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东方风暴: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 >

第2章

东方风暴: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第2章

小说: 东方风暴: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并不仅仅拒绝中原王朝的文化和观念,他们根本认为其毫无价值—除了能提供少数金属货物。在他们眼中,绝大部分中原人一辈子在一小块土地上讨生活。对于游牧骑手而言,农业居民是最被轻视的群体,连一匹马都不如。这种轻视其实是互相的。中原王朝的官员在讨论如何对待边境的游牧民时说,与流离失所、像禽兽一样四处漂流的人根本不可能进行正常交流。因此这两种人之间的交往基本是如此模式:中原王朝把这种周期性掠夺看做一场灾难,和洪水、饥荒等自然灾害没有什么不同,当它发生时不得不去应对,却通常采用大规模贿赂使其撤退来避免更多损失;而游牧民方面只不过把汉人看做一个供劫掠的对象。
第5页 :
    早期游牧帝国

    游牧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帝国是突厥(Turkey)帝国,他们现在居住在小亚细亚(Anatolia)。大约在公元六到七世纪,他们控制了一个从中原王朝边境延伸到黑海(BlackSea)的草原帝国。突厥帝国灭亡后,草原东部被畏兀人(Uighurs)控制。这是一个半游牧民族,其首都建在鄂尔浑(Orkhon)河谷,位于今天蒙古国的肯特省(Hentiy)。畏兀人文明程度较高,他们是天生的商人和老练的艺术家。他们的帝国大约在9世纪崩溃,此后他们向西南迁移,定居在塔里木(Tarim)河流域,位于今天的中国最西部的新疆。在这里畏兀人继续发展,保持了300年的繁荣。他们吸收并改造了东部波斯人的字母,在半游牧民族中最早发展出文学、精密的法律系统和文明社会。

    契丹人(Khitans)征服蒙古草原和北中国后,畏兀人也被迫放弃了对西部蒙古的统治。如同所有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契丹很快被汉文明所驯化,被汉文化的大熔炉吸收。为了统治中国,所有的征服者都改用汉名,建立起一个新朝代,契丹也是如此,他们自称为辽。契丹的汉化导致其实际上变成了被征服,反而把中国的疆域延伸到了西部蒙古。辽朝建立了新的边境,迫使突厥人顺服,而不愿从属于辽的部落只能西迁。辽朝对东部草原的征服使得历史学家首次知道了蒙古人的存在。

    12世纪早期,契丹人被迫退出北中国,另一个半游牧民族,来自满洲的女真人(Jurchen)占领了他的位置。这些新的占领者对超出中国传统区域的地方不感兴趣,把东部草原留给了世代居住在那里的部落。女真人更关注的是对中原的彻底统治,在这一点上他们远比契丹人成功。但契丹人,和畏兀人一样,并未消失。一位契丹贵族带着大批不愿臣服于女真的跟随者,向西深入到中亚,建立了一个新的帝国,哈剌契丹(QaraKhitai),即西辽。他们定居之处比畏兀人更往西,靠近巴尔喀什湖(LakeBalkhash),几乎到了东波斯帝国的边境。与此同时,女真人征服了北中国,改国号为金,就是这个朝代,遭遇了陡然崛起的蒙古帝国。

    秘史

    此时的蒙古还只是一个新兴部落,不断与其他部落群体争夺东部草原的控制权。历史学家发现很难描述13世纪之前的蒙古历史。对早期游牧帝国的描述总是来自高度文明国家的记载,譬如中国或波斯,他们的历史学家记载了与游牧入侵者的频繁接触。除了畏兀人,绝大多数游牧民,当然也包括蒙古,是没有文字的。因此,无论是刻意为之还是环境所迫,蒙古历史从成吉思汗(GenghisKhan)开始,因为正是他要求蒙古人采用畏兀字母创造了蒙古语。成吉思汗死后,他的继承者命人创作了著名的《蒙古秘史》。该书混合神话、传说和真实事件,描述了蒙古民族的崛起,成吉思汗的早期生活和斗争,以及他惊人的征服世界之路。对于该书是否提供了可靠的蒙古历史,学者观点各异。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一些为了提高成吉思汗的名望而收集起来的传说,不比北欧神话更可信。但也有人反对。

    曾有一部保存在蒙古宫廷中的蒙古官方史书,被称为《金册》(AltanDebter)。这本书的一部分在波斯和中文史书中被保存下来,这些片段让我们得知真相。《金册》和《蒙古秘史》是两部作品,分别独立编成,但这两部书却用大致相似的方式记载了相同的事件。因此《蒙古秘史》中最起码有一部分无疑是真实可信的。
第6页 :
    有人认为,《蒙古秘史》的开头无疑是神话,这一部分描写了蒙古的起源:

    天生一个苍色的狼和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同渡过腾吉思名字的水来到斡难(Onon)名字的河源不儿罕(Burkhan)名字的山前住着产了一个人名字唤作巴塔赤罕(Batacaciqan)

    与《旧约》系谱一样,《蒙古秘史》接下来讲述了巴塔赤罕生塔马察,塔马察生豁里察儿蔑儿干然后很快就到了12世纪,从这里开始,其所记载的一些事件就可以与中文史料相互印证了。该书最重要的主题是铁木真的早期生活和奋斗史,铁木真就是成吉思汗在成为大汗之前的名字。历史学家认为这一部分记载是可靠的。他发迹的过程被描写为一系列的背叛和复仇,一个又一个的部落首领背叛了他,而年轻的铁木真不得不发起复仇之战。他的行为无可指责,他的行为残忍但公正。这种往复循环很容易让人把《蒙古秘史》看成夸张的赞歌,也有人认为铁木真并非简单地循复仇之路前进,而是为了绝对权力而无情斗争,步步攀登。但这些看法都太简单了,实际上《蒙古秘史》中也有对铁木真形象不利的描写。一部赞歌不会提到年轻的成吉思汗怕狗,也不会描述他如何杀死了自己的兄弟,然后被母亲严厉指责。虽然这是一部很难归类的作品,但它的价值无法否认,它是一部完全以蒙古人的角度描写蒙古历史生活的书籍,描绘出蒙古人征服战争的重要性和其当时世界地位的一幅鲜活图景。无论其在史实方面是否准确,它确实展现了一位极端戏剧性的伟大将领的形象,在从古到今所有的帝王将相中都毫不逊色。∑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由于契丹人被女真人击败,蒙古地区在12世纪处于政治真空,为了争夺对这片土地的统治权,各个部落之间不断发生斗争,这就是当时的政治形势。这些部落更准确地应该被称为突厥—蒙古,他们或说突厥语,或说蒙古语,而且相互通婚。实际上族内婚是被禁止的。铁木真青年时代,最强大的部落是塔塔儿部,他们的游牧地位于蒙古高原东部,就在蒙古部旁边。传说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还有克列亦惕部(Kereyids),他们的游牧地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蔑儿乞部(Merkis)在克列亦惕部北边,乃蛮部(Naimans)在西边。奇怪的是,“塔塔儿”一词与

    “蒙古”通用,常被混淆,最初这是两个独立部落,而且是世仇,更奇怪的是,在早期部落斗争中,塔塔儿部就已经被蒙古灭族了。这是因为,在蒙古登上权力顶峰之前,塔塔儿一直是草原上最强大的部落,而且他们的名字在汉文文献中的记载可以上溯到8世纪。因此“塔塔儿”一名被中国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作为欧亚草原上游牧部落的总称。塔塔儿人在草原上的权威地位亦来自于中原王朝的支持。

    这是中原王朝的传统策略,不管在哪个朝代,都会同边境的某个游牧部落结盟,然后支持他们在整个草原上制造动荡。

    如果另外某个部落占了上风,中原王朝就会转而支持这个新兴部落。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在各部落之间制造冲突,使部落之间的斗争尽可能长期持续下去,避免各部落之间和谈的可能。这就是年轻的铁木真成为一代伟人的历史背景。他在自己的领导下把各部落联合起来,打破之前草原政治的动荡和斗争,保持统一,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部落阶级中,铁木真处于非常边缘的地位。虽然他出身于一个曾经是领导地位的家族中,但这一地位并未世袭传承。一个蒙古家族或部落之所以处于领导地位,是因其展现出了战争中或其他领域中的特殊才能,如果这种领导才能未被保持,那么领袖地位也就随之而去。部落之间存在松散的联盟,这种联盟建立在蒙古特有的概念“安答”(anda)之上。安答是一种因利益关系而宣誓结成的兄弟关系。
第7页 :
    然而这种联盟从未有某一个能长久地存在下去,更别提所有的部落都联合起来服从一个人的领导。另一方面,中原王朝也不遗余力地在各部落之间制造敌意,避免从此种联盟中产生可能的领袖,无疑中原王朝这方面非常成功。虽然这给铁木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机会,但也让他把毕生精力都耗费在征服草原部落并建立统一秩序的事业上了。

    铁木真的崛起

    铁木真很可能是在1167年出生于孛儿只斤氏(Bjorjinclan),他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YesugeiBat…atur)是一个小部落的领导,这个部落长期陷于蒙古与塔塔儿的世仇斗争中。也速该为他九岁的儿子安排了一桩婚事,对方是他妻子的部落—弘吉剌部(Unggirad)的一个女孩。遵从蒙古风俗,他把他的儿子留给未来的亲家。返程途中,他遇到了一些塔塔儿人。也速该不知道对方是世仇的塔塔儿,喝了他们的饮料。塔塔儿人则认出了这是世代仇人,于是在他的饮料中放了慢性毒药。当他到家的时候已经生命垂危,不到傍晚就去世了。铁木真被叫回了家。他的母亲诃额仑兀真(HoelunUjin)想要召集亡夫的部众,但敌对的泰亦赤乌部(Tayichiud)煽动他们抛弃铁木真一家。诃额仑和他的孩子们被迫迁移到斡难河畔的山中,那里无依无靠,充满危险,他们靠采食野果、打猎和钓鱼为生。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铁木真逐渐成长,进入青年时期,这时他和一位叫札木合(Jamukha)的男孩成为好友,札木合来自另外一个部落,他们结为“安答”。此后他们彼此都对对方的生活影响颇深。

    在这段艰难度日的时期,铁木真为了一些猎获的鸟雀与他的堂兄弟发生了冲突,他一时冲动射杀了他,就好像在练习射箭一样。这似乎并不仅仅是为了狩猎的战利品而争执,更进一步地说是铁木真除去了一个竞争家族领袖的潜在对手,而他已经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初步的部落政治演习。根据《蒙古秘史》,铁木真的母亲惊恐地跳起来,指责他是一个谋杀者,并且悲叹道:

    正当除影子外别无朋友,除尾巴外别无鞭子的时候,正说着谁能去报仇,怎么过活的时候,你们怎么能这样自相残杀?

    不久之后他母亲的悲叹就变成了痛苦,因为铁木真被泰亦赤乌部抓走了,泰亦赤乌部就是曾经煽动也速该的部民抛弃这个家庭的部落。有学者认为这是泰亦赤乌部的报复行为,因为铁木真杀死的堂兄弟当时正在跟泰亦赤乌部交通联络。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次预先打击的行为,因为他们担心铁木真将会为自己的母亲和家庭所经受的苦难而向泰亦赤乌部复仇。根据

    《蒙古秘史》,铁木真被囚禁了几个月,然后设法在一次庆祝当地节日的宴会中逃走了。很多人帮助了他,这些人在《蒙古秘史》后面的章节中都被提及得到了奖赏。从这些叙述中,我们看到铁木真这样成长起来:一个年轻人,出身高贵,熟知生活的艰辛,屡屡遭受前辈的反复无常和背信弃义,同时又从其他的氏族部落中感受到真诚和忠实。16岁时,他回到弘吉剌部,和他的未婚妻孛儿帖(Borte)在她父亲的主持下成婚。婚礼之后不久,他觉得应该寻求一位保护人的帮助,他就是曾与铁木真的父亲结为安答的脱斡邻勒(Tooril),克列亦惕部的首领,是一个居住在上斡难河岸边的突厥人。
第8页 :
    克列亦惕部也是骑马游牧民,唯一与邻近的蒙古人不同的是,他们是聂斯托利派(Nestorius)基督教徒。即使在如此遥远的东方,基督教社会也并不罕见,他们是大批传教士在11世纪从中东地区发起的传教浪潮的产物。铁木真来到脱斡邻勒的帐篷并献上了礼物,脱斡邻勒则许诺将会帮助他收拢他父亲的部民。但还没来得及开展这一行动,铁木真的帐篷就被蔑儿乞人袭击,他的妻子孛儿帖被抢走了。脱斡邻勒听说这一消息,立刻派出一支军队去进攻蔑儿乞人,他命令军队听从铁木真少年时期的安答札木合的命令。战争全面胜利,孛儿帖被救了回来,铁木真在战争中脱颖而出,唯一遗憾的是,孛儿帖回来的时候怀孕了,他的长子朮赤(Joch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