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乱清 >

第539章

乱清-第539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若说这长江上的‘旧弊’,黄昌歧的长江水师,大约得排到第一位!”



  “不过,”李鸿章面色凝重,“难!”



  周馥晓得,爵相口中之“难”,是指“清弊”之难。



  “我那位老师,”李鸿章脸上露出一丝讥嘲之色,“陆地上的湘军,裁得七七八八了,唯有这一支长江水师,毛都没有拔过一根,嘿嘿!”



  长江水师为曾国藩一手筹划创办,黄翼升则是曾国藩亲信中的亲信。黄的妻子认曾国藩的夫人为义母,曾国藩曾经纳妾,前前后后,都由黄翼升一手操办。可以说,于曾国藩,黄翼升虽无“义子”之名,却有“义子”之实。



  不过,长江水师之弊难清,并不仅仅因为这支军队和黄翼升同曾国藩的密切关系。



  这里面的水,深得望不见底,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明白。



  李鸿章的话,语涉曾国藩,周馥不敢轻易接口,正在沉吟,李鸿章说道:“轩王问到了黄昌歧,你怎么说?”



  周馥说道:“我想,不好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可是,掌国的王爷面前,说假话就更加要不得了——再说,这是政事。不是私事。”



  李鸿章微微一笑:“正是!”



  周馥也是一笑,说道:“我说,黄昌歧能打仗,结部下以恩义,这是他的长处。不过。他待部下,多少太厚了一点,治军失之宽柔——这,其实也不算什么秘密。”



  “妥当的很!”李鸿章点了点头,“我是曾湘乡门下出来的,话,也只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



  “是!”



  周馥笑了一笑,又说道:“不过,我人微言轻,说的话。只能在私下底……供当道者参赞取舍之用罢了。”



  这两句话,大堪玩味。



  李鸿章看了周馥一眼,微笑说道:“玉山,你的话,还没有说透——在我这儿,有什么话不好说的?请毕其词!”



  周馥说道:“是,爵相寄我以心腹,我就放肆了。嗯,我觉得,轩王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有这么一层意思:该爵相出来说话的时候,爵相要出来说话。”



  李鸿章没有马上答话,抬起了头。微微闭上了眼睛。



  周馥有一点近视,如果他的目力再好一点,就能够看到,李鸿章微阖的眼皮,轻微地颤动着——这是在轻轻眨眼。这个下意识的小动作,表示李鸿章正在进行激烈的思索。即将做出重大的决定。



  过了好一会儿,李鸿章睁开眼睛,目光明亮。



  “这是自然的,”他慢吞吞的说,“我是国家大臣,既督湖广,又抚荆楚,凡涉地方,责任攸归,自不能囿于门户,钳口不言。”



  说完,脸上露出一丝似有若无的诡异的笑容。



  周馥连连点头:“爵相一秉至诚,廓然大公!”



  冠冕堂皇之下,李鸿章的真实想法,周馥自能默喻,因为这也是他自己的想法:



  若要办“竹木新关”,就一定要先整顿长江水师,至少,要将长江水师伸到沿江地方行政、财务上面的手拨开,逼其老老实实,就范于军事、治安一隅。



  还有,长江水师提督,是天底下最特别的一个提督。别的提督,都在总督、巡抚节制之下,唯有长江水师提督,一力担负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五省江防,自成格局,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不奉特旨,都不能直接节制,湘、鄂、皖、苏、赣五省巡抚,就更加不必说了。



  当然,之前,两江总督是曾国藩,长江水师尽出曾湘乡门下,几乎算是曾某人的“私军”,曾涤生说的话,在长江水师,比圣旨还管用——不过,这毕竟不是台面上的。现在的江督换了赵景贤署理——赵瘸子是绝对指挥不动长江水师的。



  赵竹生支使不来长江水师,他李少荃一样不成。这个局面,李鸿章早就牙痒痒的了。如果“整顿”之后,长江水师竟然归了自己节制——或者,湖广、两江,一边一半,岂非妙之极矣?



  至于该怎么“整顿”,实话实说,李鸿章也不晓得。不过,这也不是他操心的事情。



  李少荃是绝对不会牵头来做这种事儿的,不过,如果仅仅是要他敲敲边鼓,摇旗呐喊几句,他既责无旁贷,也乐意为之。



  李鸿章还存了更深的一层心思,是心腹如周馥者也没有完全见到的。



  朝廷裁抑“湘系”,李鸿章冷眼旁观,已有所悟,他想的是:自己能不能顺势施为,更上层楼?



  如是,别说“不能囿于门户”了,就是把老师踩在脚下,又如何?



  长江水师是“湘系”势力最厚的地方,“湘系”真正的禁脔,几乎到了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地步。这块又臭又硬的挡路石,如果真的能够搬了开来,就会变成最好的踏脚石。



  本小利大,值得一试!



  想清楚这一层,李鸿章心境大好,虽然“竹木新关”暂时还办不起来,但他的心已经踏踏实实地放回了肚子里。



  “玉山,”李鸿章说,“昨天收到的‘廷寄’,里面的上谕,是关于禁绝旗下女子缠足的——这个事儿,京里边儿,可有什么说头吗?”



  周馥不禁微觉奇怪。



  他原本以为,议过“竹木新关”的事情,爵相必会询问那件当下全国轰动、北京更是举城如沸的大事,不想,他先问的,是这道上谕。



  原来,李鸿章想,周馥是昨天晚上回到武昌的,自己母亲大脚上边来的那个笑话,十有八九,周馥还没有听说,正好和他从容讨论“严禁旗女缠足”这道谕旨。不然,拖得一两天,周馥也必听说了这个笑话,再提起相关话头,就难免彼此尴尬了。



  周馥想了一想,说道:“这个事儿,在京的旗人里边儿,还是颇有些议论的。”



  *(未完待续。)
第五十九章 歌唱祖国
  顿了一顿,周馥说道:“不过,议论固然热闹,可似乎也没多少人,真把这个当做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情——毕竟,事不关己。”



  李鸿章奇道:“玉山,你方才说的,可是‘在京的旗人’?这道谕旨,是专门颁给八旗的,怎么能够说‘事不关己’?”



  周馥一笑,说道:“爵相一想就明白了——虽说流风所至,旗人中也有了缠足的女子,可是,第一,官宦人家里极少——缠了足就没了参选秀女的资格,这不仅仅是‘违旨’了,可以算是‘抗旨了’,哪里敢?”



  “第二,北京毂辇之下,朝廷盯的紧,即便没有官身,寻常旗下人家,缠足的也极少;盛京、东北亦然——流风不及!”



  李鸿章若有所悟,说道:“你是说,愈向南走,旗下女子,缠足的愈多?而且,都是小家小户的孩子?”



  “正是!”周馥说,“还有一点,满人少,汉人多——旗人缠足的,大多都是汉军旗的!譬如,驻防广州的汉军旗,缠足的女子,就不在少数。”



  李鸿章轻声一笑,说道:“如此说来,缠足的旗下女子,大都出自外省小户人家,还多为汉军——嘿,真的是‘事不关己’!”



  顿了一顿,又说道:“怪不得张嘴‘免官’,闭嘴‘出旗’,毫无顾忌!嘿嘿,软柿子总是容易捏的!”



  周馥也是一笑,说道:“爵相明见!”



  李鸿章皱了皱眉,敛去笑容,摇了摇头,说道:“玉山,还是不大对劲儿啊。”



  周馥微愕,说道:“爵相,怎么说呢?”



  “你还记不记得谕旨中的用辞?什么‘大干天和’,什么‘摧肢裂体’、‘痛心疾首’,什么‘稍有人心者亦不忍为’……真正是狗血淋头!旗下女子缠足的并不多。就有,也多是小门小户——还是汉军。你说,有什么必要这么大动干戈呢?还‘免官’、‘出旗’——就差绑上菜市口了!”



  周馥仔细想了一想,李鸿章说的确实有道理。可是——



  “学生愚钝,呃……不明其所以。这个,以爵相之见……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玉山,你觉不觉得,这道谕旨。有那么一点儿……指桑骂槐的意思?”



  对李鸿章这句话,周馥没有马上反应过来。过了片刻,他突然微微睁大了眼睛:“爵相是说,这个‘桑’,是旗人,这个‘槐’……是汉人?”



  李鸿章沉吟道:“我说不大好,不过,未必没有这个可能——如今‘上头’那两位,可是年轻的太后!”



  顿了一顿,加重了语气。说道:“都是女人,感同身受,看不过眼——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周馥轻轻倒吸了一口冷气,说道:“师康熙三年的故智?这……行得通吗?”



  顿了一顿,又说道:“太后是妇……呃,心肠软,也罢了,轩王……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李鸿章“嘿”了一声,说道:“未必不会!玉山。别的先不说,你且想一想,他的女人,有一个是缠足的吗?”



  周馥默然。



  李鸿章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到底是师故智,抑或是蹈覆辙,现在还难说的很。至于咱们这位新晋王爷——看不透!虽说是‘故人’,可是,瞻乎在前,忽焉在后。我是愈来愈看不透他了!”



  一时之间,两个人都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李鸿章“呵呵”一笑,说道:“想不通透,就暂且不去想它了。玉山,讲讲那件‘天字第一号’的热闹事?”



  所谓“‘天字第一号’热闹事”,指的是“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到埠、进京。



  周馥眼睛放出光来:“还真的是‘天字第一号’——整个北京城都疯魔了!拿内务府堂郎中贵宝的话说:北京人那个口沫横飞的劲儿,也就是‘大婚’才能够比得了了!”



  这位内务府司官口中的“大婚”,专有所指:皇帝践祚之前没有成亲,登基后才迎娶皇后,谓之“大婚”。



  “美国人在天津上岸,轩王加了个‘全权特派钦差大臣’的衔头,亲自赴津门迎接。‘代表团’到埠的那一天,这码头上的场面——”



  顿了一顿,周馥说道:“不仅热闹,还有意思的很!”



  李鸿章大感兴味的样子:“如何有意思?说说,说说!”



  周馥微笑说道:“是。不过,爵相,天津迎宾的场面,我可没有亲眼目睹,以下种种,也是旁人转述的。”



  “无妨,无妨!”



  “大沽口码头,清出了好大一片空地,平整夯实,中间搭起一座三尺高的台子,此为‘礼宾台’。‘美利坚访华代表团’之‘团长’,乃美利坚国副总统约翰逊氏,名安德鲁。轩王陪着这位约副总统,登上‘礼宾台’,并肩立定之后,轩军军乐队,即奏美利坚国之‘国歌’,曰‘星条旗永不落’,以为致意。”



  “国歌?”



  “是。美利坚国‘国歌’奏过,按万国公议的仪注,就该奏大清国的‘国歌’——可是,咱们哪里有什么‘国歌’?于是,轩军军乐队拿了一支轩军的军歌,叫做‘歌唱祖国’的,暂充大清的‘国歌’,以全礼仪。”



  “歌唱……祖国?”



  “是,‘歌唱祖国’,”周馥笑了笑,“这个名字,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也颇有突兀之感。‘祖国’,自然是‘祖宗之国’、‘祖先之国’,亦即‘本国’、‘家国’之意。嗯,这个说法,虽然生僻,倒也不是没有人用过。譬如,魏默深著《圣武记》,就有‘巴社者,回回祖国’之说。”



  魏默深,即魏源。



  “这支军歌的名字……有趣!“李鸿章说,“‘祖国’之说如此生僻,‘歌唱’二字却又如此俚俗?放在这里,大约是……歌之、咏之、颂之、扬之……之意?”



  “爵相高明,正是如此。嗯,说到俚俗,这支‘歌唱祖国’的歌词,更加俚俗!不过,这里头是有讲究的,据说,轩王说过:这些歌子,都是叫大头兵们唱的,歌词如果太雅驯了,大头兵们听不懂,写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处?”



  李鸿章心中微微一震,过了片刻,点了点头,说道:“有道理!”



  顿了一顿,说道:“玉山,这支歌的歌词,你还记得么?”



  “记不大清爽了,”周馥说,“不过,我的笔记里边有记录,回头整理明白了,我抄一份,给爵相送过来。”



  “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