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1-947 >

第656章

重生小地主1-947-第656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1-94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人见连守信下地干活,就有些不理解,觉得以他的身份和家境,完全不用做这样粗重的活计。这个时候,连守信就更有话说了。他说田地里的活计,是和读书一样,最上等的活计。

    “人家万岁爷每年还带着皇后娘娘一起下地干活那。”

    连蔓儿几个听见连守信这样说,就都背地里偷笑。连守信有这个话,还是开春的时候,鲁先生来信中说了皇帝与皇后率领百官亲事农桑的场景,连守信听了小七给念的信,以后遇到人劝他,每次都会说这样的话。

    如今的皇后,正是沈谨。她在入宫一年之后的,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赶紧进屋洗洗,一会该吃饭了。”张氏从屋里走出来,笑着对连守信道。

    “我就在这外头洗。”连守信站在院子当间,四下看着。一年四季,这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也是他最喜爱的。

    “那你就在外头洗。”张氏就让小丫头端了水盆出来,看着连守信洗脸洗手。

    “把脚也洗洗,我给你换双鞋。”张氏因为看见连守信的鞋底有点湿,就忙又拿出一双鞋来让连守信换,随后又问连守信,“进来的时候,看见小七他们三个没?”

    “看了。”连守信就道,“我在书房窗户外头往里瞅了一眼,三个孩子都念书那,曲先生也在。”

    正这么说这话,就听得院门口又有脚步声,随后,就看见小七带着小龙和小虎转过影壁,走了进来。

    张氏的脸上的笑容立刻又多了几分。

    “饿了吧,念了这一早上的书了,赶紧进屋,马上就开饭。”张氏招呼着三个孩子道。

    小七带着小龙和小虎走到连守信和张氏跟前,都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好,然后又向连蔓儿问好。两年过去了,小七的个头又窜高了好些,脸上身上虽然还有些婴儿肥,但是看上去,已经是个俊秀的少年模样了。

    因为给连老爷子守孝的缘故,去年的童生试小七就没有参加,而是再有读了一年书之后,今年年初参加的童生试。

    参加考试之前,鲁先生、楚先生和曲先生都曾出题试过小七,几位先生对小七都很看好。连守信和张氏也是望子成龙。结果,小七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在锦阳县的童生试上高高地中了个第二名。

    第一名是比小七大了十多岁的一个青年。

    连守信和张氏笑的合不拢嘴不说,教导小七的几位先生私底下也都颇为欣慰。小七考的这样好,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天份和努力,另一方面也与名师的悉心教导密切相关。而能够教导出这么有出息的学生来,也是先生们一生中最喜的赏心乐事。

    先生们欣慰喜悦之余,难免对小七的要求更加严格。

    这两年,小七不仅学业上大有长进,因为有曲先生亲身教导,说话行事渐渐有了大家之风。不过性子是没怎么变,自家人在一处,还是很活泼,不像五郎,是人前人后,都端方的紧。连蔓儿曾暗地里想过,小七这比较轻松的性格,也许因为上面有哥哥姐姐的缘故。

    一家人进屋,张氏就吩咐摆饭。大家洗了手,就都上炕坐了。

    虽是早饭,却准备的非常丰盛,各色粥点小菜摆了满满的一桌子。连守信举起筷子作势夹了一口菜,大家这才都开始动筷。

    小七、小龙和小虎三个都正是能吃的年纪,饭桌上虽然有规矩,却并不拘谨,张氏在一旁,时不时地给三个孩子夹菜,看着他们吃的香喷喷地,张氏就仿佛是吃了蜜一般。

    连守信喝了两口粥,就专门挑了一个颜色略有些发黑的馒头吃。

    “好吃,好吃。”连守信两口,就将馒头吃掉了大半,一边还赞了两句。

    这种馒头,一看就是用春小麦磨的面做的,其口感和味道,都比旁边那盘冬小麦面蒸的花卷要差一些。可连守信偏偏爱吃。

    连蔓儿就抿了嘴笑,也不说话。

    “你吃就吃吧,咋还像个孩子似的那?”张氏在一旁就笑道。

    连守信就不说话,只含笑继续吃。

    小七如今是廪生,每个月都从县上领廪米,遇到年节的时候,还会有鱼、肉。因为锦阳县这边已经基本普及了冬小麦和春小麦,廪生的廪米也随着变成了麦子面。

    连蔓儿家里现在自然不缺这个,但是每次连守信都会亲自去领,领回家,还会专门叮嘱厨房里做了大家伙吃。

    饭毕,撤下桌子。这个时候,还不到学堂上课的时辰,因此小七几个都有了空闲,就嘻嘻哈哈地说笑起来。

    有小七做榜样,小龙和小虎在学业上也很努力,再不复刚来的时候动不动就想逃学的调皮样。当然,这还得亏曲先生的严格拘管,并且,曲先生手里的那块竹板子居功甚伟。

    回想起小龙和小虎淘气,被曲先生抓住打板子时候,哭的花猫脸,鬼哭狼嚎的样子来,连蔓儿就忍不住笑。

    小七看见连蔓儿笑,就凑了过来。

    “姐,我们学堂里的赵焕晨昨天跟我说,他抓到一只黄鸟,可好看了,叫的也好听,我让他今天拿来,要是好的话,我用一只笔和他换。”小七笑嘻嘻地对连蔓儿道。

    黄鸟,也就是黄莺,羽毛鲜艳,叫声悦耳。

    “蔓儿姐,我们再给你编个笼子,管保比上一个还好看。”小龙和小虎就都抢着道。

    “行啊。”连蔓儿就笑着点头道。

    “蔓儿姐,那你还要蛐蛐不,我们也能抓来。”小龙和小虎就又道。

    “得了,别总拿你们蔓儿姐做幌子。那个鸟啥的还行,她还能跟你们似的,斗蛐蛐?你们都好好念书,少玩,是几天没挨先生的板子了吧。”张氏就故意虎起脸来道。

    小龙和小虎就做了个鬼脸,不说话了。

    一会,就到了上课的时辰,小七、小龙和小虎都忙站起身。

    “好好念书,别惹先生生气。”连蔓儿就嘱咐道。

    三个孩子答应了才出门去了。 

第八百九十三章 刺玫花与落花生

    小七、小龙和小虎上学去了,连守信喝了一杯茶,也站起身。秋日清晨的薄雾已经完全散了,今天将是一个大晴天。连守信先要去学堂里看一看,然后再去场院,看着庄子上的人晒谷、打场。连守信是个闲不住的人。

    “今个儿天气好,待会得把秋冬的衣裳都拿出来晒晒。”张氏就对连蔓儿道。

    “娘,那这会我先去摘些刺玫花吧,咱今年再多腌制些青丝玫瑰什么的。”连蔓儿点头,“等我回来,再帮你晒衣裳。”

    如今连蔓儿家的庄子上每年都会下来许多的杏子和刺玫花,其中很多都被张氏和连蔓儿腌做了青丝玫瑰。除了自家做点心吃的,做礼物送人的,还有一部分被送到了铺子里,作为庄子上的特产,销量很是不错。

    “行,你去吧。”张氏就笑着点头道,“趁这会露水下去了,太阳还不咋毒,快去快回,别看现在天凉快了,待会那太阳毒着那。”

    “哎。”连蔓儿答应着出来。

    “戴上点帽子。”张氏又在身后嘱咐。

    连蔓儿并不像许多她如今交往的那些官宦、大户人家的姑娘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是五郎在京城,看到了闺秀们出门为了避人戴的帽子,那帽子沿下缝有轻纱,可以遮挡面容。五郎就买了几顶回来送人。

    连蔓儿拿到了帽子后又略改了改,使之遮阳效果更佳,又更加的透气。每次出门就戴上,确实能很有效地防止皮肤被晒黑。

    连蔓儿称这种帽子为凉帽。

    连蔓儿戴了凉帽,吉祥、如意、善喜、良欢四个丫头提了篮子等物一起跟了出来。如今吉祥、如意是跟着连蔓儿的大丫头,善喜和良欢两个是去年买来的,也在连蔓儿屋里伺候。至于原来的小喜和小庆,都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被安排给了五郎和小七两个。

    这两个丫头。再大上几岁,就会在连家的下人中择配,往后就是连家的管事媳妇。

    从前跨院的门中出来,往西走了一段,就是菜园子。走到菜园子边上,就能够听到从不远处的学堂里传出来的朗朗的书生。

    早上的乡间,宁静安详中透着生机勃勃,再有这朗朗的读书声。让人的身心也充满了喜悦和安宁。连蔓儿驻足听了一会,这才笑了笑,顺着菜园子旁边的青石小径往北走,便是连家庄园的边界。

    如今这边界上依旧没有筑墙。只有已经枝繁叶茂的白杨树,还有树下葱葱郁郁的香草和刺玫花。这些花木每天都有人精心打理,因此这两年长的越发的好了。

    因为这些刺玫花的缘故,不仅没有闲杂人或者鸡鸭鹅等会闯入庄园,而且庄园上出的蜂蜜也特别的甘甜,带有一股子刺玫花的香甜气。

    连蔓儿就拿了花剪,挑那新鲜、干净且没有虫害的刺玫花剪下来,扔进篮子里。嘱咐好了丫头们怎么干活,连蔓儿就留下善喜给自己提篮子。让吉祥等三个丫头自去剪花。

    连蔓儿这正剪着花,就听见花丛外有人憨憨地招呼。

    “蔓儿,剪花那!”

    连蔓儿忙抬起头来,看见来人,就笑了。

    “小坛子啊,你这是往我三伯家去?”

    “嗯哪。”小坛子推着一辆平板车站在花丛外,见连蔓儿问他。一边憨笑着回话,一面还抬起一只手,挠了挠自己的光头。

    连蔓儿认得,那平板车是连守礼这两年置买的家当之一,而平板车上,则是堆码的满满的一车晒的半干的花生秧子、玉米秸秆等。

    连守礼一家最初从老宅搬出来,就住在如今的学堂里。那院子紧邻着村庙,因此小坛子就和连守礼一家熟悉了起来。从那个时候起。小坛子就常帮着连守礼一家干活。

    这两年,连守礼租种了六亩给周氏养老的田,一家三口的活计就更多了。小坛子看他家只有连守礼一个壮劳力,赵氏体弱,连叶儿年纪小,就更经常地偷空帮着连守礼家干活。

    别看小坛子一个小和尚。地里的活计竟然也做的有木有样,而且格外的实诚。

    “现在就开始往家拉柴禾了?”连蔓儿就问小坛子。

    “嗯哪。”小坛子就答道,“这不快到八月节了,庙里的事到时候肯定多,我就没啥空了。趁现在有空,我帮着连三叔往家拉几车柴禾,到时候他们就能省点劲儿。”

    “上次送你们的青丝玫瑰吃完了没?”连蔓儿就又笑着问。

    小坛子就又挠了挠光头。这两年,小坛子也长高了些,而且更加壮实了。少年的身子骨不像别人那样纤细,已经能够看出他以后的身形。个头不高,但是肩宽背厚,身板壮实、能干活。

    “差不多都吃完了,腌的太好吃了。”小坛子憨笑着答道。

    “不要紧,这两天我让小七再给你们送一些。八月节,你们也好自己打上一些月饼吃。”连蔓儿就道。

    “那敢情好。我师父肯定高兴。”小坛子也不推辞,又憨笑着道。

    心地赤诚,毫无世俗的心机,这是大家伙都喜欢小坛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行了,你忙去吧。”连蔓儿就道,等小坛子推车走出去几步,连蔓儿突然想到一件事,又将小坛子叫住了,“对了,叶儿是在家里,还是下地了?”

    “还在地里,三婶也在,她俩落花生去了,这一会应该也回来了。”小坛子就道。

    果然,不一会的工夫,连蔓儿就看见赵氏和连叶儿两个提着篮子,手里拿着小耙锄从那边官道上走了回来。

    “蔓儿姐,吃花生不?”大家相互招呼了,连叶儿就让连蔓儿吃花生。

    “不吃了。”连蔓儿就道,她见赵氏和连叶儿两人提的篮子里,都装了多半篮子的花生,就问道,“你们去哪落了这么多?”

    连守礼佃种的那六亩地,大部分都用来种玉米了,只有两边地头种了一些杂粮,其中就有大豆、花生、地瓜等,这还是应连叶儿的要求,否则依连守礼的意思,都要种玉米。

    至于种的这些杂粮,都不是打算卖的,而是留着自家吃。

    连蔓儿很为连叶儿高兴。庄户人家,土地是最重要的财产,土地的出产对他们也至关重要。要在田地里种什么庄稼,都是一家之主说了算,小孩子是根本就没有发言权的。只有最最疼爱孩子的家里,才会应孩子的要求,种上一些给小孩子做零嘴、解馋的东西。

    连守礼这样的做法,几乎是对连叶儿的一种宠爱。这也说明,连叶儿这个闺女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真的重要了起来,连守礼也懂得疼爱闺女了。

    “从赵家村的地里落的……”连叶儿就告诉连蔓儿道,一边还挑了大个饱满的花生剥了让连蔓儿吃。

    刚从土地里刨出来的,已经完全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