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血证 >

第31章

血证-第31章

小说: 血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话中也象万立中那样请示高鸿伦下令,抵抗日军,高鸿伦也象他答复万立中说等待命令。他还再三叮嘱黄汉国,不准擅自行动,违令军法不容。黄汉国是军人,与高鸿伦私交甚好,不能不依高鸿伦话而行。

  万立中急切地问:“营长,到底打不打,你给个痛快话。”

  “我不是已说过多遍了吗,全营原地待命。各连加强驻处门岗,士兵一律不许出营地,夜里合衣休息,枪不离手,做好应急准备。”

  万立中想说什么。

  黄汉国厉声说:“万连长,你听清了吗?”

  万立中不得已地回答:“听清了。”

  “那还发啥愣了?赶快回连执行命令。”

  万立中怏怏不快地离开营部。

  黄汉国抽空回到家里,孙玉环给他倒了碗茶,又专心致致看一本小说,黄汉国想对她说一下心中的烦闷和面临的境况,但又怕引起她的惊慌,她已看过报纸,只是说日本人的侵略行径令人气愤,没问日本人会不会来太平镇,自成婚后,对她来说除了从姑娘跨跃为太太,其心境并无大的改变,黄汉国相敬如宾地待她,她也报以相敬如宾的态度,至于述说各自的心里话,她似乎没有那个兴致。

  黄汉国在卧房坐了一会儿,来到客厅,恰妹妹进来,他嘱咐妹妹,不要再到处乱跑,尽量避开日本人。

  黄青青笑着答应,她天性快乐,她曾与嫂子玉环谈论事变的事,但没意识到其严重性,她自信不管谁的天下,有哥哥在,她就不会吃亏的。

  高鸿伦来了,他的到来,颇使黄汉国吃惊,猜出一定有电话不便谈的重要事情。果然,高鸿伦未坐定,掏出一纸命令,是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下发的。

  “未喻:日军侵占东北,我军应万分容忍,幸匆端自我开,中日事件由外交解决。”

  黄汉国惊诧说:“现在东北已沦亡,还谈什么外交解决,熙洽参谋长是不是糊涂了,我们的具体行动,他该有个明示啊。”

  高鸿伦说:“我昨日去省城,面见熙洽参谋长,他说不许抵抗,接受日本对我们的安排。”

  黄汉国脑子一阵嗡鸣,说:“让我们投降?”

  “九、一八”事变前几天,吉林副司令官兼省主席张作相因父殁回锦州治丧,军政大权由参谋长熙洽代理,熙洽是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的近支,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与驻长日军师团长多门二郎有师生关系,素来亲日,更暗藏恢复清王朝思想,九月二十日,日军占领长春,熙洽派心腹携密函赴长见多门,表示拱让出吉林。九月二十一日,熙洽召集省城各厅、处长开会,声称已约多门来吉林,为防止出现磨擦,驻城部队一律开出城外数十里待命,只留少数警察,九月二十三日下午,熙洽将多门师团长所率的天野旅团迎进吉林,天野旅团迅速占领省城重要机关,并掠夺官银号大批库银和军械厂库存的枪支弹药,当晚,熙洽接受多门指示,将省政府、副司令长官署撤消,全并为“吉林长官公署”,省政府改为一厅制,同时发出通电,宣称:为了吉省安宁,免遭战祸,经各界推选熙洽为吉省长官,所属各部队长、各县长、各警察署长,保安总队长,应继续维持治安,不得擅离职守,电到之日,应各自权衡,共济时艰,何去何从,表明态度。通电的第二天,天野旅团长率步、骑、炮兵、坦克队伍,在省城列队示威,天空有日飞机盘旋。

  黄汉国问:“团长,我们咋办?”

  高鸿伦叹声说:“只好听从命令了。我听说省警务处长和二十六旅旅长拒不执行,已均遭撤职。”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可以灵活行事。”

  高鸿伦摇头说:“汉国,我们已成为孤军,若与日本人对抗,兵不足二仟,没有军晌,弹药来源,腹背受敌,能支持多久呢?再说你我熬到这个地步,也实在不易呀,反正上边有熙洽做主,我们听从就是了。”

  黄汉国颤声说:“我们本是东北父老所养,少帅亲率,想不到却要成为日本人的帮凶,这从道义良心都说不过去啊。”

  高鸿伦拍着黄汉国肩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不能拿鸡蛋往石头上磕,听大哥话,跟大哥走没错儿。”

  黄汉国若从个人角度讲,他对高鸿伦是绝对服从的,但让他与心中讨厌的日本人为伍,他实在是……

  高鸿伦板起脸说:“汉国,连你都不听我的话,我咋去说服另两个营?莫非你想和我分心眼儿,你真那样做,能对得起我吗?”

  黄汉国说:“团长,我……我是怕各连长不同意。”

  高鸿伦冷笑说:“你身为营长都吞吞吐吐,连长能转过弯?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那个连长不听令,撤职查办。”

  黄汉国听出高鸿伦是在敲门震虎,他再不执行,恐怕也在撤职之列,他还没有脱离军旅的念头,他已有妻室,若削职为民,靠什么养家糊口,依赖岳丈?那岂不犹如乞丐。

  高鸿伦说:“立即传令,排职以上军官来营部开会。”

  黄汉国别无选择余地,只得遵从。

  各连、排长来后,听说受命改编为日本的协合军,顿时开锅似的沸腾起来。

  万立中跳出来说:“谁愿降谁降,我不降,小日本骑咱们头上拉屎,咱们不打,还算个军人吗?”

  齐念哲也说:“这事儿得好好掂量掂量,咱们不归属日本人时都受他们的气,真吃上他们的饭,还不拿咱们当猴耍呀?”

  几个排长也嚷着,扛的是东北军的枪,不能为日本人效力,还有的说把队伍拉入关内去找少帅张学良。

  黄汉国瞥了一眼身边的高鸿伦,期望高鸿伦能改变主意。

  高鸿伦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万立中说:“别人投降我拦不住,不过我们一连就是上山当胡子也不给日本人当走狗。”

  高鸿伦猛地一拍桌子,厉喝说:“黄营长,这就是你带的兵吗?”

  黄汉国下意识站起来立正。

  高鸿伦掏出手枪,“啪”地摔在桌上,说:“熙洽参谋长的命令,那个不服,就地正法。”

  屋内雅雀无声,军官们面面相觑。

  高鸿伦气怵怵地说:“黄汉国,你是一营之长,该咋办,你对部下说吧。”

  黄汉国没有反驳的勇气和胆量,他注视着十几个热切的面孔,他知道他若说话,他们纵有一百个不愿意,也得听从,因为他与他们不但是上下级,而且感情也是极深的。他之所以难开口,是不愿讲违心的话,可是不讲……他的嘴艰难地张开,低声说:

  “弟兄们,我们执行命令吧,是的,我们是投降了,但我们还是一个整体,我向你们保证,我们生死与共,请弟兄们相信我。”

  在场的人都低下头,心里很不好受,他们知道再提出反对意见,高鸿伦会为难黄汉国的,他们不忍让值得依赖的营长太难堪,更不希望黄汉国被撤职,离开他们。

  高鸿伦见没有人再表示异议,便说:

  “明日八时全营集结,散会。”

  军官们都走了。

  黄汉国呆然地坐在椅子上。

  高鸿伦缓下口气说:“汉国,嫌我发火了?咱们哥俩儿你还在乎这个?我是为你好,我怕他们误解你才喊几声。”

  黄汉国含泪地说:“团长,我们真不愿降呀。”

  高鸿伦说:“咱们交往多年,我知道你的为人,唉,别说孩子话了,咱们走一步看一步,你说的那句话很对,咱们形成个整体,日本人敢把咱咋样,走,见川岛去。”

  黄汉国不得不陪高鸿伦前往。

  高鸿伦曾数次来太平镇,川岛做过他半年教官,从广义讲,也算是他的老师,两人以往相见,川岛很谦恭,说了不少客套话,诸如今后多加关照,保持友谊等等。这次就不同了,竟管川岛还是很客气,但言谈话语,举止做派,好象他已复任高鸿伦的教官之职。并以教官的口吻对高鸿伦说,日本成为东北的主人,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接着他又宣讲起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日本国策,最后说,真诚与日本合作的中国人是有发展前程的。高鸿伦心领神会说愿意得到川岛的提携。

  黄汉国只是听而已,丝毫不动心,他与川岛有过公务接触,深知川岛的奸诈,处处戒备。

  川岛拿出一纸任令递给高鸿伦,这是多门师团长签发任命川岛为太平镇驻军指导官。

  高鸿伦不解地问什么意思。

  川岛说省城已军政合一,太平镇也要效仿,不管是日军还是改编后的东北军,他都有权过问其军务。

  “我营负责太平镇防务,开拓团是拓殖机构,我们相互间没有关联。”黄汉国这样说,无疑是变相拒绝。

  川岛问:“贵部的军费开销怎么办呢?”

  “按惯例由商会负担一部分。”

  川岛笑说:“我们马上接管商会,怎么说没关联呢?你们既然已接受改编,就要接受关东军的领导。”

  高鸿伦闪烁其辞说:“川岛教官,我怕士兵……他们一时还想不通,如果教官到职,会引起……”

  “作为士兵,只有两个字,服从。你们不要多虑,我虽任指导官,决不干涉军务,我只是起协调作用,你们明白?”川岛想,最重要的是先让高鸿伦答应下来,其次才进一步控制队伍。

  高鸿伦不好再说什么,顺水推舟说:

  “好,我们欢迎川岛教官,有了你军事行家指导,我们的队伍会更加精干的。”

  川岛又问:“我什么时候能与黄营长的队伍见面呢?”

  高鸿伦想了想说:“明天吧。”

  第二天,黄营五佰多官兵集结在营部大院,各连连长站在队前。

  高鸿伦、黄汉国陪川岛走上砖砌的检阅台上,川岛身后是全副武装的平川。

  士兵们知道今日接受改编,持枪肃立,表情复杂不一。

  黄汉国讲了一番话,无外乎此次改编是省长官公署的命令,望全营遵从。他神情木然,话语平谈,士兵们听得也无精打彩,他讲完问高鸿伦有无训示,高鸿伦说没有,他又礼让一下川岛,他以为川岛会谦推,那他就宣布解散,他站在众士兵面前,甚至都不敢垂眼看台下了。

  川岛好不客气,上前两步,用流利的中国话说:

  “各位听着,你们即日起已归属于关东军,我作为指导官有必要向你们讲明,关东军信奉武士道精神,有着铁的纪律,如果你们若有违反,定要受到严厉制裁,现在我命令你们做的第一件事,摘下军服上的徽章,待关东军下发军令后,再实行统一的新军阶,新服装。”

  高鸿伦和黄汉国大为惊骇,川岛事先并没讲到这件事,看他说话那个神气,就象他已是黄营的最高长官了。

  士兵们未动,眼睛齐转向黄汉国。

  川岛提高声音说:“你们没听清我的话吗?摘下徽章!”

  士兵们还是不动,很多人已呈出不满,万立中怒视着川岛。

  川岛转过身说:“高团长,黄营长,你们是否应该告诉士兵怎样执行命令。”

  黄汉国低声说:“川岛先生,等新军令下来后,再换也不迟吗。”

  川岛强硬地说:“东北军已不存在了,还戴原来的徽章干什么。”

  黄汉国仿佛遭鞭子抽打,脸上肌肉聚动着。

  高鸿伦思忖说:“汉国,照川岛教官的话做吧。”

  黄汉国心情万分沉重,转向士兵,嗓子嘶哑地说:

  “弟兄们,听从命令。”

  万立中雷吼说:“不,我们不能摘下徽章,营长,你不该下这个命令。”

  士兵们骚动起来。

  黄汉国一惊,他就怕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列队前,他一再叮咛万立中……倘若川岛不得寸进尺,万立中也不会……这怨不得万立中,自己心中不也有一股怒气在升腾吗。

  川岛怒问:“黄营长,他是……”

  高鸿伦怕事情闹大,厉声说:“万连长,归队!”

  万立中动情地说:“团长,这徽章摘下来,我们成了啥样人?我们不能……”

  川岛说:“黄营长,你太放纵部下了,这是关东军纪军决不能允许的。”

  平川大叫着,抽出战刀,跳下台,向万立中逼来。

  万立中从一个士兵手里接过上刺刀的大枪,迎住平川说:

  “小日本,玩刀子,你中国爷爷不怕你,今天咱们一对一,我不挑出你肠子我不姓万。”

  黄汉国脸色苍白,对川岛说:

  “川岛先生,你快喊住平川,不然要出人命的。”

  川岛不但没喝止,嘴角反露出一丝微笑,他大概想让平川显示武士道精神,使中国士兵产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