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契丹王的女人 >

第27章

穿越之契丹王的女人-第27章

小说: 穿越之契丹王的女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权力而奋争。他不可能一让再让,一忍再忍。

  即使母后当初杀了上百名大臣和贵族,现在还是不一些贵族为他鸣不平,暗中怂恿他夺取属于自己的皇位。

  他都一概置之不理,不予回复。契丹需要安定团结,才能发展壮大,无论是他还是二弟耶律德光,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都是可以的。

  从耶律德光登基以来所做的各项措施和制度,都是以契丹国大局为重,于国于民非常有利,他确实是块料,跨上战马能叱咤风云,坐上龙椅能治理国家,的确不负重望。头三把火烧的轰轰烈烈。

  他们兄弟之间经常会有书信往来,共同探讨时政。

  耶律倍不认为这是皇上的本意,他一定是听信了奸人的挑拨,才对自己起疑心,做出这等举措。他要去面见皇上,向他表明自己的心迹,无意与他再去争什么皇位、天下,让他放宽心便是。

  耶律倍让侍卫备好马匹,向皇宫而来。

  新皇登基后,他原来的东宫被改造,没收回去,皇上又赐他一座新府。他也认了,因为毕竟不再是太子,住在皇宫确实有不便之处。

  来到宫门口,被守门的侍卫拦下来,以前这种情况是没有的,他随时可以出入皇宫的。

  “我有急事要面见皇上,为什么拦我。”他怒斥道,真是虎落平川被犬欺呀,满腹怨恨向侍卫发泄出来。

  “请人皇王见谅,这是侍卫长的命令,从今以后进皇宫要得到皇上的许可才行。”侍卫当仁不让的回答。

  耶律倍一马鞭甩了下去,向侍卫打去。侍卫没有躲闪,任他抽打。宫门口聚了不少人,在指指点点的说着。

  侍卫又来了不少,堵住了耶律倍的入口,同他及他身后的侍卫们对持着。

  皇上的卫队长耶律单赶了过来,“人皇王先请回,皇上现不在皇宫内,巡视军队去了,等他回来后,在下会禀告于他,再做决定。您这样子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人皇王是明白人,如果没有皇上的命令,给我们一千个胆也不敢这样做的。”

  耶律倍刚才是气昏了头,主要也想发泻一下心中的怨气,听他这么一说,想想也是这么个理,掉转马头,回府去了。

  在军营的耶律德光第一时间已得到了消息。他没想到耶律倍会如此大胆无礼,敢鞭打自己的侍卫,大闹宫门,成何体统,他还把自己这个皇上放在眼里吗?

  耶律德光连夜发布了几道命令,布署重兵,严防不测,军队进入战备状态,皇都全城警戒,不许闲杂人员相互走动。

  将离契丹皇都最近的东平郡升为南京,命东丹国皇城立即迁至南京。

  布置完一切之后,他才回到皇都。没有见任何大臣,径直来到紫薇宫,来找婉婼。

  向她简单说明情况后,然后又说“为安抚一下皇兄,你随我一同去他府上,向他说明清楚,之所以做这些并非是针对他个人而言,也可以堵一下那些大臣的嘴,让他们不要天天在我耳边说些伤害我兄弟之情的话来,也好还他个清白之身。”

  “你这样做真是替他着想就好了,但愿你不是口是心非。”婉婼意味深长的回答,她也希望去见一见耶律倍,让他不要太过计较这些,清者自清,淡泊宁静最好。

  耶律德光和婉婼一行来到耶律倍的府门口,事先没有通知他。

  所以当耶律倍听到皇上到来后,有点吃惊,不敢怠慢,慌忙出迎。

  耶律德光上前拉住他的手,亲切的叫了声“哥哥”,久违的喊声,使耶律倍双眼含泪,仿佛又回到了天真活泼的童年。

  德光也双眼含泪,两双大手紧紧的纂在一起,周围人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耶律倍这才发觉自己还没有行君臣礼仪,刚要下拜,被德光给拦了下来,“哥哥,我们今天没有君臣,只是兄弟。”说完拉着耶律倍一起走进房内。

  来到耶律倍的书房内,看到一幅没有画完的画,还有几本书散放在桌上,拿起一本,翻了一下,又放回原处,“哥哥还是这么爱读书作画,德谨很是佩服。”

  婉婼站在书架前,左看右翻的,这里的书实在的是太多了,一时不知拿那一本好。

  侍卫及所有的随从都站在院内等候,屋内只有他们三人,大家都是老相识了。

  “你早就答应要为我画一幅肖像,不知什么时候合适呀”婉婼不满的说。

  “倍随时都有时间,看公主的时间了。”耶律倍谦逊的回答。

  “这样就好,我每天都会恭候您大驾光临的。”婉婼调皮的回答。

  耶律德光带她来就是要缓和一下气氛,调节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她来会事半功倍的,果然如此。

  “你们先谈画像的事情,我去拜见一下皇嫂,见见侄儿们。”他说完便走了出去。

  屋内只剩下了耶律倍和婉婼俩人,顿时空气有些凝固了。

  婉婼笑了一下,望着他问“住在这里还习惯吧?”

  “这里是倍的故乡,倒是公主一向可好?”耶律倍望着她深情的问。

  他见到她时,所有的不快和委屈全都烟消云散了。他觉得自己失去皇位和江山并可惜,最可惜的是失去了她,这才是最遗憾的事情。如果她再次让他选择江山和她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他要她,不要江山。

  一切都晚了,世间没有卖后悔药的,时间不可能倒流。

  她和德光如此的默契,情投意合。能看得出来二弟看她的眼神都与众不同。

  对于皇上和皇后的事情,他有所耳闻,只有他最明白其中的缘由。这是德光的长处,一旦认准的事情,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做,不受任何干扰。

  “其实我挺羡慕你现在的生活的,可以随心所欲的做做自己的事情,不再受政事的制约,说起来倒是件好事。”婉婼旁敲侧击的说,她真不希望他再为什么江山社稷放不下,好好静下心来做做学问,是件多么好的事情。

  耶律倍苦笑一下,他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可是他真能踏踏实实的过舒坦日子吗?

  “德谨告诉我说,要把东丹的皇都移到东平来,改称南京,其实这样也好,离亲人和故乡近一些,也能让他放心,不再胡思乱想,这样对你对他都是件好事。”婉婼向他解释。

  耶律倍吃了一惊,没想到耶律德光动作如此之快,没同他通报一下就自作主张,帮他迁都,更别说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了。

  他望着她,没有作声,在人家的屋檐下生活,有什么可说的,即使他要自己的命,他能不给吗?

  “他事先应同你商量一下才对,不过事已至此,我认为不要再计较这些了,由他做吧。你倒是应该过一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寄情于山水之间,陶冶一下情操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操心吧。”婉婼安慰他说。

  “其实我早想把契丹和东丹的居民互迁一下,让东丹先进的生活方式带动一下契丹,相互融通。皇上这一做,我倒是省了不少心。”他自嘲说。

  “高处不胜寒,你精通阴阳之术,对帝王的心机,一定会了解和理解的,无论是谁做皇帝,都会这样做的。”

  耶律倍认同她说的这些,只是不愿面对。

  正是因为他通阴阳,精道学所以才有“让国”之举。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两句是老子最高深的思想,其实也是最浅显的道理。自我、平常、和谐和循环是人生的最大智慧。只要你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看透自我,包容他人。就是应扣了精妙的道家思想了。

  只是现实与理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说着容易做着难啊!

  。。。。。。。。。。。。。。。。。。。。。。。。。。。。。。。。。。。。。。

  非常抱歉,由于有一些事需要处理,这几天没有正常更新,很是对不起大家,现在又恢复正常了,希望一如既往的支持我。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正文:第五十章 王道]


  耶律德光恩威并用,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不惜屈驾到耶律倍府上安抚一番,稳住了大哥愤慨不已的心,成功的将东丹国皇城迁至南京,又大大缩小了东丹国控制的范围。

  面对既成的事实,耶律倍无可奈何,只得束手从命,前去南京赴任。

  来到南京,每日里吟诗作画,游山玩水,好不自在。无疑向皇上表明自己没有任何野心,只想逍遥自在的生活而已。

  然而这一切还是不能让耶律德光完全放心,他亲自挑选了精兵强将,让他们前去南京,监视人皇王的一举一动,防他暗中生变,严防渤海有变。

  婉婼不时和耶律倍书信来往,无非谈一些四书五经,读书心得,相互推荐一下自己认为的好书。

  她如愿已偿的得到了自己的肖像画,让人装裱一下,挂在书房的墙上。

  耶律德光站在那里久久的凝视着这幅画,可以说,耶律倍的确抓住了婉婼的特征,寥寥几枝梅花,衬托出人物悠远而漫长的思绪,远眺着遥不可及的地方……,确实精准。

  “该做的你已做了,别再步步紧逼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欺人太甚,他一再向你表明无意与你再争夺皇位,愿辅佐你共振契丹大业。无论怎么说他都是你的亲哥哥,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婉婼站在耶律德光的身后,劝解着。她担忧耶律倍的处境,不知这位皇上下一步又会做出什么举动来。

  他没有回答,转过身来,将她拥在胸前,心里有点酸楚,她什么时候这样关心过自己?

  “你不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吧,如果那天你能这样对我就好了。”他感慨的说。

  虽然他了解她的心思,但时间长了,也会生出怨言来,越是她最亲近的人,最爱她的人,越是得不到她的关心。整天是想着那些弱视群体,强大了反倒是种过错。她对别人这样无所谓,但不能对他这样,她是他的女人,是契丹王…耶律德光珍爱的女人,不许她对别的男人动一点心。

  她与耶律倍的书信来往是告诉过他的,总是让他心里有些不舒服,更何况对方是多才多艺,他最大的政敌前太子耶律倍。

  他的这些小肚鸡肠婉婼当然清楚,其实她这样做处处为他着想,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不让他走极端,他怎么体会不到她的良苦用心呀。

  其它事情还好说,一遇到耶律倍的,俩人总会争执不清,谁也无法说服谁。看来他非要斩尽杀绝才甘心。

  其实她从心底里是欣赏和佩服他的,只是不愿轻易在他面前表露出来。可能是耶律倍处处受限,无法施展自己的治国方针,所以他们没法进行纵横比较的。

  不过耶律德光无愧于他这个位置,就目前情形来看,他具备了一个有作为名君的特点和素质,这对于契丹的发展来说确是件幸事。

  耶律德光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人不疑,无论是汉人或是契丹人,只要你有才能,他都会不拘一格的加以任用,这对于汉人来说,确实是种激励。有很多中原才俊前来契丹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管理经验,为契丹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动。

  面对日益增多的汉人,他采用因俗而治,汉人治汉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和改革,优化和采用中原先进的管理经验,鼓励汉人开荒种田,以改善契丹游牧民族的弊端。

  又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婉婼和翠玉带了两名护卫一起出行,去体验丰收的喜悦。

  他们一行来到汉人比较集中的地方,百姓都在忙碌着收割庄稼,他们大多都是中原来的汉人,春耕秋收是他们的生活规律。

  婉婼停下来,同田间一位老伯交谈着,今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老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笑的嘴都合不拢。

  一队人马横冲直撞的奔了过来,扬起一团尘土,滚滚而来。道路比较狭窄,他们没有列队前行,象是在赛马,从田间奔过,所到之处,庄稼全无。

  正在地里收割的百姓无法阻挡,眼睁睁的看着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糟蹋的全无,只能怆地大哭,无计可施。

  从衣着上看这是一队契丹人,他们是不知道种庄稼有多么的辛苦。

  翠玉气的跳上马去,要去拦住他们,被婉婼及时制止了。他们速度太快,这样做会有危险的,他们也不会轻易停下来。

  她让一个侍卫躲起来,用箭射跑在最前面的那匹马,这样能使马队停下来。

  果然,中箭的马卧倒在地,上在的人一下子被甩了下来,其他人急忙勒紧缰绳,停下来,寻找射暗箭的人。

  婉婼和翠玉走上近前,“你们为什么不走道上,这样随意践踏庄稼,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