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秀色田园 >

第163章

秀色田园-第163章

小说: 秀色田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氏不准春杏直接点名要东西,只让她回信说让武府自行做主便可。
  春杏虽然不在乎这聘礼钱财,可在她看来,这是她对爹娘养育自己怀场的回报,也不能太薄。便依何氏的意思,再隐晦透露了自己怕想法,给武睿寄回。
  二月十八这日,武家人入城送聘礼,共有十几辆马车载着,入了城后,找早先预定好的地方停下。再使人将聘礼抬了,一共四十抬,皆是按宜阳通行聘礼备人的羹果茶饼,金丝冠儿金头面,玛瑙带金镯银钏之类,妆花衣服,上细杂色彩缎匹帛等,使两个媒人跟着,热热闹闹的向李家而来。
  四十抬的聘礼在宜阳县中,也属得上中上等的丰厚,又因是县尊大人的小姨子,人们都想跟着瞧个热闹稀罕儿,及至送聘礼的队伍到了李家大门外,后面已跟着长长一溜看热闹的尾巴。
  何氏李海歆早早将一个正厅两个偏厅里摆上茶水果点,几个丫头自然也是严阵以待,待送聘礼的人一到,连忙将主事之人往屋里迎。
  剩下那些抬聘礼的小厮们,将聘礼一字排开,在李家院子中间,摆成长长的一溜,便在主事之人的指挥下,退出李家院子。
  李薇趁着陪春杏说话的空档,跑到穿堂处,悄悄往前院张望了一下,那一排整整齐齐系着大红绸花的聘礼抬子着实壮观。
  跑回去悄悄和春杏说了,春桃和春柳都打趣儿春杏,也笑李薇,“将来我们家这个最小的,聘礼得比春杏多一倍,不然,可不准他把人接走!”
  李薇呵呵一笑,转而问春杏,“四姐,这下你满意了吧?”
  春杏落落大方坐着,喝了一口茶道,“他们办得合仓储府上的实情,我便高兴。若真是跟二姐夫那样,是个没钱的,不出什么聘礼,我也不为难他们。左右是爹娘先受些委屈,我们日后再报答呗。”
  这话便是满意了!
  春柳笑道,“你满意就好。反正这日子也定下了。你就把铺子赶快给安排安排,周荻前些日子来信,说你这边儿若没得力的人手,她那边儿倒是有两个可用的,你若用得上,她便叫人过来。”
  春杏点头,“她也与我说了。我就让她派人吧。这边儿总得忙乱几个月呢。”
  春桃也说这才是正理儿,别太过出格,回头让人说爹娘的不是。
  春杏一挑眉,“他们敢!”
  春桃拍她一巴掌,“嘴长在人家身上,你若行事不妥当,人家可不就敢?不当着你面儿说,背后还能不说?”
  春杏扯了扯嘴角,没说话。
  李薇私下觉得,春杏自由自在的日子也算是到头了。虽然有些难过,可是,比起其他人来,春杏已经幸运多了。
  便笑着扯些闲话开解她。
  周荻的动作很快,安吉州府与宜阳也不算远,快车赶路约有三四日便到。春杏把信送出去的没过五六天儿,她那边儿已将人派了过来。是两个年约四十的中年人,听他们的话头儿,这二人是周荻婆家沈家的家生子。
  春杏在厅中见过他们之后,准备派人领他们去客栈安歇,明日再带他们去坊子铺子里,好熟悉人事。
  其中一人站起身子赔笑道,“四小姐,我们还有一事相求!”
  春杏疑惑,“什么事?”
  那人道,“我们府的庄子里冬麦似是染了病,听闻少奶奶说,贵府五小姐精通农事,早先配制过治棉花蚜虫的药水,所以……所以,来时我家少爷让我们将染病的麦苗带来,想请五小姐给断断,这到底是什么病,能不能治。”
  春杏不自觉的挑了挑眉毛,心说梨花只制过那么一次药水而已,难不成真的会治麦子病?
  “染病的麦苗带来了?”
  “带来了,带来了。”那人连忙点头,另一人赶忙将随身的包裹放到一旁桌几上,打开后,拿出几株麦苗来,叶片呈暗绿色,叶鞘有椭圆形暗绿色水浸状斑点,苗杆上有纹理交错的斑纹。即使是不懂农事的人也能看出来这麦子确实病了。
  春杏扬声叫菊香,“去请五小姐来。”
  李薇带了麦穗麦芽正要出去,菊香来请她,李薇一听是麦子生病,立时来了精神,跟着菊香匆匆进了偏厅。
  两人见到她似是一愣,赶忙起身见礼。李薇笑着摆手。转去看那人带来的麦苗。
  李薇扫过麦子杆儿上纹理交错的斑纹,心下便有了基本的判断,小麦最易得的病症,主要有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其中与此症状最为类似的便是纹枯病。
  再细看根部,已有病菌浸染的迹象,便点头道,“确实病了。你们那块地是不是连年种麦子?”
  两人脸色一喜,连忙点头。
  春杏也惊奇了一下,“梨花,你真认得这种病?”
  李薇点头,含糊的说,“嗯,这是一种由土壤里引起的病症,也有种子的因素!”
  那人忙欣喜的问道,“请问五小姐,这病可能治?”
  李薇想了想,道,“这种病症不象虫害,即使是能治,也不会立杆见影的效果,既然发了病,只能先控制病情,减少损失。”
  “是,是,是。”两人原先听她说不能立杆见影,心头一沉,听到后面的话,复又欢喜起来。连连点头。
  李薇低头想了想,把前世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在前世,这种病相对来说容易得多,只需要对症的农药即可。
  可是古代并无农药,即使她知道一些纯天然杀虫剂的配方,却大多是针对虫害的,对这种菌类的病,倒还真没有特别有效的。
  想了许久,综合自己这些年学的科研部,找出一个相对来说可行的法子来。
  抬头向两人道,“首先要先把病苗都剔除,埋在生石灰里,记着,一定是要埋在生石灰里。还有,你们若是下得决心,可以稍间一间苗,减少这种植密度,这种病,麦苗愈稠病情愈重。”
  “对,对,对!”两人又连连点头,脸上松快起来,“五小姐说的极是!这病确实是种得稠的麦田里更厉害一些。”
  李薇笑了笑,又道,“再者,施肥时,尽量不要施人粪尿,马牛羊猪等粪便,芝麻饼、豆饼、菜籽饼、棉籽饼等也不要施。”这些肥属动植物有机氮肥,氮肥会让叶片厚实,增加叶绿素,但也会导致麦苗含肥晚熟,使病情加重。当然这个不需要向他们解释。
  两人又点头称是。
  李薇又道,“可以多施骨粉、家禽粪便以及草木灰。要及时除草,水不要浇得太勤,以不旱为益。嗯……也可以现在在发生病症的田里洒草木灰。”
  “嗯,对了,麦子抽穗以后,便可增加水肥,因为这个时候植株茎杆已老健,不利于病情扩展,此时保证水肥,可确保麦子收成。”
  “……另外,麦子收割后,秋粮不要种大豆。秋粮收后,用熟石灰洒地,每亩二百斤为宜,洒后翻耕晾地五六日,冬播尽量种油菜,或者其他作物……”
  李薇说到这停了一下,觉得该有问话呢,几人都愣愣的,似是什么疑问也没有,只好继续往下说,“冬播的种子,也要用生石灰溶液先浸泡,以一百斤水兑一两人生石灰为宜。这样能对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好了,就这样!”李薇长篇大论的说完,不见有人反应,觉得自己象唱独角戏,便拍拍手站起来,“以我看,先剔除病苗,再间苗稠苗,然后洒草木灰,其它的,你们记着便好。”
  “好,好!”两人又是一连应声。
  李薇笑了笑,领着青苗出了偏厅。
  “梨花!”春杏从偏厅里追出来,拉她到一旁,悄声问道,“你刚才说的是真的?”
  李薇撇嘴,春杏对刀子可是很不信任呐,点头,“自然是真的!”纹枯病大量的氮肥是诱因,想必沈府财力雄厚,在施肥上也大方,施了过多氮肥的缘故。
  春杏看她说的信心满满,才放下心来,笑道,“看你个小丫头说的头头是道。这些年,书算是没白看!”
  李薇呵呵一笑,突然想起另一事来,“再往前,麦子会生蚜虫,四姐去告诉他们,生了蚜虫之后,用一百斤水兑五斤草木灰搅匀喷洒,可以治蚜虫哦……”早些告诉他们,省得周荻到时候又来问。
  话音落时她已经走远了。
  上了马车,青苗以崇拜的眼神看她,“五小姐,你太厉害了。我家也种地,你说的那些病我听都没听过。”
  李薇笑笑不作声,没听过不奇怪,总的来说,古代农作物的菌类病症极少发作,主要是虫害。
  今儿她原本是想去荒地那里瞧瞧,可因这两人拿了生病的麦苗来,她还是决定先去庄子里。尽管施肥时她还是做了适量的配比,并且根据植株的性状来决定该施什么肥,而且下麦种时,都是用生石灰浸泡过的,可,不去瞧瞧总不能放心呢。
  此时,麦子正拨节返青,旷野一片新绿,在阳光显得格外清新。不可否认,一年之中,这个时候麦田才是最美的。
  在田间转了一圈儿,确认没有发病的麦子,便放了心。复又上了马车,向荒地那边儿而去。
  相比较庄子里的一片新绿,荒地现下的景象实在让人爱不起来,因为要平整地面,现在长工们正用牛车将高处的土向低处拉,黄土裸露,风沙飞扬,李薇用巾岶包头,立在边缘处看了看进度,便让方哥儿赶车去那条大河岸边儿看看。
  这条河名为泗河,是青莲方山宜阳以及镜山等几个县的重要农业供水河流。此时河水轻盈青黄,岸边枯草丛中,一株株莆公英已开着黄色不起眼的小花,另有一睦她熟悉却已忘记其名的野草,开着一串串紫色的小花,开得怡然自得。
  河水水位低于河岸近两米,且离荒地又远,自然取水不太容易,只有用水车。
  李薇挑了块干爽处,铺了锦帕坐了下来,盯着河面沉思。
  青苗、麦穗麦芽见她这样,便知她又在盘算事。相携着去远处的大柳树底下,柳树已泛绿冒出嫩芽来几人不知谁先说起曾经吃过的野菜,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
  有人说,她小时候便吃过柳芽儿,苦涩难吃。也有人说刀子吃过榆树皮磨的粉,看着象白面,其实吃起来又粘又滑,象鼻涕一般。
  麦芽道,“你们吃的那些个都不算难吃,最难吃的杨树芽儿……”
  两人一听杨树芽儿,均是一脸不信的。李薇沉思了一会儿,被几人的谈话吸引,侧耳听着。听麦芽说起这杨树芽儿,便想起,前世小时候,她娘也曾说过,荒年里吃过杨树芽儿。
  她那会儿也是青苗和麦穗这样的神情,杨树极苦,那东西怎么能吃?
  麦芽有些得意的声音传来,“……采杨树芽儿,采得太嫩了不成,一入锅便化成一锅绿汤水,什么都吃不毒害。采老了也不成,那才苦得很呢!只有采那不老不嫩的,放在开水里焯一下,然后加上一丁点黑面糠皮,团成团子,在锅里蒸熟了吃……”
  李薇有些感慨,麦穗麦芽均是家乡遭了灾才被爹娘卖了,初衷也可能是为了让她们有口吃的能活下来吧。
  跟她们一比,自己倒真象是享了福的。她吃过的野菜都是极可口的,象榆钱儿槐花儿甘薯叶子甘薯杆儿等等。
  笑着站起身子,叫她们,“走了!在比谁吃过的苦多么?”
  三人笑嘻嘻的站起身子,向这边儿跑来,麦穗问道,“五小姐,你刚才是在想什么法子么?”
  “嗯,”李薇点头,为了自己不和麦穗麦芽一样,也 了自己一家人永远不会有这一天,她决定很无耻的抄袭:黄河空荡荡水车。
  早先在李家村,家里遭旱时,一是因为年龄小,更重要的是地块儿小,用水车也能保住收成,便一直没再想这荐儿事。
  现在这大块儿地,又离水源这么远,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她没有必要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藏起来。
  黄河大水车,堪称古代的算来水工程,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人力制动,而是由河水自流助推,达到将水源源不断送入园地,以利灌溉。
  详细的构造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她那本备忘录好似画过一个大概的形状。不过原理她却记得,找个会做水车的工匠,多研究研究,也许真能研究出来。
  麦芽儿欢喜的问道。“五小姐可是在想浇水的法子?”
  李薇笑,“你怎么知道的。”
  几人都吃吃的笑起来,“五小姐对着什么东西发呆,便是在想什么呗。”
  李薇也笑了,不确定她们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入了城后,先去周家,仍找周濂帮忙打听宜阳县里面有没有手艺好的做水车师傅,周濂不在家,李薇便和春柳说了,请周濂打听好,给她送个信儿,便要家去。
  春柳看着她风风火火的样子,拉住她,“不准走,晚饭在这里吃。”
  李薇呵呵笑道,“一年之季在于春。现在田里忙,我哪里能闲着。”
  春柳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