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痛史:崇祯王朝 >

第19章

明朝痛史:崇祯王朝-第19章

小说: 明朝痛史:崇祯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对此神色自若地回道:〃我现在身无分银!只要放我进去,我担保弟兄们的欠饷分文不少!如果弟兄们信不过,我立即回京辞职!〃
  张思顺一听这话,连忙拉了拉杨正朝,低声耳语:〃袁大人一向是爱兵如子,这事可不能……〃
  杨正朝目视乱兵,又看看城下的袁崇焕,随即把手一挥,吊桥缓缓放了下来。
  祖象升抢出一步,欲率先登桥进城。
  〃只请袁督师一人进城!〃城楼上放下话来。
  袁崇焕微微一笑镇定地迈步走上吊桥。
  祖象升一把抓住袁崇焕,不放心地说:〃崇焕兄,你这样只身进去……〃
  袁崇焕坦然一笑:〃放心吧,我了解这些弟兄们,将不知兵,何以领兵?〃
  来到城楼上,一群乱兵手持刀枪迎向袁崇焕。
  袁崇焕镇静地走向乱兵,扫视一眼:〃你们谁是头目?〃
  杨正朝挺胸上前一步:〃我叫杨正朝,还有他张思顺。〃
  张思顺随之也上前走出一步。
  〃好,敢作敢当!〃袁崇焕盯视二人,〃说,弟兄们什么条件?〃
  杨正朝看看袁崇焕:〃三天之内发放欠饷五万两白银,要不袁大人……〃说着指指谯楼,〃跟他们同样拘押!〃
  张思顺不像杨正朝那般莽撞,他狡黠道:〃暂不说这些,先请袁大人巡视巡视,了解实情。〃
  谯楼门缝里露出谢尚政的脸,他见有人过来,连忙高声喊道:〃快放老子出去!〃
  袁崇焕随弟兄们来到兵营伙房。一只铁勺搅拌着:只见锅中枯菜叶子漂翻,米粒难见……
  杨正朝悲愤地指着锅中:〃请袁督师看看,弟兄们吃的是什么?四个月欠发兵饷,就吃这枯菜烂叶守卫边关,能抵御皇太极的八旗骑兵吗?〃
  袁崇焕噙着泪水,动情地目视锅中。
  乱兵头目张思顺掉着眼泪:〃弟兄们当兵卖命,养活家小,被逼无奈,才兵变作乱的!我们也不愿意以兵变迎接大人赴任啊!〃
  袁崇焕揩着泪水,慨然叹道:〃弟兄们苦啊!请各自回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三天之内我袁崇焕筹措饷银五万两!〃
  辽东宁远督师府的大堂内,袁崇焕正与祖象升、谢尚政等人计议时,杨正朝、张思顺五花大绑地走进大堂,〃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袁崇焕目视二人,吃惊地问道:〃谁将你们捆绑起来了?〃
  〃是我们自己叫弟兄捆的!〃杨正朝脸无畏色,〃家有家规,军有军法!袁大人向商民借贷,五万两欠饷已经全部如数发还弟兄们,我们二人领兵作乱,请袁大人治罪!〃
  谢尚政因遭绑架,余怒未消地愤愤说道:〃煽动兵变,拘押朝廷命官,论罪当斩!〃
  〃来了就准备砍头的!〃张思顺毫无畏惧地点头服罪,〃当兵卖命吃皇粮,自古天经地义!我们为弟兄们争得欠饷,死而无憾,死不足借!只是……只企望大人们自此以后,再也不要拖欠弟兄们的卖命钱了!〃说着磕了一个响头,〃袁大人,小人拜托了!〃
  袁崇焕目视杨正朝、张思顺二人,走到他们面前,亲自解绳松绑:〃国家拖欠兵饷,激成此次兵变,所幸没有酿成大祸,对你们宽宥处理,降职前锋营立功赎罪!〃
  领兵哗变,按律是死罪的。张杨二人怎么也没想到,袁崇焕竟是如此宽恕,二人顿时泪流满面,连忙磕头:〃谢袁督师不杀之恩!〃
  袁崇焕关切地笑笑:〃还不赶快回去,将银子寄回家中,孝养父母。〃
  〃是!大人!〃二人起身,满心喜悦地跑出大堂。
  祖象升目视二人退去,虽然一场兵变化解了,但他的心头并未因此而轻松,反倒使他油然生出了一股深深的忧虑:〃拖欠兵饷,已非一日!崇焕兄,旧饷欠发无期,新饷没有着落,五年复辽岂不成为空怀壮志的梦想了吗?〃
  祖象升的一番话,也把袁崇焕拖进了沉重地凝思。几十年的宦海经历,前任蓟辽督师熊廷弼与恩师孙承宗的屈死和被贬,无不因拖欠兵饷而壮志难酬,自己会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呢?
                  
第47节:怒斩枭雄(1)
  ■ 怒斩枭雄
  宁远兵变,多年欠饷,使得袁崇焕忧心如焚。他刚刚料理完毕,便又飞速打马返回京都。
  一迈进户部尚书陈演的官邸,陈演便摊开手掌,一脸哭丧:〃袁督师要粮要饷,本部实在无能为力,户部现在一无粮草,二无饷银。〃
  〃陈尚书可不要哭穷啊!〃袁崇焕故意调侃一笑,〃那天皇上当面下旨,要户部保障粮饷供给,陈大人亲口应承。〃
  〃皇上圣旨,敢不应承吗?〃陈演皱着眉头,苦苦一笑,〃实不相瞒,自卑职接手户部就是分文无有。〃
  袁崇焕一听,大为惊愣:〃真的无粮无饷?〃
  〃岂止无粮无饷,而是欠粮欠饷。〃陈演连连叹着气,拿过账册翻开,〃欠付饷银是……九百六十八万五千五百七十一两七钱三分!〃说着递过账册,〃袁督师如若不信,可亲自一阅。〃
  袁崇焕接过账册翻看了一下,大失所望:〃如此说来,我辽饷全无保障了?〃
  陈演苦笑地点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袁崇焕因是守边的外臣,加上生性耿直,不了解京官的内幕,所以一听这些,立时变得心急如焚:〃那五年复辽岂不等于水中捞月?陈大人,你倒是想想办法呀!〃
  〃办法倒是有。〃陈演目视袁崇焕,狡黠地笑道,〃那得看袁督师敢不敢为了?〃
  〃为了复辽,打败皇太极,袁某无所不敢!〃袁崇焕本来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加之是为国为民,更何惧之有?今见陈演说有办法,便急着催问:〃请陈大人明示。〃
  陈演见袁崇焕那焦急而又期盼的神情,故意地面现沉思:〃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请皇上动用大内私库,发放内帑。〃
  所谓内帑,即是皇帝的私房钱,皇帝及后妃除有定额的国库拨款外,额外开销都由内帑中出。一听发放内帑,袁崇焕不由一愣:〃动用皇上私库?〃
  袁崇焕不知这是陷阱,眼见户部既然无银,反正国家是皇上的,士兵们都是皇上的,士兵们都在为皇上而战,动用一点皇上的私库,资助兵饷,以应急需,这未尝不是个办法。
  〃对!〃陈演是三朝元老,虽无政绩,但却是一个不倒翁,靠的就是他颇谙为官之道。他见袁崇焕果然天真得可笑,便别有用心地继续说道:〃皇上私库超出亿万,内帑堆积如山啊!〃
  仿佛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袁崇焕高兴地站起身来:〃那好,卑职启奏皇上,动用私库内帑!〃说着拱手致礼,〃袁某就此告辞!〃
  陈演见此,又连忙拽住袁崇焕:〃卑职不过说说而已,袁大人怎可当真呢!〃
  袁崇焕虽不知京城朝堂内的龌龊和险恶,但同样身为三代老臣的韩■,却是深知其中的厉害。他看过袁崇焕的奏疏后,大为惶恐:
  〃崇焕,你真是袁铁胆啊!这篇疏文可是犯了大忌啊!〃
  袁崇焕因不明就里,不免惊诧道:〃犯忌?〃
  〃事有先例啊!〃韩■表情严肃起来,〃本朝河南按察副使杨嗣昌,在神宗万历年间迫于边关急用,曾上疏动用内帑,差一点被砍了脑袋。神宗皇帝由此立下大明国法:请发内帑者,一律处死!〃他抬眼看看袁崇焕疑惑道,〃奇怪的是,户部明知不可行,怎么还巧言鼓动你呢?〃
  韩■不清楚,袁崇焕同样也不清楚。当时陈演的官邸内,正在上演一出双簧。袁崇焕前脚刚一迈出,〃哈哈哈……〃一阵笑声便从屋里传出。
  〃明知不可行而行之,让袁铁胆碰个头破血流!〃毛云龙高兴得手舞足蹈,〃毛帅驻守皮岛,多次受到陈大人恩惠,多拨粮饷,这是毛帅的一点心意。〃说着递过一张银票。
  陈演接过银票,惊讶道:〃这么多?五万两!〃
  〃这是陈大人应得份额。〃毛云龙笑着解释,〃毛帅用户部所拨粮秣,换买后金的人参、皮裘,再……〃
  〃可获利数倍啊!〃陈演看着银票微笑点头,〃替我谢谢毛帅。〃
  自从魏氏阉党倒台之后,毛文龙便把赌注押在陈演的身上,所以毛云龙连连说:〃朝中还得请陈大人多多关照。〃
  〃好说!好说!〃陈演说着叹了一口气,〃要不是厂臣魏忠贤倒台,毛帅早就加拜兵部尚书了!〃他狡黠地叮嘱毛云龙,〃如今毛帅要多些战功才行啊!〃
  正直的袁崇焕和韩■师生,当然不知道陈演和毛云龙的这幕丑剧,一向直来直去、认死理的袁崇焕仍在竭力陈述:〃时移势变,因变制变,古之常理。神宗皇帝立下的规矩,我朝新帝亦可废除啊!〃
  〃谈何容易!〃韩■连连摇头,〃此事不可轻易而动啊!〃
  〃皇上新进锐取,为了收复辽东,当会不惜一切,全力支持。〃袁崇焕带着乞求的目光,〃首辅大人是晚辈座师,情况俱已洞悉。宁远将士已经成为衣食无着的饥民了,我身为督师,忧心如焚,现今已是无路可寻,无路可走!〃
  韩■沉思片刻后,决绝说:〃皇上心系辽东边陲,打破常例,改变旧规,倒有可能。再找次辅钱大人商议。〃
  袁崇焕感激道:〃谢首辅大人!〃
  韩■一脸正气:〃这是国家大事,身为首辅,理当义不容辞!〃
  疏文到了乾清宫,崇祯果然皱起眉头:〃辽东拖欠军饷,引起哗变,袁崇焕请饷,发放内帑,朕悉听阁臣商议。〃
  身居首辅的韩■首先出班奏曰:〃臣思虑再三,请陛下将内帑转入大仓,星夜发往辽东,急救宁远,以解燃眉之急。〃
  崇祯闻言,露出为难神色,于是将目光转向了陈演:〃陈爱卿,难道非得动用内帑不可?〃
                  
第48节:怒斩枭雄(2)
  陈演这只朝堂上的变色龙,他眨着那双小眼,先看看韩■,然后目视崇祯,从皇上那紧锁的眉宇中,他已洞察皇上心中的隐秘,于是他立即心领神会地奏曰:〃陛下!内帑为私,辽饷为公,公私区别,泾渭分明。神宗祖训,凡是请发内帑者,一律处死,祖宗典章,陈演岂敢违背!〃
  明明是他鼓动袁崇焕请发内帑的,现今他却如此的激昂慷慨!对此,首辅韩■气愤地盯视陈演一眼:〃如此说来,老臣及袁崇焕罪当处斩了?〃
  崇祯见此,连忙摆手制止:〃祖宗规矩不可轻易改变啊!朕希求如何变通。〃
  陈演越加看清了皇上的心曲,立即进言:〃陛下:臣以为变通之法,当即刻加派税赋,再添辽饷。〃
  韩■虽然年近七旬,但依然不改其忠耿本色,他再次出班反对:〃苛税于民,当以为耻!辽饷已经加派三次,百姓穷困潦倒,不堪重负。只得背井离乡,四处逃亡。民逃成匪,额外加派,断不可为!〃说着动情地对崇祯施礼相求,〃老臣来日无多,恳请陛下以天下仁爱之心,发放内帑,暂解边关之急!〃
  崇祯因登基之前是个被歧视、冷落的亲王,本来就不富裕,加上魏忠贤之流的减扣,所以崇祯养成了一种勤俭乃至悭吝的性格。请发内帑,宛如挖他心肝,但袁崇焕和韩■等人所言,又句句在理,且之前自己又曾满口应允袁崇焕供给问题,作为至上至尊的皇帝也不好轻易改口。既不好改口,又不愿应承,崇祯于是转身对站在一边的周延儒,询问道:〃周爱卿,你意下如何?〃
  周廷儒一直察言观色,已窥视出崇祯的两难,立即投其所想:〃首辅大人迫于军情,内帑不得不发,但非经久之策!臣以为:宁远兵变,内帑饷之;要是锦州兵乱,内帑再饷之,此例一开,各边纷纷效尤,陛下有多少内帑发放呢?〃
  崇祯闻言高兴地连连点头。
  散朝后,崇祯将周延儒单独留下,请到了御书房。崇祯破例起身,并亲自给周延儒倒了杯茶。
  周延儒是万历年间的进士,人长得白白净净、清秀飘逸,加上和声细语、举止端庄,原本就受崇祯的喜爱,而今天又一语道出了崇祯的心声,崇祯对其便越发宠爱有加了。
  〃延儒所言,令朕茅塞顿开!〃崇祯满脸笑容地说,〃朕单独召见,想细问先生:袁崇焕忠心可嘉,怎么会如此斗胆请发内帑呢?〃
  周延儒心知受皇帝宠信的机会来到了,故显得特别地斯文有礼:〃陛下,臣以为山海关宁远并不缺粮,何以会产生哗变?其中必有隐情。〃
  崇祯立时一惊:〃哦?必有隐情?〃
  〃骄兵悍将胁迫,袁崇焕不得已而为之啊!〃
  〃噢!〃崇祯恍然大悟,〃不过,辽饷不增,袁崇焕也难以五年复辽。请先生言明,如何能不动私库,既不增添税赋,又能增加辽饷呢!〃
  〃这……〃周延儒沉吟少许,又进一言,〃臣有一孔之见:旧制驿传只行于都城内外,现在遍行各地,疲劳往返。为解民困,增拨辽饷,陛下可减裁驿站驿卒,一年可节省四十万两白银,也可谓还之于民!〃
  崇祯见周延儒胸有成竹,侃侃而谈,遂连声赞道:〃先生一孔之见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