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迷途是否知返:有关青春与爱情的故事 >

第34章

迷途是否知返:有关青春与爱情的故事-第34章

小说: 迷途是否知返:有关青春与爱情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情当中。我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像班扬在《天路历程》里面描绘的那个朝圣者,就算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其实我知道,我也不可能再叱诧风云于酒场之中了,因为从今以后我将不能再得到朋友的信任,友谊或许就这样离我远去。我想起空打炸雷而不落雨点的那个晚上,当娇娇被炸雷声吓得扑进我怀里,当她的身子瑟瑟发抖,当她的脸颊冰凉,我心里突然升起一阵怜悯——或者这就叫做怜香惜玉。我不断地安慰娇娇,仍然不能消除她心里的恐惧,我们就那样抱了很久,后来,小腿开始麻木了,我们又那样抱着一起躺在床上。但除此而外,我们什么也没做,我之所以抱着她,是因为我想让她不要再恐惧,不要再发抖。虽然我也曾有过亲吻她、抚摸她以及占有她的冲动,但我最终克制了自己邪恶的念头。

  我跟娇娇在一起也会产生很多感动,这种感动与祁佳佳和于香带给我的不同,如果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能够克制,所以在第二天,我看到娇娇嘴角翘起的笑意还觉得很美丽时,却绝然地说我们要开始遗忘。我想这句话深深刺伤了娇娇的心,因为我看见她的开心一瞬间就消失了,她的眼泪一瞬间就流出来了,那时候我有点不忍,可是,世事并不是都可以用感情来解决的。我不能做背叛丑人的事——这是我当时的想法,现在回忆起来,其实我已经做了背叛丑人的事,我的心里已经对娇娇产生了非份之想。虽然丑人的炮友何其多,娇娇对他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这世界上只有我不能为他戴上绿帽子。

  可是,谁想到呢?谁想到丑人会去砸我的门,谁想到他会在我的门外打了我的电话,又打娇娇的电话。我本来想要事后跟他做解释,可是想了想就算了,我知道我是跳进黄河也无法洗清的,谁相信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没发生问题,谁相信同床共枕了还出污泥而不染?

  丑人不会相信,他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没有不好油腥的猫。”

  我是丑人的话,我也不会相信世上有搂着女人睡觉而不*的男人。

  那天过后,我一直没有跟丑人联系,我觉得没脸见他,也没脸见那一帮朋友了,我不再有机会跟那帮朋友吆五喝六,喷着满嘴酒气侃女人了。

  一种失落感紧紧地笼罩住我的心,我总是忍不住想想起祁佳佳,想起于香,想起娇娇。于香已经在另一个城市开始她的生活,除了回忆,她不会再带给我任何东西;娇娇虽然是一位温柔大方的姑娘,但她同时也是一块炙人的火炭,如果我再去碰触她,她会彻底焚毁了我和丑人的友谊,因此我不能对她有任何痴想。所以那天早上,当我们都确定丑人已经离开之后,我送娇娇离开,她嘴角依然翘起,但这次翘出的不是笑容,而是哭泣,她问我她还可以来照顾我吗,我头也不抬,说不可以。

  而祁佳佳呢?大约我也只有选择放弃。

  开学两星期之后,04新闻班开了个全体会议,由江军来主持,主要是确定有多少人愿意加入院报,方便以后训练日程的安排。倪洋说过,我们都不是天才,所以不可能一心二用,每个人都应该选择一座独木桥,在最后这两年的大学日子中下死劲地拼搏。那么,对于班上所有的人,要么选择到院报锻炼,要么选择考研究生,要么选择考公务员,而不要想着鱼和熊掌可以得兼。我记得,讨论这个问题的那天晚上正好我也在场,当时还有张龙、芩飞、江军以及王在武。并且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对的,在班上宣布这个问题时也没有人反对。

  可是,在这次会上,当班长向大家说出这意思后,下面的人闹开了,很多人都因为自己既想考公务员,又想到院报,他们都说:“院报又不是你一家人的,为什么要剥夺我加入院报的权利?”这些话都是针对倪洋的得意门生们有感而发,而这里面,反对得最为激烈的人竟然是王在武。这让我也有点不明白。第一,那天晚上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好歹也举双手赞成;第二,他是倪洋的得意门生。我想起以前王在武一旦心中有憋闷时就找我倾诉的事,有一次他就是因为院报版面编辑的问题与张龙发生了冲突,因此在我面前发泄他对张龙专权的不满,并表示自己将退出院报,难道他又与张龙或者芩飞或者江军发生冲突了吗?

  反对的声音让班长懵了。班长解释了半天,越解释下面闹得越像一窝马蜂,张龙便站出来说话,这更激起了大家的不满,因为张龙乃是倪洋得意门生中的领头羊。江颜俊一派一起发问责难,说我们考研我们考公务员那是我们自己的事,为什么要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剥夺我们进院报做记者的权利?难道我们就低人一等?难道我们就不是人?

  两年来,通过对大学生活的观察,我发现这些年来,因为大学生找工作的困难,考研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颇有点革命烈士前仆后继的壮观景象。跟本科生相比研究生也并不见得怎样,最多就是他们手上拿的钥匙比较庞大而已。我的理由是这样的:在修本科文凭的四年里,前面两年抽烟喝酒赌博谈恋爱迷茫过去了,第三年好不容易找到方向,却又要为考研做准备,于是抱起那荼毒心灵的教科书死记硬背,以应付大四时参加的研究生考试。待终于考上研究生了,就像当初我们从高中考上大学一样,在第一年的兴奋期里他们依然如同一个小孩看见什么事都觉得新鲜,依然要抽烟喝酒赌博谈恋爱迷茫一年,到研二的时候才正式学点东西,研三的时候又得放下学习到网上去拷贝研究生毕业论文了。这样看来,他们也就学了一年,跟本科生迷茫了大一大二之后,醒悟大三,大四同样拷贝毕业论文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我的看法只是针对那些觉得多那个研究生文凭好找工作的人。有些人的确是热爱着某一门学科,考研的目的是继续深造,他当然就比本科生牛B。

  其实,我在踏进大学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不做两件事,第一件就是考研。看着朋友们都志气高昂、信心百倍的说要考研然后考博定要在学业上步步高升的时候,我往往一巴掌拍得酒桌子哗啦贼响。我说有能力的人不在乎文凭的高低。这当然每次都获得了朋友们冷嘲热讽般的表扬,我在这表扬中就往往多喝下几杯烧酒。

  但表扬归表扬,朋友们心中对我还是有反对的意见,他们说如果真文凭真的不能证明能力的话,每年几百万学子们还用的着考大学吗?那大学文凭又算什么东西?

  仔细一想,他们说得还挺有道理,但我不考研总该有个理由吧。回想高考成绩,我数学虽然考了一百四十五分,可是跟英语一综合平均分还不能超过90,可以想见我英语糟糕的程度,而考研中对洋文也是硬性要求的,可见我真的是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

  再说第二件事,即是考公务员。我记得以前我喜欢经济,想去读营销专业,我父亲脸色阴沉地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读出来也是帮人打工,还不如现在就出去打工!”吓得我再也不敢重提这个爱好。我父亲我母亲,以及我的亲戚们我的朋友们,他们眼中当官才是最崇高伟大的职业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砸锅卖铁,为的就是让我有朝一日捧回一大大的铁饭碗。除此而外,其他的都是偏门。

  可是我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了,感觉自己有点陶渊明的清高,依然在与朋友们喝酒时砸得酒桌子哗啦贼响,像王在武讨厌文学一样表示出对官场的厌恶。没想到我这牢骚得到了朋友们的响应,他们说我不做官更好,祖国就少了一个害群之马,人民就少了一个灾星。

  其实我知道我并不是真的很清高而看淡了官场,这一点我真有点盯着葡萄看的人的心思。记得这个假期我一当教师的堂哥又鼓励我好好为考公务员准备准备,我就跟他产生了如下一篇对话:

  我:“我不考公务员。”

  他:“为什么?对自己不自信?”

  我:“沿海发达地区妇人们教育娃娃,你说他们怎么教育的?我们教育娃娃说再哭就让老背背带走,可人家教育孩子时说,再哭,再哭以后就送你去当公务员!”

  他:“无稽之谈,就算你说的是真的,人家那是沿海,你住的是什么地方?穷乡僻壤之地!说到底还是你觉得自己考不上!”

  我:“你错了,我对自己非常自信,我要想考过笔试没问题,但是,我怎么过面试关呢,没有关系我就是拿去给别人垫底的。”

  他:“你考个第一名,谁敢动你?”

  我汗颜:“如果要考第一名,那我倒真不自信了!既然考不到第一名,又找不到关系让自己过面试关,我还是回避吧!”

  以上就是跟我这堂哥的对话,当然,对于过笔试关我也并没有自己说的那样自信,可是我要把话说得冠冕堂皇,我要把自己当不上官的原因统统归结为外部条件,从而不使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看扁了我。

  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班上更是乱得一团糟,芩飞、伊和杰也起来发言了,表明要考研究生和公务员的还是不能加入院报。江颜俊一伙在王在武的带领下,更加气势昂然了,整个04新闻班就像*时的阶级斗争现场,倪洋的得意门生们被批判为专制*者,只差被拉去游街示众了。

  最后,我走到了讲台上,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我说过,我在班上属于中间派,加上我性格温和,留给所有人的印象都不怎么坏,所以当我站在讲台上一示意,大家都安静下来。而刚才班长、芩飞、张龙等叫破了喉咙也没有能让这种安静出现,我暗暗得意。

  我开始发言:“大家也讨论了很久了,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我的观点。我想班长他们的做法也是为大家好,我是这样理解的:要我们想考研的人、想考公务员的人别加入院报,其实是想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研究生或公务员考试,让我们全身心投入,这样我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而加入院报就一门心思投到新闻这一条路上,没有杂念,我们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去年倪老师也说过,我们今年是自杀式的训练,我想倪老师的意思是加入院报了我们几乎所有时间就投入到院报里来了,这样会影响到大家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复习时间。所以,大家还是再认真考虑一下,如果真的是又想考公务员又想进院报,那么,在院报我们就规定了任务,凡是院报安排下来的任务所有人都要完成,完成不了就只有退出,这是我的建议!”

  我的建议得到了考研一派的力顶,最后也采用了这种方式。班上有42个人报名加入院报,而让我大跌眼镜的是,闹得最凶的王在武和江颜俊没有报名。我突然觉得,我小看了王在武和江颜俊了。
  作者题外话:  时隔几个月之后,我从工作的闲暇中重新拿起这个故事来讲述,我的那些主人公们将有怎样的结局,在这一场斗争中,终归会明了!出此外我不想多说,在此只想感谢所有关注过这个故事的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佳佳回来了
我那天的发言让班会顺利召开,可是后来倪洋也用这件事批评了我。他说我性格上存在优柔寡断一面,如果不改掉,我将难大器。我听后觉得又有道理又没有道理,怎么也寻找不出反驳的词语来。倪洋语气中带着的无形的威严一如往常,让我只能点头称是。

  就在班会之后的当天晚上,倪洋又跟我和芩飞、张龙、江军、伊和杰四人坐在新闻系办公室里聊天。王在武的反水,倪洋很生气,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这人早晚要疯的!”

  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接下来如何进行新闻从业技能的训练,倪洋跟我们谈了他的打算。首先把人文学院两月一期的印刷周期缩短为半月一期,这样我们才有更多训练机会;同时,扩充版面,重新划分板块,将42个人分成八个组,轮流负责不同板块。根据院里的情况,还分出了八条线,每个组专门跟一条线,负责收集该线每天发生的新闻素材……

  第二天,我们又开了一个会,由倪洋主持,按照头天晚上商量的那样,42人被分成了八个小组,我和张龙、梁艺弗、李聪等人一组,专门负责人文学院几个领导这条线。第一期任务也分配下来,由张龙领着我们这组负责本期专题,芩飞领着他们组的成员负责头版组稿,伊和杰领导一组负责二版,由严芳领导一组负责副刊。

  倪洋说,我们接下来需要以一个记者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随时随地关注着身边发生的事,随时随地想着我们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