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112章

锦衣为王-第112章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张佳木一训,孙锡恩自然老实了,他想了一想,答应道:“小的是熟脸,不过底下已经弄了不少人,薛佥事自然是不能出面的,这件事,由小的交待人去办就是了。”
  “交待谁?”
  “大人说凡事要有制度,这件事当然交给直隶站的人去办就是了。”
  “这个说的倒是。”张佳木点了点头,终于赞赏道:“你这样,就不枉我开导你一场了。”
  孙锡恩精神抖擞地:“大人,瞧好吧,这回,总得叫那帮混账碰个头破血流不可。”
  “不错,”张佳木一笑点头,看着小跑过来的听差,只道:“万通来了,你先下去,由我来和他讲。”
  第178章 明朝的情报员
  万通原本就是个破落户子弟。姐姐万氏被选进宫里头去就是因为万家家贫无以自立,不然的话,好人家的女儿一听说选宫女,自然都趋避不及,很少有愿意让女儿进宫的人家。
  现在好了,万氏进宫十几年,经营得法,甚得太子宠爱,等将来太子即位,没准儿还能成为后妃,明朝外家也是很有势力的,到时候自然是金银满柜,米粮满仓,好日子就有的过了。当然,现在还不是时候,万通也是靠着太子的面子才勉强当了一个小小的百户,越是贫家上来的,越是知道轻重进退,万通一听说张佳木传召,根本就不敢怠慢,立刻飞奔至张府门前。
  到了府门前。但见一个个护院站的钉子也似,刀把上的流苏在北风里吹的噼里啪啦的响,这几天倒春寒,天冷的邪乎,万通骑着马一路赶来,胸前胸后都冻的透心凉,张府护卫只穿着皮扎靴,身上一件灰色棉袍,头顶毡帽,腰间一柄腰刀,就这么点大的地方,来回的巡逻,小风嗖嗖的吹着,却是动也不动。
  万通心里惊奇着,嘴里却对张府来引路的下人很是客气,宰相门前七品官,张佳木不是宰相,可手中的权力,就是国朝的大学士也是比不了了。
  一路小跑着进去,到了内宅梅园时,万通这种俗人也是惊奇于眼前情形,等到了亭子里头,见着张佳木含笑看向自己,万通不知怎么心里一咯噔,立刻弯下腰去,正儿八经的行了个礼,嘴里道:“下官见过都督大人。”
  “哎呀。”张佳木满面春风的笑道:“万百户,你何必这么多礼呢!”
  嘴里说着,伸出手去把万通扶起,万通也算伶俐,起身之后,也不落座,直接便道:“大人召小的来,肯定是有要事吩咐,就请说吧,小的只要能办到,一定好生办差,不教大人失望就是。”
  他这么爽快,倒也省了张佳木不少的事,当下与任怨对视一眼,彼此一笑,于是又吩咐万通坐下,把适才与孙锡恩的话向着万通一一道来。
  “呃,这个,大人的吩咐,小人原是实在不敢答应……”
  张佳木在这里召见万通,摆足了富贵气象。也就是叫这厮羡慕,果然,万通嘴里客气两句,却是猛一拍腿,只道:“但大人既然这么信任,没说的,小人一定照吩咐办就是了。”
  “好,来喝一杯!”
  三人一碰杯,万通小脸原本冻的趣青,这会儿回暖过来,有点儿迟疑的道:“大人,府上护卫也算严密了,可小的看,巷子口那些卖小吃的,个个形迹可疑,一看就知道不是正经的买卖人,怎么不把他们远远的撵开去?”
  张佳木哈哈大笑,挥了挥手,笑道:“不必理会,这般监视法,倒很有趣。万百户,最少我晚上想吃碗片羊肉,就方便的很了。”
  他这么一说,万通也是“哈哈”笑了,正事说完,他知道不能久留,站起身来请辞,张佳木对他很是客气,竟是站起来送了这厮几步。一直到万通躬着腰连连请回,张佳木这才又回转过身来。
  “佳木,这万某人信得过么?”
  这会儿任怨倒是有点担心,万通答应的太爽快了一些。
  张佳木想了一想,笑道:“不妨事,反正他也就是敲个边鼓什么的。事儿还是由我们自己的人做,到时候把戏演足了就成。”
  任怨点了点头,也是自失一笑,他道:“刚刚万通说的,倒也真是个事。你瞧那些人,一点买卖人的样子也没有,冻的缩手缩脚的,也不吆喝,府上来什么人,尽自在那记着。这伙人,不如赶走算了。”
  “你还不知道呢!”张佳木冷笑道:“从昨儿起,我排查府中下人,一个个查个底儿掉。从厨子到小丫头子,一共十来个人不清不楚的。有逯杲的人,还有门达的人,东厂的人也是有,就连曹吉祥也往我这里塞了好几个。九哥,我要是不查。今儿咱们见什么人,明儿就到他们的案头了,甚至说什么话,什么时候睡的觉,人家都是一清二楚。”
  “这也未免太可怕了!”
  任怨想着这种情形,不觉打了个冷战,他皱着眉道:“人都撵出去了吧?”
  “过几天再说!”张佳木无所谓一笑,只道:“后院我全用的可靠的人,还在卫里挑了不少内保局的人,正好给他们锻炼,实在话。我也没那么多精力放在家里,这一回,自然是要一劳永逸的好。”
  “最好是这样。”任怨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锦衣卫,他只是道:“得空了你去我们缇骑所看看吧,人手,经费,全要你这个当家人做主,你不下狠心,我这里就不成模样,周毅可都跟我急过几回啦。”
  “是是,”张佳木忙笑着答应下来,现在分成各部门,每人都是面前一摊子,都找他这个当家主事的人叫苦。刘勇头半响还把他堵在家里,硬是要他批经费银子,可怜堂堂锦衣卫都督经常被下头逼债,也真是不得了。
  见他为难,任怨一脸杀气的道:“最近摊子铺大了,是有点用钱用银了。不如这么着,我交待下去,哦不!我亲自带人,去宰点肥羊!”
  张佳木噗嗤一声笑出来,指着任怨道:“九哥,还当咱们在当军余,指着敲诈点商家富户就高兴的不得了?”
  其实锦衣卫的生发,上头大官儿靠皇赏和兼并土地,或是开钱庄当铺放高利贷,反正没人敢赖他们的账就是。下头的中下层靠的就是敲诈勒索,收保护费等利是,整个京卫十几个千户所,现在一两万人,都是指着这个过活。
  要说饷银俸禄,景泰七年时一个六品武官的月俸是十石,外省武官要折成宝钞一部份,折成铜钱一部份,到手就是寥寥无几,就是几串大钱和根本只能当手纸用的宝钞。
  京师武官。特别是京卫亲营的武官,不必把粮食折成宝钞或是铜钱,实发实物,有时偶尔还发点布匹什么的,算是皇恩浩荡,有格外的恩赏。
  但实俸到手的,有时候是两三成,有时候多了四五成,景泰八年最后一个月,到手的粮食只有俸禄的一成。
  要知道,当武官的有亲随伴当,要养一大家子,一个月到手一石粮,只能大家喝稀粥勒裤带了。
  武官都是这么着,更加甭提下头的京营兵和亲军各卫的普通士兵了。不在老百姓头上敲点弄点,还怎么养家糊口?
  任怨第一个想法是狠宰几头肥羊,倒也不能说错了。
  “九哥,”张佳木正色道:“下头的人想着宰肥羊也就算了,咱们在上头的,可不能把这个当出路。通天下商人有多少,咱们锦衣卫这么多人,能全宰了不成?想过好日子,容我慢慢设法,多赚银子吧。”
  “也是!”任怨在张佳木这里是从来不坚持意见的,他道:“听你的就是了!”
  ……
  就在张府接连见人的时候,门前的小贩倒也真是尽职尽职,卖白薯的有气无力的吆喝几声,卖烧饼的来回张望,负责记事的是小馄饨摊子的摊主,一只秃笔舞的飞快,把张府进出人等是谁,姓名,体貌,一一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选的锦衣卫里头的积年老吏,跟着上头办事很久的京油子。外省的生脸可能不认识,京师里头,但凡能叫得出名号来的,这些人没一个认不出来的。
  “完事没?”看看时辰已经不早,张府护院已经进了内院,到处在查关防,查上夜的,关门的声音在外墙都听的真切,这么大的府邸,上下人等小二百人,晚上不好好查一下,这年头可没有什么消防措施,一旦走了水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听着里头查上夜的声音,卖白薯的一撇嘴,只道:“都说姓张的怎么精明,我瞧也稀松。咱们在这里多少天了,就不说过来查查?”
  “你懂什么!”馄饨摊主是个中年人,在南所里头干了二十来年,见多识广,心里头早就隐隐觉得不对,但他是老成人,不敢多说多动,只完成了上头差事,管他娘的是与非。
  当下警告了一声,叫别人不要多话,看看时辰已经到了,便是吩咐道:“换班,他娘的,这时候还烤白薯,当张家的人是傻的!换片羊肉和卖花生的过来。”
  京师之中,有人熬夜消遣,叫上一斤半斤的熟花生,吃了下酒,所以半夜也有卖花生的,倒是烤白薯,当然是不可能有人半夜还吃,这会快要起更了,还留在这里,显然是不大对劲就是了。
  这一句话说出口来,馄饨摊主这才恍然大悟。
  感情,自己这伙人其实真的挺碍眼,张家的人又不傻,怎么就不过来盘盘底?
  原本的那些说辞什么的,一个也没用上,人家就当他们是死人一般。这些天下来,除了张家的人叫点小吃什么的,这金银胡同里头不少人家,而且都是有钱的贵官富户,怎么就没有人理会?
  人家是看了出来,不想惹麻烦沾包啊。
  “唉,我管他?”馄饨摊主自己想了一回,决定不多嘴,反正上命叫监视,自己的差事办的没错,其余的事,去他娘的!
  第179章 土地
  京师广渠门外算是很偏远的地段。那会儿可不象后世,炒地皮炒到河北去。京师这儿,内城不是一般百姓能住的,能住进去的都有点身家,住外城的,就多半是些小力笨苦哈哈了,出了城,就更甭提,全是高梁花子,虽说是帝都脚下,论说起来,不比外地强上什么。
  好的就是,四方辐辏,商贸发达,几家凑一凑,买头耕牛,买几匹挽马,骡子什么的,都很方便,凑钱叫铁匠来打点农具什么的,也是很便当的。
  说来可能很多人不信。当时人的生产生活用具之缺乏,实在是后世高度物质文明下的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农具和畜力的缺乏是最明显的,很多地方还在使用石犁来犁地,耕牛缺乏,几户人家能共用一头牛,就算富裕地区。
  中国一直没有发展到银本位的货币经济,也没有信贷系统,根本没办法形成规模农业。
  都是讲究的精耕细作,从西周之后,就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化的农庄农业,各家各户一小块地伺弄,弄好了温饱,弄不好全家饿死,不然就造反,逃荒,所以开国之初,抑制土地兼并,百姓还有活路,国力也是蒸蒸日上,一旦土地兼并开始,再遇到灾荒的年头,大面积的减产导致无数的百姓破产,然后农民委身豪强,国家收入税减,更进一步逼迫自耕农,让更多的自耕农破产,托庇于豪强之下。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恶性循环下来,大乱大治,几千年下来,令人思之而扼腕痛恨。
  京师这儿,到底是首善之区,畜力农具比起别的地方要好的多,土地也是一水的平原,虽然不比关外的肥沃,也不及江南的土地有河塘泥当肥料,总的来说,比起西南,西北,燕赵大地的耕地还是蛮不错的了。
  但要命的是水利工程。
  大明政府的财政系统一团糟,整个户部就是一个大型的会计部门,负责计算收纳,根本没有对整个国家层面的财政进行统筹规划,没有户部的支持,工部当然不会出头来负责兴修水利的事,而把这种事推到地方官员头上。
  地方官员也不傻,他们只要把宗族敷衍好了。把地方绅士交结到了,不惹麻烦,再清正廉洁一些,断案的那种黑心钱不捞,三年下来,一个卓异的考评就稳稳到手了,谁去帮老百姓挖沟通渠的,这不是有毛病不是?
  政府不出头,地方上的水利建设,就主要是靠乡绅带头了。
  江南地区做的最好,河塘沟渠多,不修断然不成,指望官府也是指望不上,就只能靠自己了。好在,江南士绅多,民智开通,而且,最为要紧的就是百姓自己也要翻挖沟渠。
  当时种地,可没有农药化肥,土地高产不高产,全凭粪肥往上堆。当时俗话,肥水不流外人田,宁愿憋着,也不能把粪便便宜给外人。拾粪也是门职业,农闲了,很多半大不大的孩子背着粪筐到处拾粪去,说起来也是生发。
  除了粪便,河墉泥也是肥料,每年年尾时清淤翻挖上来堆到地里。效果不比粪肥稍差。这样一来,江南地区不必太多鼓动,年年疏通河渠已经成必然之势,再加上河网密布,天生的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