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举案齐眉 完结+番外 >

第42章

举案齐眉 完结+番外-第42章

小说: 举案齐眉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血书被李公公呈上去给皇上,只是皇上会看到罢了,而且血书中的内容,皇上大抵是清楚得很,此次冒死站出来,就是要在群臣面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不合规矩,但必行此招。

    老太爷并没说错,他虽然告假多年不入宫上朝,但他的威严和影响并未完全散去,身后已然有些悉悉索索的声音。

    李公公观察着皇上的表情,转头道,“尚书大人请读。”

    大老爷把锦盒打开,一字一句清晰的念出血书上的内容。

    老太爷反复检查过了,字字句句都无法被人挑出诟病。

    反而是情真意切,只道府里的祠堂被毁坏,先祖不得安息,只因有人奉意彻查陶府的罪证。而连着几日将军府都不得安宁,大将军亦是几日的噩梦,身体状况急剧下滑,皆因先祖安息之地被人侵犯。陶家多得国之庇佑才行得百年之路……

    大老爷念着血书,心中原本的怯意和害怕早就被抛诸脑后,他身上背负着陶家所有人的命,也背负着陶家先祖好不容易得来的荣誉。

    他们陶家这一棋并未行错,本就是不得不行。

    若果他们闷声不吭,陶家受辱了不说,还等于默认了陶府里有通国罪证的事,只不过是没搜出来罢了。

    这一番在群臣面前,陶家要为自己的生存杀出一条路。

    大老爷念完之后,文武百官里爆出一阵唏嘘。

    只字未提是谁做的,但普天之下还有谁有这样大的权力?

    陶家是怎样的忠臣之家,现下竟是遭了这样的大辱。

    皇上自始至终都未出声,看着殿前的群臣们开始蠢蠢欲动的模样,面上尽是青色,手捏紧了雕刻的龙头,捏得指节都泛白。

    大老爷再次伏身。头低得看不见,他的身上已经开始冒汗。

    殿内极少有过的安静让他完全猜不出接下来会要面对什么样的场景,皇上定必是怒火中烧,但又不得发作。

    良久,皇上淡淡地道,“把血书呈上来,此事容后再议。”

    李公公忙把血书从大老爷手中接过,站在龙椅的下方,尖着嗓子道,“退朝。”

    大老爷半天都没回过神来。背部已经被汗水润湿。

    陶家众人听他说完,才堪堪地呼出一口气。

    老太太抚着胸口,“我见你安然的回来。提着的心都放下了一半。”

    还一半是不知皇上会如何处理这样的事,陶家这样做也是被逼出来的,现在群臣都知晓,不日会传得更阔,多少双眼睛盯着耳朵听着。陶家这样的忠臣之家,无论是怎样的结局,都免不了会让皇上失去一些民心和臣心。

    “儿子,儿子总归是不负父亲所托,也未失陶家的颜面。”大老爷半天吐出了这句。

    “老爷先回屋里去沐浴一番,舒透下筋骨。心情也不用绷得这般紧。”大太太让新梅扶着大老爷离开。

    折腾了这么一番,府里的人都累了,皇上说容后再议。那一时半会他们急也没用,怕也没招,倒不如好好的养精蓄锐。

    齐眉跟着大太太一起回园子,等着大老爷沐浴完毕,再出来的时候满面疲态。

    人的心在提到极致的时候全身都会绷紧。忽地一下放松,多少都会被刺激到。大老爷见识的场面不少。身子底也强健,沐浴更衣出来,已经不似之前那般恍惚。

    “父亲。”齐眉端了银丹草茶过去,大老爷沐完浴,再喝上一杯沁心的薄荷茶,能愈发快些的放松。

    “你今日都陪着你母亲他们?”大老爷接过茶,喝了半杯,微微闭上眼。

    齐眉点点头,丫鬟端着糕点进来,大太太挥挥手让她放到一边。

    “齐眉是个懂事的,母亲都提了两次,说有胆识亦有节气。”大太太不由得夸起来,言语里带着骄傲。

    大老爷却是有些讶异,“你祖母夸过你了?”

    “算是祖母欢喜齐眉些了。”齐眉仰着头,笑得开心。她并不用掩饰这些,祖母对她有改观的认知让父亲知晓,大大的益处。

    “嗯。”大老爷点点头。

    “我想去外边走走。”沉默了会儿,大老爷望向大太太,又道,“齐眉也去吧。”

    月亮被乌云遮了一半,看样子明日是免不了有一场雨,老太太的痹病只怕又要犯了,齐眉在园子里也不停着,把子秋叫到跟前,“瞧着明日是要落雨的模样,你去找找上次的膏药,我记得是放在柜里了,明日一早给祖母要送去。”

    子秋应声退下。

    大老爷摇摇头,“也难怪得你祖母要夸你,心细如尘不难得,难得的是到了这样的时候,你年纪这样小却什么事都惦记着。”

    父亲这番话是在夸她,齐眉笑着坐得离父亲近了些,愈发清楚的看到父亲棱角分明的俊朗面容,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竟是有了些白发。

    父亲在忧心接下来的路将会如何走。

    陶府出了这一招,虽然后路能想得到,但就怕皇上急了,还是下旨治罪,而且老皇帝身边跟着的左家人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

    但老皇帝不是没有思量的,不然在朝堂之上也不会一句都不说,只道容后再议。

    “接下来也不知道能找谁。”大老爷忽而叹了一句。

    齐眉心头一动,乌云一直在慢慢地挪动,月亮露出了小小的一角,柔和的月色照下来,把齐眉衬得水灵,“好久不见二皇子了,之前他教学实在是厉害,教什么齐眉就能学懂什么。”

VIP卷 第七十一章避开(二更)

    大老爷心里一动。

    大太太道,“也不知你是个这样好学的,府里哪个小姐儿小哥儿不庆幸不用学了,就你心里还惦记这个。”

    “以前在庄子里念书册不解的时候,并没人能帮齐眉,在府里上学堂,有不懂的立马就能有答案。”齐眉笑得面上尽是纯真,“二皇子也不是没教过我们,若是还能有机会教,也不过是多教一次罢了,以前要给的教学银子依旧是要给。”

    大太太和大老爷都是一愣。

    孩子无心的话他们听着却是清清楚楚,入了夜,夏日的花草之间有萤火虫的影子,像翡翠一般的亮光忽闪忽闪,把齐眉吸引了过去。

    大老爷看着女儿在花草间高兴的扑捉萤火虫,心思却转了起来。

    齐眉说的是教书,用在他们府里的事亦可。本来在陶府被搜那日,二皇子出面帮了陶府,虽然是被齐眉塞在手里,但若是他不愿意的话,大可以把绢书随便给谁,而不用帮着藏起来。

    还因为这个暴露了身份,弘朝皇子出宫不是罕事,只要在宫里有时辰的记载,且在酉时之前能回宫即可。

    可陶家如今在朝中的地位虽高,但却颇尴尬,二皇子在宫中毫不受宠,皇上始终只挂记着太子。这一次被暴出出宫私自教学,倒是还没出现什么有心的人去胡说,但谁也不保证不会有。

    陶家可谓是欠了二皇子一个极大的人情,虽然齐眉知晓之后绢书并不会被呈到宫中,可也只有她知道。

    而眼下皇上只说陶府的事情容后再议,想都想得到仁孝皇后会在皇上面前哭哭啼啼的说些什么,老皇帝到了这个年纪,耳根子不软也被那枕头风吹得不灵光了。据大老爷的同僚几人,包括阮大学士在内。都道皇上在殿前的时候面色极差,是在忍着怒意的。

    触犯龙颜,又有仁孝皇后和平宁侯作怪,敌在暗处他们在明处,一定要有个什么人去和皇上说说,而且一定要让皇上平心静气的听。

    二皇子是个怎样的人,大老爷看得不大清楚,那时候他提出要来府中教学,也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的,之后几乎日日下学了还要去他书房闲聊。倒也是没聊别的,都是些学问上的东西。

    但大老爷能隐隐感觉到二皇子的试探。

    为什么会找上陶府,大抵是他手中尚存的一些兵权。大老爷始终态度模糊,陶府已经经不起什么风雨。

    可谁又能料到二皇子能帮陶家做到这个地步?大老爷有些不解,其实朝中不缺良将忠臣。

    二皇子和只知吃喝玩乐,已经娶了太子妃的太子不同,二皇子的聪慧大老爷只接触几次便了解得透彻。越是了解越是有些冒冷汗。

    不过齐眉说得没错,已经帮了一次大忙,若是愿意再出手帮一次,那只是还礼的时候要重些罢了,始终都是要还的,其实大老爷细细一想。二皇子已经出手帮了这么一次,若是这次不帮,陶府出了什么事。那他也是前功尽弃。其实说不准,二皇子已经在着手着帮他们陶府。

    翌日府里来了位公公,并不是李公公,而是苏公公,苏公公在后宫地位甚高。素来中立,为人圆滑又老道。皇上还赐了国姓苏。

    苏公公只带了两个小太监前来,明显的并不是什么大张旗鼓的出宫。

    齐眉猜这肯定不是皇上派来的人,像之前仁孝皇后送礼,那也是悄悄默默的,如若皇上也派人来,那便是直接承认了君之过,那还有何容后再议的必要。

    大老爷上朝归来,在花厅见到还未收走的茶水,皱眉问道,“是谁来过了?”

    “是宫里的那个苏公公,来了会儿见你不在便先离去了。”大太太小声的道。

    大老爷啊了一声,苏公公素来是哪边都不站,为人处世圆得跟个球似的,别人就是想揪他错处也没法子,手一摸就咕噜噜的滚走了,抓都抓不住。

    也不知苏公公前来会是为了什么,又是谁授意。

    大老爷心中忽而想起个人,低声又问道,“苏公公可有说是什么事?”

    “还不是明年开春的武状元考试,老爷是监考官员之一,又传言会是主监考官员,苏公公在外边养了儿子也不是秘密了,那小儿子想谋个一官半职的。若是考上了秀才,什么都好说话。”大太太也是猜的。

    大老爷皱起了眉,绝不是因为这个来的。

    现在陶府把这事捅了出来,虽然大臣们多是同情,也有声音叹息多么忠心却还落得这样的下场。可大多都只是嘴上说说,谁还敢胡乱在这时候接近他们陶家?

    若是事情朝着坏的方向发展,明年开春哪里还有什么陶监官。

    “苏公公可有留下什么?”老太太自是也觉得蹊跷,刚刚苏公公来的时候她还未来得及装扮完毕,就听得莺柳来报说苏公公已经走了。

    只有大媳妇在花厅里让丫鬟上了茶,招待了一番。

    “并没有。”大太太仔细的想了想,摇头。

    莫不是真的为了这个事过来的?可是在这样的风口浪尖,谁还敢来陶家。

    苏公公行事素来是随意的,却又圆得让人挑不出错。

    这时候小厮过来报说阮府送了一副画来。

    送进来一看,只是一副风景宜人的画作,里头的郎君抬头看着乌云即将要被散的地方。

    即使如阮府这样交好的世家,也只敢借画来安慰鼓励。

    “挂到我书房里。”大老爷看了一眼,淡淡的道。

    大太太和老太太商量了下,回了一副名家所作的字帖过去。

    第二日上朝的时候,大老爷走得慢了些,大臣们都散得七七八八,平宁侯也跟着皇上去了御书房,两人的神色都十分凝重,尤其是皇上,眉间都舒不开。

    还是和昨日一样,并没什么人敢和大老爷说话,平日称兄道弟的一班人都急急的先走了,阮大学士还算是义气,和他说了几句,谢了字帖的事。

    御史大人倒是不怕什么,和大老爷一路走到宫门口,要上马车的时候大老爷忽而被一个小太监叫住,御史大人便先上马车离宫了。

    小太监悄悄的塞给大老爷一个字条,便如火烧屁股一般的跑了,什么话也没说。

    大老爷只觉得手心微微烫人,等着马车入了府里才敢打开看。

    竟是二皇子的笔迹,只有四个字,雨过天晴。

    那就是二皇子会出手了。

    大老爷悬着的心依旧还是七上八下的,二皇子这样的地位能在皇上面前说得上什么?

    最怕的是弄巧成拙。

    御书房内传出瓷器摔碎的声音,站在外边的宫女太监都不敢进去,皇上从昨日起就是这样的脾性,摔了几个平时宝贝的瓷器。喝茶一会儿说烫了,一会儿又说亮了,一干宫人们都提心吊胆的。

    平宁侯道,“皇上您这回可该看清楚陶家的人了,大将军仗着自己原先的功勋,都不把圣上放在眼里,这样的气即使您念着旧情咽得下,为臣的只为圣上觉得不值。”

    “朕由着他们十几年,可不是念着陶大将军原先的功劳,可他却这样做,让他的尚书儿子把血书呈到殿前,分明是逼朕。”皇上显得气愤难当,沉吟了一会儿,一双眸子又直直地看着平宁侯,“也是你的错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