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清宫纪事 >

第1章

清宫纪事-第1章

小说: 清宫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思思无邪


回复无奈徘徊留言

首先谢谢无奈徘徊这么多的留言,

然后我想声明这只是小说请不要把它当历史书来看,

其次我也参考很多资料,还到处搜寻关于太、子一星半点的资料,我理解中的太、子与你大有出入——

第一,你说的年龄问题,我想这是一个谁都无法掌握的问题。胤礽出生的时候康熙皇帝还很年轻,情与义在他的心里仍是占有很重要的份量,皇长子承枯的早夭也在年轻的康熙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胤礽的降生在他的心里是一个很大的期待,可事与愿违嫡子降生与皇后薨逝喜与悲同时折磨着他的身心,他对胤礽的期望从“保成”这个名字就可看出有多深重。在康熙的早年,他的儿女缘是极其浅薄的,在胤礽降生之前除了大阿哥胤眩丫チ肆龆雍土礁雠窃缲病5兆咏瞪屎笥质牛匾W≌飧鑫ㄒ坏牡兆樱跃头⑸恕坝ざ⒆印笔录比黄渲胁环λ谡紊系目悸牵陌又牟蝗葜室桑诹曛扒鬃愿а返i付出了很多心血,为的就是胤礽能在他百年之后成为一代明君,他给了胤礽太多太大的期望,但这个期望又因为他的长寿而变得“触手不及”,至于你提到的出自胤礽之口“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我感觉这只是那些文人以成王败寇之心理而作出的杜撰,我相信他们父子的感情,纵使胤礽在与康熙发生矛盾时发些牢、骚也不会傻到经常对人说这种话。

第二,你说胤礽确实有点才能,这话中的牵强之意令我痛心。不知你从哪儿看的资料说太子“确实有点才能”~在这里提醒一下才华≠成功,失败≠无能。这里要说的要证明的很多,鉴于丢失了一次我就直接引用了——(少年时代的胤礽是非常优秀的)

幼年时代的胤礽是跟随皇父康熙帝一同生活的,康熙亦为太子的启蒙老师。康熙是位学识渊博之人,对于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寄予了很高期望,为此他亲自厘定了全面、周密的方针与步骤:

康熙二十二年三月,康熙命修文华殿,以便作为太子日后出阁讲书处(早在康熙二十年十一月时,御史戴王缙即奏皇太子应出阁读书)。

当胤礽还很年幼时,康熙便开始了对他的精心培育。康熙帝特别关心皇太子的成长,比对众皇子的教育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康熙曾当众讲明自己一天中有两件要事,一是问太皇太后安,另一件即是过问皇太子的学业情况。胤礽六岁以前,是由皇父“亲教之读书”。康熙“在宫中亲为东宫讲授四书五经,每日御门听政之前,必另将前一日所授书背诵,复讲一过,务精熟贯通乃已”。由于皇太子天资聪颖,且勤奋刻苦,毫不懈怠,因此学业进步很快。康熙自己说过“皇太子从来惟知读书,嬉戏之事一切不晓”,因此太子能熟练运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

康熙二十年十一月,正在孝陵祭拜的康熙得到克复云南的捷报后,遂召集众

臣进前,亲自宣读汉文捷报,又命年仅八岁的太子宣读满文,胤礽小小年纪,毫不畏惧,其声清朗之极令人叹服。

胤礽六岁就傅,皇帝为他选择了名儒张英、李光地、熊赐履为师;稍长,又特召著名理学家汤斌为詹事府詹事。

胤礽的读书处最先为皇城毓庆宫内;之后,康熙亲定皇太子读书处为畅春园无逸斋(无逸斋位于康熙所住澹宁居旁,康熙不喜奢华,故命于无逸斋外种上庄稼,以告诫太子稼穑艰难之意),其辅导老师有汤斌、徐潮、高裔、熊赐瓒、耿介、达哈塔、尹泰等:康熙帝对太子教育甚严,无论寒暑从无间断。太子亦勤学好问,对待学习认真严肃,从无懈怠,史载皇太子读书“自初读至终篇,为时甚久,目不傍视,身不斜倚,无惰容,无倦志,正襟端坐,口诵手披。诸臣仰睹睿容,罔不欣忭。”

勤奋好学的胤礽曾说:“温故知新,尽人以合天,方为不负所学,不可以讲完而忽之。”对所读书籍,譬如四书中《大学》,《中庸》,五经中《礼》,《易》,又《贞观政要》等政学理论等,读过数遍即能背诵不漏,但他仍按皇父要求每篇必背足一百二十遍方罢——他读书“声韵清远,句读铿锵,反覆抑扬,讽咏不辍”;他讲解书义亦是要言不烦、精妙绝伦:“皇太子于书义无所不贯,即讲一、二句而通章关键俱灵……贯穿精妙,出人意料之外,乃知皇太子天纵聪明,学力深至。”“皇太子睿质岐嶷,学问渊通,实宗社万年无疆之庆。”;在书法方面亦有极深造诣,所书汉字、满文,随侍官员赞曰“皇太子书法于端楷中有飞动之致,兼晋、唐人之长,真一笔不苟。”“皇太子书法精工,笔笔得体,虽钟、王不是过也”等语。而在读书时太子的“谦冲温和”更令师父们受益:按礼制,为太子讲课的官员必须要跪着授课,胤礽不忍看着年迈的师父们下跪,遂特许他们就座,并十分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赐予膳食。有一次,老病的耿介由于中暑倒在了无逸斋内,太子见状,亲扶起,令起回家养病,并嘱托以后方可坐下授书。

才华横溢的皇太子让博学大儒们惭愧不已,故有汤斌几次三番以学问浅陋为由辞请不敢担任太子辅导的重任。因此在为太子择定老师的问题上群臣一再推辞,深怕博学的太子考倒了自己,最后弄到康熙帝不得不动用特权,改推举为直接指定太子辅导老师的地步了。

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十三岁的胤礽在刚刚竣工的文华殿为满汉大臣讲学,此后,胤礽又多次在文武大臣面前讲解儒家经典,因已苦学多年,又经过反复训练,少年太子毫不怯场,深得众人赞誉。

PS:在康熙二十多位皇子中,最有才华的当数皇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他们是最有才华最感性的皇子。许多人因成功而定论皆认为四阿哥各方面都长,四阿哥的深沉、远虑、智慧和手段注定了他能在九子夺嫡这一没有销烟的战争中出人意料地制胜。就像赵匡胤和李后主,一相逢就注定了成败。如果胤礽只是一位普通的皇子,那他该有多么广阔的天地,是命运把他一步步推到风口浪尖。

(恨,回复的评论被系、统吃掉,再写一次完全没有了感觉……。)

胤礽自小被封为太子,,由康熙亲自教养,康熙对他的宠爱人所皆知,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在胤礽的心里从小就埋下了一棵种子:他将来是大清国的皇帝。并且这颗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抱负的产生而生根发芽成长,这是一个莫大的期望,他将拥有一个帝国的支配权来完成他心里面的宏伟蓝图。

可也是这个期望也折磨着他。

康熙对太子无疑是关爱有加,封太子百年之后传位他的真心也无可质疑,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会那么长寿,期望渐渐地在胤礽的心里变成了一个“触手不及”的无望。

但他可以选择等待,因为皇帝终究是他的,跑不掉。

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在九子夺嫡的争斗中他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因为他认定了就是他的,根本不需要去争。那些聚拢在他身边的趋炎附的人还是真正帮他的人无疑也是这样认为,以致于在康熙第一次分封皇子削弱太子权利的时候他们都措手不及。

我个人觉得康熙分封皇子这一做法是聪明过度,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为了考验太子无疑是给太子弄来了N个“藩王”,不管前朝和清朝,都在削藩撤藩,加强中央集权,这不是摆明了让太子把他的兄弟们打趴下吗?不是明摆着让众皇子各显其能把皇太子给打趴下给了他们一个皇帝梦吗?

其中胜负需要的是手段和谋略(注定要成全胤禛)。

文华殿讲学等见证了太子的才华,代理国政等见证了太子的才能。可是作为一个皇帝最重要的不是才华和才能而是善用拥有才华和才能的大臣,善用的前提就是拥有把皇权玩弄于鼓掌的谋略,不管那帮人怎么折腾终究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康熙无疑是一个玩弄权利的高手,他要他的太子也和他一样驾驭群臣,但胤礽不是他。

而且胤礽本性中的阴柔和多情令他很不满意,皇子与太子间的矛盾发生后皇太子的被动与迟疑也让他很生气,他无疑是种下大西瓜收获了小豆子,失望…。。加上其他皇子借这种机会证明才能显露锋芒,他就更痛心了。(僻如,有两个孩子,一个你寄于了极大的心血和期望,一个你不经常管他。前者和后者犯了同样的错误,你会觉得前者更让你失望和痛心,因为付出和心痛是成正比的,就像爱和恨是成正比的一样。)

善于弄权的人会在这种争斗中玩的很high,不善于弄权的人终究会被逼疯。

胤礽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才渐渐变得骄横、跋扈的,历史上还说他最后心理变得有问题……。~估计都是被逼的

其实换作谁都会疯,皇权的诱惑我们想象不到,但可以试想,一个孩子,你从小到大养育他,抱着莫大的期望,可二十多年后突然有人说他不是你的了……。这是诛心之痛。

******汗,不知跑题没有,我也被“评论吃掉”逼疯了快

*****就写到这儿吧,应该说明白了。如果是四爷党尽情来拍我吧!再次谢谢无奈徘徊的留言。以上仅是我一家之言,提醒亲们不要把小说当史书看,不要较真,不然起、点的书历史类要被砖砸烂了,既然我为**,肯定要和太子一条心,不喜欢太子的可以直接绕道。

被雷到的,先提醒。

第一章 不止富贵

康熙三十年,正月的紫禁城,冬雪未消,冷风瑟瑟。因刚过了新年又值元宵佳节,东华门外的市井热闹非凡。

市井边上搭了一个简单的布棚,这布棚的主人阿哈达是从关外来的,每半月来一次,每次都带二十名奴隶,多为女子,贩卖给城里的达官贵人和青楼老鸨。

此时阿哈达刚给奴隶们发了窝窝头,他自个儿的肚子也饿了,跑到对面的牛肉铺买了两斤牛肉一壶酒,坐在棚子边上享受起来。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街那头,一个跛脚破衣的和尚还在化缘。阿哈达听到他这百念不变的化缘口号自顾笑了一声。这和尚已经在东华门转了不下十圈了,却没有一个人化给他。只因他穿的衣服太破,又无衣钵,头倒是光的,却无戒疤,他自个说他是云游四方的高僧,谁信啊?

这时,一个华服老爷走到了奴隶棚边,他面带焦急,一边看里面的奴隶一边问道:“老板,有没有十岁以下的女童?”

阿哈达的眼睛一亮,“这不是宋老爷吗?听说您的公子老病犯了,而且这次挺严重的?”

宋老爷的脸色微沉,淡淡道:“我只问你,有没有十岁以下的女童?”

阿哈达大手一挥,“有,当然有!我就是专给宋老爷您预备的。”

宋老爷这才松了口气,儿子有救了。

宋百富是京城有名的珠宝商,听说连皇上后|宫里的娘娘们身上戴的珠宝都经过他的手,人们提到他时不叫宋百富而叫宋万福。但宋百富外表风光,却也有不尽人意之事。他年过半百,娶了十二房妻妾,却只有一个儿子,而且从小体弱多病。前些天下了一场大雪,儿子又病了,且病的很重,还咳出了血,他把城里有名的郎中都请了一遍并且许以重金,但个个郎中都摇头,无奈之下他只好按着夫人的法子,为儿子找个女童媳妇冲喜。

这时阿哈达转到了棚边,用手里的荆条敲了敲蜷缩在棚角的女奴隶,粗声道:“葛漪冬,站起来让宋老爷瞧瞧!”

宋老爷忙探头去看阿哈达嘴里喊的葛漪冬,但因她在角落,身量又小,头发凌乱,还破衣烂衫的,他没看清模样,只觉得这女童怎么有些奇怪的样子。

葛漪冬被荆条给敲清醒了过来,闭了闭眼睛,带着一丝叹息自语道:“这个梦怎么还没完?”

见葛漪冬抬了头,阿哈达伸手把她拽到了棚外,推到宋百富面前,捏起她的下巴,夸赞道:“怎么样宋老爷?百里挑一的小美人儿!这还没打扮呢,要是到了您府上换身漂亮衣服,肯定能赛过西施貂蝉,最重要的是,她今年刚九岁。”

宋百富审视着葛漪冬,点了点头,又怕阿哈达趁此宰他个高价,只淡淡道:“看上去是有那么一点眉目如画的意思,但远没有你说的赛过西施,西施可是冠绝古今的美人。她真的才九岁?”

阿哈达的眉一耸,拍了拍葛漪冬的肩膀,“您看她这么小的个子,能大过十岁去吗?”

葛漪冬的眼睛眨了几眨,瞥了一眼宋百富,又瞥了一眼阿哈达,咬了咬牙,一把将阿哈达放在她肩膀上的手给推开了,厉声道:“你这属于拐卖儿童,是犯法的!”

阿哈达白了她一眼,只当她说的是疯话,笑道:“对,这是犯法的,等你跟了宋公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