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张宝瑞:太极奇侠传 >

第12章

张宝瑞:太极奇侠传-第12章

小说: 张宝瑞:太极奇侠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甩在后面,一忽儿我就追不上他了。我左喊右喊,也没有听到他的回声,周围没有一个人影,找来找去,也没见踪迹。我有些慌了,结果迷失了路径,转来转去,也找不到走出孔林的路径。到了晚上,还是没有走出去,我害怕了,双腿吓得直哆嗦。我恍惚间看到远处有星星点点的绿火,并伴有鬼哭狼嚎的声音。我吓坏了,躲到一个坟包后面,不敢再东张西望。过了一阵儿,我感到有一个毛茸茸的东西拱我的屁股,还听见‘呼哧呼哧’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是一只黄灿灿的动物,大概是狼,我吓得晕了过去……”
  王氏听到这里,吓得再也支持不住,大叫一声“我的孩儿哟”,跌倒在地。陈长兴忙唤家人把她抬回后房。
  陈福擦了擦汗,又说道:“等我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早上,我揉揉眼睛,以为做了一场恶梦,望望四周,仍是高大的松柏,直挺挺的墓碑。我伸伸腿,没想又碰到那个毛茸茸的家伙,回头一瞧,是一条老黄狗。那狗正在熟睡,被我弄醒了,汪汪叫着,摇晃着尾巴跑了。我想,大概这畜牲能带我走出孔林,于是连滚带爬跟定它使劲跑啊,跑啊,终于出了孔林,那狗钻入一个洞出去了。我也想从那个洞爬出去,可是身子卡在那里,出也出不去,爬也爬不回来。这时,守林的人闻声跑来,还以为我是盗墓贼,举起铁锹就要拍我。我赶快大喊:‘是你们孔总管让我们来的!’他听了,才放下铁锹。他用力拉我出来,把我裤子都拉脱下来了,还是出不来。他想了想,用铁锹刨了刨,去掉一些砖土,我才出来了。这时围了好多人,看我的热闹。我连忙穿好裤子,一边骂着:‘妈妈的,谁不知道谁长着啥玩艺,有啥好看的!’一边跑了。”
  陈长兴不耐烦地说:“福子,你讲快一点!”
  陈福说:“我渴坏了。”
  杨露禅递给他一个甜瓜。他接过来,一口就咬下半个,鼓着腮帮子又讲起来:“等我跑到店里,只见镖爷们哭的哭,叹气的叹气。脚夫们都不在了,几个镖爷正在收拾东西。我来到搁嫁妆的屋里,嫁妆也不知到哪里去了。一个镖爷泪汪汪告诉我:‘你和镖主一去没有音讯,昨夜不知哪路贼人放了薰香,我们都睡得死沉,今天一早见天津劝业场穆老板的嫁妆没了。’我也哭丧着脸告诉他:‘镖主在孔林失踪了。’那镖爷一听,叹口气道:‘八成叫贼人杀了,咱们散伙吧。’我一听,上前解劝,劝大家再去找镖主,等找回镖主,再寻嫁妆。那些镖爷哪肯听我的,一哄而散……”
  听陈福讲完,陈长兴道:“我现在就去曲阜,福子,你给我带路。”
  陈玉娘道:“我也去助叔爷一臂之力。”
  杨露禅也想去山东,现见陈玉娘开口,自己也说道:“我也去。”
  陈长兴道:“露禅就留在家中吧。”
  杨露禅慨然道:“师父有了困难,师父的困难就是徒弟的困难,我杨露禅哪有不去之理?”
  陈玉娘道:“要不然也让我爹去。”
  陈长兴一摆手:“算了,人多反而不便,有咱们几个人足够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太极奇侠传》第十三回(2)
几个人说走就走,骑着快马,晓行夜宿,不几天就到了曲阜。曲阜果然是风水宝地,真是土俗古远,风流清高,贤良间生,掩映天下。“城池爽塏邑屋丰润。香阁依日,凌丹霄而欲飞;石桥横波,惊彩虹而不去。”不虚文物之邦、名胜之乡的英名。
  陈福领着陈长兴三人来到孔府门前,对看门人道了来意。看门人进去通报,一忽儿转回来对陈福等人道:“总管请诸位进去。”
  陈长兴等人随着看门人走进孔府,这孔府仿照昔日皇宫的体制和规模所建,他们从悬有“圣府”竖匾的南大门向北,穿过古槐遮荫,修竹丛立的宽阔庭院,绕过花蕾垂吊、彩绘艳丽的仪门,便到了孔府中路的官衙。这里没有酷似皇宫三殿六部的三堂六厅,大堂五楹,雕梁画栋,飞檐鸱吻,彩绘斗拱。内悬金黄幔帐,上绘祥云仙鹤,下设朱红暖阁,彩绣流云、万蝠、八宝图案。红漆公案上放满公府大印,绿红竹签、文房四宝等用具。大堂两旁摆着鬼头刀,如意钩、龙枪、蛇枪、八棱锤、金瓜、钺斧、朝天凳诸般刑具。后墙放满了云版,有“袭封衍圣公”、“紫禁城骑马”、“光禄寺大夫”等。
  看门人得意地对陈长兴等人说:“孔府差官只要手持大堂内任何一个云版进京拜见皇帝,无须禀报,畅通无阻。”
  两侧是六厅,即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
  看门人带众人穿出大堂,来到二堂。二堂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场所,也是行使皇朝权力,替朝廷拔礼、乐、童生的考场。正中三间厅堂,宫灯高悬,金匾高挂。匾上有“诗书礼乐”、“饮承圣绪”的题词。七块御赐碑石,一字排在灯匾之下。有道光皇帝新题的手书碑等。
  穿过二堂,来到三堂,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院内巨盆雕石各呈奇姿,太湖石挺立在高耸的柏桧之下,相互衬映,别有雅趣。厅堂内蓝底金字横匾上写着“六代含饴”的楷书。东边会客室闪出一位身穿儒服的中年先生,他笑着对众人道:“有失远迎,请里面坐。”
  几个人互道名姓,才知此人便是孔总管。进入室内,只见飞檐翼张,朱槛凌虚;屋角摆设雪松、垂花等佳木花卉。正壁泼金点玉,天花板上油漆新绘;福、禄、寿三星彩图高高悬挂,红缨宫灯屋顶低垂;八仙长桌上,金银铜器耀眼夺目;太师椅旁,珐琅、瓷器古朴风雅。地板中央设一铁丝网罩盖的铜质暖炉,四周楼壁挂满了古代名人字画。红漆大柜内,陈列着人参、灵芝、珍珠、玛瑙、牙雕、玉雕、凤冠等奇珍异宝。
  大家分头坐定后,孔总管叹道:“镖师陈耕耘在孔林失踪,实乃几百年未有的奇事,以后听说天津穆老板的嫁妆也不翼而飞,实感惊讶。”
  陈长兴道:“这次惊动孔府,实有不安,请府上准许我们进入孔林,察看一下有无破案的线索?”
  孔总管道:“当然可以,我差一个家人带你们去。”
  孔总管出去约有一袋烟功夫,引了一个家人进来,又说道:“天津劝业场穆老板女儿嫁妆案发后,已惊动山东巡抚,府衙已派出捕快,四处查访,至今仍无线索。”
  陈长兴等人告辞孔总管后,随孔府家人径直来到孔林。
  孔林是孔子及其历代子孙的墓葬地,位于曲阜城北三里,占地三千余亩,周围由十五华里的高大林墙环绕,林内有两万余株千年古树;两千多尊精美的石人石兽点缀其间;六十多座金碧辉煌的殿堂楼亭掩映在万木峥嵘的翠色之中。林中究竟埋葬着多少孔氏族人,谁也不知道。
  陈长兴等人进入孔林南大门,但见有一座双重飞檐、斗拱层叠的木质牌楼;紧接牌楼,又有三楹绿瓦朱栏的古门楼。重楼耸立的气势,使人望而生畏。门楼后,一条红墙夹侍的宽阔甬道,直通观楼。
  众人从观楼向北,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径向前查看,只见那排得像窝头一样密集的历代墓塚,一望无际。块块高低不平的碑刻,耸立于芳草萋萋的墓地上。
  几个人来到孔子墓前,墓穴在当年孔子聚徒讲学的洙水之畔,河上横跨一座坡度很大的拱形砖桥,精雕石栏,桥碑分立。桥前耸立着三楹四柱的高大石坊,上刻“洙水桥”三个楷书巨字。桥北有思堂、神疱等林庙,与思堂院紧连的正北三楹墓门,高大宽敞,红柱支撑,绿瓦盖顶,朱漆大门上镶嵌着大型黄色圆门钉,横竖对衬,十分耀眼。穿过墓门,便是石仪成群的墓前甬道。两旁矗立着一对古朴浑厚的宋代石雕华表。华表后有两对伏卧昂首的石神兽,文豹和角端。
  孔府看门人对陈长兴等人说:“文豹是专司守坟的墓神,能喷火,不伤人;角端是精通外语的动物,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时,它担任翻译官,跑得很快,传说日行两万里。”
  陈长兴等人无心听他讲述,快步朝前走。甬道尽头,是广宽五间的祭林大殿享殿。大殿飞檐垂脊,黄色琉璃瓦盖顶,红柱环绕,朱漆门墙,绿色斗拱托架,流丹叠翠,气势恢宏。享殿左右,各接红色高厚的孔子墓墙,把山丘般的孔子墓,方正地围在中间。墓前有一高大石台,台上设香炉、供桌等物。供桌之后耸立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巨碑。孔子墓之右是其子孔鲤的墓塚,之南是其孙子思的墓塚。
  众人查看一番,见没有什么可疑之迹,便绕过子贡庐墓处,来到墓林中。
  陈长兴问陈福:“福子,你那天是在哪里与耕耘分手的?”
  陈福前后左右看看,摇摇头说:“我也记不清了。”
  “你呀你,真糊涂!”陈长兴生气地说着,大踏步往前走去。
  几个人又寻了一会儿,杨露禅转到一个高大的墓碑后,他在草丛里忽然看到一个亮晶晶的东西,那东西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快步奔向那东西,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杆旱烟杆,那铜嘴被擦得锃亮,铜杆上刻着三个小字:“陈耕耘”。
  

《太极奇侠传》第十四回(1)
第十四回  踞龙洞耕耘有遗迹
  高枕阁玉娘无踪影
  杨露禅惊喜地叫道:“看啊,陈耕耘的旱烟杆!”
  陈长兴一听,赶紧往杨露禅这边跑,没小心,绊了一跤。
  陈福和陈玉娘赶紧扶起他,几个人来到杨露禅面前,陈长兴一把夺过烟杆,仔细端祥那几个小字,高兴得像小孩子似的叫道:“是他的,是耕耘的烟杆!”
  几个人连忙在附近摸索,摸索了足有一顿饭的功夫,也没有发现新的线索。
  陈长兴喃喃道:“耕耘就是在这里失踪的,想必是遭了贼人的暗算。”
  陈玉娘生怕叔爷伤心,忙说:“总算有了线索,耕耘叔有救了。凭咱们陈家沟的名气,那些山间野寇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正说着,两个孔府家人急匆匆赶来,一个家人道:“把我们找得好苦,总管叫我们告诉你们,在附近峄山山洞里发现有烧毁的嫁妆,八成是天津来保镖的货物!”
  陈长兴听了,心头一震:“怎么?嫁妆烧了,贼人不是抢嫁妆,而是另有所谋!”
  几匹快马奔驰在乡里土路上,下午赶到了五十里外的峄山。
  在孔府家人的带领下,陈长兴等人沿着崎岖小径往上攀登。
  这峄山在全国算不上名山,但是构造极为特殊,偌大高山,方圆二十余里,全系亿万块鹅卵状巨石堆积而成。一块块鹅卵石,相互挤压,你罗我叠,此横彼竖,毫无规则地构成一孔孔洞穴,洞洞相通,穴穴相接,成为人世间少有的洞穴山。
  陈长兴、杨露禅、陈玉娘、陈福在孔府家人的带领下,沿着孔洞,拐弯抹角,攀上爬下,左移右转,向发现嫁妆灰烬的仙源洞进发。
  杨露禅从未见过这样的奇山,这真是大自然恩赐人间的一座真正的迷宫,纵横通达的洞穴,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宽广者,蜿蜒数里,犹如庭堂相连;狭窄者,仅容一人通过,且须伏地爬行。正走着,突见一孔仙人洞,洞顶为一块巨石,沿洞而行,洞天宏阔,豁然大展。洞内有戏台、房廊、广庭之所。出了仙人洞,只见山上山下,里里外外,忽然满目云天雾海。碧云飘飘白雾升腾,景象绮丽。置身其中,仿佛腾云驾雾,飘然欲仙。山外远眺群峦,座座殿阁云雾缭绕,如复旋盖;山内近视诸峰,幢幢楼台青烟泛起,似披薄纱。进洞前的山清景明,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窍,蜿蜿蜒蜒路,晶晶铃铃泉,一下子变得满山尽染,喷云吐雾,若隐若现,无法辨认。忽然间,整个云山雾海,犹如波涛翻滚,恰似万马奔腾。白云朵朵,像流水般疾驰;紫烟团团,似狂风劲吹。刚还是漫天云雾的峰峦,转眼,云彩散尽,浓雾消失,又变得碧空如洗,山清物净,一览无余了。
  孔府家人见大家惊异,连忙解释道:“这是峄山的放云和收云。峄山千孔万窍,处处洞穴,每当一脉通达的万千洞穴,气温、气压突然升高,悠闲的白云,从千孔万窍中飘出,浮荡在凌空屹立的丸石之下,游移于陡峭千仞的洞穴之旁。这时,远望峄山,正是神奇地造云和放云。每当孔洞穴窍气温气压骤然降低,萦绕在旁边的朵朵白云,团团浓雾,受气流影响,争先朝洞穴孔窍内飘进,这就是藏云或收云。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万转千回路不平,行来足下白云生。白云散尽人归去,山自苍苍日月明。’”
  陈玉娘叹道:“这样的奇山,若有贼人盘踞,可以神出鬼没。”
  孔府家人道:“因为这是孔孟之乡,贼人也怕惹恼孔圣人,因此这山上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