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非主流清穿1~294 >

第141章

非主流清穿1~294-第141章

小说: 非主流清穿1~29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禔帐内,他坐了主座,每当这个时候,看着底下雁翅一样左右坐着的弟弟们,他都会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仿佛,他已经是万人拥戴的……打住,不能乱想,今天要喝酒,说漏嘴就不好了。
    总之,胤禔很高兴。
    底下的弟弟们嘴上说着恭喜,心里苦得像黄莲。
    老三与太子比较亲近一点,笑容就有些古怪。这个亲近是相对的,太子和大阿哥不太对付,总要有所侧重不是?老三不幸年纪大了那么一点点,懂事早了一点点,算是被拉拢的对象。权衡一下,对老大比较看不上眼,可不就显得跟太子亲近了?〔咱们家的话痨不是老四么?怎么今儿老四哑巴了,老大开始话痨了呢?〕
    老四呢,他自己是个好激动的人,但是呢,他本人很讨厌别人张扬(这是什么逻辑)。对这个不太守‘臣节’的大哥,也是不欣赏的。有个侄儿,当然,是家族一大好事,枝叶繁茂么?就是侄子的爹讨人厌了一点儿。所以,他又沉默了。
    老五已经听得头晕了,老大太高兴了,一高兴,语速就快了一倍不止他还高利得语无伦次,可苦了老五了。胤禔噼哩啪啦重复着他很高兴,他有儿子了,他后继有人了……第五十二遍的时候,可怜的老五才顶着蚊香眼听明白了。接着,老大高兴得开始说满语、说蒙语。凭老五是个厚道人,也想骂娘了,你TMD不会一开始说蒙语让我听明白了,你再念经啊?!!
    老八依旧是恭谦温和好弟弟形象,脸上带着和煦的微笑。心里也不耐烦了,尼玛老子就要跟这么个货混么?他快傻了吧他?唔,不能翻脸不能翻脸,惠妃妃母对我们母子还算不坏的。唉……
    终于,酷刑结束了,大家食不知味地吃了点东西,老大自己喝高了。步下踉跄地要送大家,弟弟们一致说:“不劳大哥远送,我们自己回就行了。”
    咱们终于解脱了!
    ————————————————————————
    她终于解脱了!
    这是淑嘉看到大福晋之后的感慨。
    洗三,标准的礼物送了出去,看一看还没长开的小婴儿。然后去看产妇。
    饶是对大福晋产子一事,产生了忧虑——这种忧虑不只是对事件本身,而是对其影响,会不会刺激得大阿哥更疯狂?让他铁了心拉胤礽下马——见到大福晋容光焕发的样子,还是会忍不住为她松一口气。
    淑嘉与伊尔根觉罗氏相见甚早,除开早先两人均未出嫁时那几面,自入宫之后,在淑嘉的眼里,伊尔根觉罗氏的身上总有一股化不开的忧郁。如今仿佛蚂蚁社区首发云开见日般,伊尔根觉罗氏的双眼不再阴沉,而是带上了慈爱与满足。淑嘉甚至觉得,这才是当日那个端庄的小姑娘成长后该有的模样。
    伊尔根觉罗氏是满足的,因是产妇,被大家谅解,同时要求她不要起身。伊尔根觉罗氏就着倚坐床头的姿势,双手交叠,压在腿上,权作行礼。皇太后喜欢热闹,喜欢儿孙满堂,直说伊尔根觉罗氏辛苦。
    惠妃也说:“你辛苦了。”
    辛苦二字,险些把伊尔根觉罗氏的眼泪给招下来。连忙拿帕子试泪,惠妃已经坐到床边儿上拉着她的左手了。伊尔根觉罗氏哽咽地对惠妃道:“额娘,我这才算是对得起他了。”
    她嫁胤禔,自是指婚。她爹本就与明珠走得近,当然也知道一点大阿哥的小心思。新嫁娘的心思,百转千回,一时是因得嫁入皇家的兴奋、一时是对未来丈夫抱负的担心,更有对未来丈夫的幻想。
    及至见了,胤禔是个长相不错的青年,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朝夕相处,更有了一种相濡以沫的味道。胤禔对她很好,婚前,他有侍妾。婚后,她心中不是不酸,却也忍住了不要明显表露,他终究没让她面上难看,不似太子,老婆没娶,儿女各成双。
    婚后胤禔一直与她腻在一起,不管是想要生个嫡子的心思占了多大的份量。即使是她生了女儿,他脸上失望看得见,还是对她说:“咱下一个生儿子。”
    一个女儿、两个女儿、三个女儿、四个……还是女儿。在太子抱了庶子之后,她快撑不住了,他还是坚持住了。就冲这个,不管他对她的好里,有几分是为了她,有几分是别有心思。她都格外的感激。
    如今,终于……圆满了。
    伊尔根觉罗氏脸上的表情,让观者伤感。
    皇太后存不住心事:“哎呀,大喜事儿,哭什么?咱们好好琢磨琢磨满月酒才是真的。”
    被她一搅和,什么感慨都没了,光剩下无力了。
    这老太太!
    淑嘉眨眨眼,发现四周的人从佟妃、德妃等开始,到大阿哥家的侍妾们,与她都是一样的表情。无语地抖抖嘴角,上前对伊尔根觉罗氏例行道喜、安慰。
    伊尔根觉罗氏也回说:“这些天有劳您了。”淑嘉回一声:“应该的。”就闪了闪身子,让其他人来表明心意了。大家都说了几句场面话,看一看,感慨的氛围已经被皇太后破坏了个干净,于是从佟妃一句:“老祖宗,孩子也该累了,叫她歇着罢。”为信号,陆续撤退了。
    淑嘉满心诡异,也转回了毓庆宫。她儿子别再饿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附赠絮叨——《昨天一时手抽造成的惨案——现码党用一个乌龙庆祝本文章节过百》
    昨天,是个值得记念的日子,昨天,我双更了。起因,很乌龙。
    话说,昨天,某肉码完一章,更掉,发现是99章。下一章是100了啊!要记念一下,决定为了保证更新,先把100章码出来,丢存稿箱子里。
    鉴于某肉已经沦为现码党很久,已经习惯了点‘直接发表’按钮。悲剧,它就这么发生了……我应该点‘放入存稿箱’的!
    存稿就这么发出去了!
    泪奔,老天让你输,不服都不行!真是一天的有存稿人士都不让我做啊!继续现码党。
    码的时候还得意来着,码完了把TXT发给胖胖看,也算是当一回人家弟弟的福利。虽然这个胖子他从来不留言,一直在潜水,还美其名曰:投亲友票不太好啦。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新的一年又将至
    弘昱生在九月三十,他洗三的时候就步入冬天了。宫里的地龙早已烧了起来,各种手炉、脚炉、手捂子,都出来了。女人们把各式金质首饰又拿了出来,应季的衣服都晾晒好了。胭脂水粉拿出来,开镜匣、描长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能在聚会上露一小脸儿不是。
    皇太后的生日在十月初三,也就是说,大伙儿刚从洗三宴上回来,次日就得到老太后面前彩衣娱亲。
    今年康熙不在,他还带走了大批的亲贵大臣,整个京城都冷清了下来。宫里呢,也因为走了好几个阿哥,着实冷清了不少。远在草原上的康熙,不知为何还下令,大家不要聚会了,都散了罢——当然仅指对外官而言。
    在宫里,皇太后的生日宴照样是热热闹闹的。
    大福晋在坐月子,当然是来不了了,除了她,女眷们能到的都到了。只是大阿哥家的几个女儿,由惠妃带着而已。
    说起来,康熙家的金枝玉叶们着实不少。康熙是个多产的皇帝,同样的,也是个子女夭折率很高的皇帝,与皇子夭折率相对应的是皇女的夭折率,他亲生的头两个闺女都没活下来。加加减减下来,因为基数比较大,存下来的格格、公主也是不少的。
    淑嘉掸眼一看,出嫁的和硕纯禧公主(大公主、恭亲王常宁之女、康熙养女)、和硕荣宪公主(二公主、皇三女、荣妃所出)、和硕端静公主(三公主、皇五女、贵人兆佳氏所出)俱不在,因康熙北巡,估计是同丈夫一道,在草原上陪游了。
    在场的最年长者便是贵人郭络罗氏所出已排序为四公主的皇六女,她是康熙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的生日,淑嘉记得颇为清楚,在宫里有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记清这些生日。今年十七周岁已过,算是大龄未婚女青年了。搁宫外,都可以报个超龄自行婚嫁的那一种。
    但是她的情况又有些特殊,康熙的女儿,一向晚婚。她的姐姐们无不是二十上下才受了封号,然后出嫁的。所以,十七周围的四公主,仍然小姑独处,在宫中也不算是不妥。淡施脂粉,斯斯文文地坐在那里,口角含笑又不显轻佻。偶尔还侧过脸来与旁边德妃所出之皇九女,今年十六(虚)岁的五公主小声说上一两句话。
    五公主端庄秀丽,是皇太后带大的,比起那位同是皇太后带大的五阿哥,她的各方面的教育显然要好得多。
    六公主(皇十女、庶妃纳喇氏所出)、七公主(皇十二女,德妃所出)、八公主(皇十三女,与十三阿哥同母),年纪递次相差一岁,九到十一(周)岁不等。三个人正好凑在一起,算是按年龄分的小黑体。
    八公主还分神看看她的小妹妹,隔着皇十四女的同母妹皇十五女。皇十五女正好奇地看着被乳母抱在怀里的皇十六女,这个孩子一周岁多了,正处在咿呀学语而又规矩管不到的年纪,热闹的场面令她很兴奋说着只有她自己知道意思的外星语,令六岁的皇十五女很感兴趣。
    (某肉乱入:没写到的皇女就是已经死了的或者是还没生的。)
    看到一群青春年少的美少妇,想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胖子的妈,淑嘉不由不悲从中来。
    那边儿,皇十五女的注意力已经被她侄女儿吸引了过去了。
    皇十五女的侄女儿,或者说,康熙的孙女儿,目前存活下来的一共有五个,其中四个是今天没有出席的大福晋出品,另一个是四阿哥的庶女。幼儿园小班年纪的大阿哥第四女,正在努力分辨,为毛同样的年龄,她要管自家三姐叫姐姐,而要管皇十五女叫姑妈。
    光看这一群大大小小的姑奶奶,就知道今天这康熙不在的庆生会,绝对会热闹了。一拨一拨一拜寿的人,先是胤礽带着留京的兄弟与近枝宗室,拜完了,出去家宴。然后是女眷们,人数众多,先从宫妃们开始。
    只有到这个时候,你才会觉出康熙的后宫之充盈,一个目前没有定级,却隐隐超出众人的佟妃,四大天王按妃待遇供给的还有两个、嫔与按嫔待遇供给的又是六人,接着是一大把的贵人,几乎分不清谁是谁的答应、常在。算起来,编号得有四十开外了……
    也许,可以用这个来告诉自己,胤礽那俩小老婆,其实不算什么的。要是胤礽他妈还活着,非得膈应坏了不可。
    淑嘉心说,反正我是太后孙媳妇辈儿的,不要出头不要出头。其实吧,在宫里混,要想得个好名声,除了与人为善不惹事之外,关键还要在于——少出风头,出头的那是王八,早晚叫人炖了喝汤,补了别人的身子折了自己的命。
    你要老实本份了,谁都挑不出毛病,你也就安全了。
    对于太子妃,更是如此,她又不需要争表现求晋升!太子升了她自然跟着升。
    话又说回来了,一应礼数做全了,就够她受的了。数数上边儿的那一串人头,再加上在草原上晃荡的那些个,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人做生日,还不止一个。季季有人‘偶感风寒’,都要探望。年年有人怀孕,一生孩子你就要准备洗三、满月、百日、周岁……
    这些都忙不过来呢,自家里还有个小祖宗要照看,还有个大号的要担心他别犯二,还有撷芳殿的一大帮子也要顾着,然后是守好门户,看好底下的人让他们不要惹事端。
    活儿够多的了,不需要再自找麻烦了。
    果然,这样的太子妃是讨喜的。皇太后问话的时候,事关毓庆宫的,一一说得有条有理,关于后宫的,半字不掺和:“昨儿——”食指抵着唇边儿,作思考状,“弘旦(说这两个字的时候心中在泪奔)闹了半天儿,我哄他来着,倒没听说这件新消息。”
    这样的做法很得大家喜欢,所有人都说,太子妃真是个温柔贤惠的人,孝顺长辈(在宫妃们无法应付皇太后的时候被拉来顶缸,陪老太太说外星语),宽待下人(遇到后宫里有什么不太好的事儿,她也不会越权去管),对大家都很和气(也不乱说大家的八卦)。
    足够了。
    是以太子妃每日里除了必要的请安与探病一类的应酬,只是窝在自己的地盘上,居然很得大家的喜欢。
    淑嘉心说,距离产生美,不是么?继续笑着陪皇太后讲古,不行了,皇太后刚刚正对惠妃说:“我瞧那个汉字儿就头疼,能认得的人已经很了不起了,你说对吧?”
    她抚养的八阿哥写的字,在皇子中那属于需要万年补考级的。惠妃已经有些坐立难安的倾向了。
    偏偏皇太后看着儿孙满堂,正高兴,还要表现一下自己的善意与回护。她还四下拉人表示赞同,宫妃们想笑又不敢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