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蒸汽大宋 >

第46章

蒸汽大宋-第46章

小说: 蒸汽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告情况,才发觉情况不对劲,报告守寨的都统千户,召集寨内兵丁集合戒备。

此时,程逆风的野战团已经完成登陆,许佛的工兵也已经登陆了一部分开始修建工事和供海船停泊卸货用的栈桥码头了。

许佛的工兵虽然号称是工兵,有战斗任务的话,拿起枪来,也是有相当战斗力的。

李修德的炮兵还在船上,吊运火炮下船用小艇向岸上运送火炮,以前没有经历这样的情况,虽然没有干扰一时也还有些手忙脚乱。费了好大劲,才用小艇运了有几门佛郎机炮上岸。李修德感觉很没有面子,也不和司天道他们在一起观战了,跑去现场指挥部下们从海船上往小艇上卸炮去了。

看到战斗人员已经大部分到位,王大军下令,发射信号弹,发动进攻。

两发红色信号弹先后发射,照亮天空。黑龙寨的登陆部队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向直沽寨冲杀过去。已经登陆的炮兵也已经布置好炮兵阵地,开始发炮校射。

已经有炮弹越过寨墙在直沽寨内炸响。直沽寨里的兵将们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像样地训练过,一片混乱。军官们一边穿戴盔甲寻找武器和部下,一边驱赶身边的手下上寨墙守御。

混乱中,直沽寨跨过寨河通向寨外的的石桥已经被黑龙寨的部队占领了。

得到进攻信号,早先登陆一直潜伏待命的部队也开始行动,进攻漕运米仓、接运厅、临清万户府。

虽然直沽寨里的蒙汉军官领着一些部下占据寨墙企图顽抗,在李修德的炮兵登陆完成摆开阵地展开炮击以后,战斗没有什么悬念就结束了。

一个上午的时间,海津镇漕运米仓、接运厅、临清万户府、直沽寨都落入了黑龙寨登陆部队的手里。

黑龙寨特遣军(这是穿越者给这一次北上的联合部队起的名字)缴获了储存在漕运米仓和直沽寨仓库里的一大批粮食物资,在接运厅、临清万户府还搜查到大笔金银财物。意外的,在海河里的三叉口码头上还截获了一些漕运粮船。

第五十七章占领通州

夺取直沽寨和海津镇缴获的战利品还来不及清点,王大军就率领自己的特种团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蒙元首都大都附近的通州。

通州古称潞州,位于大运河的最北端,历史上是重要的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

蒙古的忽必烈在他哥哥蒙古大汗蒙哥死后夺取蒙古汗位平定蒙古的内乱,囚禁了和他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以后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元世祖忽必烈建大都城,筑土城六十里,聚集人口百万,而〃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遂命万户张建造船海运江南米,至通州之南高丽庄之东潞河码头停泊,然后陆路运至大都,大都人口百万所需巨大,海运数量有限不够食用,还要大运河内河漕运。

元初,大都的粮食漕运是通过海路把南方的粮食运至渤海湾经海河入内陆经北运河转运至通州的码头停泊,然后陆路运至大都。

忽必烈统治时期宋元交战不息,盛产粮食的江南还在大宋手里。这些粮食一部分是不法商人从南宋统治区走私贩运,一部分是南下元军从南宋统治区掠夺。

除了从南方走私掠夺,还要从蒙元统治区的汉人手里搜刮粮食才能满足大都城庞大的粮食需求。

大都所需粮食数量过于庞大,不储备大批粮食,大都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忽必烈为解决粮食储运问题就在通州设立仓廒,昼夜拨运京师,于通州设有广储等十三仓储备粮食供应大都。通州粮食储备关系到元大都的命脉。

直沽寨距离通州,陆路只有三百里。王大军的计划是带领一支部队自直沽寨秘密行军到通州,发动突然袭击,夺取摧毁通州的粮仓码头,破坏运河河道,切断运河水运,彻底打断大都粮食的输送通道,给蒙元在中国北方的统治以致命一击。

金元时期,后世的北京天津所在的华北平原东部水系丰富,河流纵横湖沼密布道路难行,行军是个挑战。

蒙元统治者不善于治国,只热衷于战争掠夺,在蒙元统治区,就算是首都附近也没有像样的道路。王大军的部队所走的道路,不过是荒野里芦苇和野草丛中勉强可以辨认的车辙痕迹,好在司天道的外事组早已经给王大军准备了熟悉道路的向导,虽然一路上行进艰难,倒没有迷路之虞。

王大军带领的这支部队都是按照特种部队标准组织和训练的精锐。士兵们多是大宋农民出身,大宋人体质强悍,虽然是负重行军,却没有太多的非战斗减员。王大军派一个连和向导在前面开路,给后面的部队标示道路,部队主力走在中间,自己亲自领一个连在后面收容掉队士兵。按照现代模式组织的军队不会轻易被艰苦的行军拖垮。

三百里路走了整整八天,第九天晚上,王大军的队伍才远远看到远处通州码头上停泊着的粮船的帆影。

现在已经是秋季,山东河南各地的粮食已经开始收获,蒙元统治区的粮食都向着大都城聚集,通州这个元大都的粮食储运中心正是一年里最繁忙的时候。

“这就是通州?到地方了。好吧,我们休息一天,侦察一下敌情,明天晚上去把他拿下来。”

侦察的结果和外事组此前提供的情报一致,通州及附近地区只有一个色目人千户一千多防兵驻守,分兵看守码头和各个粮仓,这个时候,通州还没有修起城墙,不过是个较大的市镇。元朝廷在这里设置了接运司仓场司管理漕运储粮事宜。

自元朝定都北京之后,经北运河运至北京的漕粮都是经过通州枢纽,然后转入其他运输方式抵达京师。所以,元和金代一样也是在京城内外和通州两地分设仓群储备粮食。

通州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漕运异常繁荣,历史上曾有“十三仓喂肥北京城”之说,漕粮养肥了通州和大都,漕商富甲天下,北运河河边码头舳舻蔽水,沿岸茶楼、酒肆、商亭、作坊鳞次栉比。

王大军到来的时候,通惠河还没开始修建,几乎所有漕粮都需在通州运河码头卸载入仓,日后再装车转运大都。

王大军随口问行军参谋:“这里离大都城还有多远?”行军参谋回答:“通州运河码头距离大都城齐化门距离是五十里。”

“很好,马上召集连以上军官开会。”

进攻通州的行动计划是先隔断通州与大都之间联系再对通州的各个粮仓衙门逐个发动进攻,各个击破。

王大军要求,参战部队所有官兵一律换上大宋官军的服装,红色战袄,范阳笠大红帽缨,并要求,在登陆期间黑龙寨特谴军要一直以大宋官军的名义行事。

进攻发起的时间是在凌晨,黑龙寨特谴军用炸药炸开通州码头附近一座最大的粮仓的大门,以雷霆万钧之势端着雪亮的刺刀冲杀进去。守仓军官还在被窝里搂着女人睡觉,就被活捉了。一整天的时间,王大军都在接到“我部已经攻占xx仓库……”“我部已经攻占xx官厅……”的报告声中渡过。没有像样的战斗,通州十三仓和各个官厅就全部陷落了。

根据蒙古人的《成吉思汗法典》,蒙古人的军制是全民皆兵,实行以狩猎为基础的军事训练制度,平时以狩猎的形式代替训练,除了大汗的怯薜(护卫军)不设常备军,守备通州各个仓库的不过是一些汉人治安部队,没有什么战斗力。

蒙古人进入中原以后纷纷圈占汉人的土地变耕地为牧场掠夺汉人做奴隶给他们放牧劳作分散在各处做奴隶主,生产方式实行奴隶制;管理地方采用千户制。因此,通州虽然闹翻了天,却没有军队来救援。

“控制好运河码头上的所有船只,船员水手全部扣留;接管各处仓库官厅。给司天道发电,让他派船来通州接运粮食。”王大军命令。

通州的百姓不明所以,怎么昨天还听说大元和大宋在两淮交兵,好端端的一天功夫,大宋的官军就打到大都了?

缴获了一大批粮食,运不走的话就只能烧掉,如果全部分给通州附近的老百姓,蒙古人杀回来还是会给他们抢回去。汉人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白白烧掉又太浪费,必须想方设法运走一部分。

司天道的船队就停泊在渤海湾,吃水浅的船只走海河入内陆经过海河和北运河交汇的三叉口进入北运河,可以一直到通州码头,这样就可以通过水路运走一批粮食。

当初王大军不走水路来通州而是选择难走的陆路,主要是为了行军的隐蔽性,现在通州拿下来了,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了。

司天道得到王大军阀拿下通州的电报,就把在海津镇缴获的所有能在北运河航行的船只都派出来到通州接运粮食。船不够,连海船上的小艇舢板能用的也全部用上,能用的人也全部派出去,接粮船队浩浩荡荡遮蔽了海河和北运河的河面。

王大军也没有闲着,拿下通州的第二天,就派出部队在通州通知通州百姓到各个仓库领取粮食。通州的汉人百姓只要能背的动,一个人一石粮食。全城的百姓都轰动了纷纷去仓库领粮食,不要白不要,白得粮食这样的事情谁愿意放过?

通州十三仓储存的粮食堆积如山,一百万石挡不住,通州也不过十来万常住人口,百姓能背走的粮食有限,大批运粮还要等司天道的船队到来。

第一天是放粮,第二天还是放粮,第三天,王大军贴出告示,招募运输队,凡是在十天内能把粮食运到海津镇的,一律可以得到一半的粮食做报酬。

通州是水旱码头,城里以运输为业养有骡马车辆的人家很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优厚的报酬自然有人愿意应征去运粮,这些“大宋官军“态度和气秋毫无犯,打下通州就开仓放粮,不愧是传说中的“大宋王师”。一时间应征运粮的百姓纷纷扰扰从者如云。

当然也一些人对这些从天而降的大宋官军不信任,不肯应征,话说贼过如梳兵过如蓖,没听说过官军征用民夫还给报酬的?这里面一定有诈!

王大军把运粮百姓编了队派遣一个营的部队护送上路,从陆路前往海津镇。

虽然黑龙寨派遣军一再做工作,愿意运粮去海津镇的通州百姓还是不多,几天过去了通州漕运米仓里的粮食也不见少,这让王大军有些郁闷焦躁。话说慈不掌兵,辽金蒙元的鞑子统治北方数百年,北方汉人已经习惯了做奴隶,被鞭打和逼迫着做事情了。

看来,对这些当惯了奴隶的老百姓必须使用强制手段了……

不管愿意不愿意,王大军命令,通州百姓凡是有骡马车辆的一律征用,通州城里的青壮年也一律征用,随运输队前往海津镇,能动的老人小孩也一律带走,十天内,通州城里要搬迁个鸡犬不留。

虽然不情愿,通州百姓在刺刀的逼迫下,还是磨磨蹭蹭的收拾东西拖儿带女开始上路,王大军只能又派出去一个营沿途护送。王大军下令,带上粮食,坛坛罐罐笨重物品一律不许带,十五天之内走不到海津镇的一律活埋!当然黑龙寨派遣军是不会活埋汉人百姓的,这样的恐吓不过是为了加快搬迁的速度而已。

这边通州百姓开始上路,另一边,司天道派来接运粮食的船只也陆续到达,王大军就命令把米仓里的粮食装船,连同在通州码头扣留的船只一起编队起航,船只不够用,就拆毁通州的仓库和官厅,把木料扎成木排,能运走的粮食一律运走。

虽然王大军想尽一切办法,一次性还是不能运走通州米仓全部的粮食,其余的粮食就只能是最后撤退时放火烧掉了。

第五十八章炮打大都城

忙了好多天把运粮队伍送上路,王大军就派人在通州城里搜索,总有故土难离恋家不想走的,偷偷摸摸藏在城里各处隐蔽地方不肯上路的还有不少。都得搜出来押送上路,王大军阀这个郁闷啊,给蒙古人做奴隶就那么好吗,有什么舍不得的啊?

后世那个叫鲁迅的作家说过中国人的劣根性:说中国人一直在受压迫而并没认识到这点。

鲁迅说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就是说想好好的过日子(好好的生活;有口饭吃;哪怕是受苦),却因为社会动荡而过不好。暂时做稳了奴隶就是指一些太平盛世;表面上看起来老百姓日子不错;实际上还是受着统治者的压迫;只不过没有动荡了。

鲁迅还曾经说过: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这样看来解放蒙元统治区的人民也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了。人家已经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着,宁愿万劫不复,自己何必去死气白列让人家得解放呢?

还有孩子。孩子們还有救!满城里去搜寻被家人遗忘的孩子,集中起来随粮船运走,汉民族最后的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