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刹那芳华 VIP完结 >

第56章

重生之刹那芳华 VIP完结-第56章

小说: 重生之刹那芳华 VIP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芳华这次准备好合适的缝线,老师说“开始”后,周围的同学也在旁边帮着计数和观赏起来。

    芳华打结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赏心悦目的感觉,虽然是很快,但是动作轻巧平稳,不像有的同学一味使蛮力,或者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轻、一会儿重的。而且她的手指没有任何多余动作,配合默契,缝线也在她手里分外听话,甚至给人一种缝线似乎并不存在的错觉。

    半分钟很快到了,周围计数的同学惊呼:“43个!”要知道有一半左右的同学目前一分钟内,还打不到这个结数呢。

    老师也不由惭愧:这样完美准确、平稳高速的打结,是自己都做不到的!他不由赞叹地说:“同学,干外科吧!你就是天生吃这碗饭的!”

    芳华不好意思地笑了:天才或许真的有,但不是我。我这手指的灵活性也是后天练出来的啊。

    因着芳华神奇的表演,三班学习打结的劲头堪称疯狂,尤其是有意干外科的男生们。于是别班的同学就经常看到三班的男男女女,总是线不离手,在走路、课间、休息等时间里,见缝插针地练着打结。他们的宿舍床头上、书包的带子上,坐过的课桌或椅子的扶手上。都留下了无数根长长的绳结。

    万事无它,唯手熟尔。很快,三班的人基本上都能打60个以上了,有的和芳华的速度也很接近了。

    倒是芳华练了一段后,就终止了对速度的追求。因为她那打结的速度,对手术来说早就够了。台下的练习速度再快也只是台下的,是远远不能代表在病人身上动手术的水平的。之所以要求一定的速度,只是为了保证有一定的熟练度。而手术台上根本不需要这么快的打结速度,而更讲究的是牢固、不滑脱。

    这种感觉就需要长期的磨练了。芳华就在火柴棍儿上练习,打结的时候尽量做到不拖动火柴棍儿乱跑。这当然很困难,也几乎是无法计时的。因为稍微打两个就会不小心拉动了火柴棍儿。不过,这样慢慢练着,时间长了,芳华还是能感觉到自己的动作更轻柔、更稳健了。

    ************************************

    很快,在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清创缝合术、离体小肠吻合术后,同学们大体掌握了手术中止血、解剖、缝合的基本技术。下一步,就要在狗的身上做接近于临床意义上的手术了。

    全班分成六个组,每组五个人,将轮流担任一台手术中的主刀、助手、器械护士、麻醉医生、巡回护士。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五人就是一台手术中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人员了。

    每个组都会领到一只黄狗,自己负责喂养、手术后还要负责护理。按计划,一只狗会相继接受盲肠切除术、肠穿孔修补、脾切除、胃大部切除四次手术。但基本上头两次手术后就会死得差不多了,多数要再换一只狗才能继续实验下去,甚至做一台换一只。

    分组的时候是自由组合的,芳华和嘉辉、戴平、王菊、张永一组。不只是因为大家关系好,而是芳华早就暗中观察过,这几个都是打结速度快、也就是手脚灵活的人,而且都是学习态度认真的人,这样的团体才能更好地配合。如果让芳华和一个像自己前世那样不想干外科、做事偷懒的人一组,那她肯定是不干的。

    芳华主动提出担任本小组即第六小组的组长,并在第一次手术的前一天下午,召集全体组员坐在图书馆前的草坪上开了一次小组会。别的小组可都没这种举动,戴平嚷嚷着“组长有什么指示啊”。

    芳华非常严肃地说,动物手术是进临床实习前最好的锻炼手术基本技能的机会,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特别认真地对待。几个人都表示赞同。

    于是,芳华拿出了自己制定的岗位轮换表和手术计划书。原来她将四次手术中每个人的岗位和职责都排好了,还有每次手术的基本步骤也写得清清楚楚。这比老师下发的实验指导清楚明了的多。大家也都是聪明的学生,一看之下就表示了支持。

    芳华又说,第一次手术由自己主刀、嘉辉当助手,主要是因为两人在急诊时曾经做过不少小手术,有配合的经验,能给大家起一个示范作用。但其实参与手术的每个人都很重要,只有相互配合好了,才能让手术成功。而且接下来,大家会轮换担任并体验不同的岗位,所以不存在吃不吃亏的问题。当然第一次手术的时候。狗的状态还很健康。

    这一点,大家都表示了理解。戴平还说:“反正就算狗死了,还会换一只狗的,没得关系噻。”

    芳华摇摇头:“不,我就是不希望狗死掉。如果你们把那只分到我们组的狗,当做自己真正的病人,能说出就算人死了,再换个人练手的话吗?”

    戴平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不是这个意思,可是从没听说过,有哪一只狗能在接受四次大手术的情况下活下来的啊!”

    芳华鼓励大家:“事在人为嘛,以前没有不一定就代表我们做不到!至少大家把它当做真正的病人,这样做手术也更认真些、护理也更精心些,不是更能在实践中学到东西嘛?”

    几个人觉得芳华的话也有道理,纷纷说:“那行,我们都好好干,一起努力做到最好就是!”

    嘉辉在其他三个组员走了后,问芳华:“真的这么喜欢做外科手术?”

    芳华点点头:“嗯,是我的梦想!你呢,不喜欢手术吗?”她清楚地记得前世的嘉辉就是干的肝胆外科嘛。

    嘉辉笑了笑:“还好吧!大家都说男的就该干外科!不过,我可没有你那么执着!话说回来,女生干外科,挺辛苦的!”

    芳华做了个鬼脸:“那不是照样有不少外科女医生,国外的女外科大夫也很多啊!人家干的下来,我也可以!”

    嘉辉看着芳华,若有所思。

    芳华站起身说:“我去图书馆,借本动物手术图谱!”

    嘉辉摇头说:“我就不去了,一会儿还踢球呢!”

    “哎,对了,放羊师兄他们进附院实习了,就该退出球队了吧?”

    “是啊,他们忙得很,没时间了!偶尔星期天才来随便玩玩!”

    “那你们明年联赛还有把握拿冠军吗?”

    “尽力吧,其他大学也会有调整变化的,到了比赛的时候就知道了。”

    “嗯。”芳华知道嘉辉是不会随便乱打包票的人。

    嘉辉临走前说:“晚上病理楼见!”

    ************************

    【今日二更送到!分类推荐期间,不定时加更!晚风码字太慢,只能这样了!】

正文 七十二、可爱老头儿

    七十二、可爱老头儿

    晚上六点多钟,芳华到达附属医院。把车停好,向病理楼走去。却发现平时供学生上课出入的后门被锁上了。这种情况偶有发生,因为值班员为了省事,会关闭一些较少人走行的通道。

    还好芳华这会儿没背大书包,否则背着它绕个大圈也累人啊!她就只带了本每次做读片记录、画图的笔记本,厚厚的病理书和参考书都是长期放在看片室的教室里了。

    芳华绕了个大圈,来到供病人出入的病理楼正门。她发现一楼大厅重新装修了,除了给病人提供了一片等候报告时的休息区外,还在两侧过道上设置了科室介绍栏。平时都走后门,可没看到这边的变化。

    专家介绍栏中排第一位的就是病理科主任梁光明。他可是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的会长,算得上是国内排名第一的病理学专家了。正因为声望很高,他还兼任了本校的副校长一职。

    怀着敬仰的心情匆匆浏览了一下展示栏,芳华就上楼了。病理楼的临床工作区和教学实验区是分开的,工作区全在四楼以下,四五楼是实验室,六楼则为教室和会议室,这样秩序井然,教学和临床工作就不会相互干扰了。

    芳华走出六楼的电梯,却看见自己刚刚景仰的人物正站在电梯门口等着呢。他这会儿,可不像照片上那样穿西服打领带、衣冠楚楚、神采奕奕,而是衣着平凡普通。样子和公园里常见的那些进行晨练的退休老头儿也没多大的分别。

    老头儿看到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出来,似乎还愣了一下。

    芳华忙微微一鞠躬:“梁主任好!”早听说这位专家不喜欢人叫他校长,他只看重自己病理科主任的头衔,还总想着要辞去副校长的职务,一心搞好病理科呢。

    老头儿回应了一句“嗯,你好”,一边用手按住电梯外的楼层键,等着芳华走出来,一边微笑地询问道:“同学,这个时候,你来这里是……?”

    芳华没想到照片上面相严肃的老头儿,生活中倒挺随和的,居然会和一个偶遇的普通学生打招呼。她忙走出来,身子一侧恭敬地用一手挡着电梯门,一边请老头儿进去一边说:“哦,我就是来这里看标本切片的。”

    老头儿顿时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哦,你是医学院的吧?大三的?”同时摆摆手,意思是暂时不走了。

    芳华对他一口说出自己的年级,一点没有感到奇怪:“对啊,我们医学院的病理课就是开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的嘛。”

    老头儿很关心地问:“那你都上了一半课程,对病理课有什么感受啊?”

    芳华看老头这么随和的,也就放松起来,像以前给学生讲课那样,边说边比划起来:

    “病理对临床太重要了。几乎所有疾病的诊断都是以病理依据作为‘金标准’,也就是最后的诊断。比如一个人身上长了个包块,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查体、照X片、B超、CT这些检查找到它,看到它。但我们没办法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最后还是要把它取下来,做个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一看就知道它是什么病了。”

    老头儿点点头:“嗯,说的不错,老师就是这么教你们的吧?还有没有你自己的理解?”

    芳华想了想,说:“其实,病理学更大的价值在于,它在疾病病因上的研究进展会对临床治疗水平的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哦——,你说的是病因病理学了,再说的详细点呢?”

    “嗯,就是治疗一种病,就应该先知道它发病的原因和具体的发病机制。比如是什么病原体侵入人体了,是什么器官受影响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又做出了什么反应,等等,这些都搞清楚,才能制定好针锋相对的治疗方法。这才是所谓的治病要治本。如果连什么病因,发病机制都不清楚,就胡乱给药的话,最多只是治标了。”

    芳华说得兴起:“比如现在最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就是癌症了。可是医学界长期以来对癌症的发病机制模棱两可,只能用手术加放化疗来治疗肿瘤,也就是治标了,所以很难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但是现在,在美国微生物和病理学家的研究下,发现了癌基因致癌的理论,就好像是揭开了一层迷雾,让我们看到了另一条有希望的治疗肿瘤的道路,那就是基因治疗。当然,真的成功恐怕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至少还要等病理生理学家们再进一步研究清楚癌基因致癌的具体细节后了。”十几年后,人类虽然还没有彻底征服恶性肿瘤,但基因治疗毕竟是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老头儿听了之后,微笑着说:“看你对病理学的这些理解,不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啊?”

    芳华自然是有过去的阅历打底,不过也有别的因素:“哦,我是美国小说家阿瑟?黑利的书迷,特别喜欢他的小说《最后诊断》,那本书说的就是一个病理科大夫误诊导致了病人死亡。我看了以后就对病理学特别有兴趣了。”

    老头儿不由哈哈大笑:“我也是黑利的书迷啊!大概因为是搞病理的吧,我也特别喜欢这本书啊!”

    “啊?您这么大的专家还看通俗小说啊?”芳华有点意外了。自己的前世就是资深小说迷,玩物丧志的代表。而印象中但凡是大专家大学者,无不是宵衣旰食、如痴如狂地钻研科学的人物。就是有点娱乐,那也是高雅的古典音乐、芭蕾歌剧,阳春白雪的玩意儿。他们也有看这种通俗小说的吗?

    老头儿笑得很开心:“怎么不看呢?黑利的小说,什么《航空港》、《汽车城》、《烈药》、《钱商》、《晚间新闻》,我几乎都看过了。”

    芳华不由暴露出小说迷的本性:“哎呀,我就看过三本。书店里很难找到他的书呢。”

    老头儿说:“我都是在上海买的。呵呵!他的书都挺不错的。值得一读!”

    共同的爱好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芳华觉得老头儿非常率真可爱,说话也不由得更放松了:“那您老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