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孤臣孽子 >

第38章

孤臣孽子-第38章

小说: 孤臣孽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乙丑年兰秋。

回到旅店,傅青主已经和傅眉睡下,宫秀儿却醒着,在那里无聊地走来走去,看到他们三人回来,赶紧过来接过孩子,告诉他们,傍晚听山西来的客商说:山西清军在从北到南大屠杀。

  大明孽子  四十三章单桥善恶

单桥石桥会的建桥人王金出身富豪之家,父亲是河间卫指挥使,可是王金从出生起就体弱多病,多方延医求药都是不见疗效,于是无奈之下,把王金送给裴道姑做干儿子,希望在女娲娘娘的保佑下,可以无病无灾。

道教讲究道德,道德是什么?就是造福天下之人,所以道人不仅是抓鬼的张天师,赶尸的湘西道士,消灾的禳灾道士,红白事的礼仪道士,治病行医的道士如孙思邈傅青主等等等等;还有一项重要的业务就是修桥补路,济老怜贫,为此笔者特意考察天下石桥,发现很多都是道士所修,比如宋朝井陉城北的通济桥,就是头陀修建,而王金的义父刘尚用道长,则是单桥石桥和杜林石桥两座石桥的总设计师。

相对于杜林石桥的官修而言,单桥石桥等于是民修,年轻的王金在师傅裴秀的影响,发下弘誓大愿,要把木桥改建为石桥,联接两京御路,造福天下人,人生有涯,奋斗无涯,他把信仰化作现实中切切实实的功德:修建一座造福天下的大石桥,在师傅裴秀带领下,为了单桥石桥的修建化缘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长城内外,石桥会各地分会网络在他们母子一步步地化缘中建立,发展,壮大。

从小,他就跟着义母出去化缘,日行百里,风餐露宿,身子单薄的王金在风霜雪雨中长大,跟着义母化缘的脚步,步履蹒跚,化来的银钱,上面都有王金的点点血汗。

有了钱,然后就是花钱募来钱款后就是采买石头,运输石料,知道化缘的不易,所以王金在花钱上精打细算,杜林石桥花费白银两万两,那才三孔,单桥石桥要多少钱,面对战乱频仍,交通不便,物价腾贵,为了节约支出,王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因为山西饥荒,旱灾蝗灾战乱连接,所以山地非常便宜,可否把山西的石料山用低廉的价格买下,然后把石料采出,山上剩下的土地还能种粮食种果树,收取地租,于是王金想法得到义母裴道姑裴秀的支持后,在义父与石桥会主脑会商之后,在山西买下一座石山,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石料钱,还为石桥会留下巨大的产业,为日后维护石桥,修缮石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不像杜林石桥:清光绪年间,滹沱河水泛滥,冲陷杜林石桥两端大小两孔,不能通行。好义者多次想修复,无奈耗资巨大,工程艰巨,畏难而止。14年以后,乡人王荫桐矢志重修登瀛桥,并不辞劳苦,多方筹措修桥款,历经6年修复完工,但王荫桐也因此债台高筑,随僧道募捐化缘以还桥债。

单桥石桥由于有山西的地产,石桥会精心经营,悉心维护石桥,几百年单桥石桥安若磐石,也是中国桥梁史上的奇迹。

然后关键是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建造石桥,石桥下水流方向,河流流量,土质的疏密,基础的牢固,拱长度,宽度,拱高,每块石头的弧度,长度宽度角度等等等等。王金都亲身参与,身体力行,吃苦在前石料不同于砖瓦,每块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在明朝没有计算机,没有精密细致的图纸,所有资料都是一些粗略的外观图,每块石头雕琢好之后,安装在石桥上都要天衣无缝,这是一个浩如烟海的巨大数据工程,所以其困难可想而知,王金在工地上埋头苦干,即当设计师,又当石匠,还负责转运安装,单桥石桥一修就修了十七年。

十七年,王金从一个总角童子长成一个须眉汉子,参与了石桥修建的全部过程,(其义父刘尚用还要去修杜林石桥,后来单桥石桥因为战乱,石料运输中断,供应不上,草草收工,刘尚用带领桥工参加了李自成起义军)其对单桥石桥的血汗功劳天地可鉴。

单桥石桥草草完工,成为了王金的心病,十七年的心血,王金的青春岁月,全部*浸入单桥石桥的每一块石头里,可是天不作美,天下纷乱,李自成进北京,明朝灭亡,满清入关,老百姓心中都感到屈辱,王金心中更是五味杂陈,这桥到底是为谁而建?这功业为谁而立,辛苦十七年到底在为谁造福?石桥无言,而王金死志已萌。

王金早就身体很差,因为有道家功法的扶助,有弘誓大愿的支撑,有善心义行的福报,王金没有早夭,但是遭到家国大变,王金的信仰一夜之间就崩塌了,难道真如俗语所说:行好不落好,害人不涝到,面对三清道祖,女娲娘娘,王金再也不是那个虔诚的王金了。

一股咸味直冲脑际,王金回首单桥,自己这一生心血的成果,他的嘴一张,一口鲜血吐了出来,王金倒在回望单桥的高岗上,带着他的疑惑,带着他的遗憾,带着他一生的追求与牵挂,他不想走,他永远留在这付出了一生心血的土地上。

附:行好不落好,害人不唠叨裴道姑怒刺拍门手单桥在明朝是交通枢纽,南京到北京的两京御路与号称朱家运粮河的滹沱河故道在此交叉可以称得上是水陆枢纽,桥南的南赵和桥北的北赵是最大的受益者。

原来的桥是木桥,因为当时水灾多,来往粮船盐船多,木桥非常容易被水冲坏,被船撞坏,所以需要经常维修,为了修桥,主持募化的裴道姑来到赵善人家募化,因为赵善人家的坟地上的柏树林非常适合修桥,路途又近;而且裴道姑还救过赵善人的命,可是不管裴道姑是买是募,赵善人就是不许动他家的柏树林,说柏树林事关他们赵家的风水,动柏树就是动他们家祖坟,会让祖宗生气,会坏他的财运。

裴道姑多次上门求告,赵善人最后索性紧闭大门,不再搭理裴道姑,裴道姑生气得拔出宝剑,把自己的手钉在赵家大门上,说:我就不该来求你,这种无情无义的假善人,拍你的门脏了我的手,我用血来洗掉沾在我手上的你家门的铜臭!

最后石桥会决定争这一口气,不再修易坏的木桥,新建一座可以百年不坏的石桥,石桥在旧木桥的西面一百多米,石桥修成,南赵北赵生意一落千丈,人都说赵家风水没坏,人心坏了。

原来赵善人也是冬舍棉,夏舍单,四季舍粥的大善人,平常吃斋念佛,斋僧布道,修桥补路,济老怜贫;名望传出也就有很多人找上门来,赵善人也是来者不拒。

有一个山东泰安的和尚智能,也闻名前来,赵善人总是殷勤招待,智能走的时候总是送很多盘缠,智能也非常殷勤地常邀请赵善人去他们泰安的泰岳庙去游玩。

赵善人闲来无事,想起去泰山游玩,正赶上东岳庙会,就住在智能的泰岳庙里,庙很大,佛像金碧辉煌,大殿气势恢弘,数不清的连绵僧房,和尚就有上千,智能是个首座,权威很大,赵善人走到哪里,一说是首座智能的贵客,到处都毕恭毕敬笑脸相迎;加上泰山山林秀美雄奇,赵善人流连忘返,加上智能盛情挽留,就准备多住一段时间;不巧智能有事要出去,临走叮嘱赵善人:我本该陪你尽兴游玩,但这次事情比较重要,非我去办不可,你可以在山上随意游玩,消费都记在我的帐上,寺庙里只有一处不可去,千万千万赵善人开始还按捺得住,只是上山朝香,赶会游逛;心中越来越奇怪,为什么不让我去那里?咱们这么多年的关系都不行?什么重要的东西,越想越好奇,越按捺不住,最后偷偷等没人的时候,一个人悄悄摸进那个院落,刚进院子,就发现后面传来脚步声,园子里空旷没有藏身之处,赵善人就钻进屋里,屋里也很宽敞,只有一个大柜子;听到来人脚步声很重很杂乱,赵善人心虚就藏到大柜子后面。

没想到进来的人什么打扮都有,有乞丐,和尚,兵丁,挑夫,衙役,小二,富商,跑江湖卖艺的……。一进门就直冲大柜子而来,不知动了什么机关消息,大柜子自动挪开了,后面竟然是个暗门,门里竟然是一群浓妆艳抹的女人;赵善人还站在暗门口一脸尴尬和人打招呼,没想到这些人凶神恶煞地就要拔刀杀掉赵善人,赵善人忙解释说自己是智能的客人,才暂时免去一死。

原来这些人勾结黑白两道,以泰安庙为基地,无恶不作,智能也是其中重要一员,赵善人一下就懵了,被捆在房子一角等智能回来救他,没想到智能回来后,脸上原来堆满的笑容一点也不见了,冷冷的对赵善人说:你或者入伙,或者自己了断了吧!

赵善人被关在一个黑屋子里,既怕被杀,又怕入贼伙被株连亲人,正思前想后,裴道姑来替父报仇,杀光了和尚一伙贼寇,救出了赵善人。

有人说评论赵善人:行好不落好,害人不劳到(害人不算坏);就是说他行善没有看清人,忘恩负义刁难了裴道姑,没想到刺激裴道姑修石桥造福了天下人。

  大明孽子  四十四章连天灾祸

除了臭名昭著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外,据史载清军还曾经在广州、四川、赣州、江阴、湘潭、大同、南雄、潮州、常熟等地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

顺治六年(1649年)清兵入四川,“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陷昆山时,一日内死难者高达四万人,“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12',“总计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堕井投环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13'。顺治六年(1649年)郑亲王济尔哈朗占领湖南后屠湘潭;同年清兵镇压大同总兵姜瓖为首的山西反清斗争,“筑墙掘濠,使城内人不能逸出,然后用红夷大炮攻破,尽行诛戮”。攻陷南昌时,“妇女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14'“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在营而死者亦十余万。先至之兵已各私载掳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始方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14'。

顺治七年(1650年)尚可喜、耿继茂攻克广州,“再破广州,屠戮甚惨,居民几无遗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因筑大坎痤焉,表曰共冢”'15',史称庚寅之劫。“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丘……”'16'。攻陷南雄时,“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

攻占潮州,“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屠杀常熟,“通衢小巷,桥畔河干,败屋眢井,皆积尸累累,通记不下五千余人,而男女之被掳去者不计焉。”“沿塘树木,人头悬累累,皆全发乡民也”。

清军在江阴防攻战伤亡最惨重,城破后屠杀最烈。《江阴城守记》写道江阴屠杀之惨状:“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城中所存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及僧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清兵在江阴观音寺掠妇女*污地上,“僧恶其秽,密于后屋放火。兵大怒,大杀百余人,僧尽死”'17'。

后果清军入关,凡烧杀三十九年始定。当时全国各省都爆发了抗清斗争,因而清兵屠戮百姓甚众,而且具体数目已难以统计出,只能通过一些史料推算。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有人口6069万,但因当时按照人丁收税,故民间隐匿了大量人口。因此许多专家认为明朝人口顶峰在一亿以上,著名历史地理学专家葛剑雄教授认为明末人口接近两亿。由于明末的瘟疫、大饥荒和农民起义导致了大批人死亡,因此清军入关时的人口应在8000万到一亿五千万之间。而清军入关战争后数十年的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人丁数仅2464万余,当时的总人口也应在6000万左右,所以估计清军入关导致至少5000万人民丧生,最多可能超过一亿。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死于战乱。

清初整个中国南北皆成废墟,直隶“一望极目,田地荒凉”'18',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19',四川更是“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20'。顺治二年(1645年),御史刘明瑛称:“比年以来,烽烟不靖,赤地千里,由畿南以及山东,比比皆然”'21'顺治八年和硕端重亲王博洛形容山西:“田地榛芜,生齿雕耗,……其侥幸如故者十不一二”。湖北“横亩皆焦,……村尽逃亡之屋”'22'。顺治八年(1651年),江西省巡抚夏一鹗称:“膏腴上亩,土结水枯,极目秋原,草深数尺'23'”'22'。

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