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

第21章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第21章

小说: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为这两年实践证明,这项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促进了中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聂荣臻坚决贯彻以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后来在苏联突然中断援助时,使中国得以从容处置,没有陷入完全失措的境地。
  

第四节苏联的援助与毁约(1)
1956年10月,东欧发生了波兰、匈牙利事件,苏联领导集团感到孤立,因此对中国的态度明显地热情起来。
  聂荣臻认为,这是争取苏联援助的好时机。
  1957年初,苏联方面同意从留苏的理工科高年级学生中,抽出七十多人改学导弹新技术专业,这是个好消息。
  于是,聂荣臻与宋任穷联名致电正在莫斯科访问的周恩来,建议他向苏方提出在原子能研究方面援助中国的问题。
  以后,苏联在国防新技术援助中国方面,态度日益松动。
  1957年夏初,看到苏联对中国的友好态度,聂荣臻给周恩来总理打电话:苏联现在对我们表示友好,我们是不是再提一下国防新技术援助的事?周恩来表示同意,对聂荣臻说:“你可以先找阿尔希波夫谈一谈,我们再做下一步打算。”
  6月18日傍晚,聂荣臻和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李强一起,约见苏联驻中国经济技术总顾问阿尔希波夫。
  阿尔希波夫对中国是友好的。
  聂荣臻对阿尔希波夫说:我受中国政府委托,希望苏联政府在国防新技术方面能够向我们提供援助。
  聂荣臻说完,阿尔希波夫显得很热心,回答说:“您提出的问题我本人同意,待请示我国政府以后再予答复。”
  7月20日,阿尔希波夫约聂荣臻面谈。
  聂荣臻按约定时间,又一次来到阿尔希波夫在东交民巷的寓所。
  阿尔希波夫说:“元帅阁下,您上次提出的国防新技术援助的问题,我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要求表示支持。
  我受权宣布:苏联政府同意在适当的时候,由中国派政府代表团去苏联谈判。”
  聂荣臻听了很高兴。
  回来后,他立即在电话上对周恩来说:“今天,阿尔希波夫约见了我,苏联方面答复,同意我们的要求,要我们派一个政府代表团去苏联谈判。”
  周恩来听了也挺高兴:“这次还不错,我马上报告主席,你就着手考虑组织代表团吧!”聂荣臻开始着手进行紧张的筹备工作,整整忙了一个多月。
  9月3日,赴苏联谈判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
  聂荣臻在会上宣布:经毛泽东、周恩来等批准,代表团名称为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
  由他任团长,宋任穷、陈赓任副团长,成员有钱学森、李强、刘杰、万毅、通信兵部主任王诤,二机部副部长张连奎、刘寅。
  此外还聘请了21名火箭、原子能、飞机、电子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当顾问,加上工作人员共四十多人。
  希望大家要遵守外事纪律和注意事项,力争谈判能取得圆满成功。
  1957年9月7日,聂荣臻率领代表团乘坐一架苏制伊尔…18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了。
  在飞机上,聂荣臻与钱学森议论起苏联的尔…2型地对地导弹。
  钱学森说,苏联的这种导弹是从德国的V…2火箭演化而来的。
  聂荣臻问:“造它,你有把握吗?”钱学森:“就看这次去苏联的结果了,只要他们肯提供有关的设备和火箭样品,保证能行。”
  聂荣臻:“去年10月开会的时候,你说过,如果没有外援,依靠我国现有的技术力量,可以在七八年内,研制出像美国‘诚实约翰’一类无控制火箭。
  我把你的意见报告给总理。
  后来中央叫我们7年内搞出自己的导弹。
  我比较乐观,大概只用5年,最多7年就行。
  这次能争取到苏联的帮助,就可以提前制造出比‘诚实约翰’性能更先进的火箭武器来。”
  钱学森:“也许不用5年,在元帅领导下,大家干劲足得很哟。
  我有个预感,因为,我们的制度能使科研力量高度集中,意志高度统一,这比自由化的美国更适合搞火箭工程。”
  当天下午,莫斯科时间6点钟,专机抵达莫斯科努契科伏国际机场。
  苏联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席别尔乌辛、国防部副部长科涅夫元帅等,与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到机场欢迎。
   。 想看书来

第四节苏联的援助与毁约(2)
聂荣臻与别尔乌辛、科涅夫热烈握手。
  初步接触,聂荣臻感到对方的态度明显热情友好,这是个好兆头。
  在莫斯科,聂荣臻下榻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大街一座别墅式的小楼里。
  陈赓、李强和几个秘书,也住在这里。
  为了照顾中方在长途跋涉后恢复疲劳,谈判从9月9日开始,共进行了35天。
  在这段时间里,中苏两国代表团人员进行了内容广泛的谈判。
  谈判的进展总的来说比较顺利,但也有曲折,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苏联方面不会无保留地把一切新技术都交给中国,聂荣臻对此是有思想准备的。
  整个国防新技术谈判,分为若干部分:导弹、原子能、飞机及其基地建设等方面各自分头进行。
  每个方面,可以说是一点一点地取得进展。
  所幸的是,代表团各个方面的准备都比较充分,有的要求非常具体。
  在谈判桌上,苏联谈判代表的态度大部分是友好的。
  别尔乌辛甚至对聂荣臻说,有些项目你们提出的型号性能已经落后了,可以提出更新一些的型号。
  但有的技术项目也有保留,不是只给资料,就是只给样品。
  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9月底,双方终于达成了协定草案。
  聂荣臻看了草拟的协定,心里轻松了许多。
  如果苏联政府能够认真地执行协定,中国在突破导弹、原子弹、现代作战飞机等尖端技术方面,就有把握得多了。
  聂荣臻派宋任穷立即把草案送回北京,交给周恩来,请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审批。
  毛泽东、周恩来对这个草案表示满意。
  很快,宋任穷把草案和修改意见告诉了聂荣臻。
  苏联方面上送的草案也得到批准。
  这样,1957年10月15日,聂荣臻代表中国政府,别尔乌辛代表苏联政府,分别在协定上签了字。
  签字仪式在苏联国防部大楼举行。
  出席签字仪式的中苏两国代表都很轻松,彼此微笑,热烈握手祝贺。
  在签上“聂荣臻”3个字的协定中,苏联答应在原子能工业、导弹、火箭武器、航空新技术以及导弹和核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援助。
  协定的全称是《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
  代表团圆满地完成了任务,16日启程回国。
  国防新技术协定生效后,催促苏联政府履行协定,成了聂荣臻的一项重要工作。
  1957年、1958年两年,协定大体上执行得比较顺利。
  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几种导弹、飞机和其他军事装备的实物样品,交付了相应的技术资料,派了几百名有关的技术专家来华。
  在各部门工作的苏联专家大多态度友好,这对中国相关的科技人员熟悉情况、掌握技术,是有帮助的。
  苏联的帮助对中国在导弹、火箭和作战飞机、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起步工作,是有较大作用的,使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建设步伐得以明显加快。
  但聂荣臻清楚,从根本上说,在国防新技术产品上,苏联总是要让中国落后它一代,甚至是两三代。
  这个意图很明显。
  他提醒有关部门,在接收苏方运来的样品时,要注意设备是新的还是旧的,资料是否齐全。
  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在执行过程中,苏方有些做法使中方疑惑不解。
  一次,苏方通知,一种军事装备的实物样品已经送到了绥芬河,要中方去接收。
  当中方按时赶到预定地点,苏方却说“样品还没有到”。
  等了几天,样品始终没有来。
  这使中方有关人员心生疑窦。
  在核试验基地,还发生过所谓“哑巴和尚”的传闻。
  在这个基地核武器研究所工作的几名苏联专家,当中国同行向他们请教技术方面的问题时,他们强调保密,总是不做回答。
  

第四节苏联的援助与毁约(3)
次数多了,人们就说他们是“哑巴和尚”。
  在五院,也出现过“专家不专”的问题。
  有位苏联“火箭”专家,对中国很热情,相处时间长了,他悄悄地告诉中国同行,他不是搞火箭设计的,而是从事猴子在人造卫星上失重状态下生理变化的研究工作的。
  这些情况,传到聂荣臻这里,他总是对有关人员说,我们本来就没有准备苏方会全心全意帮助我们,所以不要奇怪,还是要对苏联专家热情友好,以礼相待。
  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赫鲁晓夫在访华期间,要中方回答他提出的关于中苏建立联合舰队与长波电台的建议。
  这项建议,有损中国主权,理所当然被中国严正拒绝。
  建立联合舰队,实际上就是允许苏联的军舰不经过交涉就能使用中国的港口。
  苏联领导人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那种悻悻不快的心情,使中苏两国间的关系出现了变化。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尔后,中印双方关系紧张起来。
  苏联领导集团不顾中国提供的事实和提出的劝告,授权塔斯社,公开发表关于中印边界事件的声明,有意偏袒印度,把中苏分歧公诸于世。
  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借口当时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日内瓦谈判关于禁止核武器试验的协议,怕西方国家获悉他们正在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有可能严重地破坏社会主义国家为争取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
  因此,信中提出,中断若干重要援助项目,两年以后看形势发展再说。
  其中特别提到不再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
  这就开了苏联单方面撕毁国防新技术协定的先例。
  1959年九十月间,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后来在参加中国国庆招待会时,都影射攻击中国是所谓“好斗的公鸡”。
  这些情况,使聂荣臻感到苏联单方面撕毁国防新技术协定已经为期不远。
  果然不久,苏联在国防尖端技术上对中国的限制越来越多了,许多原先答应给的技术资料和样品拖延不给。
  一些专家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变化。
  他们对中国技术人员接触苏联技术资料严加限制,给中方科技人员的研究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与此同时,另一个重大变化是:苏联由向中国索要中医、中药、种籽及农业、手工业等传统技术和资料,改为大量索要中国工业新技术、尖端技术、重要资源、重大工程项目的资料。
  聂荣臻密切注意苏联方面的这种动向,他指示秘书把各方面有关的情况搜集起来。
  很快,工业、科研、国防等有苏联援助项目的单位,都把情况报了上来。
  他纵观全局,认为事关重大,必须尽早报告中央,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1960年1月,聂荣臻到上海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他先向毛泽东、周恩来报告了中苏经济援助与科学技术协作方面的变化和趋势,以后又在会上就此作了发言。
  他说:苏联很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单方面终止与中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米格…21飞机和导弹的技术资料,苏联近来都卡住不给了。
  看来,靠苏联援助肯定靠不住了。
  他们的基本意图是,在尖端武器装备的科学研究上,使中国与他们保持相当的距离,只同意我们仿制苏联即将停产甚至已经停产了的装备,使中国长期停留在仿制阶段,处于依附地位。
  周恩来对聂荣臻的发言记录,仔细看了几遍。
  然后,他在这份记录上写了许多批语,把它转给外交部,以引起警觉。
  1960年2月,在广州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制定了“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
  人们迫切希望拥有原子弹,于是再次派宋任穷到苏联谈判,争取苏方能继续履行国防新技术协定,仍为苏方坚决拒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节苏联的援助与毁约(4)
4月5日,聂荣臻同军委其他领导人一起,听取宋任穷汇报。
  听后他表示,苏方拒不执行国防新技术协定,不给原子弹教学模型、资料、原材料和关键设备,决心自己干,时间可能长些,但相信我们总是能干得出来的。
  同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赫鲁晓夫组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