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

第32章

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第32章

小说: 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嫦娥妈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人,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连老练如槐的李大山,经多见广的小撮合,也没有识破她这用的是调虎离山之计,只是鸡啄米似的直点头,“你老人家说的是,你老人家说的是。”

  嫦娥也被她妈妈一席也不知是人话,也不知是鬼话说得将信将疑,也不好说不愿回去,只顾的咳嗽,那意思是,你们三个如果谁能说服她妈妈,最好是不回去,可是李大山,小撮合,大柱子三个人都像是斗败了公鸡一样,耷拉着脑袋。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的,人们都还没有起来,老来俏带着闺女嫦娥悄悄地走了。大柱子把她们送到桃花坞的渡口。嫦娥一步三回头的看着大柱子,不住地唉声叹气,有着吉凶未讣的担忧。大柱子也不知道嫦娥叹气是什么原因。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十五章:“缘分呀,缘分”
嫦娥走后,老李家的欢声笑语不断,一扫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给老李家带来的阴云。本来打算偷偷摸摸的把大柱子和嫦娥的喜事办了,嫦娥妈妈一点头,像得到令箭一样,于是就打算大张旗鼓的大操大办这次折腾得满城风雨的喜事,老李头逢人就散烟。

  “他大婶,二柱子的喜酒是喝不成了,等明儿个大柱子结婚时,再请你喝喜酒吧。” 

  “他大哥,嫦娥妈亲口答应的,过一阶段,等嫦娥散散心,叫大柱子名媒正娶地去接回来。”

  “他二大娘,这下大柱妈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他的儿子大柱子有媳妇了,嫦娥没有意见,嫦娥妈也认账了。到时候,我要按照她临死时候嘱咐我的话,买一挂一千头响的鞭炮到她的坟上报喜。”

  “我整天在想,我家大柱子怎么能够找不到女人呢,人长的又不憨不愣的,就是嘴有点散,喜欢说个玩笑话,有人认为是个缺点,也有人认为是个优点。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是缘分未到,缘分未到,说哪哪不成,这缘分到了啊,山都挡不住。有些小孩排五年,非得要五岁才能够走路,四岁半都不行,我家大柱子八成也是这样,非得要32岁,不到32岁就是谈不成。你看呀,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大柱子至少谈了五个。”说罢,他扳着指头数道,“一开始,苏北的一个吧,接着是西庄的铁匠的女儿吧,再接着就是那个寡妇的闺女,然后就是王小坎家的翠花和那个姓何的人家的千金,像走马灯似的。上天,嫦娥妈妈来了,我说呀,这嫦娥呀,也跟我家二柱子离婚了,你把她带走吧,你猜她能够怎么说,她说,看你说的哪里话,这个嫦娥当初啊,就是说给你家老大的,绕了一圈子,再物归原主吧,该是谁的媳妇,那是一定的,你看这个事情,可有意思。”

  李大山,在旮旯村几十年,还没有这么招摇过。这次大柱子的事情,他彻底的招摇了一回。人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一点都不假。这些年来,为了大柱子的事情,他在旮旯村人们面前,脸面算是丢尽了,两个闺女没有换到一个媳妇,给大儿子说亲,又出现了看上老二的事情。这次误打误撞的一件事情,又把他丢失的面子找了回来,你说他能够不高兴?这些年来,一向少言寡语,很少笑过的老李,像是吃了欢团,脸上挂着笑,心里流着密,眉梢上跳着快乐,不论见到谁,哪怕是三岁的小孩,他也和人打招呼,

  “我的乖乖,三子上学呀,”

  “是铁蛋啊,上几年级啦,”

  “他大叔,赶集呀。”

  “今年那,就数你家地里的麦子好,到午季,肯定有个好收成。”

  “你家的二子也有对象了吧,听说是大张庄的李有才的大闺女,那个闺女,前年玩会来过旮旯村,长的有点像嫦娥,可漂亮了,你可真有福气呀。”

  老李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总是期待着人家提起嫦娥的事情,知道的自然要恭维他几句,“大柱子妈死得早,四个孩子都是你一手带大的不容易,你这又当爹又当娘的,真是不容易呀,这四个孩子如今都有了自己的前程,老二虽然离了婚,可是二柱子前程远大,过几年二柱子当上军官了,还不给你领一个吃粮票的媳妇来,特别是大柱子也有了,你老李今后就笑着过吧。”

  这时的老李头总要叹几句苦经,“不容易哟,缘分未到,光急也是没有用的,这缘分到了,二郎山都挡不住,可不是我们老李家硬留着嫦娥的,是嫦娥的妈妈主动说的。”

  最缺德的是唠叨妈,她的一番话,有软,有硬,有恭维,也有讽刺,有夸奖,也有不服气,那说的可是有板有眼。“在旮旯村,谁能够和你老李大山比呀,你睡觉时,都半个眼睁着,半个眼闭着,心思用的绝。通过嫦娥这件事,我更加佩服你老李了,你都是因祸得福。你看,大兰子换亲,你抱了个大鸭蛋,谁知大鸭蛋里浮出了金凤凰,你那个秃女婿会木匠,我听说,在大王庄,大兰子家,可是头一户盖上三间大瓦房的,这大兰子有个电灯泡照着,吃香的喝辣的一辈子。二兰子呢,跟着小白脸跑了,听说在上海立住了脚跟,在上海打烧饼卖,听说也是不错的。不是这样,这农村的姑娘怎么能到上海去。我听说呀,人家那大城市的厕所都比俺们的堂屋里干净,人家那什么自来水都安到锅上头,一按那个什么东西,水都能哗哗的流到锅里,上海人拉屎都不和俺们旮旯村一样,说是朝那什么东西上一坐,又是打雷又是下雨一阵之后,揭开一看,屎呀尿呀,全都没有了,你说这些东西都淌到哪里去了呢?真是奇怪。二柱子生气走了,当兵有文化,将来呀,还不给你带个洋媳妇来吗,我说老李呀,你今后呀,也就和那个叫四人帮的江青一个样了,睡到半夜,渴了,左边一罐白糖,右边一罐红塘,我的乖乖,你想喝白糖就喝白糖,想喝红塘就喝红糖,油条糖糕当饭吃了”。

  这话要是在平时说,那李大山肯定和她生气,骂他一个好歹不均匀,可现在一高兴,老李只是傻傻地笑着,“唠叨妈,我的老嫂子,你的那张嘴可比曹操的八十万兵丁强,你唠叨妈也是剃头铺子关门,不简单(剪蛋),你看你在孙子长的多么的富态”,说着,还从怀里掏出一把塘塞给唠叨妈的孙子。

  大甩爹,听到这李大山这些话后,揶揄老李说,“我曾经说过你老李,是半悬空中伸出的一只脚不是个凡脚(角),还果真应验了,这真是腊月债还的快,你先让大柱子和嫦娥生米做成熟饭,人家能不认吗?不认,嫦娥那肚子里的孩子喊谁爹?”

  老李听到这话也不生气,“看你说的,老村干怎么能够这样讲呢?”

  老李高兴,旮旯村老少爷们也高兴,可就有一个人不高兴,谁,小广播。她的老头子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数落她说,“叫你不要去找嫦娥妈,你能的给豆一样,非要去,看,马屁股拍到马蹄子上去了吧,人们嫦娥妈要好把你出卖了,看你在旮旯村怎么做人?你瞎能,你看你能一辈子,能的这个样?”小广播说,“出水才看两腿泥,现在呀,胜败输赢还没有见分晓,老头子,我听人说,接过婚的人,就不能当兵,可是真的?二柱子怎么接过婚,还能当兵呢,他不结婚怎么又能离婚呢?”他的老头子说,“我说你这个人,半夜哭老太太,怎么想起来的,你问这个事情做什么?”小广播说,“随便说说,没有什么意思。”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十六章:听半仙说“何缘”
就在李大山乐不可支,张口闭口说缘分的时候,何半仙在桃花坞的老龙河边和几个老头说何缘的故事。

  何朝何村有一位姓何的书生,何生生于何年何月不详,年轻时屡试不第,破落不堪,颇似鲁迅笔下的孔一己。

  何村地处江南,历来盛产才子佳人。何生年轻时,才华横溢,堪称江南第一才子。特别是一首《咏荷》诗轰动乡里,无奈朝野昏暗,“世胄涉高位,英俊沉下僚”,何生一直功名未就。

  何村有一何学堂,在小河对面,主教何师,不知从何处来,谈经论道,口若悬河,为何村一带大儒。

  何生进见何师,未带任何礼物,仅呈诗作十卷,何师阅诗完毕,拊掌拍案:“何等精妙,如此高才,何处能有?”何师义收何生,何生在何师教导下,进步是何等的快。

  何生到何师处要涉过何河,摆渡的是何女,她头戴斗笠,何女长得眉清目秀,有闭花羞月之美,沉鱼落雁之貌。何生遂生爱慕之心,他私下对朋友说:“此生若能和何女比翼双飞,不穿棉袄也能过冬。

  何河渡口拐弯处,住着一位何和尚,何和尚不苟言笑,惟喜泥人。何和尚捏出的泥人,惟妙惟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何生惊叹不已,常常呆坐河边,看何和尚捏泥人,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学业。何和尚捏好泥人后,一对一对的配对,何生大或不解,“何和尚,缘何如此?”何和尚说:“我是给他们配对,雌雄一对一,各有缘分,婚姻就是缘。”何生似懂非懂,心想,俺何师可从来没有这么讲过。“那我与何人有缘?”何生瞪着眼问。何和尚笑而不言,“何和尚你说啊?”“你与何女有缘。”“何女?莫非是她”?何生眼前浮现何女倩影丽姿。回家后,他辗转反侧,夜不成眠。

  何生再过渡口时,忍不住两眼生钉,把何女看得满面桃花,娇羞俯首犹如风过落红,美不胜收。何生从此坠入现代人所说的情网。

  何女似乎也有意于何生,每天何生登船时,何女笑逐言开,何生下船时,她又怅然若失。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何生对何女的恋情与日俱增。一日,何生登船面对何女,春风满怀,正欲赋诗露情,直抒胸臆,突然平地起风,何女的裙幅被风吹得飘然欲仙,不想又一阵风来何女斗笠落江,露出满头秃迹,竟无一根毛发,丑陋不堪,何生赶紧闭目。

  何生是何等的不快,去找何和尚。“我与秃女有何缘?”何生满脸沮丧,“是缘不可缘。”何和尚振振有词,何生拉长了脸。“在劫难逃?”何生想。

  秋色傍晚,水清鱼肥,夕阳落山,满河彩霞。何生从何和尚处归来,又登上何女船,船上并无他人,何女脉脉含情,摇船送人,船至河心,何生顿生歹念,“若与此女成婚,无颜见家乡父老,何缘,何缘?”随即推何女,何女摇晃几下,跌入河中,何生并用竹篙猛扎,血染河面。何生心惊肉跳,弃舟登岸,落荒而逃。

  河边狂风大作,惊涛拍岸。

  何生想何庄并非久留之地,来不及打点行装,便赴京城。一路上卖书求食,历尽千辛万苦,于何年何月赶到京城,恰逢老王驾崩,新王登基,开科取士,广招贤才,何生参加殿试,一篇文章,享誉京城,皇帝御批钦定为头名状元,打马夸官亮职,何生风光何止十里。何朝何宰相善攻面相,说何生吉祥容貌,鹏程万里,意欲将义女嫁给何生,何生喜不自胜。心想:“何和尚鬼话今日露馅。”

  何年何月何日何宰相给何生与义女成婚。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何生春风得意,夜阑客散,何生步入洞房,见新娘端坐床上,袅娜多姿,温香软玉,早已魂不守舍。何生上前,双手揭开新娘盖头,不禁大惊失色,后退三步,“呀,你怎么是何女?”。何女也大惊失色,“呀,你怎么是何生?”两人几乎同时说出这样一句话来…——“真是冤家路窄。”何生惊慌失措,何女痛哭失声。

  原来何女被推入河中之后,顺流而下,适逢何宰相巡河游访民情,救下何女。听何女诉说不幸,何宰相答应替何女报仇,并认何女为义女,携至京城做相府小姐,何宰相夫妇漆下,无女,爱之如掌上明珠。

  何生惊魂倒地,何女啼哭不止,未想到意中人成仇人今又成夫妻,何女目睹倒地何生,又爱怜之心萌发。

  何女摇醒何生,何生泪流满面。何生透过何女稀稀疏疏的头发,看到何女的头上被竹篙扎的伤疤,“我对不起你,任你处置吧。”何女乃乡间宽容之女,她说:“过去的事情不要提它。”

  夫妻从此恩爱,皇帝特赐恩爱匾。

  何生在官位上常说:“世上还是女子好。”

  冬去春来,桃吐丹霞,柳垂金线。一日何生携何女到何庙还愿,又巧遇当初的何和尚,“世上月难圆,心中总有怨,”何和尚叹道。“和尚好,怎消心中怨,请和尚指点。”何生作揖。“道人有偏方,身有生发水,千金我不要,只要你乌纱。”何和尚念念有词。

  何生当即官袍一脱,乌纱一摘,何和尚从袖中陶出一瓶生发水,撒于何女头上,刹时何女头上乌云堆翠,满头青丝,何女颇似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