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第15章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第15章

小说: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杀贼,无力回天”,干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做了一百多年之后的陶渊明的表率,辞去官职,举家迁到山阳(今河南修武,就是著名的云台山景区所在地)归田园居,灌园自给,过起了隐士的生活。
  嵇康原本就崇尚老庄之学,追求清净无为,隐居之后,这种思想变得愈发浓烈,养生求仙,采药服药,呼朋唤侣,清谈纵酒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经常与他一起啸聚竹林、高谈阔论的名士有阮籍、吕安、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等,人们将嵇康与其中的六位称为“竹林七贤”。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最与嵇康志同道合的吕安没有进入七贤,而和嵇康背道而驰的王戎却忝居七贤之列。
  虽然“竹林七贤”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但他们的政治态度却并不一致。嵇康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阮籍、刘伶、向秀、阮咸表面上合作,实际上不肯为之服务;山涛、王戎则最终选择了死心塌地为司马氏服务。他们最终的结局也因此有了不同,嵇康被害;阮籍四人郁郁而终;山涛、王戎却飞黄腾达。需要一提的是,就个人品德而言,山涛算得上是个君子,这点以后还会提到;王戎则彻头彻尾是个小人,孔子告诉我们小人难养,王戎的经历则表明小人易活。
  实际上,司马昭是一直想笼络利用嵇康的,但高傲的嵇帅哥就是不给他面子。最终导致嵇康被害的除了他本身的性格之外,另一个小人的所作所为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这个人就是钟会。
  惹不起的钟“小人”
  钟会何许人也?他是一个高门士族的公子哥,父亲钟繇是著名书法家,同时是深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帝王信任的大臣。按说这个从深沐皇恩的诗书簪缨之家走出的青年应该忠心于曹魏皇室,没想到他却投入了司马氏家族的怀抱,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嵇康和钟会之间致命的梁子是在他锻铁时结下的。
  一日,嵇康正袒露着一身古铜色的肌肤热火朝天地锻铁,他的朋友向秀则在一旁为他拉风箱。这时,政坛上炙手可热,风头正盛的一个人物——钟会慕名前来拜访。品行高洁的嵇康非常蔑视这个出身曹魏重臣家庭却甘心为企图篡魏自立的司马氏牵马坠蹬、吮疮舔痔的小人,于是自顾自地锻铁不辍,不予理会。
  受到冷落的钟会恼羞成怒,拂袖正要离去时,一段著名的对话在历史的空间响起——
  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愤愤地走了,嵇康哈哈地笑了,向秀在一旁不禁为嵇康出了一身冷汗。
  历史告诉我们,小人是得罪不得的,他们会想尽一切伎俩,使出浑身解数来报复你,中伤你的名誉,破坏你的形象,甚至戕害你的生命。
  可是,像嵇康这样的正人君子又怎么能容忍肖小们的丑恶嘴脸呢?
  绝交了还是朋友
  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司马家族将系着高官厚禄的钓鱼竿伸向“竹林七贤”时,功名之心强烈的山涛、王戎坐不住了,他俩溜出竹林,当起了高级公务员,走上了为司马家族服务的道路。嫉恶如仇,眼里容不下沙子的嵇康愤怒了,胸中烈火熊熊,只是还没有找到突破口。
  山涛在升任新职后,竟然傻不愣等地打算推荐嵇康担任他以前的职位,嵇康这座活火山终于喷发了,他抬笔疾书,一气呵成,写下了重达千钧、光耀史册的《与山巨源(即山涛)绝交书》。在这篇宏文巨作中,嵇康首先批评讽刺了其志不坚的山涛,而后洋洋洒洒地列出“七不堪”、“二甚不可”,表明自己不愿为官、崇尚老庄、蔑视封建礼教之心迹,并嘲笑抨击了司马氏统治集团。
  《与山巨源绝交书》就像一篇嵇康和司马氏公开决裂的宣言书,最终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但嵇康是九死不悔,心如玉石的。令人瞠目结舌、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在临死前将子女托付给了那位山涛先生。
  据《晋书》记载,嵇康在与亲人诀别时,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深情而放心地说出这样一句耐人寻思的话语:山公(指山涛山巨源)在,汝不孤矣!因为他知道,虽然山涛与他政治选择不同,但绝对是一位宽厚善良、诚实可信的长者(山涛比嵇康年长二十多岁)。
  事实证明,嵇康没有看错人,山涛不但将嵇康的子女养育成人,而且还推荐嵇绍(嵇康之子)担任了重要官职。嵇康与山涛二人共同演绎了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历史佳话。
  那么,旷世才子嵇康生命的最后岁月是怎样在历史舞台上挥洒的呢?
  《广陵散》于今绝矣
  正当司马昭因为《与山巨源绝交书》而恨嵇康恨得牙龈肿胀、几近喷血时,一桩冤案将嵇康扯了进来,不知当时司马昭是否兴奋地大叫一声“天助我也!”尔后亢奋地废寝忘食,满屋子转圈。
  原来,嵇康好友吕安之兄吕巽迷奸了弟媳徐氏,却反过来恶人先告状,以“不孝”的罪名诬陷吕安,结果倒霉的吕安身陷囹圄。义薄云天的嵇康闻听消息后,义愤填膺,努力营救。不幸的是,他在为朋友作证时,却恰遇钟会,钟会公报私仇,竟以“乱群惑众”的罪名将嵇康打入大牢。
  嵇康临刑之前,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从容不迫地演奏了他最喜欢的曲子《广陵散》,一曲终了,嵇康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而后慷慨赴死。海内闻之,莫不痛惜。
  公元262年的那一天,《广陵散》绝矣!奇男子嵇康绝矣!
  第42章 一千七百年前的现实版风流贾府
  提到贾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红楼梦》中“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荣宁二府,但笔者在此要写的这个一千七百年前的风流贾府,其权势和财富绝对在前者之上。
  这个贾府的当家人名叫贾充,是晋武帝司马炎最宠信的大臣,官至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或国防部长,比贾政的官职高得多,也重要得多。
  贾充是魏国豫州刺史、阳里亭侯贾逵的“老来子”,贾逵老来得子,欢天喜地,认为自己必有后福,当有充闾之庆,所以给儿子取名为充,顺便把字定为公闾。可惜的是,贾家乐极生悲,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贾逵在儿子十一岁时就去世了,留下了妻子柳氏和未成年的贾充、贾混兄弟两个。
  父亲死后,贾充作为长子因袭爵位成为阳里亭侯,任尚书郎。贾充能言善辩,为人圆滑,进入官场之后他的仕途顺风顺水,官位一直在上升,到司马昭执掌魏国大权时,他已经是爵封宣阳乡侯(比亭侯高一级)的廷尉(相当于司法部长)了。
  在此期间,贾充的家庭却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故。
  贾充的第一个妻子李氏出身名门,乃是中书令李丰之女,她知书达礼,端丽贤淑,深得婆母喜爱。婚后,李氏给贾充生下了贾荃、贾濬两个女儿,一家人上下谐和,其乐融融。就在两个女儿即将成年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齐王曹芳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李氏的父亲李丰因反对专权的司马师被杀,李氏也因受父亲牵连而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服苦役。
  贾府的大小事宜总得有个人打理才行啊,于是贾充又娶了城阳太守郭配之女郭槐。
  曹魏末年,司马氏势力如日中天,权倾朝野,司马昭掌权时更是气焰嚣张,连皇帝也不得不忍让他三分。年轻气盛的魏主曹髦深知司马氏久有篡位之心,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忍耐了几年之后,这个热血青年终于爆发了,他带着太监仆役和一部分宫廷侍卫向司马昭的晋王府发起进攻。作为司马昭第一心腹的贾充奉命带兵杀死了曹髦,并劝司马昭取代曹氏另立朝廷,司马昭以为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另立曹奂做了傀儡皇帝。
  司马昭做晋王后,曾想立次子司马攸为世子(诸侯王爵位的继承人),贾充劝阻说长子司马炎聪明神武,胆识过人,有超世之才,又宽仁孝慈,有人君之德,能归附人心,应立长子为世子。这样司马炎才得以在司马昭死后以世子身份继承了晋王爵位。司马昭临死前拉着司马炎的手,谆谆嘱咐他说:“真正了解你的是贾公闾呀!你不要辜负于他。”贾充因此很得司马炎的倚重,不久便被封为临颍侯(比乡侯更高)。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司马炎在贾充、裴秀等人协助下逼令曹奂禅位,司马炎受禅称帝,史称晋武帝,定都洛阳。贾充因功被加爵鲁郡公,拜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相当于副总理),后又拜为侍中、尚书令(相当于总理)之职,参与枢密机要,一时朝野侧目。
  正当贾充在政治上春风得意、宏图大展之时,他在家中却又遇到了大难题。
  原来,贾府的新女主人郭槐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样是个醋坛子,生性妒忌,而且心狠手辣。郭槐在高贵乡公曹髦甘露元年(256年)生下女儿贾南风后,更是变本加厉,歇斯底里,浑如变态一般。她对贾充身边的所有女性都心怀戒备,若是看到谁同自己的丈夫有来往,就会醋海生波,由波变浪,直到形成海啸,搞得贾府人仰马翻,一地鸡毛,甚至闹出人命。
  贾南风的弟弟贾黎民(这个名字挺有现代味)三岁时,乳母带着他在贾府门外玩耍,贾充走来时,小儿子张着手,笑着让父亲抱,贾充便走上前弯下腰亲热地拍抚他。这一幕正巧被郭槐碰上,她以为乳母跟贾充有私情,不问青红皂白,竟将可怜的乳母鞭打至死,贾黎民也因为没了乳母最终得病而死。后来,郭槐又生下一个男孩,仍找来一个乳母喂养。有一天,乳母抱着孩子在贾府院内游玩,贾充上前抚摩孩子的头,郭槐又认定乳母有意勾引贾充,不由分说又将乳母活活打死,这个儿子也因此早夭,贾充就像贾琏一样由此绝了后代根。
  司马炎称帝后,贾充的元配夫人李氏获得大赦回到了洛阳,为了成全他们夫妻团圆,司马炎特地降下恩诏允许贾充置左右夫人,迎归李氏。晋武帝的意思是贾充迎归前妻后,仍可给郭槐正妻夫人的名分,也免得让贾充难堪。贾充谢恩回家,将此事告诉了郭槐,谁知郭槐火冒三丈,根本不把皇帝的圣旨放在眼里,立即给了贾充一顿数落:“这些年我跟你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容易吗?你有今天,别忘了我的功劳。休想让那老妖精在我跟前碍眼。”贾充见她不依不饶,又怕她再撒泼使性,干脆谢绝了皇帝的恩诏,断了要置两夫人的念想,而是在城中永年里为李氏另修了一处宅院安身。
  贾充和李氏的儿女贾荃、贾濬多次哀求父亲去看望她们的生母,贾充却一直不敢答应。尽管如此,郭槐仍不放心,每到贾充外出时,她都要派人暗中盯梢,唯恐贾充背着她去找李氏破镜重圆。后来,贾荃成了晋武帝的弟弟齐王司马攸的妃子,便劝说父亲休掉郭槐而迎还其母李氏,有一次竟叩头流血,但贾充硬是不敢点头,虽然他心里也觉得自己有愧于李氏。贾充在母亲临终时,问她还有什么吩咐,贾母说:“我让你把我那贤德的媳妇迎回来你尚且不肯,何必再问别的。”结果,李氏一直也未能再回贾府。
  1700年前的现实版贾府不仅有像二奶奶王熙凤一样的醋坛子,还有比贵妃贾元春地位还高的皇后,她就是贾充和郭槐的第一个女儿贾南风。
  当初,晋武帝司马炎本来准备给太子娶大臣卫瓘的女儿。他曾经跟皇后杨艳讲:“卫氏之女与贾氏之女,实在是泾渭有别,你难道不知道?贾家夫人天生好妒,又生子不多,贾家的姑娘长得又黑又丑不说,且身材短小,若是娶来会影响我司马家的后代;卫家夫人天性贤惠而又儿孙满堂,卫家姑娘长得白皙漂亮不说,而且身材修长,高个媳妇门前站,不会做活也好看。你说该选谁?”但杨皇后早就听贾充亲信和郭槐等人给她吹过风,说贾女如何如何的贤德,便固执己见,请选贾氏。这个时候,武帝宠信的荀勖等人也附和杨皇后,向皇上奏称贾充之女“姿德淑茂”,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最后,晋武帝高瞻远瞩,放眼未来,为了皇位的巩固和家庭的和谐答应了这门亲事。
  要说贾南风的相貌,那可真是非一般的丑,据说生的是身材矮小(约1米4左右),面目黑青,鼻孔朝天,嘴唇保地,眉后还有一大块胎记。不过,她那太子夫君司马衷也实在够人受的,是个十足的白痴。有一次,他在华林园玩耍,听到水中蛤蟆在叫,便问身边的人:“这蛙鸣是为官还是为私呀?”令在场者啼笑皆非。后来,他做了皇帝,对饥民饿死甚为不解,曾问大臣这样的话:“百姓挨饿,何不食肉糜(吃肉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