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733章

大明政客-第733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十五年八月初五。

    气候依旧炎热,督师府里面的气氛,更加的热烈,江宁营卫指挥使以上的军官,系数都集中在这里,等候苏天成发布命令,从命令发布的这一刻开始,江宁营对后金鞑子的进攻,就算是正式开始了,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众多军官,都是翘首期盼的。

    好些年过去了,江宁营逐渐强大起来,但掐指头算算,也有一段时间,没有遇见过恶战了,进攻台湾和蒙古部落,都没有真正展现出来江宁营的彪悍,而且这样的战斗,让诸多的将士,觉得没有多大的意思,有些将士甚至认为,江宁营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剿灭后金鞑子,也只有后金鞑子才有资格与江宁营对决,这样的认识,存在不少将士的心头。

    将士们有着很客观的认识,那就是后金鞑子的确是强悍的,不比江宁营差多少的,这样的认识,也是各级军官一再强调的,不能够轻敌,江宁营与后金鞑子多次交锋,体会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宣州剿灭正红旗的后金鞑子之时,几乎没有后金鞑子投降,全部都是死拼到底,这样的强悍作风,令江宁营将士佩服,所谓惺惺惜惺惺,尽管双方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但英雄还是英雄。

    刘文秀、艾能奇、李定国以及诸多地方上的主官,也集中到了督师府。

    苏天成从后堂出来的时候,脸色是很严峻的,洪承畴、渠清泽两人陪着他来到了大堂,看着大堂里面诸多的军官和官吏,苏天成微微点头示意。

    苏天成还没有首先开口,看了看洪承畴。

    洪承畴清了清嗓子,开始进行总体的部署了。

    一个时辰之后,洪承畴部署完毕,苏天成开口了。

    “今日请诸位到督师府来,为了什么事情,诸位都是清楚的,本是很简单的事情,一句话就能够解决问题,江宁营历来看重实际的作战能力和战绩,不欢迎口头上的大话,刚刚洪大人也做了具体的部署,不过我想了很多,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做出来强调的。”

    “军队的部署方面,我再次强调,十一万江宁营将士,留下一万驻扎在登州、莱州和复州,由孙元坤负责指挥,必须保证登州等地的安全,余下十万将士,分为两部分,三万水师将士,由孙传庭直接指挥,乘坐战船,攻下并占领连云岛,待到大军抵达之后,对盖州发动进攻,同时,水师必须在十日之内,用战船编队,将所有将士运抵双岛,余下七万将士分为前军和中军,前军三万人,由洪承畴指挥,中军四万人,我亲自指挥。”

    “时间上的要求很明确,也是最为重要的,对盖州的进攻,必须在八月二十五日展开,用十日左右的时间,拿下盖州,具体战役部署,这里就不强调了。”

    “此次战役的重要性,我多次强调了,诸位也是清楚的,不过在这里,我需要特别强调一件事情,诸位切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前两日,我听到了一些议论,诸位里面,有些人认为,攻打后金鞑子,就是要一鼓作气,拿下了盖州、耀州和海州之后,接下来进攻辽阳和沈阳,最终直捣黄龙,这样的想法是很好的,对于鼓舞将士的士气,有着很大的帮助,但这样的想法,危害也是巨大的,轻视了我们的对手,诸位要知道,后金鞑子人数超过我们很多,他们的战斗力不弱,双拳难敌四手,想要做到速战速决,可能性是很小的。”

    “这一次的战役,我们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或许我们会付出重大的牺牲,甚至是惨痛的伤亡,我们不能够保证每一次战斗的胜利,但我们必须要保证战役的最终胜利,速战速决、直捣黄龙,想法很好啊,我也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可现实情况告诉我们,这种想法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后金鞑子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满八旗和汉八旗,包括汉军,总兵力超过三十万人了,面对如此庞大的军队,我们不能够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今日我就是想着提醒诸位,在即将开始的征伐过程中,不要急躁,不要冒进,更不要头脑发热,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剿灭后金鞑子的有生力量,我们有着充足的准备,处于进攻的位置上面,其实真正着急的是后金鞑子,因为我们进攻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消灭他们,所以说,在战役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在心理上面,始终是占据优势的。”

    “江宁营有着非常优良的传统,这些传统,我们必须要坚持下来,这对于我们的征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次的战役,能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在诸位的行动之中,就在诸位是不是能够带领麾下的将士,英勇杀敌了。”

    “话我不想说的太多,具体的部署,洪大人说的非常清楚,具体的职责,你们也是清楚的,虽说我们分为了水师、前军和中军,但我们都是一个整体,大的作战部署方面,高度一致,在每次的战斗之中,指挥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具体的形势,做出来准确的决策和判断。”

    “最后强调一点,那就是军纪的问题,后金鞑子曾经多次入关劫掠,所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诸位都是清楚的,这一次,我们要进攻后金鞑子了,或许有些人认为,对待满人,大开杀戒是无所谓的,也是替老百姓报仇,可我要告诉你们,若是那样想,就完全错了,不管任何的时候,我们都不能够滥杀无辜,那是懦夫的表现,是无能的表现,我们是江宁营,有着严格的军纪,我们不是土匪流氓,若是我们的军纪出现问题,我们就将失去战斗力,成为人人唾弃的军队。”(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部署的对比
    江宁营占领了复州和宣州等地之后,苏天成曾经要求朝廷任命官吏,可惜的是,朝廷里面的官吏,无人愿意到复州和宣州等地,这里时刻遭遇战争的威胁,比较辽东更加的危险,朝廷里面的官吏,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关系的,一些缺乏关系的官吏,宁愿辞官不做,也不愿意到复州和宣州等地,最终这个问题摆到了苏天成的面前,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苏天成从登州、莱州和复州等地,抽调一些官吏过去。换做以前,苏天成还担心这样的做法,可能会令朝廷里面的某些大人,怀疑和中伤,可现在反而成为了有利条件了。

    因为苏天成强调推行善待百姓的政策,复州和登州等地,异常的平静,老百姓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开始完全拥护大明朝廷了,就连居住在这些地方的满人,也认为官府是体恤老百姓的,是一心为老百姓做事情的,所以说,江宁营在这一代的群众基础是很好的。

    到了征伐后金鞑子的时候,这一切都成为了优势。

    这也是江宁营将士佩服苏天成的地方,他们曾经对优待满人感觉到不满意,可现实情况,说明苏天成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都是非常有远见的。

    渠清泽回到了登州之后,不可能歇息,他跟随前军来到了复州,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止大军征伐消息的泄露,这是较为艰苦的任务,江宁营大规模的调动,老百姓肯定是有所察觉的,若是有人专门泄露这方面的消息,对于江宁营的战役部署来说,肯定是不利的。

    有利的条件也是存在的,后金鞑子已经知晓,大明即将展开大规模的攻击,军队的调动。都是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的,何况辽东军队的调动,早就在进行了,后金鞑子也是密切关注的。

    复州和宣州等地的群众基础很好,从事情报工作的渠清泽,是完全感受到了,通过密布在复州和宣州等地的情报网络。他知道了老百姓的诉求,希望大明朝廷能够彻底巩固这些地方,不要继续被后金鞑子占据了,而且老百姓将这样的诉求付诸行动了,村镇的里长和甲首,时刻关注一些重点人员的举动。若是这些人的表现,稍微有异常,他们就会出面询问,发现问题,会立刻扭送官府。

    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渠清泽放心了很多,他更加的清楚。这是苏天成的功劳,曾几何时,他为了情报工作的需要,建议在登州、岫岩、旋城和宣州等地,大规模的梳理后金鞑子的奸细,可苏天成没有同意,坚决不同意骚扰百姓。

    本来很是艰苦的工作,因为良好的群众基础。很短时间之内,就变得容易多了,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后金鞑子在复州等地,是得不到什么情报的,除非他们直接排除斥候来侦查。

    明军在辽东的行动,全部都在皇太极和范文程等人的关注之中。战役部署完全确定下来了,可这不意味着情报工作不重要了,相反,到了这个时候。想要更加好的贯彻战役部署,更需要情报来支持。

    明军进攻的重点方向,在辽东方向,这是大清国满人权贵的统一认识,所以说,在广宁和西平堡重点展开防御的部署,这是不用质疑的,可皇太极是不会满意仅仅进行防御的,辽东方向重点进行防御,海州方向,就要展开进攻了。

    失去了复州和宣州等地,一直都是皇太极的心病,虽说他对复州和宣州等地,不是格外的重视,从战略地位来说,这些地方比不上辽东,可一旦大明与大清国展开了决战,复州和宣州的地位,就显得特别关键了,这些地方,牵涉到了沈阳的安危。

    防御部署早就落实了,辽东方向的防御,多尔衮是总指挥,代善为副总指挥。

    这样的安排,有些出乎众人的预料,按说代善应该是总指挥,多尔衮为副总指挥,不论从资历还是身份方面来说,都应该是代善来担任总指挥的,就算是在作战能力方面,代善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时候,多尔衮还是小孩子,而且代善为大清国的强盛,立下了大功。

    但皇太极有着自身的考虑,自从正红旗在宣州遭遇惨败之后,代善的认识大为改变,这种改变,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代善变得更加的谨慎,特别是在草原征伐的时候,失去了一些战机,这是裹足不前的现象,辽东的防御,牵涉到总体的战役部署,必须要有勇有谋,过于谨慎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说,皇太极的考虑,还是从大清国的整体出发的。

    至于说海州方向的进攻部署,皇太极是另外的考虑了,在皇太极看来,海州方向更加的重要,辽东的防御是稳固的,不存在主动进攻的事宜,守住就是胜利,但海州方向就不一样了,必须要发起进攻,这也是战役部署的需要,一味的防守,困难会越来越多,可进攻若是取得了胜利,那是可以改变整个战局的。

    海州方向,济尔哈朗为总指挥,多铎为副总指挥。

    这样的安排,同样出乎众人的预料,绝大部分认为,总指挥应该是多铎,毕竟多铎常年在外征伐,济尔哈朗更多的时候,是在沈阳协助皇太极管辖朝廷的事宜。

    再次就是沈阳和辽阳方向的部署,豪格负责,而且这次迎战大明朝廷的进攻,皇太极为大帅,豪格为副帅,非常时刻,豪格可以行使权力,对驻扎在辽东和海州的军队,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部署。

    阿济格最终被冷摆,依旧留在沈阳,没有安排任何的作战任务。

    豪格与范文程是非常清楚的,皇太极做出来这样的安排,是避免多尔衮与多铎掌握了更多更大的权力,豪格的地位是必须稳固的。不能够出现问题。

    皇太极如此的安排,煞费苦心,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豪格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战役出现不利的局面,皇太极亲自承担责任,与豪格没有直接的关系。

    皇太极做出来如此的部署,大部分是自身的考虑,但也有范文程的建议。

    范文程的重要精力,几乎都在情报工作方面了,同时也承担了辅佐豪格的重任,每一次情报的分析,按照皇太极的要求,范文程首先给豪格禀报,提出来自身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两人会进行商议,豪格会提出来不同的意见,最终的分析结果,禀报皇太极,皇太极召集众人,最终确定相关的部署。

    在这个过程中,豪格的见识逐渐的多起来了,对全局的把握也开始显现,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豪格的这种进步,皇太极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成为了皇太子之后,豪格开始低调了,与以前的态度大相径庭。

    皇太子这个位置,可不是那么好坐的,毕竟上面有着英武睿智的皇太极,下面还有多尔衮和多铎的虎视眈眈,稍微做的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