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太平公主 >

第40章

太平公主-第40章

小说: 太平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王推开身前护着他的太平公主,上前半步,向韦氏一拱手说:“皇嫂,不知为何你一定要置我们兄妹于死地。你要当皇上,你当就是,不干我的事,为何要杀个不停?连亲兄妹你都不放过。你也太狠心了。你看你身后那扇门上,还贴有前朝大将军尉迟敬德的像,是当年祖父太宗皇上时留下的。玄武门之变,太宗杀了建成、元吉兄弟,晚年受他们亡魂的折磨,便命人画了尉迟敬德的像贴在门上,日夜守护。你韦氏毒杀亲夫中宗皇上,却不自知罪孽深重,幡然悔悟,反而还要残杀我兄妹,你你你,你不怕亡魂向你索命吗?”
  相王说得义愤填膺,声泪俱下。太平公主对兄长这个时候讲这些空话感到可笑,一把把他拖到身后,扬起佩剑指着韦氏说:“相王兄,对这杀夫弑君的贼妇,讲这些岂不费了口舌。来,韦氏,有本事咱俩一对一比试比试。”
  那韦氏提把宝剑只是虚张声势,听说要一对一比试,慌忙后退,叫后面的卫士们上。
  太平公主见了大笑道:“你这贼妇,有本事毒死亲夫,却不敢与本公主对阵。好,你且退去。来,哪个卫士敢上来,与我比试比试。”
  见是太平公主,卫士们谁也不敢上,也学着韦氏向后退。
  “量你们也不敢!”太平公主厉声说,“你们看清了,我是太平公主,我身后是相王。韦氏这贼妇,毒杀了皇上还不算,还要斩尽杀绝我李唐宗亲。你们都是食大唐俸禄的兵士,现在正是为大唐尽忠效命的时候。快杀了这贼妇,为皇上报仇。谁杀了她,谁立头功,我封他五品官衔……”
  太平公主话音刚落,一片杀声从外面传来。杀声中分明听到有“杀韦氏,灭韦党,兴大唐”——喊声。韦氏身后的卫士队伍立刻瓦解,在溃退中,韦氏身边一个年轻卫士,手起刀落,立斩韦氏,取了首级,献于相王和太平公主脚下。
  “封你五品,本公主绝不食言。走,快跟我去清杀韦氏余孽,再立战功。”
  这时有卫兵牵过两匹马来,太平公主、相王各骑一匹,带领刚才收编的卫兵,向宫外杀去。半道上,又与总监钟绍京的工匠队伍数百人汇合,浩浩荡荡一大群。先在宫里搜索韦氏余党,无论老少,杀得一个不留。
  “姑妈饶命。”安乐公主被几个工匠捉住,押到太平公主马前。太平公主对她冷笑两声,问道:“安乐,我问你,你今年多大了?”
  “姑妈殿下,侄女今年二十二岁了。”
  “多好的年纪呀,真可惜!更可惜你父皇白白疼你一场!”
  “侄女知罪,但求免死。”
  “像你这样敢杀死自己亲生父亲的女人,留在世上何益?”
  太平公主对押她的人摆了摆头,于是,几把锄头几乎同时砸在她的头上,顿时脑浆迸出,死于阶前。
  太平公主还未杀出东宫宫门,外面太极宫李隆基引领的御林军就杀了进来。姑侄二人在大门上相遇。会合后,继续在宫中清杀韦党余孽。
  听到外面的厮杀声,上官婉儿更是心神不定。她派出的侍从进进出出,一会儿回来说韦家的士兵杀进了宫,一会儿又说李隆基的队伍杀入了承天门。好在她早已做好准备。她草拟了两份诏书:一份是韦氏登基的,从中国有女娲补天,到异域有女王体制,从前朝则天皇帝,到当朝韦氏功德,说得头头是道。一句话,韦氏登基乃天运使然,人神共扶;一份是韦氏当诛的,从她淫乱宫廷,培植党羽,到她毒夫弑君,野心篡国。种种罪恶,罄竹难书,天地不容,人神共诛,写得义正词严。她把两份诏书分别放在书案的左右两个抽屉里,视情势变化,打开不同抽屉,拿出来呈上。
  上官婉儿乃唐代著名女诗人,可她是作为一个罪人之女留在宫中的。在宫廷斗争中。她的人生小舟忽上忽下,波峰浪谷;不知经历了多少恶水险滩,然而她终于有惊无险地度了过来。
  现在,她又面临一次生与死。荣与辱的考验。她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决定她命运的那一刻。
  当她得知李隆基的兵马已全部控制了皇室,韦氏、安乐公主等一干人均已被诛时,她意识到自己处境的严峻。她急忙拿出那张谴责韦氏的诏书,命宫女打着纱灯出门迎接李隆基的兵马。
  来的是刘幽球,李隆基的心腹将军。她呈上诏书,求刘幽球在李隆基面前代她说几句话,以求免死。刘幽球见她虽已年过四十,然风韵犹存,话声宛转,娇柔动人,便产生几分爱意,满口应承下来。时值李隆基、太平公主正在含元殿处理军机要务,见刘幽球带着手捧诏书的上官婉儿走上殿来。那上官婉儿自知有罪,进来后低头不语,十分可怜。刘幽球从她手上取过诏书,呈给李隆基,并说道:“上官婉儿早就拟好声讨韦氏的诏书,还提出请立相王的建议,可见她对唐室的忠诚。请二位殿下网开一面,放她一条生路,让她继续为新朝拟制诏书,将功补过吧。”
  李隆基听了沉默未语,只把目光看着太平公主。
  这时,太平公主仔细地端详上官婉儿。看着她,便想到张昌宗,想到崔湜,想到她与韦氏合流……但她也实在太可怜,孤苦伶仃地在官中挣扎,确也不易。如此圆滑机灵,还是未逃脱今日,对她不免有些同情,然而,当李隆基以询问的目光望着她时,她竟毫不犹豫地做了个摇头的动作。
  于是,李隆基说道:“上官婉儿。读乱官闱,助纣为虐,不可轻恕,今日不杀,遗患无穷。”
  上官婉儿听了,也不分辨,任几个兵士把她推到台阶下。只听耳边一阵风响,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可惜一缕芳魂变成一道红光,瞬间便消散了。
  时年,上官婉儿四十六岁。
  太平公主眼看自己的敌手韦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一夜之间都被消灭了,不知为什么她并不感到特别高兴,她感到寂寞,感到孤独,甚至有几分恐怖。
  第二十二章 乱世众生相
  不断地政变,不断地杀戮,一批人浮上来,一批人沉下去。不管你是谁,每个人都在生死荣辱的网眼里过一道。这世界一下就变得斑斓多彩了。
  又是一场大清洗。凡韦党人物,除当场杀死者外,其余韦温、韦捷、韦濯、韦元徼等等,一并拿斩,而且株连家族,连襁褓小儿也一个不留。至于不姓韦,但助韦为恶的宗楚客、赵履温等首恶,也一网打尽。于是那些以前趋附韦氏的人个个胆战心惊,想出种种办法保全自己。
  第一个慌了手脚的是那个讨了韦氏奶娘做老婆的御史大夫窦从一。他把老婆子叫来骂道:“你这个死老婆子,当初,你叫我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大出洋相,让我没法做人。而今,又因你的原因,害得我性命难保,对不起……”
  说着,向她丢一把利刀。一条绳子,并说:“你请便吧。”
  那老婆子见要她自寻短见,不肯就范,说道:“当初你娶我不是很高兴吗,还以韦皇后的义父自称,而且你也实在沾了不少光。你从四品提到三品,还不全靠我去走门子成全的吗?要我死,没那么简单,要死一齐死。”
  窦从一看硬的不行,便来软的,他说:“你既然成全了我,那就成全到底,就像秘书监王邕的老婆一样,她是韦氏的妹妹,见韦氏被诛,自己寻了短见,让丈夫把首级割下来献上,结果免死。古书上说‘夫为妻纲,’自己死了却救了丈夫,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
  老婆子心里有点活动了,但仍低头叹气。
  “你叹什么气?怕到阴间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没有钱用?这好办,我给你准备齐全,你放心走路,我还要在你的碑文上记一笔,说你是烈女,是节妇,是深明大义的好女人……”
  老婆子自杀了,让男人提着她的脑袋去救他的命。
  窦从一果然免死,被贬为濠州司马,与他一起免死的王邕,被贬为沁州刺史。
  韦乱既平,但皇权问题并未解决。殇帝重茂是一个不中用的傀儡,任何价值没有,太平公主想以兄长相王来替换他。她问殇帝:“重茂侄儿,这皇帝滋味怎样?”
  “姑妈,别说了,我当皇帝这十来天,杀过去杀过来,成天提心吊胆,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
  “这皇帝嘛,本不是孩子当的,你现在还小,等长大了再当。先把皇位让给相王叔叔。”
  殇帝觉得这破皇帝当着实在没多大意思,便说:“好,一切听姑妈的。”
  第二天,太极殿上朝议事,太平公主宣布说:“殇帝说了,他尚年幼,把皇位让给相王叔叔。大家以为如何?”
  刘幽球马上出班跪奏道:“国家多事之秋,应立德高望重、年纪大的为皇嗣,相王慈爱宽厚,最为恰当。”
  众大臣也随声附和,一致说相王应该为帝。
  相王却一再推辞,说自己不合适。
  大家又一再相劝,他才勉为其难地答应。
  只有殇帝坐在御座上不开腔,昨天他本答应退位的,但后来一想,退了位就再没有人向自己磕头朝拜了,不免有些失落。他见相王叔叔推来推去,心想他不当,那还是我的,便稳坐不动。及至后来相王答应了,他还愣在御椅上不动。太平公主见了,上前一把拉下来,又把相王推了上去。
  顿时,下面群臣山呼万岁,拜相王登基。这是他第二次登基了,原睿宗称号照旧。
  睿宗李旦没想到二十六年前当了两个月的皇帝,就被母后武则天废了,他早就死了这门心思。而今,又被推了上来,不想当还不行。看来也是定数。他只有端坐在朝堂上任群臣跪拜了。
  接着,大封功臣。太平公主头一份,但她的封号已到顶,便“实封万户;”其他钟绍京为中书令,刘幽球为中书舍人;另外薛崇简、葛福顺、陈立礼等等,各有封赏。
  由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对睿宗复位有特殊贡献,睿宗对他们格外信任。凡有宰相问事,他都说,你们与太平公主议了吗?与三郎(李隆基排行第三)议了吗?二人控制朝廷大权,文武百官为之侧目。
  这日,睿宗拿出一张稿笺,上写五言诗一首,诗曰: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残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出处,应见陇头梅。
  太平公主一看,知是宋之问的诗,便说:“宋之问的诗我最爱读,他有首五绝《渡汉江》我都能背出来。”说罢念道:“‘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他的诗写得实在不错……”
  睿宗说:“我不是问他的诗写得如何,我是问他的人如何。”
  太平公主明白了,说道:“兄皇大概是想把他从越州调回京城任用?”
  “他曾给我写了个奏章,附上诗,希望回京为新朝建功。我看他文才不错,眼下又是用人之际,调他回京,拟拟诏书之类,一定不亚于上官婉儿。”
  太平公主笑道:“大概兄皇一生不问世事,所以对宋之问不甚了解。此人学问虽好,人品欠佳……不是欠佳而是恶劣。”
  太平公主接着把他的情况一一向睿宗介绍:宋之问,进士出身,曾供职于奉宸府。有一次,随则天母后游龙门山,随从侍臣写诗抒怀。左史东方虬最先写成,母后很高兴,赐他一件锦袍。接着,宋之问写成,母后一看,大加赞赏,较东方虬的诗强多了,便收回锦袍,转赐给宋之问。可见他的诗才。
  更出风头的是中宗时,君臣游昆明池,群臣作诗百余首。皇上命上官婉儿从中选一首配曲。选诗台上张灯结彩,群臣在下面等候。一会儿,彩楼上纸落如飞,落选的诗都抛了下来被作者拿走了,只有沈佺期和宋之问的没有扔下来。过一会儿,沈佺期的也被扔下来了,只有宋之问的留下谱曲,其中两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最为精彩,朝野传唱,风靡一时。
  然而宋之问的为人就差劲了。张易之受母后宠幸,宋之问对他曲意逢迎。有一次张易之睡在床上要小解,他竟为之捧夜壶。张易之被诛后,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没多久私自逃回,躲在同窗好友张仲之家中。
  张仲之乃洛阳富户,为人豪爽慷慨,见宋之问落魄逃回,深表同情,让他在自己的私宅里躲起来,礼遇甚周。
  宋之问被安排在后院住宿,晚上起夜,常见前院灯火明亮,悄悄走近,隔窗一望,除张仲之外,还有五、六个人,其中驸马都尉王同皎他是认识的。只听他们纵声谈笑,议论武三思种种丑行。听着听着,他心中便渐渐酝酿成熟了一个恶毒的计划。
  他想,自己是个流放的罪人,躲避在此,永无出头之日,要东山再起,必定要攀权贵,建奇功。武三思是当朝最有权势的人物,如将张仲之、王同皎等人的议论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