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蜀仙江湖传 >

第19章

蜀仙江湖传-第19章

小说: 蜀仙江湖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考虑与此,才提出这样的策论。若答错了方向,恐血本无归,十几年的寒窗就白读了。

    两天的科考时间很快就度过,王如心走出考场的时候如释重负。不仅王如心,众多举子走出考场的时候都是如同卸掉了包袱的表情,不过这之后能中与否,人力已尽,就看天意了。

    宫中,身着玄黑色龙袍刚只三十多岁的弘治帝朱佑樘正伏在案前看着众多举子们答的策论。一名身穿红色虎头袍子的老太监随侍一旁。

    “今年士子们的策论表现不如朕之期望啊!”

    弘治帝在灯光下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眼睛,喉咙间一阵酥痒,不禁咳了咳。一旁的老太监见状忙上前请抚弘治帝后背,并递上一杯热茶。

    “万岁爷,俗话说,乱世出英才,这太平盛世,才子们不多才是正常的。”

    弘治帝突然转过头打量着老太监,看的老太监一阵脚软,当场就要下跪求饶。可是还没等他下跪之时,弘治帝开口道,“那吏部侍郎王家俊的儿子王如心的试卷抽出来我看看!”

    老太监听命赶紧从案前一堆的试卷中一张一张的找了起来。不一会儿,老太监便开心的举着一份卷子道,“万岁爷!奴婢找着了!这便是那王如心的卷子了!”

    弘治帝接过试卷打开,随手扯开糊名,映在眼前的便是王如心,字水勤。

    弘治帝将试卷铺在案前,接着灯光细细欣赏起来,欣赏到精彩之处不禁叫出声来,“好!好见解!这王家俊的儿子果然颇有才华!”

    老太监见弘治帝如此高兴,便知这肯定是遇上了真正的才子,便轻声说道,“万岁爷!这王小公子脱颖而出,看来万岁爷是要封他为头名状元了?”

    弘治帝抬起头,踱着步子,沉吟道,“不行!这王家俊是吏部尚书,倘若他儿子在今年春闱中得中状元,有寒于寒门士子。就让他做个探花吧!头名和次名,一个给寒门士子,一个给江南官绅。”

    说完,弘治帝双手撑在案上,苦笑着,“朕这是谁都不得罪啊!唉,这皇帝啊,也没有那么好当啊!”

    一旁侍立的老太监头垂的更深了,眉头也皱的更深。

    四月十五,春闱金榜新鲜出炉。贡院的大墙上列着得中进士的举子的姓名,众举子都疯狂的拥挤在墙的面前。

    不一会儿,得知自己高中的举子在周围人的恭维中兴奋的狂吼着;见自己榜上无名的举子瞬间苍老了十岁,面色如灰,甚至有些头发花白的老举子在当天就跳下了京城的护城河而去。

    王如心十五这天早上还未来得及去看金榜,王府就来了报喜的宫人,祝贺王小公子得中三甲探花。然后整个王府都闹腾了起来,王家俊也终于对自己的儿子呵呵的露出了笑脸,一边拍着肩膀一边说好样的。王如心在众人的簇拥中穿上锦袍礼冠,随着头三甲中的状元、榜眼一起游京城大街去了。

    王如心游完京城回到彩灯似锦的王府家中时,已是傍晚。

    王如心花了几十两银子打发走了那些宫人衙役,一个人下了马,牵着马来到王府大门前。此时王府大门里面一片喧闹之声,大门口处都无人把守。

    无人也好,王如心叹了口气。大喜之后,令他内心深处别有一番感受。王如心背着手站在金灿灿的王府招牌下面,看着这道承载自己童年、少年、荣誉以及辛酸的王府大门,脑海中突然浮现了那日的拿到翩翩白衣。

    正如此想着,王府大门突然吱呀呀的向两边开去。

    王如心奇怪间是谁知道自己回来了打开大门的时候,一个如同自己脑海中那道翩翩白衣的身影便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眼前的白衣姑娘也似是惊讶的看着王如心,好像并没有想到王如心会这么快游完京城回到家。

    王如心忽地就笑出了声,“你怎知我回来了?”

    白衣姑娘脸上似有潮红,“我怎知你这时回来了?”

    “那你为何打开大门?”

    “……打开门透气不行吗?”

    王如心牵着马来到白衣姑娘身旁,“那透完气与我一起进去可好?”

    白衣姑娘瞬时涨红着脸,“谁与你一起!”说完白衣一飘,不见踪影。

    只留下原地呵呵傻笑着的王如心。
第三十五节 安静的枫叶树
    弘治十七年,深宫之中,弘治帝案前摆放着万里加急的谍报。(。pnxs。 ;平南文学网)是南镇抚司那边的锦衣卫传过来的消息,闽浙粤三地重现倭寇踪迹,闽浙两地江湖门派分别在各地发现倭皇教分子活动。

    弘治帝深抚额头,一股焦躁之感越来越强烈。

    如今的大明朝,各地均渐入盛世。无大灾、无叛乱,也无饥荒等事。正如大臣所说,弘治帝乃华夏大明中兴之主,劳苦功高。但是此刻的弘治帝面对眼前纷乱杂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锦衣卫谍报,心中的那股疑虑怎么也消逝不去。

    案下跪着锦衣卫都指挥使陆佐和锦衣卫同知周挽,二人身穿简单黑色锦衣,腰挂朴刀,等待弘治帝谕旨。

    弘治帝从案上伏起,“陆佐!你说那新任兵部东南主事郭东若如何?”

    案下陆佐闻言,深伏身子,“臣不敢妄言!”

    “叫你说你就说!”

    “是!臣遵旨!四月初,东南倭乱又起。臣曾闻,郭大人曾任闽浙地方官,与倭寇有过交往。今事端再起,与他逃脱不了干系。”

    弘治帝踱着步子,一边听着一边低头沉思。

    “你说,郭东若可与倭寇勾结?”

    陆佐抬起头,满是络腮胡子的脸上一脸平静,看不出一点表情。

    “臣有本奏!”

    “呈上来!”

    陆佐起身,弯腰从胸口中掏出一张朱砂色的奏章,双手呈给大殿之上的弘治帝。弘治帝冷着脸随手抽过,便打开看了起来。

    一时间,大殿里安静异常,只有计时的水滴在滴滴作响。

    翌日,一向安稳的朝局突然动荡起来。首先从礼部侍郎降为兵部东南主事的郭东若,被一群锦衣卫抓捕,送进内狱。其后便是兵部侍郎王永吉,贬为贵州偏远山区县令。

    到了第三天,吏部侍郎王家俊也被停职接受候查。

    京城里突然间就风云密布,人们不禁都在猜想着是因为什么事情让如今这位脾气一向都不错的弘治帝大动干戈,开始对朝里的一些大臣们下手。

    王府,停职在家候查的王家俊面前坐着户部湖南主事李青缘。二人相对而坐,整个屋子里也只有二人。此时的王府气氛非常低沉,正所谓福兮祸所伏,自家的王少爷刚得中探花郎,老爷就被皇帝撤职查办,果然是伴君如伴虎。

    王家俊对着李青缘叹口气,皱着眉头说道,“守正兄,这次我算是栽在那陆佐小人的手里了。”

    李青缘对于好友的处境感到很难受,但是同时,自己与王家俊的关系也是朝野皆知,恐怕下一个要倒的人就是自己了。

    “正仁,这官不做也罢!回到乡里,芳草美纫,遥望南山,岂不快活?”

    王家俊苦笑着摇摇头,“守正啊,这朝局啊,这是政治斗争啊!我们踏入了就别想可以孑然一身了!”

    说完,二人都安静了下来。

    突然,李青缘想起那大雪之日,皇帝曾微服私访过他李家,还带着王如心一起。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正仁!记得我和你说过的万岁爷到我家微服私访的事情吧?”

    “……记得,你是说?”

    “对!皇上对当今形势还是了解的!现在的这么一出!怕是皇上在掩人耳目!”

    二人对视,都在各自的眼睛中看出一股别样的意思。

    晚上,宫中烛火通明,弘治帝屏退左右宫人,只留下经常随侍自己的锦衣卫同知周挽,连指挥使陆佐都没有留下来。

    弘治帝从屏后拿出两份明黄色的卷筒圣旨,递给侍立一旁的周挽。周挽弯腰双手接过,摊开在皇帝面前案上,递上朱笔。

    弘治帝接过朱笔,正要写时,回头问侍立的周挽。

    “这棋局到了开始的时候吧?”

    周挽肃立,回答,“回万岁,一切都准备就绪。”

    弘治帝闻言点头。

    大明朝这东南毒疮,也到了该挤的时候了。要挤,首先得肃清内毒,把倭皇藏在朝廷中的那些奸细给全部挖出来,否则一切的动作都只是白谈。

    因此,弘治帝策划了一个大棋局。

    早在弘治十六年的时候,弘治帝在巡视锦衣卫卫所的时候,偶然间在都指挥使陆佐的桌子下面发现一张尚未燃烧干净的纸片,上面有一系列无序的文字。弘治帝心疑间,带回宫中,秘派专人解读。解开之后,赫然竟是关于倭皇教的一些信息,还有就是四海帮的一些信息了。将这些信息综合,大致是四海帮派了哪些人,在哪些地方采购了什么东西,供奉给倭皇教哪些人。

    弘治帝顿时间有些手凉,不曾想到这邪教竟然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连之前号称铲除藏在锦衣卫队伍中邪教分子的陆佐都……。

    不对,恐怕之前的那些铲除邪教分子的功绩都是假的。

    所以,弘治帝开始了这个大棋局。

    要调查清楚这些倭皇教分子,就要从与他们勾结的四海帮开始入手。四海帮是明朝中原上有着很大名声的名门正派,四海帮主要经营的河运虽然在北方,但是它的总坛却设在了湖南株洲。若从四海帮入手,便要从湖南株洲入手。

    弘治帝写完两份圣旨,便将圣旨交付于周挽。

    “这两份旨意,一个是给那王家俊儿子王如心的,一个是给那李青缘女儿李志贤的。明日之后,你带上些人便上他们府去宣读旨意。“

    “是!臣遵命!“

    “退下吧!“

    “是!“

    …………

    郭动若,郭府。

    整个郭府因为郭东若的下狱而陷入混乱,下人们几近逃光,郭东若的几房小妾也都带着财物离去。郭文的母亲,郭东若的正房早在几年前就因病去世。整个郭府中便只剩郭文,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大门前,头发散乱。

    不一会儿,一辆马车停在了郭府门前。

    马车车帘一拉下,一位白衣俏人从车里走下,长长的青丝挽于脑后。手里还握着一把青色宝剑,缓缓地走向正望着她出神的郭文。

    李志贤本在家里练武,突然从父亲那里听说了郭文父亲郭东若的事情,这才想起这几日难怪没见到那孩子来这里偷学武功。

    李志贤想到此时郭文的处境,当下决定乘车去郭府。到达的时候发现郭府过不如其然,门可罗雀,树倒猢狲散。李志贤心下叹气,上前弯腰看着郭文看似毫无表情的脸,然后拉起郭文坐上马车回到李家。

    当天晚上,李志贤就安排郭文和叶清一起睡在一屋。深夜的时候,那屋里就传出来一阵的呜咽声,还有叶清小声地安慰声。

    屋外,只有安静的枫叶树在夜晚中摇曳。
第三十六节 皇帝召见我?
    过了好几天,郭东若的案子仍然悬在那里未曾解决。皇帝似乎是就想就这么拖着这件案子,悬而不决。如果说这只是棋局中的一步,那么这一步,苦了一些人。

    比如郭文。

    于是,在李志贤可怜这孩子的心思中,决定收郭文为自己的第三个弟子。虽然郭文今年已经有了十二岁了,比过了年已经有十一岁的叶清、七岁的余海媚都要大。但是在江湖上,还是要按照入门时间的早晚来论资排辈的。

    说起来,过了年的李志贤今年也有十四岁了。十四岁的小姑娘,在李志贤前世的现代来说,还只是一个上初中的小孩。而在古代,这个年纪的小女孩都可以出嫁了,更有甚者,十四岁的小女孩都生孩子了。李志贤明显不喜欢这样,她不想按照这个时代的女孩子的路线来走。

    不对,即使在现代,在现代,如果她是一个女孩,也根本不可能去嫁人!!

    妈蛋,嫁人了就是心理上的搞基!如果不嫁人,和女生搞,那又是身体上的百合!!这情况着实让她有点难受!

    若非,这辈子的我要做一辈子的光棍?

    每次想到这里,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