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中外著名传说故事选 >

第9章

中外著名传说故事选-第9章

小说: 中外著名传说故事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龙宫里有条花鳞恶龙,是龙王的第七个儿子,称为“花龙太子”。这天,他闲得没事,在水晶宫外游荡,忽闻海面上有仙乐之声,便循声寻去,猛见一条雕花龙船,内坐八位奇形怪状的大仙,其中有个妙龄女郎,桃脸杏腮,楚楚动人花龙太子见此仙姿,魂魄俱消,早忘了师傅南极仙翁的忠告,忘了龙王母的训导,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

    八仙在海上寻欢作乐,怎会想到花龙太子半路挡道。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一个浪头,将雕花龙船打翻了。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心细,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锺离打开蒲扇蛰脚底;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只有吕纯阳,毫无戒备,弄了个浑身湿透。

    这时,汉锺离慌忙检点人数。点过来,点过去,只有七位大仙。男的俱在,独缺一个何仙姑。奇怪,这何仙姑到哪里去了呢汉锺离掐指一算,大吃一惊,原来是花龙太子拦路抢亲,把何仙姑抢到龙宫里去了。

    这一回,大仙们可大动肝火了。个个咬牙切齿,杀气腾腾,直奔龙宫。

    花龙太子知道七仙不会善罢干休,早在半路上伺候着。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珍珠鳌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来。汉锺离挺着大肚子,飘飘然降落潮头,轻轻煽动蒲扇。只听“呜……忽……”一声,一阵狂风把万丈高的和虾兵蟹将都煽到九霄云外去了,吓得四大天王连忙关了南天门。花龙太子见汉锺离破了它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突然窜出一倏巨鲸,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锺离。

    汉锺离急忙煽动蒲扇,不料那巨鲸毫无惧色,嘴巴越张越大。这下,汉锺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中,忽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那笛声悠扬悦耳,鲸鱼听了,斗志全无,竟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渐渐浑身酥软,瘫成一团。

    吕纯阳挥剑来斩鲸鱼,谁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仔细一着,眼前哪儿有什么鲸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纯阳恼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一旁笑谜谜说:“莫恼!莫恼!待我来收拾它!”

    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窜出海面。铁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只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要不是蓝采和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这巨鲸和章鱼都是花龙太子变的。这时,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撒蹄追赶。眼着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死了蟹精。

    花龙太子输红了眼,现出本相,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权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七位大仙各显法宝,一齐围攻花龙太子。

    花龙斗不过七仙,只得向龙王求救。

    龙王听了,把花龙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送出何仙姑,好话讲了一百零五斗,八仙还是不肯罢休。龙王没办法只好请来南海观音大士讲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八仙再也没有兴趣去游蓬莱岛了。大家都怪吕纯阳节外生枝,才寻来一场懊恼。吕纯阳笑着说:“这要怪何仙姑,谁叫她是个女的,又生得这么漂亮!”



………【19、聪明的贤妹】………

    每逢春节,侗家的媳妇们都要带上礼物回娘家拜年。回来时也要从娘家带样礼物来孝顺老公婆。

    这年正月初二,甫山的三个媳妇又要回娘家了。甫山对大媳妇说:“你要从娘家带块围天布来。”对二媳妇说:“你要从娘家带朵脚上花来。”对三媳妇说:“你要从娘家带个鸡蛋白来。”

    家公的吩咐,把三个媳妇难住了。大媳妇说:“围天布,哪里有这么大个天要多少布才能围得起,就是有这么多的布,哪个又拿得动,奈得何!”二媳妇说:“脚上花是哪样只听说脚上长鸡眼,生癞疮的,谁见过脚上开花。”枯媳妇说:“鸡蛋有白有黄,全白的鸡蛋哪里去找!”三个媳妇想来想去,不知何物,只好去求教贤妹。

    贤妹是对门屠夫家的独生女,村上的人都夸她聪明贤慧。

    大媳妇问:“贤妹妹,围天布是哪样”

    二媳妇问:“贤妹妹,脚上花是哪样”

    三媳妇问:“贤妹妹,鸡蛋白是哪样”

    贤妹边听边想,等她们说完,她就会明白了。

    “大嫂嫂,”贤妹对大媳妇说,“围天布,就是围锅布,我们侗家烧酒,不是要用天锅来烧吗围这天锅的布,不就正是围天布吗?”

    “二嫂嫂,”贤妹对二媳妇说,“脚上花就是绣花鞋嘛!”

    “三嫂嫂,”贤妹对三媳妇说,“一个鸡蛋白当然就是白萝卜了。”

    几天以后,三个媳妇从娘家里带来了围锅布、绣花鞋、白萝卜。老公公看到这些礼物,感到惊奇。心里默想,媳妇们会有这么聪明吗甫山又把三个媳妇叫到跟前。三个媳妇以为一定是拿错了礼物。忙赔礼道:“请阿求(阿求侗语即舅舅之意)多原谅吧!”

    甫山问道:“是谁叫你们拿这些东西来的”

    三个媳妇同声说:“对门家的贤妹说你要的就是这三样东西。”

    原来如此,一个黄毛丫头,真会有这么聪明吗?

    第二天,甫山走屠夫家的肉店,看见贤妹正在砍肉。

    甫山说:“阿妹,你给阿公称皮贴皮、皮打皮、皮绉皮的肉各一斤。”

    眨眼工夫,几只猪耳朵、几根猪尾巴和一大块猪肚皮,连秤也没过,贤妹就把它放在甫山的面前。甫山看着这些肉,嘴里不说什么,心里却在暗暗佩服这女子的才能。

    贤妹见甫山声不做、气不出;眼睛盯在肉上头,以为是甫山怀疑肉的重量不足,于是她拿起秤,把猪肚皮放在秤盘里,然后把秤砣线压在一斤的星子上,提起来见秤杆一展水平。猪耳朵和猪尾巴也同样正好一斤,不差一分半毫。

    甫山赞叹不已,连声说:“好,好,阿妹的眼力好、心力好、手力好!阿公付钱把你。”

    甫山还有一个满崽,二十岁未成亲。甫山心想,如果娶贤妹做自己的小媳妇,那该多好啊!老人的心愿,果然如愿以尝,时隔不久,贤妹当真跨进了甫山家的门槛,做起四媳妇来了。

    婚后的一天,老四在田里挖地,有一个骑马的公子向他走来。这个公子以为天下只有他聪明高贵,见到庄稼人总爱戏弄几句。他对老四轻蔑地说:“挖地郎、挖地郎,一天挖得几多行”老四回头望着挖过的土地,不知如何回答公子的问话。骑马公子见老四目瞠结舌的模样,又是一阵讥笑:“挖地郎啊,哑巴郎,只会捞来不会讲。”说完公子骑着马摇头摆尾哼着小调走了。

    老四被公子欺侮,又愧又气。回到家里饭也不吃,就钻进了被窝。甫山以为老四哪儿不舒服,要贤妹打个蛋汤送去。贤妹端到老四床边,老四劈头说:“老子气都气饱了,你还要我吃蛋!”贤妹见他发这么大的火,问他被谁欺侮了老四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妻子。贤妹听了很生气。一气公子欺侮人,二气丈夫太无能。

    几天来,老四仍在那里挖地。有一天又碰到了那位骑马的冤家对头,那骑马的公子见老四还在这里挖地,又说:“挖地郎、挖地郎,天天挖地几多行。”

    “骑马郎、骑马郎,天天骑马干哪行”骑马公子的问话还没讲完就被老四反问上了。

    骑马公子不相信这种田人会这么反问自己,便问他是谁教他的。老四说是老婆叫他这么说的。目中无人的公子哪信一个穷妇会有这么好的肚才!他对老四说:“挖地郎、挖地郎,回去告诉你婆娘,明天我要到你家去吃半天饭,你家要准备九样菜和一担粑粑。”老四见骑马公子要到他家吃饭,见他的婆娘,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老四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告诉老婆。贤妹听后埋怨丈夫出门总要带些无事生非的事情来。就说:“既然如此,我来对付他吧!”

    第二天,骑马公子真的来了,刚下马,贤妹就拿出一大蓝子苞谷说:“骑马公子,这半天饭是给你吃还是给这畜牧吃。”

    骑马公子真没想到这女子这样厉害,刚一到,就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骑马公子只好支支吾吾地说:“这半天饭就喂马吧,把九样菜拿上桌来。”

    说来就来,老四把一般炒得发了黄的韭菜叶子端了上来,贤妹拿起筷子尽往骑马公子碗里捡说:“公子多吃点吧,一年到头难得吃一回哩!”骑马公子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被弄得非常尴尬,为了摆脱窘境便叫道:“当家的,快把一担粑粑担上来。”

    “来啦!”话音刚落,贤妹就拿一根筷子,两头各穿着一个糯米粑粑放在骑马公子面前,要他挑回去。

    骑马公子想奚落贫民百姓,反被贫民百姓奚落,心里很不是滋味,饭也不吃了,说声有事,马上要走,当他一只脚踏上马镫,另一只脚还踩在地下时,他又回过头来问道:“你们看我这是上马还是下马”他心想这下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休想答得上,你要说是上马,我就下,你要说是下,我就上马,看你怎么个回答。这时贤妹也站在鼓楼门坎边,一只脚踩在门槛上,另一只脚还站在楼门内,她也泰然自若地说:“公子,你又说说我是进楼还是出楼呢”骑马公子又碰了个钉子,无趣地走了。

    在鼓楼里纳凉的村民无不拍手称快。



………【20、孟姜女的传说】………

    秦朝时候,在八达岭有这么两户人家,他们相邻而居,墙东是孟家,墙西是姜家,多少年了,处得跟一家人一样。那就两这年,墙东孟家种了棵瓜秧,结了一个瓜,顺着墙头爬过去了,在墙西姜家那边儿结着呢。瓜长得出奇得好,溜光水滑,谁见了谁都会夸。一来二去的,这瓜就长成了挺大的个儿。

    到了秋后摘瓜时,一瓜跨两院,怎么办呢家各分一半吧,于是就拿刀把瓜切开了。雇了一个奶妈,就把小瓜一切开,奇迹出现了,金光闪亮,里边没有瓤,也没有籽儿,竟然坐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非常讨人喜欢。孟家和姜家都没有后代,一看可喜欢了,两家一商量姑娘收养了。因为是两家的后代,于是就给她取名叫孟姜女。转眼,姑娘长到十多岁了。两家都出钱,请了个先生教她念书。念书得起个名啊,叫什么呢孟姜女成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秦始皇开始在八达岭一带修造长城,到处抓人做工。谁若是被抓去就不让回家,什么时候修好长城才能回家。

    那时候被抓去当工的人们都是没日没夜地干活,三天三顿饭,饿死和累死的人不计其数。范喜良是个念书的公子,他听说秦始皇修长城抓人,非常害怕自己被抓去,就开始了逃难的生活。他孤身一人,无亲无故,人地生疏,在何处安身呢他抬头一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不敢远走,就开始犯愁了。可愁又有什么用呢,只好继续往前走,又走了一阵子,他看见一个村子,村里有个花园,便走了进去。这里正是孟家的花园。就在这时候,正赶上孟姜女与几个丫环逛花园。

    孟姜女一看,葡萄架底下藏着一个人,不禁惊叫了一声。发生了什么事丫环们问:这里有人。孟姜女用手指着葡萄架底下说抓贼丫环一看,的确有一个人,刚要喊,范喜良见状,赶忙爬出来说:别喊,别喊,救我一命,我是逃难的。孟姜女一看是个年轻的白面书生,长得慈眉善目,仪表堂堂,不像是个坏人,就跟丫环回去找员外去了。到员外跟前,把情况和他一说,宽厚善良的老环就把范喜良带进来了。于是,把他请进来吧。员外说你姓什么叫什么员外问:姓范,叫范喜良。

    你家住哪里我家住在村北。你为什么要藏到我的花园中来呢因为秦始皇修长城抓人,我受不了那种非人的生活,没办法,只好跑到这儿来了。员外一看这个年轻人忠厚老实,就收留了他。范喜良在孟家住了好些天了,孟员外通过这些天的观察,发现范喜良的确是个不错的好小伙,心想,姑娘不小了,该找个主啦,就跟老伴商量。员外说跟姜家商量商量。我看范喜良不错,不如把他招门纳婿吧。老伴一听,非常乐意,说跟姜家一商量,也挺乐意。范喜良对孟姜女早已一见倾心,更不用说,于是这门亲事就定下了。

    说办就办,两家人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