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479章

乱明-第479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协议,仅仅只是框架,接下来,需要双方派出专业人士继续在框架下谈判,确定钢铁工坊的所有细节。

    当范文程与郑鸿逵唇枪舌剑时,鲁少飞接到了军情司的命令。命令用密语写就,只有寥寥数语,末尾却特意加上了数字零零一!

    零零一代表着这条命令由林纯鸿亲拟,这让鲁少飞激动莫名。更何况,林纯鸿在命令中高度赞扬鲁少飞的工作,指示鲁少飞为了避免暴露,要尽可能少地与内线联络。并且,为了确保鲁少飞的绝对安全,荆州方面将在近期更换联络人。

    林纯鸿还指示,鉴于鲁少飞在满?在满清内部的地位已经非常高,工作方向需逐步从传递情报向引导满清决策的层次转变。

    “观大局,定大略!”林纯鸿对鲁少飞的要求非常简略,也非常笼统,让鲁少飞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过,想不通可以慢慢揣摩。鲁少飞可以确定的是,推动满族加速汉化,这点绝对是大局中的大局。

    鲁少飞有的是时间,他可以等待机会的来临。直到有一天,他见范文程眉头锁得紧紧的,似乎遇到了为难之事。

    他有意无意地往范文程旁边靠拢,试图引起范文程的注意,让范文程主动与他商议事情。

    果然,范文程一筹莫展时,见鲁少飞出现,随口问道:“年产量超过五百万斤,至少需要万余工人,现在种植粮食的农民犹嫌不足,哪里能抽调这么多?鲁侍从可有什么好计策?”

    鲁少飞从骨子里一直将自己当成满清朝廷的局外人,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鲁少飞的思路比皇太极、范文程要开阔。他稍稍思索片刻,便有了对策,不过他没有直说的意思,反而故意显得惊诧,问道:“大清人口超过两百万,抽调万余工人居然也会为难?”

    范文程叹道:“的确为难。大清境内,满人和蒙古人大约有七八十万,壮丁基本都用来养马、打猎和征战,剩余一百三十多万人口,辽东本地汉人约有**十万,其中披甲人几乎就占了壮丁的一半,剩余的壮丁,也需要打猎、放牧和种植粮食。还有四十多万,都由北直隶一带迁移而来,基本都是包衣,归属贝勒、贝子所有,怎么可能从这些人口中夺食?”

    范文程一时焦虑,居然忘记了当面的鲁少飞也是多尔衮的包衣。待反应过来,话已经出口,忙安慰道:“当然,鲁侍从乃杰出之辈,非一般包衣所能比。”

    鲁少飞淡淡地笑道:“包衣就是包衣,有什么讳言的?为皇上办事,包衣应该有出头之日。”

    “为皇上办事?”如同迷雾中突然出现了一丝光明,范文程的思路陡然清晰起来:他不敢从贝勒手中抢夺包衣,并不代表皇太极不敢啊!

    鲁少飞接着又嘟囔了一句:“就算是朝鲜人,能尽心为皇上办事,也应该有出头之日!”

    对哦,征集朝鲜人也不错啊!

    范文程陷入沉思中,几乎忘记了鲁少飞的存在。鲁少飞嘴角露出一丝常人难以察觉的笑容,默默地从范文程身边走开,开始忙他自己的事情。

    鲁少飞心里非常明白:包衣被大大小小贝勒、贝子、勋爵控制,生命和尊严根本无法保障,只会向着蛮夷滑得越来越远。能让包衣摆脱贝勒的控制,成为大清朝廷的奴隶,至少能保障生命权和少得可怜的尊严。只要有一丝尊严,这帮包衣绝不会忘记自己属于骄傲的华夏族!

    至于引入朝鲜人,朝鲜人心慕华夏文明,汉化已经非常严重,大批量的朝鲜人进入辽东,显然对满族汉化有利。

    待范文程醒过神来,对鲁少飞再次刮目相看,更加坚定了引鲁少飞为援的想法。至于从大小贝勒手中抢夺包衣一事,范文程觉得还是不要动他们的奶酪为好,否则将来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范文程打太极拳的本事一流,直接向皇太极上了一本奏章,汇报南芬采矿面临的人力困境。

    最关键的地方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奏章的末尾,范文程还汇报了包衣奴才的粮食生产事宜。

    皇太极接手这个难题后,在范文程若有若无的提示下,稍一琢磨,就把主意打到了包衣和朝鲜人身上。皇太极乃战略高手,进一步深思后,立即认识到将包衣收归国有的妙处。

    就拿包衣耕种粮食来说,所有收获的粮食压根就没有经朝廷的手,直接归入各旗手中,这显然削弱了朝廷的权力。

    一旦包衣收归国有,土地由朝廷分配,生产的粮食归朝廷所有,这个诱惑让皇太极根本无法拒绝!

    皇太极想到做到,立即命令各旗交出所有包衣,趁着冬天即将来临,重新划分土地,交由包衣耕种,并规定包衣除了留够口粮外,所有多余粮食均归朝廷所有。

    各旗对此令大为抗拒,有心反对,无力回天,只好乖乖地交出了包衣。

    皇太极对大小贝勒、贝子的管理能力相当怀疑,下令由汉臣宁完我对所有获得自由的包衣进行管理。

    宁完我立即发现皇太极政策中的漏洞,建议皇太极仿照大明按亩征集粮食,鼓励垦荒,充分调动包衣的积极性。

    自此,包衣生产的粮食几乎有七成被朝廷征集,不过,他们基本摆脱了奴隶的身份,成了满清朝廷的自耕农,并慢慢地形成了大大小小以汉人为主的村落。

    与此同时,皇太极又拨付给范文程一万五千多名包衣壮丁,令范文程加快建设钢铁冶炼炉的进度。

    待到郑鸿逵再次来到辽东,郑鸿逵身边足足携带了四百多名工匠。

    范文程对这四百多名工匠并不放心,一一进行审问,惟恐林纯鸿借机渗入暗桩。审问的结果让范文程相当满意,这四百多名工匠虽然大部分来自于广州,但对荆州、安平及沈阳之间的厉害关系所知非常有限。

    管他工匠来自何处,只要能把高炉建起来,炼出钢水,即便军情司安插个把人,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一万多工人冒着秋寒,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钢铁工坊建设中。范文程又借着秋季枯水的时机,组织数千工人对太子河、辽河进行疏浚,期待能行走载重超过五百石的船只。

    郑鸿逵携带的工匠中,包含精通管理、财计的人才。在这帮人才的管理之下,万余工人的劳动效率还算过得去。

    过得去的效率,自然是荆州方面的标准,但是这个效率放在范文程及皇太极眼中,简直就如快马加鞭一般。

    皇太极和范文程大为惊叹,立即组织一些平日看得过眼的才智之士跟随工匠干活,期望学得工匠做事的精髓。

    后来,一些满族、蒙古人中的有心人,也慢慢聚拢在南芬工坊周边,细细地观察汉人工匠如何做事。

    待到年底,第一炉钢水出炉后,在汉人工匠的坚持下,这批钢铁并未拿来制作武器,而是开始铺设铁矿井、煤矿井至冶炼炉的钢轨路。

    待到钢轨路成,范文程见识了钢轨路强大的运输能力后,直接哀叹道:“被郑鸿逵给骗了,按照这个搞法,明年产量超过五百万斤,又有何难?”
章节目录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东南变局(一)
    听闻皇太极将所有包衣变成了自耕农,林纯鸿喜不自胜,对左右言道:“满清小朝廷充满了锐气,执行力非大明朝廷可比,本候还真想看看他们能做出什么成就!”

    周望一直对接触、贸易战略耿耿于怀,不满道:“这是**裸地资敌!假以时日,鞑子不缺粮食、不缺钢铁,后果根本无法预料!属下担心,荆州军将士未来会流更多的血!”

    林纯鸿大笑道:“种粮食、炼钢的鞑子还是以前的鞑子么?观几千年来的历史,胡人之所以为祸,正因为他们是胡人。一旦胡人扛起了锄头,就摇身一变,成为华夏族的一份子!周都督,眼光得放长远点嘛,蒙古人现在不也帮我们养马、剪羊毛、征战?”

    周望虽然认为林纯鸿说得有道理,但还是觉得今后的风险不可控,他重重地吐了口气,道:“但愿这次不要失算!”

    林纯鸿心情不错,不再理会周望,接着对左右说道:“鞑子是陆地上的强盗,郑芝龙是海上的强盗,现在居于正统的大明朝廷固步自封,反而陆海两大强盗锐气十足,积极进取。嘿嘿,郑芝龙不错,识大体!”

    左右听到林纯鸿说郑芝龙识大体,无不大跌眼镜,心里腹诽道:郑芝龙识大体,还不是被逼的!雄威军团入驻仙霞关,估计郑芝龙会一夜三惊,或者根本睡不着觉!

    ……

    郑芝龙的变化,并非从雄威军团入驻仙霞关开始。

    早在大明银行争论未休时,郑芝龙就摒弃了继续与林纯鸿对抗的思路,转而积极介入荆州主导的事务,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为自己谋利。

    只可惜,郑芝龙选了猪队友,江南的那帮老爷只盯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丝毫看不到大明局势的变化,将银行主导权拱手相让,还成了林纯鸿向朝廷叫板的棋子。

    郑芝龙非常后悔:如果当初选择与林纯鸿合作,何至于在大明银行上空手而归?

    待到大明银行成立,郑芝龙迫不及待地向大明银行缴纳准备金后,设立了安平钱庄,将分号撒向福建、台湾、棉兰、香料群岛等地,成为继邦泰、源丰之后的第三大钱庄。

    林纯鸿敏锐地察觉到郑芝龙的变化,经一番谋划后,派遣陆敏成率团至安平。

    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林纯鸿派人至安平,准没有好事,比如上次陆敏成至安平,就将郑芝龙与满清的勾连扼杀在摇篮之中。

    所以,当郑芝龙听闻陆敏成要来后,不知林纯鸿又要提出什么不合理要求,吓得够呛,发动各路人马打探陆敏成的目的,结果一无所获。

    直到陆敏成面见郑芝龙,直言这次是来商讨合作事宜的,方才让郑芝龙悬着的心落回肚子。

    人总是要争取对自己?自己有利的地位,郑芝龙这等枭雄,更是如此。既然商谈合作,也不是什么非常急迫的事,所以,郑芝龙对陆敏成爱理不理,准备将陆敏成晾一段时间再说。

    陆敏成对此毫不介意,每日活动于安平豪贵之间,安之若怡。

    渐渐地,郑芝龙觉得有点不妙,他发现,几乎所有的安平人都在谈论一个话题:大东洋商号!

    陆敏成率领的团队中,王大俊、李多义等人赫然在列,甚至还有几个老西!这帮人早就觊觎大西洋商号丰厚的利润,有心以自己为主导,成立大东洋商号,往东边开拓!

    虽然王大俊、李多义在大西洋商号中都有股份,但是,什么事情能比得上自己亲自挺枪上马?

    于是,王大俊、李多义联合一帮徽商,直接向工商司总管郭铭彦上了折子,申请成立大东洋商号。

    折子自然递到了林纯鸿的手中。

    刚好林纯鸿在琢磨如何将郑芝龙统和,见到折子后自然大喜,命令王大俊、李多义随陆敏成至安平,将郑芝龙商队拉到大东洋商号旗下。

    王大俊和李多义大喜。林纯鸿此举,无异于在为大东洋商号寻找市场和基点!

    虽然王大俊、李多义雄心壮志,试图组建大东洋商号与大西洋商号一较高下,但是他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毕竟,茫茫东洋,目前可以看见的市场仅仅只有日本、孙兰洲及美洲。日本乃郑芝龙的禁脔,孙兰洲和美洲上只有猴子,找谁做生意去?

    不过,若能拉拢郑芝龙,一起合作敲开日本幕府的国门,前景不言而喻!

    陆敏成、王大俊和李多义口舌生花,不停地描述前至美洲贸易、建立据点的美好前景,甚至还抛出当年西班牙运银船至马尼拉的盛况,力图让所有安平人相信,美洲遍地是白银!

    至于日本,陆敏成三人似乎有默契一般,绝口不提。

    闽籍海商都是泛舟海上的好汉,视野非常开阔,当然不会轻易被陆敏成三人忽悠。不过,这并不妨碍海商们找陆敏成三人打探大东洋商号的详情。

    一时间,陆敏成三人居然成了安平的焦点,就连郑府也显得黯然失色。

    正当郑芝龙准备采取措施阻止三人在安平兴风作浪时,忽然接报,蔡明山率领骁卫军离开驻地惠州,向广西方向移动。

    郑芝龙以为这是林纯鸿表达合作诚意的方式,心里更是安定,试图进一步晾晾陆敏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