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文景之治 >

第13章

文景之治-第13章

小说: 文景之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好处吗?不过是让更多的士卒走向死亡,更多的良将好官受伤残废,更多的妇女成为寡妇,更多的孩子成为孤儿,更多的父母无依无靠罢了。这就是所谓得一丢十,朕是不忍心这么做的。朕想把那些和南越国犬牙相错的土地都送给大王,可是有关官吏说:“这些都是高皇帝定下的。”朕没法擅自改变。官吏又说:“得到了大王的土地不足以称为大,得到了大王的财物不足以称为富。服岭(长沙国南界的山岭)以南,大王自己治理好了。”虽然,大王已经自立为帝,现在两帝并立,如果没有一个使者往来相通,就会产生争执;产生了争执而不懂得谦让,这是仁者不忍为的。总之希望和大王共弃前怨,从今往后,通使如故。所以特意派遣陆贾前去把朕的心意告诉大王,大王如果接受朕的意见,就不要再骚扰我们边境了。有上等绵衣五十件,中等绵衣三十件,下等绵衣二十件(等级以绵的多少厚薄为差),全部送给大王。希望大王听乐散忧,存问邻国。
  赵佗读完信,大为感动。他也知道,以南越的国力其实远不能和汉朝抗衡,只是仗着北方士卒水土不服,自己才占了一点便宜。现在汉朝皇帝如此谦卑,自己再不表示点姿态出来,那就太不识相了。于是马上叩头谢罪,下令全国说:“汉朝皇帝是个很好很好的人,我怎么敢和他较劲,从今天开始,去掉一切代表皇帝的排场,恢复南越王的称号。”并且给刘恒回了一封信,信中说:
  蛮夷君长、老夫臣佗冒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先前不过是南越的一个小吏,高皇帝封我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对我也礼敬有加,等到高皇后执政,突然下令说:不要给赵佗出口金器和铁器,也不要给他出口马、牛、羊,如果实在要出口,只准卖给他们公的,不要卖母的。老夫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惶恐,以为自己犯了罪而不自知,于是派了好几拨使者去汉朝谢罪,可是那些使者都从此销声匿迹,不见回来。老夫又听说自己在老家真定的祖坟也被刨了,认为是长沙王在朝廷说了我的坏话,才导致这种情况,于是一怒之下,自称皇帝,派兵进攻长沙国。老夫在南越生活了四十九年,都抱上孙子了,却吃饭不乐,睡觉不香,不好女色,不听音乐,都是因为心里一直没有忘记汉朝。现在陛下对老夫这么好,老夫怎么还敢称帝呢?
  刘恒接到书信,笑了。边境既然搞定,下一步可以集中精力培植自己的势力了。他很快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肆
  丞相陈平首先发觉出形势不妙。
  虽然刘恒是大家扶上位的,但究竟是皇帝,是名正言顺的君主,自己再牛,也只是臣子。臣子和君主对抗,大多时候是没有好果子吃的。陈平这个人乃是搞阴谋诡计出身,嗅觉非常灵敏,没过多久他就开始装病,谦称自己诛除吕氏家族时,功劳不如周勃大,要求把位置让给周勃。周勃这个大老粗十分得意,高高兴兴就接受了。于是他升任右丞相,位次第一。陈平降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刘恒夸奖地看了陈平一眼,知道陈平是故意谦让,心里喜滋滋的,他得对陈平的乖巧付出一点奖励,于是马上宣布,赏赐陈平黄金千斤,增加封地三百户作为补偿。对于周勃,他心里气咻咻的,只是没有办法,暂时还得忍气吞声。
  

代王登极汗如浆(8)
过了一段时间,他就想到了一个让周勃难堪的主意。这天是上朝的日子,处理完政事,刘恒把左右丞相留下,很诚恳地问周勃:“右丞相君,朕想请教一下,天下一年大约总共要判多少起案子啊?”
  不出预料,周勃当即傻眼了。他一个织篾席出身的粗人,砍砍杀杀还在行,算盘他可玩不转,再说他也不会关心这些,报表审计自有手下众多的胥吏去办,就算看过报表他也记不住,当然就摇摇脑袋,说不知道。
  刘恒心里暗笑了一声,紧接着追问:“那么全年的钱谷收入和支出是多少呢?”
  周勃再次傻眼,又晃晃脑袋说不知道,背上的汗也同时出来了。刘恒心里再次暗笑,又转头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胸有成竹地回答:“陛下,这些事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啊。”刘恒说:“哦,是吗,是哪些人掌管?”
  陈平说:“陛下如果想知道一年判多少案件,就应该去问廷尉;如果想知道全年的钱谷出入情况,应该问治粟内史(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兼财政部长)。”刘恒客气地说:“这些事都有人管,那你这个丞相是干什么吃的呢?”
  陈平假装很惊慌地说:“天哪!陛下不知道臣没文化,让臣干这个左丞相。丞相这个职务,往上,是帮助皇帝调理阴阳、理顺四季的;往下,是让天下万物各得其宜的;对外,则镇压或者辅助四方诸侯;对内,则让百姓亲附,使卿大夫个个尽心尽职。丞相可不管断案、钱谷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啊。”刘恒点点头,马上隆重夸奖了陈平。
  周勃羞愧得要命,出来后就埋怨陈平:“你这小子,太不够意思了,为啥不早点把这些教给我,搞得我今天出丑。”陈平心里也暗笑了一下,道:“对不起哦,你坐在右丞相这个位置上,我以为你早就知道自己该管什么的。没想到你……不是我说你,断案和钱谷这种事,你竟会觉得是自己应该管的吗?如果这样的话,只怕鸡毛蒜皮的事太多,你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用。就拿今天来说罢,就算你把前面两个数据都记了下来,皇帝接着再问你长安有多少盗贼,你又怎么办?这可是没完没了的啊。”
  周勃这才知道,自己是个大老粗并不值得骄傲,管理天下还得要有文化啊,不是打打杀杀就行的。既然自己文化水平远不如陈平,干脆让贤好了。他正这样七上八下地想着,有个门客也劝他:“君侯诛杀了吕氏,迎立当今皇帝即位,立下了大功,威震天下,皇帝给君侯厚赏重爵,君侯却一点都不知道谦让,反而安然处之,这恐怕不妥罢?要知道,功高震主,反生祸患啊。”周勃冷汗直冒,终于下定决心,他上了一道奏折,声称病重,要辞掉相位。也许他在心里还留有一丝希冀,以为皇帝可能会挽留他。但是刘恒一接到奏折,马上蘸了蘸红墨水,批道:可以!让陈平当右丞相。
  周勃心里好一阵失落,他把怨气转移到贾谊身上去了。
  伍
  话说贾谊自从得到皇帝青眼,天天不干别的,就考虑着为皇帝效忠。这一天,在温室殿里,他让两个大汉抬了一筐竹简,献到了刘恒跟前。那是他熬了无数个夜晚写出来的,是他对当前政治改革的一揽子计划。刘恒足足花了一上午,将那些奏章认真读了一遍,沉吟半晌,感动得差点哭了。他含着泪花看了看坐在跟前的贾谊,这位年轻的忠臣虽然熬夜熬得面容憔悴,脸色青白,但两眼炯炯有神。“贾谊君,你的意见真是太好了,朕一定要提拔你当公卿。”他当即许诺道。
  第二天,刘恒把贾谊的奏章展示给群臣看,当即引起了公愤。原来贾谊的计划大致包括以下两条内容:
  (1) 把国家崇尚的颜色改为黄色,五为吉祥数字,官名也重新制定。
  (2) 让列侯到自己的国土上去。
  第一条是迷信的看法。早在战国时代,社会上就流行一种解释朝代轮换的学说,称为“五德终始说”。按照这个学说的看法,做皇帝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必须得到上天的授命,这种命又称为“德”,是用金、木、水、火、土来代表的。做皇帝的人,一定得到了五德中的一德,要想他灭亡,必须等到他的这个德衰微了,才会被另外一个可以压服它的德所代替。比如金克木,木克水,水克火。秦始皇自认是水德,秦朝是克服了周朝的火德而夺得天下的,所以他制定出了一系列有关水德的制度,比如规定要崇尚黑色啦(因为古代人是把黑色和水联系在一起的),又规定把六当成吉祥数字啦(符节用六寸上的竹子,车厢宽度也是六寸,包括驾车的马也是六匹)。诸如此类。汉朝既然代替秦得了天下,当然也要改制度啰。秦是水德,汉朝代替秦朝,应该是土德,水来土屯嘛。按理说贾谊这个理论倒没有违背什么人的利益,也说得过去。但是刘恒觉得自己才即位不久,搞这些花哨的礼仪只是劳民伤财,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暂时搁置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代王登极汗如浆(9)
但是第二条被刘恒采纳了,他颁下了一封诏书,写得非常有文采,而且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
  我听说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有上千个,这些诸侯们都老老实实地呆在他们自己的封地上,勤奋地治理百姓,每年年末给天子进贡,老百姓都不感到劳苦,诸侯们也感到轻松,现在你们这些列侯们大部分都居住在长安,离自己的封地很远,你们封地上的百姓每年要特意把你们应得的税收和粮食不远千里送到长安,累得够呛,这不是善待百姓的做法,而且你们这些列侯也没有办法教育自己封地上的百姓。所以我现在命令你们这些列侯全部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只有那些在长安中央政府有公职的列侯以及被皇帝诏书特别挽留阻止的,才可以暂时留在长安。
  话虽然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分析一下,就知道这篇诏书中的理由完全靠不住。刘恒用古代(主要指西周春秋)的诸侯来比附汉代的列侯,是很不妥当的。古代的诸侯,他们在自己的封地上有着绝对的权利,无论是行政、司法还是军队,都是诸侯自己掌管;而汉代的列侯,除了收取自己封地上的那点租税之外,行政权、司法权、军权一概没有,老百姓除了交税钱给他,其他事情和他无关。如果他杀了自己封地的百姓,甚至还会处死。所以,刘恒说列侯回到自己封地上可以教育自己封地上的百姓,完全是没有根据的。他要列侯回到自己封地上去,其实主要是针对淮南国和齐国,严格地说,是针对淮南王舅周阳侯赵兼和齐王舅靖郭侯驷钧两个人的。
  周阳在今天的山西闻喜县东边二十多公里处,不属于淮南王国的范围。有人认为,靖郭本来是战国时代齐相田婴的谥号,因为田婴封地在薛县,所以又把薛称为靖郭(如果此说属实,则靖郭即薛,属于鲁国,也不在齐国的范围内,故址今天的山东滕州东南)。
  刘恒亲眼目睹了在齐王的号召下,吕氏家族惶惶不可终日而遭到灭亡的全部过程。那时朝中虽然功臣如云,可是没有一个人敢于篡夺汉家天下,一方面在于他们互相之间不服气,另一方面显然也因为忌惮东方的众多刘氏诸侯王,而后一个原因更为重要。刘恒既然当了皇帝,防备东方诸侯王才是第一要务。在那些诸侯王中,最强大,在血缘上又最具有争夺地位可能的就是齐王和淮南王。
  当初刘章和刘兴居本来就想拥立他们的哥哥齐哀王刘襄为皇帝,只是因为群臣的反对,才没有得逞。文帝对此却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在诛除诸吕的斗争中功劳最大的这两个宗室,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仅仅割了齐国的几个郡,分别封他们两人为城阳王和济北王了事,而先前功臣们是答应事成后封刘章为赵王(吕禄的封国),封刘兴居为梁王(吕产的封国)的,文帝显然是故意贬低了他们的功劳。
  这里还要先提到汉朝列侯的分封惯例。原来那些诸侯王的子弟和外戚,如果被封为列侯,封地一般都安排在诸侯王的国境内,不会从汉朝疆域内再划出一个县来加封,汉朝一点都不吃亏。比如齐王刘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他的封地朱虚县就在琅邪郡境内,汉初属于齐国。但文帝这次封淮南王舅赵兼,却把他封在淮南国外,显然是为了防止赵兼成为淮南王的羽翼。一般来讲,君主幼小之时都比较信任外家,年富力强的舅舅更被视为依靠,所以历代帝王对外戚专权都比较防备。何况汉朝刚刚经历了吕氏外戚专权之患,齐王和淮南王之所以不能立为皇帝也是因为他们的外家名声不佳。对他们的外家,刘恒是重点提防的。赵兼如果呆在淮南王身边,很可能会为淮南王出谋划策,惹是生非。
  至于齐王的舅舅驷钧,一向品行不好,被视为恶人,刘恒自然更加警惕,靖郭表面上属于齐国的济北郡,但是在第二年,刘恒就把济北郡割给了刘兴居,封刘兴居为济北王,实际上也不在齐国境内了。
  陆
  但是刘恒的这次举措在长安列侯们的抵制下遭到了失败。
  

代王登极汗如浆(10)
住在京师的列侯们,谁都不愿到自己的封地去,谁都想保留京城户口。列侯们都是开国元勋,呆在中央可以有很多方便,远离政治中枢不合算。再说京城的基础设施完备,各个店的货架上高级奢侈品琳琅满目。要是到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