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新宋第一册·十字 >

第20章

新宋第一册·十字-第20章

小说: 新宋第一册·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已让他在客厅等候。〃一面递上一张名帖。侍剑接了过来,递给石越,却见赫然上面写着:〃真定府潘照临字潜光〃。   

  石越心里一动,连忙往客厅赶去,见潘照临端坐在那里,慢慢品着茶。   

  〃潘兄,久等了。〃   

  潘照临起身微微笑道:〃尚书省赐宴,不应当结束这么早,石公子难道是偷着跑回来了吗?〃   

  石越一句脏话几乎冲口而出:〃赴的什么鸟宴。〃话到嘴边突然警觉,便只微笑摇头,一面招呼潘照临入座。   

  潘照临察颜观色,知道多半有什么事情,却不方便开口。因正容说道:〃石公子,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潘某人这次是诚心投靠你而来的。〃   

  石越吃了一惊:〃投靠我?〃   

  〃不错。〃潘照临斩钉截铁地回答,眼中突然间精光四溢。   

  〃可我无权无势,一个白水潭山长而已,而观潘兄之才,绝非凡品。潘兄可是想我将你荐于皇上面前?〃石越觉得这个潘照临行事未免太出人意表了,就算他自己,也不会自恋的以为这时候以自己的权位,值得什么人来投靠自己。   

  〃非也,若想要功名,易如反掌。我自束发起遍览诸子百家,三年之后学纵横之术,五年小成,其后游历天下,已近十年。那富贵于我,全不足道,一生抱负,就是想成就一番大功名大事业,然而苦无贤主得辅。〃   

  〃你这话太大胆了吧?当今皇上,就是明主。〃石越作色道。他听潘照临出言犯忌,心中不免有所忌惮。   

  潘照临却毫不在乎,继续说道:〃今上自然是英主,能简拨王安石,那是有励精图治之心。然而一部青苗法,就搞得天下纷纷扰扰,均输、助役诸法,更是弊病百出,较古之明君,颇有不如。观其用人,则老成稳重之辈不得用,所重用王安石、吕惠卿,或志大才疏,偏狭专任,或口蜜腹剑,其心可诛,故此皇上虽有求治之心,却终不能致太平之世。〃         

←虹←桥←书←吧←。  

第55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13)         

  〃你如此非议重臣,何不自己一纸对策,叩阙进言,匡扶社稷?拿这些话在我面前说什么?〃石越半讽刺半质疑地问道。   

  〃石公子有见疑之意,还是真的糊涂?〃潘照临毫不客气反讽回来,〃王安石被重用,是他负天下大名三十年,兼有韩、吕世家之助的结果,我潘照临便是入朝,最多不过一馆阁,怎么可能和王安石争一日之短长?方今之世,可以和王安石争衡的,除开石公子,又能有何人?可以引大宋开创万世之基者,除石公子,又有何人?〃   

  〃你未免太高看了我了,我不过一个学院的山长而已。〃石越听得更是惊心,掩饰性地喝了口茶,暗暗观察着潘照临的神色。   

  〃潘某游历天下近十年,岂会随便找个人托付一生抱负?我在杭州就读到石公子的大作,其见识高绝,非常人所及,故有意来京一晤。当时还只以为石公子不过是个有见识的读书人。但其后我在潘楼街辗转打听,石公子每本书刊发的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刊发,我都查得一清二楚。唐甘南去江南办棉纺行,桑俞楚在京师办印书馆,石公子亲办白水潭学院,其中种种发明,让人拍案叫绝。而这每一本书出书的时间,其中都有深意焉。〃潘照临似笑非笑地望着石越。   

  石越轻轻呷了一口茶,笑问道:〃我能有什么深意?〃   

  潘照临笑道:〃心照不宣而已。〃停了一会,又说道,〃石公子,高手布局,自与旁人不同,而花如此多的心血与精力,其志绝非做一个学院的山长吧?皇上对石公子宠信方隆,借用王安石的一句话:此大有为之时也。〃   

  石越心中暗暗嘀咕:这个时候,自己应当不值得谁花这么大的力气来陷害自己。而且这个潘照临的见识,自己也是感觉得到的,用这样的人来陷害自己,未免太大材小用了。想通这一节,怀疑之心渐去,心里拿了主意,便笑道:〃那么敢问潘兄的抱负又是什么?〃   

  〃内革弊政,外逐强敌,有机会一展胸中所学。〃潘照临淡淡的说完,又恢复了那睡意迷蒙的样子。   

  石越淡淡的一笑,道:〃却不知大宋国内有何弊政,对外又要如何驱除强敌?天下大势,还请潘兄为在下言之。〃   

  潘照临用手指醮了点水,在桌子上一边画一边说道:〃今日国家之害,有旧害,有新害。旧害者有三,冗兵、冗官、财赋聚于京师。新害者,新法也……〃当下侃侃而谈,纵论形势,石越不住的点头称是,暗叹这等人才,竟然史册无名,可见各朝各代,不知都有多少贤才被埋没掉。   

  二人都是寂寞已久,潘照临一腔才学,却没有人识货;石越明明知道历史的走向,却恨不能警醒世人,这时候两人相遇,彼此都有知己之感。从此潘照临便入了石越幕府中。   

  名份既定,石越便将白日在集英殿发生的事情说给潘照临听,因道:〃圣意难料,我在朝中根基不稳,贸然介入朝政,虽是事非得已,也颇觉后悔。〃   

  潘照临细细想了想,笑道:〃无妨,公子今日所言,虽然表面看来,是新党旧党都得罪了,其实却不然。公子立身朝廷,此时不宜得罪王安石,然而又不能不偏向旧党,否则孤立无援,日后无以制衡王安石。今日所说的本是至理,如旧党中司马光、范镇、苏轼等领袖人物,都能知道公子深意,传到韩琦、富弼、陈襄耳中,肯定也会表示赞赏的。王安石虽然喜欢逆我者亡顺我者昌,但公子与王安礼、曾布交好,兼之圣眷正隆,公子亦无公开反对新法之意,王安石断无就此和公子势不两立之理。   

  〃而最重要的,是我断定,公子这番话,肯定能打动皇上。但要想真正巩固在朝廷和皇上心目中的地位,仅仅以一个经学大师的身份是不够的。皇上为什么倚重王安石?王安石每见有与自己意见不合之人,必欲除之而后快,皇上若不答应,他便以辞相要挟,皇上最后不得不听他的。究其原因,是皇上以为当世只有王安石可以帮他完成自己的抱负。皇上一心一意想做千古贤主,想要让大宋威加四海,而他想要完成这个抱负,现在来说,只有王安石一个选择。公子所要做的,便是让陛下在王安石之外,有第二个选择,而且还是更好的选择。〃潘照临抽茧剥丝,为石越分析朝中主要力量的心态。         

←虹←桥书←吧←。  

第56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14)         

  石越本来觉得事情漫无头绪,不知从何做起,此时听潘照临一说,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想了一想,却又觉得还有不妥之处,因说道:〃潜光兄的意思,是让我另树旗帜,和王安石争夺变法的主导权?这似乎失之过急了。〃   

  潘照临似笑非笑的说道:〃非也,非也,王安石施行新法,搞得天下沸腾,公子此时就要从中救火,让皇上了解你的才干,慢慢树立公子在皇上心中牢不可破的地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不必和王安石公开对抗,不需要逼迫皇上提前在公子和王安石之间做抉择。再者王安石搞得天怒人怨的事情,公子若可以从中周旋,把坏事变好事,则朝野上下,无不归德于公子,王安石反而没什么功劳可言。此外,旧党要攻击新法,这笔账也会算到王安石头上,对公子只有赞赏的份,可以说如此行事,则怨归于王安石,恩归于公子,上上之策。〃   

  石越见潘照临笑谈之间,把就王安石这样了不起的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中,真是佩服之至。目光看到他嘴角的笑容时,却又一次想起〃奸笑〃这个词来。他又把这个策略想了一想,觉得自己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方针了,便颔首道:〃潘兄所言,确是上策。不过若是总是为王安石补漏子,也是不够,我也必须做一些自己的政绩。〃   

  〃此时自己立旗帜,若是变法,则会引起旧党的反对与攻击;若不变法,有王安石在,实在难有什么成绩可言。公子还要三思。〃   

  〃你放心,我自有主意。〃石越微微一笑,〃我们现在要计议的,是如何帮王安石补漏子,此亦非易事。〃   

  石越和潘照临在计算王安石,王安石亦在自己的书房计算着石越。   

  〃这个石越,实非易与之辈。〃王安石蹙眉说道。   

  〃爹爹,不如让请皇上调他去做地方官,美其名曰为朝廷培养将来的宰相,免得让他在朝中碍手碍脚的。〃此时天气已转冷,王雱手里却轻轻摇着一把高丽传来的折扇。   

  〃你难道不知道这个石越自命清高,连官都不肯做吗?你怎么放他外任?〃王安石不满地看了王雱一眼,这个儿子聪明过人,就是喜欢自以为是。   

  〃他既不肯正儿八经的出仕,却又可以对朝廷大事指手画脚。天下的好事都让他占尽了。〃 王雱愤愤不平地说道。   

  王安石说道:〃依古制来说,石越其实是中朝官,皇上的参谋,他的立场现在还是很难说,前几日张若水从宫中传出讯来,说他在皇上面前推荐你,要皇上宠你馆阁之任,而且这一次在朝堂之上,对新法似乎也并没有很恶意的攻击,目前来看,石越并不是一个大的障碍。〃   

  王雱合起扇子,潇洒的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在手里轻轻敲打着:〃可他的所谓〃持平之论〃,颇能动摇皇上之心,这次若不是他,在集英殿上,皇上就会拿定主意处分刘庠、范镇。曾布资历不足以服大臣,辩才不足以动皇上,现在皇帝身边,正需要一个人可以随时向皇上解说新法的人,石越推荐我入馆阁,正好是个机会。不管他石越的态度如何,有我在皇上身边朝夕参赞,可以坚定皇上变法的意志。〃   

  王安石叹道:〃话虽如此,但你始终是宰相之子,理当回避。我正准备推出任子法,规范朝中大臣以恩荫为子孙谋官职,更不可给人口实,让人说我专门任用私人。虽然前次用你的计策,把策论刊发,皇上也很赏识,但能不能进馆阁,终究要看皇上的主意。我是不能为你讨官的。〃   

  王雱自信地笑道:〃爹爹,以我的才华,还怕皇上不赏识我吗?我料得皇上招我入馆阁是迟早间的事情。现在要留意的,倒是刘庠、范镇断不能留在朝中,否则反对者会群起而效尤,新法之威信就无法树立了。〃   

  赵顼在崇政殿里踱来踱去,烦闷异常。几个内侍小心翼翼地侍候在旁边,生怕皇帝天威震怒,就拿自己当了替罪羊。   

  〃盲人摸象,盲人摸象!〃赵顼抓起案上的一本书狠狠地砸在地上,突然想起一事,厉声喝道:〃传张若水、蓝震元。〃张若水和蓝震元是赵顼悄悄派出去了解民情的宦官,恰巧这两个人和王安石交情很好,赵顼因为听了他们的话,才对青苗法深信不疑。         

※虹※桥※书※吧※。  

第57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15)         

  不一会儿张若水和蓝震元就战战兢兢地走了进来。   

  〃你们两个上次出去查访民情,可以虚瞒之处?〃赵顼厉声喝问。   

  张若水和蓝震元早就知道集英殿发生的事情,二人商议妥当,知道这个主子的性格,如果自己从实说来,必是死路一条,因此只得硬着头皮说道:〃老奴绝不敢欺君,民间对青苗法欢喜得紧。〃   

  赵顼恶狠狠地盯着二人,咬牙道:〃若是查得你们两个欺君,朕定斩了你们。〃   

  〃老奴断然不敢。〃张、蓝二人叩首如捣蒜似的,尖着嗓子回道。   

  〃既然你们不敢,为何有这么多大臣上书说青苗法扰民?难道是他们全部都敢欺君?〃赵顼的目光似乎想扒了张、蓝二人的皮。   

  张若水灵机一动,连忙辩解道:〃奴才奉旨,了解的是开封府的民情,各路或有不同,亦不可知。奴才天大胆子,也不敢欺君的。〃   

  赵顼听了这句话,又想起石越在集英殿所说的,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脸上却不愿少了君主的威严,厉声喝道:〃退下去。〃   

  张、蓝二人慌忙退下。赵顼无力地坐在那张宽大的御座之上,心里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一心想做个中兴明主,以为王安石便是自己的诸葛亮、魏征,可是朝中却竟然因为这个变法闹得大臣水火不容。〃难道王安石会骗朕吗?不会的,不会的,王安石忠贞体国,绝对是个忠臣。〃年轻的皇帝把这种念头从脑袋里晃开,心里真是有无限的疲惫,〃也许真如石越所说,盲人摸象,盲人摸象!〃   

  〃陛下,陛下……〃有人轻轻地在旁边打断了年轻的皇帝的思绪。   

  〃有什么事?〃皇帝不耐烦地问道。   

  〃应当去给太皇太后和太后请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