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文景之治 >

第9章

文景之治-第9章

小说: 文景之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后称制功臣忍(9)
相国吕产听到消息,非常生气,派遣大将颍阴侯灌婴率兵迎击齐国。可是灌婴这家伙和周勃一向合穿一条短裤,好得不得了,哪会心甘情愿听吕产的话?他假装接受命令,带兵到了荥阳,就再也不肯走了,和手下商量说:“吕氏称王,违背了高皇帝的盟约。如果我听从吕产的计策去攻击齐王,那就对吕氏更加有利,我怎么对得起高皇帝他老人家啊?”于是屯兵荥阳,派人和齐王勾结,约定互不攻击,静观长安的变化。
  这时长安的形势愈发紧迫。朱虚侯刘章和太尉周勃、丞相陈平也在加紧密谋怎么对付诸吕。但是因为诸吕握有南北军的军权,刘章、周勃和陈平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正在发愁之际,他们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觉得可以让这个人从诸吕身上打开缺口。
  这个人就是曲周侯郦商的儿子——郦寄。
  伍
  原来郦寄和吕禄的私人关系非常好,可以说是割头换颈的铁哥们,他们的友谊闻名天下,天下人有想结拜为兄弟的,都要以他们两个人为榜样,就像现在的黑社会搞拜把子要以刘、关、张为榜样一样。
  史书上说,周勃、陈平派人劫持了郦商,想以此威胁郦寄去游说欺骗吕禄,让吕禄放弃兵权。
  实际上这里也有疑点,我们分析一下,可以怀疑这是周勃、陈平和郦商等人玩的一出双簧和苦肉计。
  郦商本来就是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在大汉功劳簿上排行第六。我们知道,汉朝立国奖赏功臣的办法,仍是按照秦朝的那一套,讲究以实际战功排列名次。秦朝的李斯为丞相,可谓劳苦功高,可是始终没有封侯,得到封侯的都是王翦、王贲等一些亲自率兵打仗的人,秦朝有个“首级俱乐部”制度,是按照斩获首级的数量多少来计算功劳的,非常残酷。所有的人都必须在战场上斩到足够的人头,才能获得这个俱乐部的高级会员资格,才有望封侯。汉承秦制,同样也是如此。功劳簿上排行在前的基本上都是武将,文官不管出了多少计策,起了多大的作用,名次都得通通靠后。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丞相萧何是文官,他排行第一,是因为他不但是刘邦的故人,早先对刘邦有恩,而且确实在战争后勤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可以说没有他,汉朝早就支撑不下去了。所以刘邦才硬把他擢拔为第一。就这,当时群臣还多有意见呢,因为他们觉得曹参才该排第一,因为曹参是亲自上阵打仗,身上的伤口密密麻麻有七十多处,萧何脱光汗衫只看见一身无暇的白肉,凭什么排第一啊?
  除了萧何的特殊情况之外,曾经受到刘邦亲口赞扬的三杰之一张良才排行六十二位,六出奇计的陈平也仅仅排行四十七,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亲冒矢石上过前线,仅仅是个谋臣。郦商的辈分和周勃一样,在功劳簿上名次也紧紧相挨,周勃、陈平有什么能力劫持他?何况刘邦刚死的时候,吕后正是因为郦商的警告才断了尽杀功臣的念头的。郦商显然和周勃也是合穿同一条内裤的人。
  而所以史书上这么说,显然是为郦寄找个借口,因为郦寄将要做的行径是有违于当时的道德规范的。
  自古以来,朋友就是五伦之一。汉代中期以后,朋友们之间互相请假赴丧甚至都是很充足的请假理由,官府必须准假。出卖朋友则会让天下人笑话,就像有名的张耳、陈余,当年曾是刎颈之交,后来为了打天下分赃不均,马上互相攻击,变得你死我活,成为天下人茶余饭后的笑料。郦寄要出卖吕禄,非得有个好的借口不可,否则这辈子声名就算毁了。
  而假装劫持他父亲显然是个较好的借口。
  因为,为了父亲的安危,不得不出卖朋友,这是情有可原的。按照儒家的伦理,父亲的地位一般比君王还要重要,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家”,是那时最重要的理念,汉代的基本###《孝经》里说:“资于事父而事君。”意思是说,父亲是这天下第一值得尊敬的人,不知道尊崇父亲的人,根本就不懂得怎么尊崇君王,无药可救,就连汉代皇帝每个人的谥号前还要加上个“孝”字呢。“忠”的理论来源于“孝”。所以在“孝”面前,朋友这伦就只好靠边了。由此可见,后来的御用史官们为了鼓吹周勃等人发动政变的正当性,在意识形态上真可谓煞费苦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吕后称制功臣忍(10)
至于郦寄是不是早就知道父亲和周勃在施苦肉计,不好说,估计是知道,但这无关宏旨。因为郦寄显然没有能力去对抗意识形态,对抗庞大的功臣利益集团。
  总之郦寄立刻去劝吕禄了:“大哥,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很慌张,其实呢,你这也是自寻烦恼。你想想,你们吕氏立了三个诸侯王,当初都是大臣们首先提议的,朝廷上下也都是心服口服的,所以你们大可不必担心大臣们有怨恨情绪。我倒是有一句忠言要跟大哥你说说,现在太后已经驾崩,皇帝又年幼,你们兄弟还仍旧手握长安重兵,大臣们倒是因此要怀疑你们想篡位了。不如你和梁王相国吕产两个都交还兵权,辞去所有的官职,和功臣们盟誓,就可以消除功臣们的疑虑,然后立即回到自己的封地,远离长安这个是非之地,富贵也可以长保。”
  吕禄素来胸无大志,也不敢有什么大志,觉得这番话很有道理,而且看见自己割头换颈的兄弟这么语重心长地劝谏,心里涌过一阵暖流,当即一口答应,并立刻回去与吕产和其他族人沟通。但族人们的脑子显然比吕禄这个窝囊废好使,他们都认为这个想法太简单、太幼稚、太天真,齐齐反对,于是事情暂时搁置下来。
  郦寄有些失望,但并没有死心,一有机会就粘着吕禄,像个唐僧一样,不停地在吕禄耳边唠叨。吕禄的耳根子再硬,只怕也敌不过他的嘴巴这般搅拌机似的轰击,再说他本来就没什么主心骨,于是再次被郦寄说动了。这天他和郦寄出游,顺便去拜访姑姑吕媭,大概想顺便听听她的意见。
  吕媭毕竟是从革命炮火中成长起来的,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听吕禄竟然想放弃兵权,当即气得发抖,破口大骂道:“啊,你他妈的说什么?你身为将军,竟然他妈的想抛弃军队?世界上有你这样的傻瓜吗?啊?天哪!看来我们吕氏要灭族了。”她转身跑进房间,疯狂地把家里的财宝全部砸个稀巴烂,扔到堂下,说:“反正我们吕家的人都要死个精光,何必为他人守护财宝。”
  老人家就是老人家,吕媭的政治头脑要远远超过侄子,可惜她是个女流,没有权力,也没有吕后一样的名分,只能发发火,眼睁睁地看着侄子们一步步带领大家走向死路。
  按说姑姑这么发怒,但凡吕禄有点智商,也应该慎重考虑,可是他没有,仍旧一心一意打点行装,准备去自己的封地好好地过日子。
  吕禄蠢,那个叫吕产的也好不了哪里去。八月庚申这一天,吕产和曹窋一起商量政事。曹窋是原丞相曹参的儿子,曹参在功劳簿上排行第二,可以说是功臣集团的首领,显然他们家族和周勃等人是一个鼻孔出气的。
  曹窋这时正好代任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地位尊崇,和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丞相有事一定会和他商量。吕产智商比较低,估计他没有什么事是瞒着曹窋的,殊不知曹窋两面三刀,早就把他出卖了。这样一来,吕氏家族和周勃集团的人就处在信息不平等的状态。吕家的计划,周勃等人几乎都知道;而周勃等人的密谋,吕家的人都蒙在鼓里。
  与此同时,吕产也得到了来自东方的不利消息。郎中令贾寿从齐国出使回来,愤怒地责备吕产说:“大王,您怎么这么不懂事,如果想放弃兵权,就该早点放弃,现在放弃哪里还来得及?我从山东来,亲眼看见您派去的灌婴不但没有去镇压齐王的反叛,反而和齐王勾勾搭搭,暗通款曲,想彻底诛杀吕氏。您现在还他妈的幻想和平解决这些争端吗?”
  吕产大惊,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满头大汗地问道:“那,那我该怎么办?”
  贾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说:“还能他妈的怎么办,赶快入宫控制南军啊!只要军队在手,功臣们想造反也有心无力了。再说,现在小皇帝还住在宫内,你据兵把守宫殿,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
  吕产恍然大悟,赶忙命令驾车,驰往未央宫,但是已经晚了。他这个想法已经被平阳侯曹窋知道,曹窋立即报告了陈平。陈平当即和周勃会合,紧急商量对策,最后决定命令未央卫尉不要放吕产进殿。
  

吕后称制功臣忍(11)
我们知道,长安城内最大的皇宫一个是未央宫,一个是长乐宫。前者在刘邦死后,就变成了皇帝专住,后者则是太后专住。当时的未央卫尉名字叫“足”,姓氏已经不可考,但也是功臣集团的人物。总之这个未央卫尉足掌握着护卫未央宫的使命,没有未央卫尉的允许,任何人也不可能进入未央宫,即使进了宫,也无法进入殿门,这点是确定无疑的。
  当时的宫卫制度非常严密,宫内戒备不说,沿着宫门内墙下还环列着卫尉士卒的宿舍。宫内有很多的殿,有些殿是一般官署,防守倒还一般;有些殿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则尤其严密,一般称为禁中(后因避讳,改为省中),吕产很可能就是刚进宫就被卫尉的士卒拦住,再也进不了禁中,进不了禁中,就意味着见不到皇帝,见不到皇帝则无法借皇帝的命令发号施令。
  前面我们提到过,一般传统的看法,卫尉掌管南军。但这里表面上有个矛盾,既然吕后临死前已经让相国吕产掌管南军,那么未央卫尉足就至少应该听从吕产指挥,为什么周勃能让未央卫尉阻止吕产进宫呢?当然,这个叫足的人和周勃关系密切,已经拒绝听从名义上的上司吕产的命令,这个可能性不是完全没有的。
  总之,虽然吕产进了未央宫,但是受到了未央卫尉麾下士卒的阻挡,进入不了殿内禁中,见不到皇帝。他只能在殿门前徘徊,心里焦躁,却还抱有希望。他想,自己的兄弟吕禄还掌握着北军的兵权,怕什么?相对于南军来说,北军的人数更为众多,装备更加精良,这支军队平时由中尉掌握,专门负责京城的守卫,是骁勇善战的野战部队。如果吕禄能够牢牢掌握北军,吕氏家族还有获胜的希望。
  但是悲哀就悲哀在,在政治上,吕禄比吕产还要愚蠢得多。
  陆
  话说吕禄早想放弃兵权,还曾想取得姑姑的支持,但在姑姑那里碰了一鼻子灰,有点灰溜溜的。
  这边,周勃等人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无计可施,恰好这时曹窋将吕产要进宫据守南军的消息传达。周勃和陈平更是焦躁上火,除了他们先派人通告未央卫尉不要放吕产进宫之外,他们更在谋略,怎么样才能夺取北军。
  火既然已经烧到眉毛头上,周勃也顾不得那么多,他驾车跑到北军军营去,想先混入军营再说,如果顺利,就马上对里面的军队进行洗脑,让他们服从自己。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的,毕竟周勃是靠打仗发家的,带了一辈子的兵,北军中肯定有不少老部下。但是还没等他走到北军门口,就被哨兵呵斥住了:“干什么的?什么,太尉?有证件吗?没有,一边去,什么太尉,我还丞相呢?什么,想硬闯,看见这牌子没有?军营重地,哨兵神圣不可侵犯。你敢闯我就敢射箭。”周勃没辙,只好灰溜溜跑了回来。
  这时襄平侯纪通发挥了作用。
  纪通也是功臣集团中的人物,在功臣簿上排名第六十六,他当时正好担任符节令,掌管符节。汉朝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防伪设施,身份证、出入证上没有照片可以贴,只能用把竹片分为两半,一方持一半,有事把两片合并作为凭信,如果能够正好拼合无缝,则为有效。当然皇家的符比较复杂一些,有的用铜铸造,还有其他繁复的装饰,原理却是一样的。至于节,是一种比较长的信物,上面层层缀着红色的牦牛尾。纪通既然掌管符节,就等于可以为任何人办理进出重要机构的出入证。利益捆绑在一起,纪通二话不说,就打开箱子,给周勃颁发了一支节,周勃举着这支节,谎称天子诏令,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北军。
  不过周勃即使进入北军还不行,他还必须要有虎符,才能发兵。于是他再次要郦寄和典客刘揭一起去劝说吕禄放弃兵权。典客是管理和汉朝结交的蛮夷国家来往事务的官员,后来改名大鸿胪,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当时的典客名叫刘揭,显然也是刘氏宗室。
  吕禄在郦寄的又一次劝说下,终于把印绶交给刘揭,把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