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1-947 >

第257章

重生小地主1-947-第257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1-94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也没有你心狠啊,秀儿不是你亲生的闺女?这天都要黑了,你还让她掰烟叉。这是她能干的活吗?”周氏看见连秀儿蹲在那掰烟叉,就心疼了。

    所谓的掰烟叉,就是将旱烟上长出来的小枝杈掰掉,免得耗费营养,影响了大旱烟叶子的长势。干这个活,需要蹲在两条旱烟垄之间,身上、脸上都会被旱烟叶子刮到,手上也会沾上旱烟油,旱烟油会让人的皮肤呈现烟锈色,而且气味很不好闻。

    “都是人干的活,秀儿咋就干不了?”连老爷子硬邦邦地回道。

    其实,连老爷子心里也是疼连秀儿的,他让连秀儿干活,他自己更没闲着,而且还比平时干的快,为的就是他自己多干一点,这样连秀儿就能少干一些。

    只是这样的话,他不能对周氏说。而周氏,显然也没看出连老爷子的良苦用心。

    连秀儿因为一边掰烟叉一边抹眼泪,手上的旱烟油沾到了眼睛上,这会工夫,她的眼睛就红了,而且被烟油味熏的十分的难受。虽然是庄户人家的女儿,但是因为上面有几个大她许多的哥哥,就是几个侄子也比她年纪大,所以连秀儿从小就没挨过累、做过粗重的活计。

    掰烟叉,就是连枝儿和连蔓儿都不喜欢干,就更别说是连秀儿了。

    连秀儿红着眼睛看周氏,她希望周氏能带她回屋去。

    周氏是想带连秀儿回去,但是连老爷子今天的脾气特别的执拗,她也不敢太过违逆。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来帮着把这活计给干了,那她就能把连秀儿给带回屋去了。

    上房连守仁一家都在,可没一个是干活的人。东厢房。连守义和何氏和几个孩子都串门去了,只有二郎和赵秀娥在。赵秀娥不可能来帮忙,二郎被赵秀娥禁住,也不能来。

    然后就是西厢房。老三连守礼和老四连守信两家人都在,可却没一个人出来为她解围。

    “王八犊子,都心狼啊,良心让狗给吃了。”

    周氏低低的声音骂道,没人来帮忙,她心疼连秀儿心切,咬了咬牙。就也钻进了旱烟地里。

    “没人干,我干。看我累死在这,这帮王八犊子就都乐了。”周氏一边掰烟叉,一边骂道。这次,她骂的很大声,故意让几个屋子里的人都听见。

    “你嘴里不干不净地,骂骂咧咧地是干啥?没人让你干活,你屋里呆着去。”连老爷子就道。

    “我不像你那么心狠。我心疼我老闺女。”周氏就道,“……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没一个心疼我这老天拔地地。黑心尖儿,良心都让狗给吃了。”

    …………

    西厢房北屋

    “咱不去?听他奶这骂的,可越来越狠了。”连守礼迟疑着道。

    “不去,咱不去。”连叶儿趴在窗台,往外看了一眼,坚决地说道。

    “那就不去吧,去了,还得挨顿骂。”赵氏道。

    西厢房南屋

    “他奶这个人,这个脾气,可真是让人没辙。这些年。咱都是咋过来的那。”坐在炕上,张氏感慨道。周氏的骂,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洗脑。再不正常的事情,如果习惯了,也就成了自然,或者说麻木。

    而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张氏渐渐地看清了过去的生活的真面目,重新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对周氏就回不到过去那样退让和顺从了。

    “他奶那么骂,就是个习惯。不能听,要真听了,往心里去,那日子就不用过了。”连守信靠在炕头,说道。

    “你听这个骂,这又是在拿咱们那,让咱们出去替秀儿干活去。”张氏抿了抿嘴道,“我是不去,我还没让她骂够是咋地?”

    “咱谁都别去,这是我爷教导我老姑那,咱去了,我爷的苦心就白搭了。”连蔓儿道。

    “蔓儿说的对。”五郎道。

    周氏骂了半天,直骂的累了,也没骂来帮忙的人。

    大家伙都知道,即便去帮忙,换来的也是另一顿骂。

    …………

    玉米结穗了,高粱和糜子也在抽穗,连蔓儿家的地里雇了看青的人,张氏、五郎和小七有空闲,也会下地看看,连蔓儿和连枝儿也会趁着去挖野菜的时候,进地里瞧瞧。连守信更是恨不得长在地里头。

    金玉米,正如武掌柜的预料,卖的很火。为了保证玉米的新鲜,酒楼的人每隔两天,就会来三十里营子取一次玉米,都是半夜来,凌晨走。

    五十两银子的定金支完了之后,武掌柜又亲自送来了五十两。这些钱,都被连蔓儿派了用场。盖新房要用好木料,这件事交托给张青山。靠山屯往北,就是深山老林,那里上了年头的好木材多,张青山又有拜把子的兄弟在那,拿了连守信写好的木材尺寸、用途,可以精心地挑选好木料,提前做晾干、做防虫和防腐的处理。

    虽然张青山面子大,说话管用,但是连蔓儿还是先给了定钱,好让人为他们做事、做的心里安稳。

    还有琉璃窗,也是定了尺寸、花样,由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两个拿去琉璃厂,给了定钱,开始慢慢的烧制。

    此外,还有砖石、砂子、新家具,这些也要开始准备,也要给定钱。

    “多亏下来这笔钱,要不等到秋下,咱就算能把房子给盖起来,也没这么周正。还有屋子里面的东西,咱也置办不起来。”张氏道。

    今天又是五郎和小七的休沐日,吃过早饭,过了早点铺子最忙碌的时候,连守信就说要下地。

    “今天有啥事?”张氏就问。

    “今天打乌米。”连守信就道。

    “爹,我跟你一起去。”小七立刻就道。

    看小七这个样子,就是连蔓儿本来不知道,也立刻就能猜到,打乌米是跟吃的有关,而且还很好吃。

    “那我也去。”连蔓儿正好算完了账,就将账本收起来道。

    “正好没啥事,那我也去。”五郎道。

    “你们爷几个就去散散吧,晌午记得回来吃饭。”张氏就笑道。

    连守信就带着五郎、连蔓儿和小七往地里走,他们去的是北面赵家村那块地,离的不算远,只连守信提了一个篮子,爷几个也没套车,就走着过去的。

    打乌米,自然进的是高粱地。玉米地也可能有乌米,但比高粱地要少许多

    在高粱杆的结节处,从高粱叶子根部伸出来的细长的被绿色的外皮层层包裹着的,就是乌米。

    进了高粱地,连守信掰下第一根乌米,将外皮撕开,露出里面白嫩嫩的瓤,递给连蔓儿。连蔓儿掰下来一段吃了,从自己的记忆中搜索了一番,这才大概知道了,乌米到底是什么东西。

    乌米,其实是高粱的一种病变,学名似乎叫做黑穗病。是由于种植密度过大、或者肥料没有完全糟透等原因引起的。

    黑穗病的初期,乌米是白色的,很嫩,而且味道甜美。若是放任它继续成长,后期乌米就会变成黑色、膨大,不仅不能吃,而且还会感染高粱叶子,影响高粱的收成。

    这个年代没有农药,好在乌米也没那么容易大面积爆发,相反,由于庄稼人的种植经验都很丰富,乌米的出现是比较少的。只要在乌米的生长初期,将乌米掰下来,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就是打乌米。

    而这个时候打下来的乌米,是小孩子们最爱的美味之一。既可以就这么生吃,也可以拿回家去蘸酱吃,外面裹了干豆腐蘸酱吃,还可以和土豆、豆角一起炖了吃。

    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将一根乌米分吃了,就分散开,各自拿了两条垄向前走,搜寻乌米。高粱叶子刮在皮肤上,有些痒痒地疼,但是在庄户人家的孩子眼中,这根本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寻找乌米的快乐。

    找到乌米,掰下来,谁也没有再吃。

    “拿家去,晌午咱买上一斤干豆腐,卷着蘸酱吃。”连蔓儿是这么打算的。

    五郎和小七都同意,连守信自然更不会说什么。

    将一片高粱地都搜索完,打下的乌米也才装了半篮子。

    连蔓儿瞧着半篮子乌米,有些小小的纠结,乌米不多,说明高粱的长势好,她应该高兴。可是她心里的某个角落,是希望能打到更多的乌米的。

    出了高粱地,爷四个又到旁边的玉米地看了一圈,玉米地里没有乌米,玉米长的很好,结的玉米穗从外面就能看出,里面已经开始长玉米粒了。

    因为粪肥的量足,今年的雨水又好,不管是高粱、玉米、糜子都长的很好。

    走到地头,连守信去跟看青的人说话,连蔓儿就在地瓜地里蹲下身,小心地查看地瓜秧。从地瓜秧的长势上,可以估计出,地底下的地瓜必定也长势喜人。

    玉米加上地瓜,她今年不仅能大饱口福,还能大赚几笔,这真是让人高兴。

    连蔓儿就忍不住抿了嘴笑。

    “四叔、蔓儿姐,快回家,家里来人了。”连叶儿急匆匆地从地头跑过来,一边高声喊。

    xxx………………xxx

    送上二更,求粉红。(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八章 年岁的印记

    二更,求粉红。

          ………………      

    那些人离着老远,都纷纷下轿下马,小步朝沈六这边跑了过来。

    沈六没有去看那些人,他微微转过身,看着一望无际的绿野。因为有兵士护卫,那些人都被拦下,就有手下过来问沈六,要不要让县令等人过来相见。

    沈六没有回头,只是做了个手势,就有人将县令等人领了过来,朝沈六下拜口说叩见。

    沈六这才慢慢地回转身,轻轻地抬起手让众人都起来。

    “这地也看过了,走,回去吧。”沈六说着,就当先往回走去。

    众人自然在后面跟随,

    沈六不骑马也不坐车,那些人也纷纷将车轿打发到官道上去,步行跟在沈六的身后。

    沈六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指着靠近路边,被压折了的几棵高粱。

    “这是哪个糟蹋的?”沈六回头看着跟在后面的县令,一双漂亮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寒光乍现。

    沈六突然发威,跟随他的兵士们身上,立刻散发出浓烈的杀气。

    那县令下了一跳,额头上立刻就见了汗,后面跟着的官吏和地方士绅也都吓的面如土色。

    “这庄稼是谁损毁的?”沈六又厉声问了一句。

    那些人你看我,我看你。这些人不是官、就是绅,大都家资豪富,是为了巴结沈六而来,他们当然没将几棵庄稼放在眼里,也没想到,沈六一个出自簪缨世家的武官,会为了这几棵庄稼,而发作他们。

    “是哪个,还不快出来,不要连累了大家?”那县令走过去,压低了声音道。

    最后。是一个矮胖的小吏出来,说那庄稼是他损坏的。那小吏跪在沈六跟前,哭着说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几个人抢道。他被挤到边上,不小心地踩折了那几棵庄稼。

    “我大明朝以农为本。这几棵庄稼,是庄稼人的命根子,我大明朝的根基。怎么在你们眼里,它就碍了你们的路了,就是可以随便损毁、糟蹋的?是不小心,还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这样的人为官。你知不知道,你的不小心,很可能就让无辜百姓的蒙冤受屈,甚至丧了性命?”沈六冷声道。

    那小吏一个劲的磕头求饶。

    “你是一县的父母,这事你自去处置。”沈六就向县令道。

    沈六说完,依旧站在那没动。

    那县令也是聪明人,知道沈六是要他严办,而且还要现在就办了这个小吏。县令当然不敢违拗沈六的意思。

    可是要怎么处置。才能让沈六满意那。

    离了沈六的跟前,那县令就瞅准了一个年轻的军官,正是刚才招呼连蔓儿进屋的那个小个子年轻人。

    “……这个。县里的法令没有具体的条纹,下官愚昧,不知该怎么处置,还请张千户大人指点迷津。”

    “知县大人取笑了,谁不知道知县大人明断是非,反到是我,可是个大老粗。不过知县大人问了,我就说说我们军中的规矩。……立时几十板子那是轻的。”张千户笑着道,“不过那是我们军中,知县大人不用理会。”

    张千户虽然这么说。县令却是心里有数了,感激张千户为他指点迷津。

    当即这县令就下令带来的几个快手,将那小吏捆绑了,就在地头立刻打三十板子。

    沈六听了县令的回报,这才回转身。

    “拿上一锭银子,打听那是哪户人家的田地。把银子送过去,当做赔补。”沈六对身边一个随从道。

    “大人,这要赔补,怎么能让大人出钱。”县令就道。

    沈六摆了摆手,就让那随从拿了银子去了。

    一众人回到早点铺子,沈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