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

第417章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417章

小说: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昔日君臣初见,都是黄口稚子,如今却是白发老翁。 

  不服老不行了,康熙地胳膊微微颤抖,心境有些悲凉。最近这半年来,他就有了这手抖之症,要是批折子多了,就酸痛难忍。 

  他将折子搁在桌子上,揉了揉胳膊,提起御笔,沉思片刻,在折子后写道:“朕体安,气色好。准卿所奏,速荐妥当官员,俱本来奏。” 

  郑重之色。沈嬷嬷端茶上来,却是满心欢喜。怨不得今天开门听到喜鹊叫,这真真是贵客盈门。 

  炕边上除了坐着初瑜,还有静惠的姨母伊尔根觉罗氏,今天两人都往这边来,就是为商议静惠的亲事。 

  虽说曹家是体面人家,曹这几个兄弟老人家先前就使人打听过,原也寻思想要结亲。不过,自打家里发生变故,却是“门不当、户不对”实难匹配。 

  虽说一直在内宅养病,但是老人家也不是聋子。曹家二爷见天的往这边来帮衬的事儿,她也听着沈嬷嬷念叨过几次。 

  老人家虽方正,却不刻板,想起孙女同曹家的渊源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心中也做了思量,要是真结亲的时候,将孙女送到她姨母或者舅舅家出嫁。 

  要是为了她这个老婆子,耽搁了孙女的终身,那她死了都没有脸面去见儿子、媳妇。 

  不过,这亲事有了眉目,老人家又有些踌躇起来。 

  对于静惠许给曹家,伊尔根觉罗氏是满心乐意地。自打前几日听初瑜提过,她便同丈夫商议了,将外甥女接家去,从富察家出嫁。 

  傅鼐正想寻个由子同曹处好关系,自是没有什么不肯地。 

  如今他也人到中年,想起少年往事,也是自己的不是居多,对曹家也生出愧疚之意。如今,要是借着静惠之事,能使得两家重新成为亲家,也算是乐事一桩。 

  因此,他还同妻子说了,要给外甥女预备份嫁妆,只当是亲生闺女出阁。 

  静惠是自己嫡亲外甥女儿,伊尔根觉罗氏心里也始终惦记着。早年在姐姐,姐夫过身后,便寻思接到自己身边地。 

  只是毕竟静惠是董鄂家的人,上面有祖母同伯伯,伯母在,也轮不到母族那边的亲戚抚养。 

  待春天觉罗氏叩阍,董鄂家变故,伊尔根觉罗氏也预备将外甥女儿接过去。偏生静惠是个孝顺孩子,不肯离开祖母身边,这才不了了之。 

  现下,见觉罗氏沉吟不语,伊尔根觉罗氏想到老人家的顾虑,道:“亲家老太太,曹家这位二公子您也是见过的,浓眉大眼,模样周正,端端是人品不错的小伙子。曹家也是望族,良善传家。静惠能寻到这样的婆家,就是姐姐地下有知,也当欣慰。嫁妆这块儿,您老人家无需为难,我是她亲姨母呢,这些年也没照看上她,帮衬份嫁妆也是应当的……” 

  听伊尔根觉罗氏说要帮衬嫁妆时,觉罗氏微一皱眉,本想要开口拒绝,不过想起关系到孙女的终身大事,老人家叹了口气,慢慢地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还要厚颜劳烦姨太太……” 

第十卷 游龙舞 第四百五十六章 四喜 

曹颂同静惠的亲事定下后,侍郎府那边的小定也下了,兆佳氏的心愿达成一半,整日里笑得合不拢嘴。 

  天慧的百日宴也过了,都是平素往来几个府的至亲,并没有怎么请外客。各色礼物收了不少,曹同初瑜都一一收好。 

  夫妻两个,如今最大的乐趣,就是收拾东西,给女儿预备嫁妆。说这些许是太早,但是不管看到什么好东西,两人都会想着这个留个天慧,那个留给天慧。 

  对于长子天佑同养子恒生,夫妻两个却是没有想着给两个儿子置产什么的。总觉得男儿应当顶天立地,自己混出个出息样子。 

  女儿却是不同,女儿是用来疼的。 

  四姐儿、五儿、妞妞都满院子跑了,经常过来看“小侄女”。左成、左住兄弟三岁,恒生两岁,平素没事时将几个小子放在炕上,就是满炕滚了。 

  恒生许是蒙古人的缘故,长得比同龄的孩子大,个头都快赶上左成、左住兄弟,乍一看倒像是兄弟三个。 

  隔壁张老御史已经还乡,兆佳氏听说曹是买宅子给弟弟们做婚房的,心里也甚是感激。虽说如今分灶,但毕竟是一个府里住着,有些小摩擦是难免的。 

  往后,要是隔墙而居,如江宁旧例,那却是两下便宜。东院需要修整,趁着九月天不冷,大管家曹忠已经使人在那边动工。 

  曹府的喜事,却是接二连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宝玉中了乡试后走失,茗烟晓得自己少爷中了第七名举人后,曾欣喜若狂。他以为这样宝二爷就丢不了了,因为不是有句话叫“一举成名天下知”么?想着宝二爷既是举人了。那怎么也丢不了的,碰到的都能给送回来。= 首 发= 

  曹硕同曹项兄弟两个虽说没有中举。但是却是今科顺天府乡试风头最劲的两个士子。 

  虽说两人都是榜上无名,但是曹项退考照看兄长的“孝悌”之举却得到主考官国子监祭酒徐日暄的大肆褒奖。 

  曹项年少,品学又好,使得徐日暄动了爱才之心。在乡试完了后,他便往国子监递了荐书,举荐曹项入国子监为监生。 

  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子监监生又称太学生。这边完成三年或者五年学业后,就可以直接授官,也可以同举子一起参加京城会试。 

  可以说。曹项这一入学,就是半个脚迈进官场仕途。 

  徐日暄虽说爱才,但是因他是御史出身,颇有几分风骨,不愿被人误会为巴结权贵。所以,在国子监入学手续没办妥前,他并未将此事通知曹府。****等曹得了消息时,那边已经是手续齐全,就等曹项入学了。 

  如此一份高义恩情,曹自是少不得带着曹项亲自登门道谢。 

  徐日暄地官职是从四品。比曹品级低了两级,所以虽说带着几分疏离,但还是待之以上礼。对曹项这个自己亲自举荐的学生,他盛赞不已,甚是满意。 

  因乡试榜单才公布。榜上有名地新举子都结伴来徐宅拜谢恩师。所以曹同曹项没有多耽搁,说了一会话后,便先行告辞了。 

  曹硕同曹硕的亲事已经在筹备,曹项这边又马上入国子监,真真是三喜临门。 

  曹的心情也甚好,对曹项道:“这些日子你有什么要买的书单,好好列列,入学前使人去买。笔墨纸砚亦是。想要什么。****都写上。” 

  曹项骑在马上,回头看了看徐宅方向络绎不绝的新举子。带着几分犹豫对曹道:“大哥,三哥怎么办?要不恳请老师再给三哥写个举荐折子,实在不行,咱们家走萌监行么?” 

  曹道:“你三哥那边,同你不一样。这些日子,我也瞧出来了,他行事虽说稳妥,但是对学问上却进展缓慢,实不是做学问的料子。先往八旗学堂上学,待过两年大些,补个笔帖式,许是更便宜。曹项听了,这才放下心来,带着几分感激道:“都要劳大哥费心了!” 

  曹见他如此,笑着说道:“说这些做什么?往后,你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应试不应试的先不提,肚子里有了学问,在这个世道上,就算没有家族余荫,终究是有了倚仗。” 

  “是!”曹项恭声应了。 

  待到了曹府门口,就听大管家曹忠道有老爷的家书到,送到书房去了。曹打发弟弟先回内院,自己往书房去。 

  待拆开家书,抬头不过是江宁琐事。 

  无非是李氏近日身子还好,天佑地牙齿已经长了十六颗,小五儿的诗词学问又有长进,自己谱了一阕曲子,云云。 

  曹读得津津有味,仿佛眼前出现父母亲人的场景。想起儿子,他心里不觉有些羞愧,天佑已经是两生日了,他却不晓得儿子如今的长相。 

  在他心里,天佑还是那个刚会坐、会爬的胖小子。 

  待看到最后,曹寅写的“已交告老折子、欲谋回京”几个字时,曹“腾”的一下,从椅子上起身。 

  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看到这几个字,曹的胸口热热的,眼睛却是湿了。= 首 发= 

  这些年,他想了好些法子,希翼曹家能从江南脱身,一家人团聚。但是,首先就是曹寅那关过不去。 

  怕犯了帝王的忌讳也好,还是无私地忠君爱国也罢,曹都不能说服曹寅离开江南。 

  如今,却是在悄无声息中,曹寅自己改变了主意。 

  曹想起八月间去平郡王府探望姐姐时,听姐姐提过,父亲的家书中曾追问过孙女的眼疾。 

  想来是曹寅放心不下京城,终于放下顾虑,谋取回京。 

  有了希翼的那刻。曹不禁有些患得患失。要是康熙“体恤”太过,不许“告老”当如何? 

  记得上辈子所知。康熙让曹家三代四人连任织造,前面的固然是对曹家地宠信,等到后边曹玺地孙辈时,却是“恩赏”,不愿曹家因搬家而损耗家资。 

  这个理由听起来实是甚有人情味儿,但是结果却恰得其反。 

  江宁织造是肥缺,新皇登基,自然是要犒劳自己地嫡系,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结果曹家显赫了四世后。落得个两次抄家的下场,子孙穷困潦倒。 

  既然曹寅已经有了这个念头就好,一次不行,再寻思其他法子。想到这些,曹满是期待。 

  一家人团团圆圆,哄哄父母,教育教育儿子,也不算妄为人子人父。 

  曹将家书又仔细看了一遍,确定不是自己臆想同眼花,便站起身来。想要回内宅告诉初瑜这个好消息去。 

  刚出书房,曹就见庄先生疾步匆匆地打外头回来,身边同行而来地是平郡王讷尔苏。 

  两人虽说带着几分急切,却是满脸的欢喜。 

  见到曹,讷尔苏笑道:“弟。大喜。岳父要进京了!” 

  曹瞧了瞧手中的家书,问道:“姐夫今儿也受到父亲大人的信了?” 

  “岳父的信?”讷尔苏倒是有些意外,道:“吏部今日才拟旨,岳父那边怎么就晓得了?这是早得了消息?” 

  “吏部?”曹闻言,不由地睁大眼睛,急问道:“是有了父亲大人地调令?” 

  讷尔苏点点头,笑道:“正是,升任礼部左侍郎。既体面。又轻省,倒是个荣养地好差事。虽说织造缺如今还没补。想来年内也能上京了。” 

  庄先生在旁也笑道:“四喜临门,今日当放炮竹贺喜。” 

  历史再次改变,曹只觉得鼻子发涩,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欢喜,高声唤人,道:“预备炮仗,放个几万响,好生听听动静!”说完,又使人往二门传话,叫预备酒菜,要留讷尔苏吃酒。 

  讷尔苏摆摆手,道:“一得了信儿,就往这边来了,还没回王府。改日再喝,今儿要赶紧回去,同你姐姐说说,也叫她欢喜欢喜。” 

  曹只觉得心里堵堵地,欢喜到极致,竟是带着几分说不出地感伤之意。 

  听了讷尔苏如此说,曹便没有多留,亲自送出府去。 

  大门外,门房小厮们已经从库房取了鞭炮,“噼里啪啦”地放起来。 

  几串鞭炮齐响,真有些震耳欲聋的感觉。 

  少一时,大门前渐渐地布满火药的浓烟,红红的炮衣散落一地。曹看着眼前的一切,脑子里一幕又一幕,都是康熙四十八年上京后的种种。 

  说是长子的职责也好,还是穿越人的独立也罢,这些年来,遇到什么事,曹只能自己扛起。 

  在午夜沉寂,曹也会扪心自问,自己这般劳心劳神,所谓何来? 

  却是自己也不晓得,是因为想过安逸日子,还是因为想照顾能照顾的人。 

  没有谁是佛祖,自私之心也有。那就是想要坦然、想要无所亏欠地生活,想要心里能得到安逸。 

  这世上,最难偿还的,就是父母亲恩。 

  听着这震天地炮仗声,在这一刻,曹突然发现,就算父母已经老迈,就算他们不足以庇护自己,但是也使得人不由地产生依赖,驱散了那种一直挥之不去的孤独……桐苑,上房。 

  初瑜坐在炕沿上,悠着摇车。喜云同喜彩两个,坐在炕边的小杌子上打络子。 

  初瑜看着两人手指翻飞,心里思量的,却是喜云同喜彩两个的事儿。当初陪嫁地八个侍女中,如今四个在这个院子当差。 

  喜烟同喜霞比初瑜小一岁,今年十八。喜云同喜彩,一个比初瑜大两岁,一个比初瑜大一岁,如今都过了二十,该是放出去许人地年纪。 

  她们两个都是打小服侍初瑜的,主仆之间感情颇深,初瑜自是舍不得她们出府。 

  初瑜想起此事,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