不知道,现在这个王衡的身体里已经是一个陌生的灵魂了,这个王衡对经学就未必很感兴趣了。



  王叡对儿子道:“那你先退下吧,我还要看一会儿文牍,别忘了给你母亲问安。”



  王衡恭谨退下,当然,他也没忘了让父亲别睡得太晚,注意身体。



  接着,王衡又到后院去向母亲问安,他到厨下端了一碗蜜浆,来到了母亲的房间。



  王衡给母亲奉上蜜浆,母亲十分高兴,对王衡道:“三郎,这几天在这里可还过得惯?”



  王衡的母亲名叫郑宁,是琅琊郡邻郡北海郡高密县人,高密郑家是北海大族,同样是世代簪缨,只不过到了汉末时没有再出什么大吏,显得有些没落,但是高密郑家与琅琊王家是世交,王家与郑家经常结亲,王叡也娶了郑家的女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