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超级程序 >

第2章

超级程序-第2章

小说: 超级程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地到处还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这里却已经解放,进行了土改,农民翻身,分房分地,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实现了多少辈子的梦想,一片喜气洋洋。吴老幺给三子取名吴亮,是说天亮了,人的心里也亮堂了,儿子生活在这个年代,前途也光明。政治上的解放,人的心情好了,生活好了,一切都好了。人们普遍被激发出巨大的建设热情和冲天的干劲,焕发出惊人的创造激情,也特别表现在人口的创造能力上,物质生产力的解放也带来了人口生产力的解放,多子多福的古老观念仿佛受得了空前的鼓舞和激励,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饭吃的承诺和尽管只是低水平的保障,有效地保证了新生儿的存活率,人们在为人口的激增而感到喜悦和欢呼,人多人情高干劲大,干事业动不动搞人海战术,场面恢弘,人们喜欢看那个人头涌动万众一心的场面,竟然产生了人海战术偏好。

    吴老幺给地主扛活时就认干,干起活来干净利索,把庄稼侍候的让东家非常满意,村里的地主都愿意雇他当长工,赶上忙季时为他改善伙食,给他炒他特别爱吃的葱爆肉,有酸菜粉条炖猪肉,还适当地给他增加工钱。他这个人很忠诚,他想,投亲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下店、下店不如下地。他经常念叨,多种地多上粪、穷了别把亲戚奔,打渔摸虾、饿死全家,渔业不保准、五马倒六羊、越倒越贫穷。老吴骨子里看不上副业,认为干那些事是不务正业,他一心朴实务农。

    那里的土质好种什么丰收什么。吴老幺信奉的是给谁认真干好好干人家都不会亏待自己。他一直在崔姓地主家干活,崔姓地主也很会用人,在吴劳模的精心侍弄下每煨熟一块土地,地主便会给他换块生地,吴劳模与土地结下了深厚感情,每离开自己精心侍弄过的熟地,都会象告别亲人友人那样割舍难离,象离开自己的孩子那样痛心难过,他趴在自己耕耘过的土地上痛哭,然后跪在地上虔诚地用双手挖起一捧土放到备好的一个筐里,如此下去,他用来装熟土的专用筐已经装的满满的,那筐土已经成为他对土地热爱的象征,他会经常眼泪汪汪地望着那筐土,会渐渐地在脑海中变成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又由土地不知不觉地幻化出自己一家老小的生计、幸福和欢乐。可他知道这只是梦想,梦想也是寄托,随着筐里土的积累,他对土地的热爱也在积累着,逐渐变成越来越强烈的渴望和期待,他在想象着、渴望着、幻想着、期待着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解放了土改了,吴老幺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因为家里人口多分到了大房子和大园子。当吴老幺第一次站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时,甚至比有孩子的感觉都更加喜悦、幸福和欢乐,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给自己干活,感受到的是从来没有的过的充实、自信,他感谢给他土地的党,感谢给他带来好运的新社会,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浑身都好像有了使不完的劲儿,不分白天黑夜地在属于自己的那块土地上播撒着自己的汗水和希望。他的实在、认干、精通农耕、不得罪人的品格,在村里赢得了好口碑,很快引起了工作组的关注和重视,便有意接触他观察他培养他,先发展他入党,后来就任命他为村支部书记,又被县里推荐到省里,连续三次荣获省劳模省人大代表,那一带都知道大榆树村出了个省劳模,大家渐渐地叫他吴劳模,这样的叫法好在顺嘴顺势,也就越叫越响越响越真,年轻的一代听了以为吴劳模是他的真名。本来就性情外向的桂芳,也被卷入到那个年代火热的生活中,并以好联系人、乐于助人又很健谈的品行,入了党很快又被安排当了村里的妇女主任。

    &;lt;a ;href=&;gt;起点中文网&;lt;/a&;gt;&;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二章 人梯效应
    吴劳模的风光和荣誉也使桂芳感到格外的体面和喜悦,子女们在社会上也有一种根红苗壮的安全感。时光已到了1955年,此时吴家又陆续新添了四子吴实、五子吴华。吴劳模夫妻全身心投入于村里的工作,无心经营家中事业,一般农家都是猪马牛羊鸡鸭鹅齐全,他家却只有零星鸡鸭和一口猪,老大吴全读完小学便跟随父母干些农活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这时正逢农业合作化的高峰,衣食完全依赖于集体,已经看出家庭劳力少人口多生活日见困难的迹象。偏在这一年又生下六子吴为,生活重担一下子全压在老吴和老大身上,桂芳因有年迈体弱多病的婆婆和幼子需要照料,忙于繁重的家务。老吴夫妻看着渐渐长大的吴全,忙着张罗婚事,年迈多病的老母又不断催办着急抱重孙,又有许多村里邻村的姑娘相中了老大。吴全看着家中境况,老二老三陆续到了求学年龄增加了家中开销,如果自己结婚,彩礼婚庆无疑会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他决心延缓自己的婚事,为父母分忧,为弟弟们上学创造条件。吴劳模的孩子虽多却都是男孩,吴劳模非常想要女孩,真是天随人愿,1957年霜降桂芳生下小女,取名吴霜。吴劳模的父亲和他自己都是单传,到了他的下一代改变了遗传路线,儿女成群,多子多福多寿有了吴霜后的第二年,吴劳模去省里开会返回的路上,看到村里队员们正在挖大菜窖,他也走去加入挖菜窖的行列,他与另一人扛着搭菜窖横梁的圆木刚好走到两边各自的位置,搭伙的那个人也没有打招呼就把肩膀一抖自己扛的一头形成的向下冲力,把老吴闪了一下不幸地掉入菜窖摔成重伤公社安排住了院。这样一来,家庭人口本来就多孩子又都比较小,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都落到了桂芳和吴全的身上,桂芳既要出工又要照料家里,起早贪晚累出一身病,刚四十出头看上去已经满脸邹纹显得很憔悴,但她性情刚强,咬着牙坚持着。好在乡里考虑劳模因公负伤又是省劳模,免费为其看病,考虑他病好后一时干不了农活,便安排到乡供销社转为国营工人打更。老二在村里的小学毕业,看到家中景象不忍继续求学,但老大说服父母力主让二弟继续求学,二弟选择了减免学费的师范学校。这样的选择无疑意味着老大自己只好继续延迟自己的婚事。孩子们冬天身上穿着破旧的露着棉花的空心袄和棉裤,脚上穿着露脚趾的棉布鞋,桂芳看着心疼也只好哪破了补哪,边补边落泪。桂芳也想到亲属或者左邻右舍去借粮借钱,可人家不敢借怕的是借了还不起。老大的婚事更让桂芳揪心,决心把老大的婚事先办了再说,可是家中无钱,这时只好硬着头皮向亲戚借钱。俗话说,救急不救穷,给穷人借钱是往灶坑里扔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难怪有钱人看到穷人来借钱心就发狠,用钱去填穷坑,不能填。无奈之下桂芳舍着脸到同母异父的妹妹家借钱,走进人家的家门,那位妹妹一见到她,看到是姐姐,想象中却变成了穷坑,脸上顿时象挂了霜,待理不理的样子。那个口可是真难张啊,难说也得说啊。本来妹妹家中人口少劳力多家道殷实又刚卖了猪,却一口回绝了。桂芳听到妹妹亲口说出没钱的话,霎时感到明明是大白天的天仿佛一下子变黑了,本来就体弱多病加上失望的打击简直要虚脱了,也不知是怎么走出了妹妹家的门。桂芳在往家走的路上朦朦胧胧想到老吴有个远房的叔伯弟弟,过去老吴当书记时两家走动十分亲热,便向他家走去,可一想到那兄弟媳妇,便又有些心冷意怯,脚步越发显的沉重

    这几年,桂芳的耳朵里几乎灌满了村里人对她家的议论,就是太穷了,夏天已经是七、八岁的男孩子只好光着屁股,冬天则勉强穿着打满补丁还露着棉花的破旧棉衣,好歹让小女儿穿戴齐整些,炕上是又脏又破芦苇编织散了花露出炕土的炕席,屋角的炕柜上胡乱码放着破旧被褥,柜门敞开着,里面乱糟糟地堆着破旧衣物,调皮的孩子吊在柜门上打秋千,有邻居的老太太在窗前经过看到这个景象,感叹道,你们家柜子里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啊?一年到头过年时辛辛苦苦攒几个钱让一家老小吃上一顿饺子。有些人家扬言有女不嫁老吴家,那位叔伯弟妹,矮个头,又窝着个腰,塌鼻梁下巴上卷两眼深陷脸盘狭小,看上去仿佛是在生长中被什么在脸上揉捏过一般,五官不成比例地揪揪着,其貌不扬、其音不正、其心不善、其言伤人,说老吴家的钱还没有她家针线笸箩里的零钱多,她家划拉划拉箱底够老吴家过两年,说着这话脸上现出鄙夷又得意的神情,手还比划着。桂芳想象到那婆娘丑陋的样子心就先寒了。还有几家亲戚可境况与自家差不多少,自己娘家的情况虽然好些,但一想到兄弟媳妇那副嘴脸怕给惹出什么麻烦,根本不敢张那个口,给亲娘添孬糟,别人那里就更不好张口借钱了。

    桂芳就这样尴尬失望的回到家中,老大一看妈妈回来的脸色便知,心里比妈更难受地说,妈就不要总惦记我的婚事了,等情况好转再说,三弟挺聪明学习还好,送他去读书将来会有出息的,还是先考虑三弟上学的事吧。桂芳看着吴全黑瘦的面孔,心里很难过,很内疚地说,你已经二十好几的年龄了,我和你爸都很着急,本来你奶奶就非常着急抱重孙。你已经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小二了,再不给你办婚事,我和你爸心里会更不好受。老大说,我的事再拖个一两年也没什么,可三弟上学的事却耽误不得,他很机灵学习好正好刚考上县一中,耽误一年就会耽误一辈子。桂芳一听,很心疼地说道,那可苦了你了,等到开学,你去送小三,也出去走走看看。吴全听了非常高兴,难得出去走一走见见世面。

    农村穷人家的孩子,大多怀着既想脱离农村又想减轻父母负担的矛盾心情,离开农村的方式不外是求学、当兵、亲友拉扯、城里招工,罕有什么人间奇遇。现在吴亮成功地考上县一中,就意味着离大学越来越近了,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本来看上去就是一个很精神的孩子,虽然因为营养不良显得瘦小些,两眼却炯炯有神。他太渴望上学了,可面对家庭的困难,几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又只有大哥一人在妈妈跟前,父亲身体又不太好,二哥一时还借不上力。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走向哪种选择带有极大的偶然性。这时在县里求学的二哥回来了,自然带给弟弟妹妹一大包吃的。二哥也是专为此事回到家中的。他非常清楚家中的难处,但他更知道三弟求学机会的可贵。他也知道爸妈深明事理,会支持三弟求学,更知道大哥会理解支持三弟上学。他回来主要是为了打消三弟的顾虑,说服三弟。他说服的理由就是他很快就毕业了,就可以拿工资了,可以帮助父亲、大哥分担家庭生活的压力了。这使三弟坚定了信心,也鼓舞了母亲和大哥的精神。全家都为那看不见的未来一时兴奋起来。

    信心可以鼓舞人,生活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谁也解决不了。吴亮就带着这样复杂的心境走上求学之路。妈妈虽然给他带足了钱和粮票,可他知道那是家中仅有的钱财,他知道那东西的分量。他在那种压力下的选择是后来令母亲知情后痛哭一场的选择:吃野菜。他从来不上食堂,老师学生一开始以为他是到亲戚家吃饭。后来又以为是到他二哥那吃饭,却不知有亲难投。有一门很近的亲属,可他不愿意去打扰人家给人家添麻烦,更不愿意因为吃白食看别人的白眼。他更不会去二哥那里分食,他也知道二哥的艰难。他选择到郊区去挖野菜放到床底下,别的同学每到饭食便兴高采烈的端着盆碗去打饭打菜,他便借故躲开,后来便只有上课和睡觉时在寝室里。这时陆续传来食堂丢失东西的消息。他成了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上学三个月后的一天,有学生高兴地告诉他,食堂让你去吃饭,你先回寝室,班主任老师在那里等你。他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回到寝室一开门,却看见寝室里坐着班主任、教导处主任、食堂主任。他一看这个架势,便感觉不好。这时班主任老师说,你先坐下。他坐在自己的床上,低着头,手也没处放的感觉,仿佛在等待着对自己的宣判。教导处主任挺生气地对他说道,学校刚刚开完会做出决定,给予你停学半年的处罚。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大脑轰的一声,意识到上大学的理想从此破灭了,一下子好像虚脱了,身体发软,眼睛里蓄满了泪水。这时食堂主任很愤恨地说道,近来食堂常丢东西,我们经过跟踪暗地观察,发现是你偷的。吴亮小声地、底气不足地辩解道,我可没有偷食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