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荣妆 >

第21章

荣妆-第21章

小说: 荣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老爷把最坏的两点都考虑了还不悔婚,更别说顾小姐只是有这么个小毛病,他坚决不同意好友主幼退婚的提议,不过这事还是没敢和妻儿说,李氏虽然贤良但肯定更心疼儿子,儿子端正守礼但毕竟年少万一…

老友如此重义,顾老爷感动非常,他一方面觉得对不住老友,一方面却也明白女儿只有嫁到连家才会有幸福,矛盾忧心之下,他头发白了不少,但今天,他难得主动去挽老友,并低声向老友说了四个字:“小女好了。”

连老爷是无论如何也要定这儿媳妇了,但听顾老爷这一说也是喜出望外,至少妻儿能交代了,他那不省心的妹妹也没办法挑刺了。

顾氏夫妻热情的重点是未来的亲家连氏夫妻,顾三少爷照顾的重点是十八岁的连大少爷和十五岁的连二少爷,连家兄弟性子像父亲,最敬佩有出息的读书人,现在今年的江北解元公就在面前,他们自然有心结交。

这样互动的对比之下,连氏的身边无疑冷清不少,不过这点连老爷都不会帮妹妹鸣不平,她本来就是不请自来专门来找麻烦的,还能让别人多热情?

连氏只能当不知道,为了夫家为了女儿,她就是厚颜又如何?顾家还能把她公然赶出去?

门口离院子不过十几步的距离,连家人一进来就看见雪地上站着个着桃红色比甲、白色长裙的少女,古夫人快步上前就把少女把未来亲家面前拉:“这就是雪玉,玉儿你还不快拜见你连伯父连伯母,还有你连家大哥和弟弟。”

顾雪玉正是顾小姐的闺名,古夫人当着未来夫家说出她的闺名并不失礼,顾雪玉一直低着头,施礼也没抬头:“见过连伯父、连伯母,连…大哥,连家弟弟…”

“好,好,不必多礼。”身为未来公公,连老爷只能简单表达自己的喜悦。

未来婆婆亲热些是完全可以的,李夫人上前就拉起顾雪玉,带着惊喜瞧她:“这就是玉儿,哎呀,多年没见长成大姑娘了!”

“是啊,顾家把女儿藏了这么多年当宝贝一样,嫂子你今天好不容易见到了,可一定要看清楚了。”连氏一边话里有话,刚才古夫人唯独没介绍她,她正不满呢。

“女孩子吗,当然应该当宝物一样养在深闺,成天乱跑才不像话。”没等大人们说什么,连家二少爷先开口了,他和大哥年幼时偷听这姑姑在祖母面前说母亲的坏话,所以从来就不喜欢这个姑姑,现在见连氏又针对他未来大嫂了,就忍不住说话。

连家二少爷更机灵的扯上自己大哥:“大哥,你说对不对?”

连家大少爷本来因为突然出现的未婚妻而脸红心跳又忍不住去看,当然更注意到连氏的不怀好意和顾雪玉低头不敢和长辈顶撞的怯意,刚好弟弟配合的开口,他重重点头:“自然,女孩子娴静才极好…”

“好了,咱们别站在雪地里,各聊各的吧。”不想让未来亲家见连家人内哄的笑话,连老爷只能开口,同时他也想单独问问老友,这未来儿媳妇病愈的大喜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不早点通知他,让他多担忧这些天。

“来,我们进內宅聊。”李夫人拉着顾雪玉,亲近的同时也是在观察,顾家女孩要是啥事都没有,顾家人为什么藏着不让她见外人。文人小说下载

被怀疑是免不了的,顾家昨儿个就商量如何应对了,顾老爷对已经知情的连老爷自然实言相告,李夫人那边由古夫人解释,连家兄弟仍由顾三少爷安排吟诗作对——年轻人不好意思问,反而是最好应付的。

虽然今天多来了一个对顾家明显挑刺的连氏,古夫人也是不怕的,她对连家多少了解一些,这连氏和夫家一直在江南,嫁得远兄妹自然不亲近,就算连氏现在不满意连老爷也不会由这个妹妹悔他儿子的婚,何况现在的顾雪玉有什么让人挑剔的?

李夫人原来见不到顾雪玉时也免不了胡思乱想,长得丑不敢见人?但顾雪玉年幼时她是见过的,明明一个美人胚子,何况顾家其他人相貌都不差,就算顾雪玉长相比不了父母兄长,但也不会突然难看到见不了人。

是品行的问题?顾家可是家风严正,顾雪玉又是养在深闺想见外男并不容易,再说将心比心,如果她家女儿出了丑事,一定会一根绳子了断对外宣声病逝,绝不让家门蒙羞,而最重要的还是顾雪玉不露面是从十二、三岁就开始了,那样的幼女能做什么丑事?

思来想去,李夫人最怀疑顾雪玉是身体出了毛病,所以现在她主要也是观察这点,不过从院子里到后宅这一路,天虽然冷顾雪玉也没表现得弱不禁风,人是瘦了点,手却一直暖暖的,实在不像有什么沉疴。

李夫人为儿子而观察,连氏也得为自己女儿挑剔别人,挑拨别人的姻缘,只是这顾家女孩长得真不丑,也没病歪歪的,也没满口脏话,顾雪玉不过是看着太老实了,李夫人问话时一直低着头轻声细语的。

“哎呀我说古姐姐,你们古家和顾家全是清流人氏,怎么把个好好的女儿教得缩头缩脑的,我侄子有功名在身将来要当官的,他的妻子可得给他长脸而不是缩在他后面。”连氏虽然人品不如父兄端正,但出身官宦还是拿得出堂而皇之的由头的。

顾雪玉快六年不见外人,如今刚好一点儿就面对未来的夫家人,她没吓得躲起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古夫人也早料到女儿一开始无法表现完美,理由也早找好了。

“妹妹这话说得也是,是我们夫妻刻意不让玉儿抛头露面,只把她找各种借口藏在深闺,她现在这样不善辞令是当父母的责任。”古夫人坦率承认。

“娘亲…”顾雪玉不忍,是她不争气,怎么还让父母为她背过错。

“哎呀,不是我说,这顾家教孩子的方法…”连氏高兴极了,顾家从上到下全都有问题,连家还和他们结什么亲,亲上加亲才最好了!

李夫人则十分冷静:“我相信姐姐这样一定有苦衷。”她和古夫人同属清流家的女儿,虽然成亲前离得远不熟悉,但孩子年幼时订了娃娃亲的时间正是两家夫君同地为官的日子,很是走动得勤,她信古夫人的为人绝不会不认真教导自己的女儿。

古夫人叹息又感激的看向李夫人,也不理会连氏,只给女儿未来婆婆解释:“姐姐这些日子应该听到了关于江北发生的种种,我家老爷在江北为官七年,度日如年战战兢兢的全家过的七年,对外面的亲朋好友还得报喜不报忧,就怕传出什么让江北更乱…”

“是,我们听说了…”李夫人陪着叹气,他们之前也曾听说江北重武轻文,在那里当文官会受武将挤压,可直到武将胆大妄为到了连朝廷钦差都敢软禁之后,才恍然文官的日子不好过恐怕就没有底线。

连氏却不以为然:“江北这么乱怎么不外调?顾老爷在朝中连个说上话的好友都没有?”顾家这样没本事,要换了她绝不让自己儿子娶顾家的女儿!

“我家老爷就从没托人办过外调,他说反正他已经熟悉江北熟悉那些武将,又何必再换别的文官来受罪。”古夫人说的是事实,她那丈夫是真正的正人君子,绝做不出自己抽身把别人塞火坑的事来。

李夫人赞赏的点点头,连氏却不屑的撇嘴,难怪娘亲总骂爹爹和大哥木头脑袋不开窍,清流人氏怎么哪家都这么愚笨,如果不是清流家有个男子四十之前无子也不纳妾的规矩,她还不稀罕让女儿和连家亲上加亲呢!

洁身自好的人家是越来越少,古夫人原来就听说连家老夫人暴发户出身,和读书人就不是一个性格,连家太老太爷为了报恩才让儿子娶了这么个读书人也瞧不起的儿媳妇,她是从没见过连家老夫人的,不过现在看连氏就能猜出来了。

古夫人同情的看看李夫人,难怪李夫人聊天时不大聊夫家的事情,那样的婆婆和小姑你让她怎么开口?

第三十一章 借题栽赃

连家老太爷因为自己妻不贤吃了不苦头,所以他费尽心血为儿子找了个清正人家的女子,并等儿子一有功名就外放别的省做官,免得自己妻子无端挑儿媳妇的毛病,并教坏了孙女。

本来连家老太爷对儿女是一视同仁的,他给女儿选了一个人品不错的读书人,但他妻子嫌人家不过是秀才,利用娘家的财势给女儿另选了一个姓张的富家公子,而且那张公子还已经捐了个观察的职位,就在江东马上就上任了。

有钱还已经做官了,连氏自然认为母亲选的才是好的,于是也和父亲闹,母女俩同怨连老太爷糊涂,不给儿子选个高官岳父当靠山就已经不对了,现在还要误女儿的姻缘!

连老太爷一气之下干脆不管了!

于是连氏照自己心意嫁入张家,结果刚入门就发现这张公子已经有了好几个通房丫环,甚至还生了一个庶女!而她这个正室不过表达了一下不满,她婆婆丈夫就说她不贤!

连氏只盼着丈夫早点外放,她也能像娘家嫂子那样脱离自己婆婆的监视,结果别说外放了,张公子因为收取贿赂被革职了,张家花了好大一笔钱才免了牢狱之灾。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连氏所幸父兄还当官,婆家倒也不敢太欺她,她又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只是丈夫十几个有名分没名分的妾室,还有四个庶子庶女实在让她堵心半辈子!

所以现在自己女儿的婚事,连氏立志要女儿不重蹈她的悲剧,可张家能认识什么门风端正又有出息的人家,她不把主意打自己娘家侄子身上还能找谁?

凭心论,连氏的女儿长得不差,连氏更是从自己嫁妆里出钱请名师教得知书达理,她认为女儿是进宫当娘娘都够格了,可惜当今皇上快五十了,她舍不得自己女儿,但这样的好女孩便宜了自家,自家兄长却说什么人无信不立不肯与顾家退婚。

连氏怪自己嫂子年轻时不懂情理,李夫人如果能对自己小姑好一点,当初订娃娃亲的不就是连张两家了吗?也不用害她现在非来顾家看人脸色!

其实连氏至少有一点是说错了,她没看人脸色,古夫人是不会明显摆脸色给别人看的,更何况她注意力在女儿未来婆婆身上,一个未来夫家的离得远的姑妈,根本不用小心翼翼讨好。

李夫人自然更不喜连氏,她年轻时许多在婆婆面前受的冤枉气全都是小姑挑拨的,其实连氏不就因为连老爷专情而自己丈夫妻妾成群嫉妒吗?但这小姑的婚事又不是她这嫂子安排的!

反正李夫人心里也早有主意了,就算顾雪玉千不好万不好,这亲事必须反悔,她也不会让自己儿子娶连氏的女儿,绝不!

“可怜孩子,在江北日子一定提心吊胆的…”当着连氏的面,李夫人对头回见面的顾雪玉十分爱怜。

“是啊,我们夫妻老了,什么都好说,就是委屈了孩子…”古夫人继续说顾家在江北受的苦,“就拿五年前来说,衙门接到一个拐卖女孩逼出人命的案子,本来证据确凿依律那人贩子就是斩刑,可偏这人贩子是某将军的原部下,战场上受伤下来的,的确入伍杀敌有功,但你之后做点什么买卖不成?偏干这缺德事…”

当时刑部下的文书非常快,顾老爷又恨这害别人家破人亡的恶人,于是拒绝了那将军的托人说情,按律斩了那人贩子。

本来以为事就这样过去了,结果一个月后顾三少爷和同窗好友约好一块出去玩,半路上却遇上几个喝了酒的士兵拦着找事,顾三少爷是牢记父训不和武将冲突,也知道与喝醉的人没什么道理可讲,他拉了缰绳准备走人,却不想一个士兵忽然一鞭子抽在马身上…

马惊了,顾三少爷被惊马摔下,养了快两个月才养好伤。

当时看人摔下马,那些士兵围观倒在血泊中的人哈哈大笑,说什么读书人有什么好傲的,连骑马都不会,保家卫国还得靠他们武将。

顾三公子的同窗自然也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他们没有抓凶手的本事,只能将顾三公子先送回来,而后顾老爷根据儿子同窗的画图去找凶手,才发现那些士兵正是求情被拒的那某将军营中的,可将军守着军营不让地方上的衙役进去。

肯定是驻军多过衙差,顾老爷不能硬攻只能求上江北说一不二的靖远李老侯爷主持公道,结果李老侯爷还没让双方对质就先说顾老爷的不是,说某将军和他禀报了,当时顾三少爷出事的时候,那几个士兵全在军营就没有外出,一军营人都可以做证,这事是你家孩子贪玩小厮又不敢担责才栽赃的吗?还是你顾知府有意整老夫的李家军?

“…我家老爷不是没据理力争过,但江北姐姐知道…那实在不是文官有理就行的地方…这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古夫人擦擦眼泪。

顾雪玉也陪着垂泪,她三哥当时受伤回来血染衣衫,是她从没见过的触目惊心,才五年,她怎么可能忘?

知府的儿子受罪也白受,连氏不由得也陪着叹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