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南岳剑圣 >

第174章

南岳剑圣-第174章

小说: 南岳剑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联络,发五千官兵,两百艘飞虎舰,飞鸟飞鱼船若干,克日攻打澄海峰。

  不一日谭冠船队来到,群雄上了飞虎舰,剩下林春眠、谢春苗、马逐月、邵衣漓率领众多江南孤儿留守长春岛。汪雨侄儿汪弦由林春眠亲自抚养。林春眠抱着汪弦,和谢春苗送伊愿登上飞虎舰上,二人双目噙泪,依依不舍。林春眠嘱道:“师兄,你平了澄海峰之后,须得遵师父之命,功成身退。和祝姐姐即刻返回,我们从此隐居长春岛,教授众孩子文章武功,为侠义盟培养后一辈精英。我和春苗抚琴奏乐,师兄夫妇舞剑吟歌,四人一同终老。”伊愿伤感道:“师妹春苗,你们放心回去罢,我和竹竹,一定会尽快回来的。”林谢二人闻言,挥泪作别。

  却说方青狮回到澄海峰,和众首领在议事厅商议。封浩道:“师父,我们此次争夺雁荡派,又失去了廖云化长老和众多兄弟。伊愿等既在浙江,我们可即刻兵发福建,攻打仙游等城,夺得财物,才好招兵买马。”方青狮道:“就怕伊愿趁虚攻打澄海峰。我教穷数十年之功,方夺得五岛一山,现下四岛一山皆失,仅余澄海峰一岛,若被伊愿攻克,我等日后栖身何处?”李愚桥道:“教主毋须担心,属下早安排了前七仙门护法费神解,占了粤闽交界的南澳岛。以属下之见,澄海峰也绝不可失,可先派探子查明侠义盟动向,若仍在浙江境内,则我等不可妄动,防其前来趁虚攻打。若侠义盟高手前往福建,则及时率兵前去攻打苏杭等地,必有斩获。”

  方青狮闻言大喜,说道:“李执法果然深谋远虑,既有费护法在南澳岛,与澄海峰南北呼应,我等可进退自如,先在岛上休整数日,知已知彼,再作计议。”当下就在澄海峰上,众倭贼日夜演武,训练兵士,整兵备战,防侠义盟前来攻打。这一日方青狮正在练功场上指导封浩祝融剑法,却得探子来报,侠义盟和官兵,率领船队前来攻打澄海峰。

  (本书新浪网更新地址://vip。book。sina。/book/index_115400。html,若要转载,请与作者冰原画蝶联系,QQ:460334039。)

第七十五章    澄海峰大战(下)
方青狮大惊,急和众首领在议事厅商议对策。此前五峰教和倭贼屡战屡败,折损高手无数,只得调齐七十二长老,同到澄海峰防守,与侠义盟和官兵决一死战。周河生乃七十二长老之首,见方青狮问及防守之策,说道:“教主,依属下之见,我率七十二位兄弟,先到海上埋伏,待侠义盟和官兵与岛上兄弟激战正酣,再趁机偷袭,如此必能大破官兵,收到奇兵之效。”

  方青狮闻言大喜,当即准了周河生之计,命其立即行动。但侠义盟和官兵,有伊愿亲自指挥,他是智勇双全的大英雄,与倭贼作战,胜自不败,败也不败,并屡出奇谋破之。故而方青狮不敢掉以轻心,当下命松浦隆信、李愚桥、封浩、戴雪,各领一千倭贼,皆作了详细分工,防守四岛,自率一千支援各面,誓拒官兵于海岸之外。

  伊愿领飞虎舰团团围住澄海峰,自在西面海上坐镇指挥。命靳卫风领一千五百名兵士,围南面。沈文豹领一千五百兵士,围东面。盖聂领一千五百兵士,围北门。自和谭冠、伊震云,领五百兵士,围西面。伊愿安排已毕,留下伊震云率船队包围,和谭冠乘飞鸟船先绕岛一周,查看了倭贼防务,心中已有破岛良策。

  先前攻打青衣峰,乃用神火飞鸦取胜,此次伊愿并不用老办法破贼。命官兵就在船上,架大锅熬煮海水,水中渗放剧毒,而后装入水枪备用。早命官兵,造了数百支“火龙出水”,这“火龙出水”的龙头下面,龙尾两侧,各装一个半斤重的火药桶。再将四个火箭引信汇绑一起,并与火龙腹内火箭引信相连。发射时,点燃龙身上的四支药筒,这是第一级火箭,它能推动火龙飞行二至三里远。待第一级火箭燃烧毕,就自动引燃龙腹内的火箭,这是第二级火箭,此时从龙口里射出的数只火箭,才是真正的杀着。

  伊愿一声命下,火龙腾空飞出,真如万龙齐舞,,澄海峰上,燃成一片火海。众倭贼猝不及防,被烧得焦头烂额,狼奔豕突。有首领在山腰督战,又不能向上逃窜,慌忙向海滩上冲来,伊愿一声令下,众官兵毒水枪“水龙发威”,那毒水奇毒无比,水滴所及,无不糜烂,倭贼被“水火”两重天逼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唯有奄奄待毙。官兵大杀一通,不费一兵一卒,已杀死约两千倭贼。方青狮见伊愿想出“火龙出水”和毒水枪妙计,打得自己毫无还手之力,心内窝囊,气得站在山腰叫骂道:“姓伊的,你歹毒无比,有种的咱们一对一决一生死。”

  伊愿笑道:“你杀害无辜兴化百姓,又何曾心怀仁慈?我这一战,若不全歼尔等,日后卷土重来,为恶更甚,怎对得住东南百姓?”方青狮大怒,骂道:“姓伊的,你如此绝情,我今日若能逃脱,必十倍偿还于东南百姓,你莫要后悔。”伊愿笑道:“你垂死挣扎无用,且束手就擒,赏你全尸。”方青狮怒道:“大丈夫死则死矣,有何惧哉?姓伊的,你无情无义,拟谋害老丈人,早晚必遭天谴。”伊愿笑道:“我行得端走得正,抗击倭贼,为万民造福,天又怎会谴我?老丈人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不知有多少无辜生灵死在你手上,你才应遭到天谴。”

  言毕,将手一挥,一“火龙出水”向方青狮所站之处射去,方青狮猝不及防,险险被火箭射中丧命,只得慌忙躲开。“火龙出水”和毒水枪攻势犀利无比,众官兵攻了三个多时辰,射得澄海峰上,尸横遍野,方才罢休。此时岛上倭贼,心胆俱裂,全无斗志,不顾首领喝阻,齐齐到海滩向官兵请降。谭冠大喜,命官兵一一纳降。不一刻已收留了一千余名倭贼。

  算上伤患,方青狮手下唯有两千倭贼,面对兵强马壮,气势如虹的侠义盟和官兵,方青狮束手无策,只得和众首领商议突围。官兵大胜之后,见岛上倭贼士气低落,不足为患,且船队巡逻甚严,倭贼已是瓮中之鳖,俎上鱼肉,无论如何也逃脱不掉,因而略有松懈。加之谭冠派了好酒好肉,犒劳众人,众兵士眼见即获全胜,无不开怀畅饮,互相庆贺。

  伊愿和侠义盟见官兵懈怠,担心倭贼困兽犹斗,功亏一篑,只得和众首领打起十二分精神,防倭贼趁夜偷袭。三更已过,众首领见岛上倭贼,并无动静,便和衣而卧,养好精神,天明再一举击溃余匪。刚睡了不到一个时辰,东面海上,驶来无数小船,正是周河生率七十二长老前来暗袭。沈文豹劳累多时,正睡得香甜,猛被兵士推醒,提起铁棍,冲出迎战,但七十二长老武功高强,人多势众,又用火箭射燃官兵船队。海上风大,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不一刻官兵船队,烧成火海。无数兵士被大火吞噬,余者掉入大海,成了鲨鱼美餐。

  沈文豹仗轻功高明,逃到沙滩上,保得一命。方青狮看见七十二长老前来,率岛上倭贼里应外合,杀得东面海上一千五百官兵,仅余三百不到。伊愿得讯,率大队前来营救,方青狮等早和七十二长老,逃出十余里外。伊愿大怒,命伊震云引一支兵马,上澄海峰剿杀余贼,自和官兵大队,追歼方青狮。

  伊愿等飞虎舰船行甚速,往南追了两个时辰,终于发现前面倭贼船队。伊愿大喜,命官兵发射“火龙出水”。倭贼船只聚在一起,那“火龙出水”一旦爆炸,遍地开花,四下火起,倭贼被烧死溺死者甚众。伊愿穷追不舍,务求全歼。方青狮见官兵船队前来,正惊惶失措,周河生道:“教主毋须担心,我们就用着火小船,向官兵大船撞去,必能阻得一时,我们再奋力划桨,则可趁机抛下官兵船队。”方青狮闻言大喜,急命倭贼施行。海上正吹起南风,着火小船顷刻飘到官兵船队中,虽然大多用长枪撑开,但仍有数船着火,伊愿无奈,只得令大队停下救火,如此方青狮方得逃脱。

  却说施三才入狱之后,施明宗使出浑身本领,广抛钱财,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救出爱子。但此案既由皇帝钦定,天威浩荡,暂时无人敢触龙颜。京师杨家巷内,住了一位穷家才子,姓王名高直。王高直父亲原是左都御史,为施贼陷害入狱致死。王高直与杨新正原是世交好友,二人皆为一时文胆,文名广播天下。王高直见施三才入狱,父仇有望得报,喜不自禁。但施老贼仗与皇帝有二十余年交情,仍把持朝政,位极人臣。王高直恐其向皇帝哭诉,圣上或念及二十年伴君辛劳,一时心软,放过施三才。

  王高直一念及此,为虑万全,便思将施老贼暗杀于府中。他曾习射艺,虽然武功平平,但杀施贼绰绰有余。施贼府内护院众多,武功高强,若硬拼只会徒送性命。王高直当下暗中联络被施贼陷害忠臣之后,渴盼大伙儿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一举送二施去十八层地狱受罪。王高直奔走了数日,一无所获。许多忠良后代,见施三才已进诏狱,丧命不过早晚之间,施贼年迈,老朽无用,便不愿铤而走险,同归于尽。王高直未曾联络到一人,不禁义愤填膺,痛心疾首。

  (本书新浪网更新地址://vip。book。sina。/book/index_115400。html,若要转载,请与作者冰原画蝶联系,QQ:460334039。)何宗兰有一远房表妹,名李仁英。李仁英家原是富绅,有万贯家产,日子过得原也富足。但其父为她许了瞎去一目的郎君,那郎君是一官宦人家公子,父亲正是施贼党羽。那瞎眼郎君眼瞎心不瞎,整日里寻花访柳,花天酒地,吃喝嫖赌,五毒俱全。李仁英平素和何宗兰最是要好,敬慕张濯及侠义盟中英雄,见父亲为其许了这样一户人家,自然不愿明珠暗投。当下和母亲哭诉退婚,但父亲坚持不允,李仁英哭诉几回,被母亲痛哭几回,父亲痛打几回。

  李仁英申诉无门,便在一个深夜,携了些金银细软,逃出家门,来到京师投靠表姐。不想何宗兰已被施三才乱棍打死,李仁英在京师举目无亲,只得住在客栈,眼见得再过几日,身上盘缠花光,便要流落街头。李仁英郁闷之下,便到街上闲逛。这一日走到杨家小巷,却见一青年才子,青衣葛巾,正摆书摊卖字。李仁英往日也读过一些诗书,会些诗词文章,当下来到书摊观赏。

  那书生正是王高直,他联络忠良之后,找施明宗复仇,可惜曲高和寡,无人响应。为了果腹,只得暂摆书摊,谋些银钱过活。见李仁美前来,当即不冷不热道:“姑娘,是要写对朕还是家信啊?”李仁英道:“皆不需要,公子,我见你写得好一手欧字,心内敬仰,便前来观瞻。”王高直淡淡道:“哦。”李仁英见王高直写了一首苏学士的《定风波》横幅,全文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字好,诗也好。

  李仁英赞道:“公子好一手欧字啊。苏学士这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把诗人面对人世官场的风风雨雨,仍然我行我素,踏歌而行的豪迈风采,描绘到了极致。”王高直见李仁英谈吐不俗,颇有见地,不再倨傲,说道:“姑娘学识渊博,小可不过信笔涂鸦,贻笑大方了。”李仁英道:“小女子李仁英,请教公子大名。”王高直道:“在下王高直。”李仁英道:“莫非是前任左都御史王书益王大人的公子,京城名士王高直先生吗?”王高直道:“正是区区在下,请问李小姐有何指教?”

  李仁英道:“小女子在王公子面前,岂敢班门弄斧,妄谈什么指教?不过是素来喜欢王公子的诗词,心下倾慕,想向您请教些诗词问题罢了。”王高直道:“小可孤陋寡闻,学识浅显,无法相助,请小姐自去寻找高人释疑。”李仁英长叹一声,幽幽道:“小女子流落京师,举目无亲,眼下盘缠用尽,不日定会流落街头,下场凄惨,岂有余银拜名士求学?现下能见到王公子尊容,心愿已足,虽死无憾,就此别过,祝王公子万事如意。”言毕就要离开。

  王高直见李仁英面容凄楚,不似作假,同是天涯沧落人,当下心生同情,急道:“姑娘休走,不知你有何困难,王某虽然穷困,但只要能帮得上一二,必然万死不辞。”李仁英闻言,便将逃婚之事,原原本本的告之王高直,王高直听完,唏嘘不已,对李仁英陡生敬慕之情。李仁英已知王高直并未娶妻,有心终身相许,但不知王高直心意,不敢冒然说出,只得试探道:“王公子,我住在客栈,每日所费银钱不少,不知贵府可有住处,若不嫌弃小女子,我想叨扰数日。”

  王高直见李仁英求宿,慨然道:“李姑娘,你不嫌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