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书香门第 >

第46章

书香门第-第46章

小说: 书香门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不适应的人自然是明姜,她常常下了课,高高兴兴的往正房走,想去跟刘氏说自己得了先生什么夸奖,每每等走到廊下,看着空荡荡无人的景象时,才反应过来刘氏已经上京了,然后不免站在廊下发呆半天。

范氏只得常常叫人看着她,下了课就叫她回自己这里来。如今范氏空闲了许多,等明姜下课以后,就亲自带着她做针线,教她做些小东西,给她说些内宅事务,然后等着严谦和严诚都回来了,一起吃晚饭。

自从刘氏他们走了之后,两房就分开吃饭了,本来范氏觉得弟妹带着两个孩子吃饭,怕她觉得冷清,是想一块吃饭的,可是刘氏一走,正房自然不好使用,到自己房里吃饭,又怕李氏不自在。还是李氏亲自来说,天渐渐冷了,吃了饭来回走动倒喝了一肚子风,不如让厨下做了,分开送过去,各自吃了省事,范氏也就应了。

只在过年那天才两房的人一起在范氏房里围坐守岁,明姜和明嫤缠着严谦给她们讲故事,严诚则教严谊下棋,范氏妯娌两个对坐说话儿,外面噼啪的鞭炮声传进来,显得室内更加的安静,全没有往年的热闹。还没到子时严谊和明嫤两个就困了,于是勉强守到了子时,一家人就各自回去睡了。

过完年之后,京里虽有书信来,却也并没提起让他们上京的事。明姜看母亲神色淡定,三婶也如常度日,心思渐渐安定了下来。每日里老老实实的上课学书画,下课和母亲学针线活。闲暇时光就盯着前院,想提防着严诚再欺负严谦。

谁料前院也十分平静,那兄弟两个彼此见了面一直是兄友弟恭,好像那天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过一样。严谦也一反常态,虽然每日都回家,不再住在书院里,却反而更加用功起来,每日下了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读书做功课,极少出来带着明姜几个小的玩了。

明姜看着母亲似乎极为满意,也就没有说什么,并没有把那兄弟两个的矛盾告诉母亲,反而每日里使尽浑身解数的哄着母亲高兴,范氏对她也不像先前那么严厉,母女两个更亲密了几分。

三月份春闱放榜,严仁达和王进文都没有中,李氏自然大为失望,严清华却依旧很淡定,“每年那么多学子去应考,哪那么容易就中的?慢慢熬慢慢考吧。”

随着春闱放榜消息来的信里,有一个大消息,那就是严仁宽要和严仁达一道回平江。明姜围着范氏追问:“爹爹要回来?真的么?要住几天?我们要跟着他一起进京么?”

范氏满面笑容,推了推明姜:“别闹,听我说,你爹爹和你三叔现在应该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能到家。到家以后也停留不了几天,我们要和你爹爹一块儿往山东去。”

从严谦到严诚和明姜,三个人异口同声的问:“去山东?”

“是啊。你爹爹翰林院散馆,改任了新城县令,他回来接了我们,就要去新城上任。”范氏笑的十分开心,“新城属济南府,离着济南不过百余里,咱们可以去常去看你外祖父和外祖母了。”

原来如此,几个孩子都是欣喜莫名,尤其是严谦,“那可太好了,我这些日子常常想外祖父外祖母和舅舅呢!”

严诚和明姜看见母亲高兴,也都露出了笑容,明姜倚在母亲身边,“看把娘高兴的!这可真好,省得娘每每想起外祖父外祖母来就偷偷抹眼泪。”

范氏伸手拍了明姜一下:“你几时看见我抹眼泪了,不许胡说!”明姜就靠着范氏嘻嘻的笑,笑完了忽然想起一事:“不过这样就不能进京去看祖父祖母了呀!”

严谦怕母亲不高心,赶忙接话说:“怎么不能?济南府离着京城也近,什么时候想去了,咱们就去看祖父祖母就是了。”

“好了,你们几个也别得意忘形,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就是了。尤其在你三婶跟前,更不能大说大笑的,她这几日身子正不爽呢,明姜有空多帮着你三婶带着明嫤,阿诚要带着谊哥儿好好读书。”明姜和严诚就一起应了。

常顾和曲家兄弟听说严诚一家要去山东的时候,都惊讶得张大了嘴,“真是峰回路转,谁能想到你们不去京城,竟然要去山东呢?”

“是啊,我们也没想到。原来祖父不叫我们年前进京是因为这个,想来那时候他就在想着父亲许是要外放,不想让我们折腾第二遍,这才没叫我们去。”严诚笑着答道。

旁边正在一笔一划的写字的严谊闻言就抬头叹道:“二哥带我一起去吧!你和四姐都走了,就剩我自己,可多没意思。”

严诚失笑:“哪里只剩你自己了?不是还有五妹么?再说还有常顾他们在呢,你怕什么?”

严谊撅嘴:“五妹就会撒娇耍赖,一点也不好玩。”

另外四个人听他说撒娇耍赖,同时想起明姜来,接着相视而笑,还不等有人说话,外面就有丫鬟传报:“二少爷,四姑娘五姑娘来了。”

严谊睁大眼睛:“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二哥你可千万别告诉五妹!”

四个人又乐了一回,明姜牵着明嫤进来时看他们一直笑,不明所以:“说什么呢,这么高兴?”又让人把茶果摆好,“母亲听说你有客人,叫我送些好吃的过来。”又给常顾和曲家兄弟问好。

“我们算什么客人,还要劳动你过来送吃的!”常顾说完上下打量了一下明姜,“你好像瘦了一些,也高了一些。”

明姜很高兴,问:“真的么?我倒没觉得。”

曲默然和曲熙然也笑着点头:“是瘦了,也高了。怎么表妹过了一个年,反倒瘦了呢?”

“我要是再胖下去,我娘就要赶我走了!”明姜叹了一声,然后带着明嫤要走,“你们谈吧,我们还有事呢。有空就常来玩,以后可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有这样的机会了。”

常顾闻言就说:“那你怎么还急着要走?同窗一场,现在你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肯跟我们说了。”

严诚看了常顾一眼,然后出言解释:“她不是不肯跟你们说话,是不厌烦理我,还在跟我怄气呢!”

明姜哼了一声:“谁叫你恶人先告状,居然还写信告诉雀儿哥哥呢!娘那里还等着我呢,我先走了。”说完就拉着明嫤走了。

严诚摇头苦笑,常顾就问:“黄悫有信来?”

“嗯,前几日刚来的。他说他长高了不少,还问我们都长高没有,对了,他还有东西捎来,我正想着要给你们呢!”说着叫丫鬟取了东西出来,分给了他们三个。

同窗几人依依惜别,就常来严诚这里坐坐,常顾三个又来了两次后,严仁宽兄弟俩也终于到了家。

作者有话要说:现在你们明白我为啥要问严老头夫妻的人气是不是很高了咩?(咩哈哈,叉腰笑~

注:1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0出发

明姜三年没见父亲;这一朝见面反而有些怯怯,行完大礼见过,就缩到了母亲身边。反倒是严仁宽,问完了两个儿子话,就冲着明姜招手:“怎么?不认识爹爹了?过来让爹爹看看;好像长高了不少。”

范氏笑着推了一下明姜,明姜这才走到父亲身边;牵起笑容:“爹爹的胡子多了许多。”

严仁宽闻言伸手去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笑道:“是啊,爹爹老了。”又去比了比明姜的头顶,“我们的小丰姐儿也长大了。”

范氏从旁笑道:“是啊,她长大了;已经不喜欢我们叫她丰姐儿了;非逼着我们叫大名。”

严仁宽还如从前一样,摸了摸明姜的头顶:“是啊,长成大姑娘了,是该叫大名了。”明姜有些不好意思,低声说道:“爹爹喜欢叫什么,就还叫什么好了。”

一家人坐下来说话,范氏问:“去新城上任的期限是哪一天?”

“四月底,还有二十天呢,不急。我是这样想的,等我把家里的事给三弟安排好了,咱们就出发,先去岳父岳母那里看看,然后放你们在那住一段时间,我先去上任。诚哥儿和丰姐儿还都没去过外祖家,该去认认亲。”严仁宽答道。

范氏听了很是高兴,先催着严仁宽洗脸更衣,又叫明姜去厨下看看菜做好了没有,然后让丫鬟去请严仁达夫妇过来吃饭。不一时严仁达夫妇带着孩子过来,厨下也把饭菜送了来,一家人坐下吃饭。范氏特意瞧了瞧李氏面色,见她并没有露出什么沮丧忧愁之类的神色来,反倒比前些天显得开朗了一些,心中略微放心。

严仁宽回来以后,一共在平江住了八天,将家里一应的事务都帮着严仁达接了过来,还跟着他一起去见了被派到书院的学官。少不得还要一起去拜会卢知府,请他多多关照。除此之外,他还找了严仁举,兄弟三个一起出去选了块地,买来添了祭田。

范氏那里则忙着把东西都装箱打包,还要选一选跟着去山东的下人。她房里青杏和白梨今年二月里都配了人,青杏配给了外面铺子的管事,白梨则是配给了前院的账房。这两个人她就不打算带走了,于是只带了新提上来的阿禾、阿麦、春草、秋叶四个丫头,剩下的都是她的陪房。

安排完了才想起来,这次严仁宽回来并没带菱香,她瞅了个空儿把严仁宽身边的小厮常宁叫来问,常宁恭敬答道:“家来之前,大爷请太太做主,给菱香找了个人家,因此并没跟回来。”范氏听了也没说什么,让常宁去了。

明姜那里范氏也让她自己选人。当初刘氏走的时候,把已经嫁人的阿芷留给了明姜,这回自然是要带上的。还有一个必得带的就是金桔,金桔自小伺候她,直到去年才配了人,因着很快就有孕生了孩子,还一直没回府里来,明姜特意问过她,她是愿意一家子跟着去山东的。

金桔早就想好了,四姑娘今年已经十一岁,出嫁也没几年了,自己是自小就在她身边的,将来等四姑娘出嫁,自己自然是她的陪房。而且她是看着明姜长大的,当初出嫁的时候就舍不得明姜,怎么可能不跟着去。再一个,她想着明姜是个实心眼,出了门子到婆家怕她吃亏,有自己在旁边总是好些。

其余的几个年龄小些的丫头,明姜问了她们的意愿,若是舍不得家人的就留下,最后选了蝉儿和蛛儿带着同去。

其余严谦严诚那里,身边早前伺候的丫头都年纪不小了,范氏给了些银子放了她们家去自行婚配,只让他们带了书童小厮。将这些都处理妥当之后,严仁宽雇好了船,将要带的家什物品放了上去,一家人于四月初六这天登船出发,要往山东去。

学里的同窗们都来相送,以李俊繁、王秉忠为首,到严谊为止——严谊是硬赖着严仁达跟来的,与严谦兄弟俩告别。李俊繁辈分长,先去和严仁宽说话,常顾就挤过来跟严诚说:“千万记得写信,若想什么东西了,只管写信来说,我叫人捎过去。”说完还往严诚身后的船上看了看,“师妹也是,若想什么吃的了,写信来告诉我,必定叫人快马加鞭的送去!”

严谦本来在和王秉忠说话,听见常顾这句失笑:“你还当我妹妹那么贪吃呢!”伸手敲了敲常顾的头,“有机会你也来山东玩,我带你去看趵突泉。”说着看见后面的曲家兄弟,“你们俩也来,咱们去千佛山玩去。”

明姜在船上趴窗户上往外看他们说话,心里痒痒得很,可是母亲说了,码头上人多杂乱,不许她出去,她就只能这样远远的看看罢了。范氏看她那着急的样心中好笑:“不是已经道过别了么?还急什么?”

昨日这些亲近的同窗都去了严家,因为不知这一分别何时才能再见,各自还带了些礼物作为留念。男孩们互赠的物品自然脱不了各种书籍,只有常顾比较特殊,赠给严诚的是一柄匕首。到给明姜的,就多种多样了起来。

李俊繁是长辈,给明姜带了一本卫夫人的字帖摹本,自然是勉励她好好练字了。曲默然和曲熙然合赠了明姜一套画笔,还嘱咐她,若有得意之作,千万记得送给他们一幅。常顾则赠给明姜一枚兰花青让她自己刻印章,“将来严大师书画闻名天下之时,我想着是用我送的石头刻章落印的,那可真是与有荣焉呢!”说得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听母亲这样说,明姜就叹了口气,回身走到范氏身边:“这不是都想着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想多说几句话么!”

范氏笑了笑,拉着她坐下:“在家里这样也就罢了,那几个孩子都是你们同窗,算是从小一处长大的,也没人多说什么。可是等到山东以后却不可这样了,你也不小了,男女有别四个字时刻得给我记在心里。除了同族同姓的兄弟,旁的再亲密也是外姓男子,不能失了礼节,知道了么?”

明姜乖乖应了:“女儿知道了,娘放心,女儿知道分寸的。”

范氏给她捋了捋头发:“娘知道,我的明姜是最懂事的,为人心胸坦荡、光风霁月,所以有时难免有些不拘小节。只是你也须得知道,这世间啊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些人呐专门长了一双盯着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