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良田千顷 坐酌泠泠水 >

第7章

良田千顷 坐酌泠泠水-第7章

小说: 良田千顷 坐酌泠泠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凌强忍住心头的欢喜,没吐出“换”字来。她知道这事不能冲动决定,还得看过房子再说。
  两人又走了几分钟,来到宅子前。王大娘看到院门开着,直接便走了进去,不想差点跟从里面出来的一个小媳妇撞到了一起。
  “娘,您来了?”那小媳妇挑着一担水桶,见到王大娘脸上一喜,招呼一声便转过头来仔细地打量江凌,随即笑道:“这就是江家姑娘吧?长得可真俊。”对江凌的到来她好像一点儿都不感到意外,显然换房的事王大娘跟她通过气。
  “嫂子好。”江凌前世性格虽然冷清,但来到这里有求于人,自然不能再摆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所以无论是跟李青荷还是跟王家人相处,她都尽量表现出亲和的一面。不好幸好原身的性格就是活泼开朗型的,这样说话做事倒也极为自然,不至太违本性。
  “这是我三儿媳妇。”王大娘道。
  “来,快进屋坐吧。”王三嫂放下水桶,把江凌往屋里让。
  江凌笑笑:“我想先在院子里看看,三嫂子你有事忙去吧。”王大娘也朝她媳妇挥挥手:“去挑水吧,这里有我。”
  看着王三嫂挑着水桶出去,江凌问:“三嫂子这是去哪儿挑水?”
  “山脚下有一汪潭水,很清甜的,离这儿不远,出门往左走二、三十步就到了。”王大娘笑道。她家老头看中江家的院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那院子里有井,换下来后把两个院子打通,她家用水就方便了,不用再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哦。”江凌看着眼前的院子点了点头。这院子的围墙只围了一半,还有一半临湖,视线极开阔。大概因为这里无人争地,院子围得极宽,围墙内侧的空地上被整理成菜地,一畦畦地种了一些蔬菜。
  再转头看看屋子,屋子倒是青砖砌成,外面粉刷了一层白石灰,只是看得出确实是老房子了,墙上的白石灰斑斑驳驳的脱落了不少;屋顶的瓦也有一些破碎,不知下雨的时候会不会漏雨。
  “进屋去看看吧。”王大娘招呼着,带江凌走进一字排开的五间房最中间的一间房。看样子这是兄弟俩共用的厅堂,里面摆了一张八仙桌,围着四张条凳;旁边放了一些农具和杂物,这间房估计也有四十平方米,还算宽敞。
  “其余的房间跟这儿一样大吧?”江凌问。见王大娘点头,她便思忖开了。
  江家的院子虽然不大,但房屋经常修缮,不但墙壁屋瓦坚固完好,便是门窗的雕花也比较精致,一看就比这宅子上好几个档次。再加上那里交通便利,离其他村民的房子不近不远,在没有汽车喧嚣的古代,那里是极为理想的居住场所。
  而王家这边虽然风景极佳,但房屋有些破败,交通不便,安全也存在隐患。这是极现实的问题,可不能光顾着浪漫的风景而不顾现实。
  难怪王大娘不好意思说换房的事呢,便是补四百文钱,江家也是吃亏的。
  这院子,换是不换呢?
  第十二章 议定
  “江姑娘,你看这房子……”王大娘看江凌沉思了半晌没作声,忽然觉得心里没底,忍不住小心奕奕地开口问道。虽说这位姑娘只有十四岁,但言行举止却老成持重,极有主见,实在不容人小觑。王大娘丝毫不怀疑李青荷说江凌也能作主的话。
  照江凌自己的想法,这房子虽然有很多不如意,但于她而言,她是极愿意换到这里来的,她实在太喜欢这个地方了。不过,虽然王大娘对江家甚好,但还不到让江家作这么大回报的程度。再者说,估计她家那老头提出这条件,也不是没有趁江家窘境占些便宜的想法,江凌自然不会跟他们客气,在谈判上还是得为江家极力争取利益最大化。
  “这个……大娘,您家这房子,到下雨天会不会漏雨啊?”江凌抬头看着屋顶,露出一付欲说还休的为难表情。
  “不会不会,你放心,绝对不会漏雨。要不这样,换房之前,我们家把这屋顶再翻修一下,你看如何?”
  “可是……我家原来卖宅子,只要是为了还债。可跟你们换了房,拿到的钱还是不够还债啊!还不了债,也就没必要换房了,您说是不?您看,差价那里你们能不能涨一百文?按两处宅子的情况来看,补五百文差价你们绝对是吃不了亏的。”
  “这……”王大娘沉吟了片刻,笑道:“我们家我作不了主。江姑娘,我回家问过我家老头再答复你,如何?”
  “嗯,行。不过,还请大伯尽快作决定。否则那女人一旦来闹事,我家那宅子我们就作不了主了。”
  “一定,一定。”王大娘连声道。
  两人从屋里出来,正好遇上王大娘的四儿媳,背上背着一个娃娃提着一盆衣服回来。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江凌才跟王大娘回了村头,各自归家。
  知道李青荷惦记这个事,一进门江凌就直奔李青荷的房间:“娘,我回来了。”
  “怎么样?”李青荷放下手中的绣品。
  江凌把情况跟她说了一遍,又把自己提的条件说了。
  李青荷虽然对那座宅子的位置不是很满意,但形势逼人,不满意也得接受。只听到江凌把差价提高了一百文,她的脸上露出犹豫的神情:“咱们这样做,是不是不好?王大娘家这样做,毕竟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我们总得承她家的情。”
  “这有什么不好?按正常的情况,他家补七百文差价都不吃亏。再说,拿那四百文钱咱们也不够还债,到时你到哪儿去筹那一百文钱?”江凌不以为然。相处几日,她也摸透了李青荷的性子——虽有主见有见识,可太过善良,有圣母的潜质,总是替别人着想;前段时间的强硬,不过是被现实所逼硬撑着。所以遇事还得有人在后面推一把她才能立住脚,不至太过软弱。
  “嗯,也是。”李青荷被她这么一说,果然点点头不再反对。反正江凌已经把话说出去了,即使不赞同李青荷也不能拆女儿的台。
  过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王大娘便急匆匆地来了,看来王家也担心张流芳会来搅局。她进门一坐下,便笑着对李青荷道:“我们家那老宅的情况,想必江姑娘给夫人你说了,不知夫人满意不?”
  李青荷点点头:“如果能按凌儿给的价钱补齐差价,我倒是没意见。”
  王大娘脸上露出一丝赧然:“我们当家的说了,最多只出四百五十文,不能再多了。而且得签五十年。还有,多出了五十文,我们就不能再帮修缮房子了。”
  “五十年?”李青荷皱了皱眉,转头看了江凌一眼,还是点了点头。
  江凌昨晚也问过李青荷唐朝房产的有关事宜。此时见王家提出签五十年,她倒也无所谓,因为她觉得凭自己的能耐,花上几年功夫再买一座宅子,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三十年和五十年,于她来说差别都不大。再说,不同意也没有其他办法了不是?王家老头估计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提出这样的条件。
  江凌见李青荷没意见,对王大娘一笑:“行吧。只是有一条,如果房子漏雨,我们要修缮屋顶的话,还请四位大哥能去帮一天忙,帮着把屋顶的瓦捡一捡。”
  “行!”王大娘一拍大腿,脸上绽开笑容,“这事不用再问当家的,我做主了。你们要捡瓦,提前打声招呼就行,我让我儿子去帮你们。”说完又道,“既然这样,我们现在就去找村里人把事给办了,以防夜长梦多。”
  事情能得以这样解决,实在是最好不过。虽然有些吃亏,李青荷还是松了一口气。但她有伤在身,只得无奈地看了看自己的伤脚,望着江凌歉意道:“凌儿,娘行动不便,你跟弟弟去一趟吧?”
  “都说了,以后家里的事就交给我好了,您不用操心。”江凌冲李青荷一笑,站了起来对王大娘道,“那大娘我们走吧。”
  “行。今上午能签多少签多少,剩下的晚饭时分再去一趟,这事今天就能办好了。”王大娘得尝所愿,也喜笑颜开。
  接下来,江凌和江涛就跟着王大娘以及王大伯,先去了村里有名望的吴大爷家,把情况说了。吴大爷是里正的亲戚,村里人有什么纠纷,一向都找他解决。王家老头跟吴大爷关系挺好,这事又没触犯别人的利益,吴大爷乐得卖个人情,痛痛快快画了押。接下来几人又把村里邻近的几户人家都一一拜访了一遍。当初江家买这房子的时候,那家卖主也曾麻烦过这些人家,所以江家虽然派了两个小孩来,那些人家也算是了解江家的情况;再加上王大伯和王大娘在村里人缘极好,这事又不是买卖房屋,故都二话不说画了押。
  看官,您道两家换房为何要村里人签字?却原来唐代买卖房屋有个规矩,就得征求亲人和四邻的意见。如果他们都首肯了,每人签字画押,你才能卖;万一他们其中有谁不同意,只要能给出不同意的理由,譬如说,您卖的是祖产,属于败家,给老一代丢脸了,那么您就是卖不成。您不服气,只管卖去,好,就可能会有某位亲邻吃错了药,把您一纸诉状告到衙门,然后您就等着挨板子吧。
  之所以会定下这么变态的规矩,主要是为了保护宗族利益,不让家族中某一家的房子转给外姓旁人;另外呢,也是为了减少民事纠纷,避免官老爷们累坏了身子。您想啊,同族同姓以及几辈子的老街坊住在一块儿,有点儿争端也是人民内部矛盾,老族长一发话,什么事儿都给平了,不至于动不动就给政府添乱;这要是某家卖房给外人,新业主进来定居,土著和新移民之间发生磕磕碰碰,族长的威权就使不上了,必然去走法律程序,父母官的负担自然增加。
  卖房前就先征求一下亲邻的意见,为了族人,为了父母官,这规定可以理解。可是,这还不够,在唐朝,尤其在唐朝前期,咱老百姓卖房之前还得写份儿申请书,唐朝法律管这种卖房申请书叫“田宅投状”。申请书写给谁呢?政府。这申请书的大意是:报告政府,我叫某某某,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想把家里房子卖掉,那房子坐落何处,面积多少,已经住了多少年,现在什么样子,以及准备卖个什么价钱,等等等等。当地政府派人对这份卖房申请书进行审查,如果核实这房屋确实不是国家分配的,而且亲邻都签了字同意你卖房,那就批示同意;如果不合乎规定,那么对不起,把申请书发还给你,禁止你卖房。
  (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十三章 闹上门来
  这也是为什么王家只出四百五十文钱就能拿到江家宅子的缘故。要知道,那座宅子价值也在三百多贯左右,两座宅子的差价也能有几十贯之多。如果要办房产,王家出这一点钱是远远不够的。但现在江家被逼着没办法,如果按正常程序卖房,必得要江文绪签字同意,这是根本没办法做到的事。张流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那么有恃无恐,用半贯钱把嫂子一家逼到墙角。因为她算着李青荷根本没办法卖房。只是她没想到,昨天江文绪来给李青荷报信的时候,就塞了一张签了同意卖房的空白纸给李青荷。兄长去世后他没能照顾嫂嫂一家,心里已是万分羞愧。现在眼看自己夫人为了半贯钱把嫂嫂逼得走投无路,他实在不能再缩在壳里不伸手了。
  李青荷原先想把房子私下里卖给村里人,也正是因为想避开张流芳好顺利地把房子卖出去。还有就是不给好意帮她们的张文绪添麻烦。
  可现在换房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江家和王家的房子的产权都还是原来自己的,只不过王家花四百五十文钱五十年利息的代价,换江家这房五十年的居住权。五十年之后,江家再用四百五十文钱把房子的居住权再换回来。这叫“典房”。而“典房”是不用办过户手续的,让邻里签个字画个押,不过是以示告之。
  转了一圈几人又回到吴大爷家,合约一式三份,两家各持一份,吴大爷那里备案一份。拿到合约,王老伯便当着吴大爷的面,把四百五十文钱交到了江涛手里。在他看来,男人就是男人,无论年纪多小,也是当家作主的人。
  吴大爷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身材矮小,却一脸的精明。他看了看江涛,问道:“江公子,你家没有田地,以后打算作何营生?”
  江涛毕竟年纪小,被他这一问,转过头来看了看江凌,不知该怎样回答。
  江凌忙笑道:“我母亲的绣活做得极好,再加上我,做绣活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人。小涛从小聪颖,每个先生都极力夸赞的,说他日后必有大成。所以我母亲打算继续供他念书,想必以他的聪明,过上几年应该能考上些功名。”
  “这个打算好,这个打算好。”吴大爷连连点头,看着江涛慈祥地笑道,“我们这个村,原来只有几户姓张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