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雅宋 >

第103章

雅宋-第103章

小说: 雅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五开?唔,你先告诉我。那个一贯钱一颗的消息真否?”杨时犹疑道。

“八成是真的。”江耘也觉的这个价格高了点。不过,以司马倩的眼光,定是有她不亏本的道理。

“啊!?真的?看那老汉墙角那堆玉米,怕是不下三百个,五五开的话岂不是一百多贯!?”杨时惊道。

“杨大人,昔日商君变革,立一木于东门,颂令如下:运此木于西门者,赏金百两。换作今日,此理亦然。”江耘提醒道。今日造势已成,何愁明日政令通畅?

杨时一拍大腿,比然道:“老夫明白了。便按江大人所说。对了。江大人那五成怎么打算?”

江耘笑道:“我已派人统计过了。保守估计约有个一万二千颗左右的收成。我这六千颗,打算给我游师兄一千颗,再给杨大人留个二千颗,其余的。便一贯钱一颗。卖了吧。今年县里的钱粮实在吃紧。”其实统计上来的数字,远不止这个数。江耘少报了两千颗,以备不时之需。

杨时连连摇头:“两千颗,太少了太少了。”

江耘见杨时装糊涂,提醒道:“杨大人,我浏阳一年的漕运数也不过钱二千多贯,粮三千石,折成现钱,不过一万贯而已。”

经江在说,杨时明白过来。自失的笑道:“我是高兴的昏了头,两千便两千罢,我每个县五百的分下去便行了,不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没想到我杨时临到老了,倒遇上了你,如鱼得水,能为这一方百姓造福啊。”杨时沉浸其中,感慨非常。

其他四位知县得知每县可以分到五百颗玉米棒子的时候,连声感谢。各自憧憬着下半年的好收成。

此时,场丰众人的议论声终于集中到一个问题上:这玉米怎么分?

江耘摊开一只手掌,正欲高声宣布五妾开,却被小张师爷拉住袖子。轻声道:“江大人,不如让我来宣布?”

江耘明白小张卑父欲借此建立县衙的威信,便点点头同意了。

“诸位乡亲。当初县里试种此物,特补了一贯钱和一斗粮,便是让乡亲们好生种养前几日一查,却发现质量有好有坏。江大人关爱百姓。也不打算追究了,收成的玉米便五五分帐。”

此言一出。举众哗然。众人皆没想到江耘如此大方。竟能五五分帐。林老汉更是呆在那里,自己那三百妾个棒子会留下一半。没容他多想,那边司马倩已经在高声宣布:“成色好的,大个的,每个一贯钱。小个的也收,但只有半贯钱。”

“多,多少个?”林老汉还未从震惊中醒过神来,他的小儿子已经兴奋的拉着他的衣袖,颤声道:“爹爹,俺家还剩下三百二十个。”

“一百六十贯!”林老汉在心中盘算着,若是年成好,自己一家大小辛苦一年,也不过几十贯的进帐。如今,这今天大的馅饼已经砸到自己的头上了。

那一日的浏阳是疯狂的一日。运气好的种了玉米的,发动了全家老小守护着自家的玉米地,等着商家上门收购。所幸全县玉米数量并不少,唯一的差别只不过是质量的好坏,一贯钱的限价并未被抬高。

除了司马倩之外,许多外地的客商与本地的商家大户也噢到了商机。加入了这场玉米收购战。甚至有一位贩牛客灵机一动,将自己所收的耕牛折价转手后回笼了资金。收了一袋玉米棒子渡了船往北方而去。当日后玉米种子风行大宋的时候。让他赚了个满盆。

相比其他农户,林老汉家的玉米最早被抢购一空,这让他的小儿子高兴得直跳脚。

“爹爹,我以后不上学了,跟着你种玉米!”

林老汉吃惊得自着自己最钟爱的小儿子,手高高的举起,又轻轻的放下,拍着他的脑袋,慈声道:“儿子,爹爹送你让你长见识,知礼仪。若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不求你光宗耀祖,只求你做一个象江大人般的好官,一个心中装着百姓的好官。你明白吗?”

林家小儿子看着一反常态的父亲。若有所思,重重地点点头应道:“爹爹,孩儿明白了。”

数日之后,江耘与杨时同坐一辆轿中穿行与浏阳的闹市之中。

“江大人,这是第三辆了。”杨老先生乐呵呵的掀起轿帘,饶有兴趣的看着前方停在路边让道的轿子。

江耘不好意思道:“杨大人。我也是第一次坐这个浏阳壹号,信不信由你。”

“哈哈,信,如何不信。”杨老先生轻松道。

“我也是问那造纸作坊的掌柜借的。”江耘笑道。

“小子能做到公正两字,老夫也不能怪你这些稀奇古怪的作法。今日只约老夫一人,却是要去何处?”杨时道。

“还是林老汉家。”江耘神秘道。

“怎么,还有金米、银米不成?”杨时讶道。

“却是有一样

是浏阳最后样新事物。江耘攸然道

杨时早已见怪不怪,波澜不惊道:“那便看看罢。”

江耘知道杨大人的胃口已经越来越高,心中不由暗笑:“等到你看到实物,看你还能这般端坐否。”

林老汉早已在路口等候多时,见江耘两人到来,迎上前来,说道:“两位大人,随小人走段山路吧,俺家里人都不知道这事哩。”

江耘笑着点头道:“老爷子做事谨慎。带路吧。”

杨时疑惑之色溢于言表,见江耘神色如常,也不好在外人面前相问,只得带着一肚子问号跟在后面。

林老汉受了夸赞,走的极快,七绕八变,将俩人带到了后山的梨树林里。

杨时气喘嘘嘘的站在树林里。看着气定神闲的江耘与一脸神秘的林老汉,心中的疑问又重了几分。

林老汉并不多话,“噌噌噌”的爬上了树小心翼翼的摘了个梨子下来,轻轻的揭去了贴在烈子表面的因雨水冲刷略显祖色的红纸。

杨时又好气又好笑,冷冷的说道:“江大人不要告诉我,此物也是从远离中土的地方而来。”

江耘装做惊讶的样子。说道:“杨大人,你什么眼獐,这是普通联水梨呀说完,将手中的梨子递与杨时。

杨时见梨子递到眼前。不能不接,只得接过,不耐道:“一个普通的梨子,有甚好瞧。啊!?”杨时突然激动起来,使劲的揉着自己的眼睛,哆嗦着说道:“这。这。上面有字。天呐,还有好几个,寿?南山?”

“寿比南山。”林老汉接口道。不过,他接下来的一句话,把杨大人吓得不轻,“这一株都是,边上一株是福如东海,那个什么昌寿的,在那边。”

“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江耘淡然道。

杨时却是激动的浑身发抖,颤声道:“此亘古未有之祥瑞也。”

江耘却给他泼了冷水:“杨大人,祥瑞有用吗?”

杨时一时之时没回过神来。反问道:“什么?”

“祥瑞何用?”江耘再次问道。

杨时终于反应过来,神色复杂道:“这难道是”

“却也不假,只不过对我来说,要多少有多少,杨大人没注意梨子上帖的红纸吗?”江耘解释道。

杨时明白了江耘的话意。摇了摇头,叹道:“倒是老夫轻狂了,枉我一大把年纪,还看不透这名利之心。不错,诚如斯言,于国于民,祥瑞无用。只不过迎逢上意罢了。”

杨时把玩着手中的水梨,沉吟良久道:“可是今年各地争相上报祥瑞,让你江耘起了不甘之心?”

江耘点头道:“杨大人一语中的。祥瑞也就罢了,偏偏打着新法的名号,真是欺人太甚。我担心皇上受了盅惑,对新法热切之心日重。长此以往。只恐再无新制腾挪之地。”

“自古帝王,无有不好祥瑞者。蔡元长所造之势,的确非凡。然朝中自有御史台谏之职,你即使有心,也怕无力。”杨时分析道。

“三尺党碑之名未干。试问又有谁敢试其锋芒?”江耘忧道。

“蔡元长此法,的确太过。老夫也是身在江湖而忧庙堂之乱。治国若烹小鲜,最忌翻来覆去。他蔡元长势尽之时,必有后来者拨乱反正,却不知那时候,党碑之名又会刻上谁的名字。”杨时凝声道。

“正是。物极必反,一个国家岂经得起这般折腾。我始终认为新法必行,但却需因地制宜,不可大而统之,一概而论,更不可作为打压政敌的武器。”江耘忿然道。

杨时不置可否,问道:“对于此物,子颜如何打算?。

“我欲将此物运至京城。再用《大穿天下》公告天下,祥瑞无用!”江耘傲然道。

杨时神色凝重,直勾勾的盯着江耘:“你还嫌上次的祸闯的不够大么?妄论国事,汝欲至圣上于何地?祥瑞无用,那先前接收的祥瑞,又该如何?”

江耘搓着手,急道:“江耘该怎么做,望杨大人教我。”

杨时低着头,踱着步,思考良久,抬头道:“此事事关皇家颜面。切不可公开。老夫以为,可将这些梨子交给郡主,你可再写一份奏折,委婉的表明立场。圣上必会明白若中的奥妙的。”

江耘见机道:“杨大人。下官的奏折,只怕分量不足。杨大人不妨做一回御史。

杨时爽快答应道:“唔。也好。观尔行文,终是言辞无味,老夫也写一道罢。”

江耘心中暗喜:“老东西,终于把你绕进来了。”

大事已了,江耘心中放下一块大石,兴冲冲道:“杨大人,等我一会,我也送个祥瑞给你。”

当江耘将一介。“青春永驻”交到他的手里时,杨进拈须大笑:“好。好,下个月贱内做寿,老夫正愁要送什么好呢。”

一堆荐好友老庄的《楚》,和我一起上架的,成绩比我好得多,这是他的第三本书。老庄是官人认识的第一个作者,给了我很多衷心之言,在这里谢谢他”川

【第156章江南故人】

马小剑和司马啸看着满仓库堆积的玉米头大不巳。饶邀一川马啸不凡的身家也不免忧心仲忡。这仓库里玉米的数量怕是不下两千多。

司马啸的眉头皱的正紧,司马小剑火上浇油道:“大哥,你不知道,远不止这个数哩。我听姐姐说,江大人手中的四五千个,姐姐也

“什么?”司马啸惊道,“身家再厚,也不能这么乱来

“我也是这么说。姐姐怕是昏了头了。”司马小剑嘟着嘴道。

“我去找她。”司马悄急得转身便走。

“怎么,口口声声喊人家兄弟,临事却一点也担当不起。”司马倩带着一阵香风飘了进来。

司马啸尴尬道:“妹子,你误会大哥了。若是办些正事,大哥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只是。此物虽好,但价格奇高,你又买了这么多,听说还远远不止这些。即使奇货可居,风险也是太大。”

司马倩伸出手指。狠狠的戳了一指司马小剑,说道:“大哥务急,且容我细说。抛开捧江大人的场不说,大哥觉得这生意小妹做得如何?”

“过于激进了。毕竟五六千贯的数额。是你我大半身家,此举委实太过冒险。小妹从商多年,毕其功于一役乃是商场之大忌。”司马啸叹道。

“大哥,香水作坊虽然开业只有数月,所赚取的利润却绝非数,保守估计的话也有两三千贯了,除去一半要交给县里的利润,也有千余贯。况且随着香水在江南的推广。这个数字会越来越大。况且其中的利润,万利并不为过。”司马倩信心满满道,“此次,我之所以如此大手笔,便是认定了这也是一桩包赚不赔的生意。”

司马啸眉毛一挑,沉声道:“怎么说?”

“以江大人的行事风格,必是谋定而后动。五;米既然高调登场,必然将在大江南北掀起种植此物的热潮。人家贩牛客都不惜卖牛而收玉米。我等岂能落于人后,目光只盯着眼前这一块?。司马倩娓娓说道。

司马啸讪笑着没有说话。

司马倩继续道:“我们所收的玉米,可发往京城,不日《大宋天下》必然大幅宣扬此事。可趁机高价卖出。”

“可是姐姐,你还收了那么多小个的作甚?我若是农人买了作种,断然不会买你这些小的。钱是小事,若是发不出芽来,找谁哭去?”司马小剑急道。

“可是,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收呢?”司马倩嫣然一笑,反问道。

司马啸急得直搓手,说道:“啊呀,别人买了是卖给酒楼的,数量都很哪象你这般多。若是酒楼压你的价一时出不了手。天长日久可怎么办?虽然此物极耐贮存,但你没有没想过,当下半年玉米秋熟之后,此物还值不值那么多钱?”

司马啸必竟是商场老手,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司马倩却并未象意料中那般大惊失色,好整以暇的从一大堆玉米中抽出一根来递给司马啸,淡淡的问道:“大哥可尝过此味。你仔细闻。

司马小剑插言道:“我尝过了,味道很好。”

“味道再好,也不过一道菜,平常人家绝对不会花几贯钱去酒楼尝这个新鲜。”司马啸道。

司马倩却转向小剑道:“吃的时候那香味如何?。

司马小剑老实说道:“很香,是从未闻过的味道,舒服到心里去。

司马倩双手抱胸,傲然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