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60章

大明官商-第60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虞与忠叔相视大笑。停歇之后,冯虞问起冯有理:“有理,近日跟着忠叔做些什么?”
        “小侄这些日子学着打理些日常营生。跟着忠叔,小侄方知这经济学问大有文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今小侄方知圣人所言‘义以生利、利以平民’,实是大有深意。无财货则无生民,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以义求利,便合圣人之意了。”
        忠叔也笑着说道:“有理如今着实是长进了。毕竟是读书人,见事自有一套,加上肯看肯问,倒是真有些主意呢。只是这掉书袋的习惯是一点没变的,说的人一楞一楞的。”
        冯虞大笑:“掉书袋就掉书袋好了,也未必便是坏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黍,老祖宗那么多年积攒的见地,其实也是大有道理的。只是需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方能点石成金。有理,如今府中事务日重,你帮着忠叔打理好来。日常无事,圣人书倒也不必抛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你也治家看看。经济学问的书也看着,甚至农书、医术、历书、前人笔记,都有益处。”
        “是。”
        待忠叔、冯有理离去,冯虞往床上一靠,便琢磨起生财之道了。大明朝可不必汉唐,百业皆兴,后世有的营生,如今许多都已成形。技术方面,又非冯虞之长。一般的手工艺,到了明代都已相当发达。再要往前进一步,像是造车床、吹玻璃、高炉炼钢什么的,据说能赚大钱,只是冯虞一个文科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干瞪眼还真没咒念。早知道有今日这一出,当初怎么也得改念理科去了。如今自己能做什么?也就是初中劳动课上学过使用缝纫机、照相机,组装航模,拆装收音机、脚踏车……
        脚踏车!那东西部件就那么些个,做起来应该是不难吧?就是滚珠和链条坐起来精细一些,还有坐垫弹簧,那个比较粗,现下应该能弄出来吧。细想想,纯手工打造一辆脚踏车未必便是难事,难的却是如何量产,还得发展大工业,要不一年能产多少辆?冯虞干脆起身,在屋中转来转去,用他极其有限的理科学识,思索着如何一手缔造出一场工业革命。想着想着,冯虞头脑中隐隐觉着有什么不对路,猛拍脑袋还是抓不住那一绺思绪。到底错在哪儿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说干就干
        这时,冯谨端了个托盘进来。“爷,夫人特给您备的夜宵。”
        冯虞看看一时半会也悟不了道,干脆先满足口腹得了。“今晚做得什么?”
        “小半只的清蒸童子鸡。就加了丁点姜、料酒,还有些盐,略调调味。”四个小厮里头,冯谨别的长处没有,就是对饮食之道有些个无师自通,这点是最让冯虞中意的。接过碗来喝了口汤,冯虞不禁叫了声好,“要的便是这般原味。依妍如今手艺越发精致了。”
        “嘿嘿,夫人日日用心炮制,爷又是最讲究口味的,手艺哪能不进益。小的便只能弄些大路货了。”冯谨正待往下说,抬眼一看,冯虞眼睛直勾勾地望着他,吓了一跳,当时自己哪句失言了,赶忙跪下讨饶。
        冯虞摆摆手,“起来吧。不干你事,我自想心事呢。”冯谨赶忙退得远远的,大气都不敢出。只见冯虞仰头望着房顶,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一拍大腿,“对呀!何必非做出大路货来!”原来冯虞刚才听了冯谨说的“用心炮制”、“大路货”这一句,陡然开窍。产量少又如何,正是物以稀为贵。脚踏车一旦是打造出来,物以稀为贵,只怕获利比量产还要丰厚许多。再推而广之,许多东西何必非要自己会造呢?只要把形制和大致所知与那些能工巧匠说来,让他们自行试去,能成是最好,不能成拉倒,说不定还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桥段呢。
        想通这一节,冯虞一时间只觉满天云彩尽散,喜笑颜开,瞥见缩在一边的冯谨,笑道:“好小子,今日立功了,回头到账房领一吊赏钱。”直将冯谨听得是莫名其妙,什么就立功了?算了,反正有赏,管他那么多呢。
TXT小说下载网…… 。sinatxt。
        冯虞这会儿已陷入亢奋状态,取来纸笔立时开工。方才琢磨的收音机、照相机难度太大,现世只怕是拿不下的。航模嘛,估计是卖不出什么好价钱。缝纫机结构貌似简单,也合用,只可惜课上只学了操作,没分解过。凭着记忆画个外形,也不知道那个皮带轮能不能弄出来,看工匠的本事了。
        脚踏车是亲手拆装过多回了,后家的脚踏车除了破胎,一般的小毛病都是自己拾掇,这也是冯虞少年时颇为自豪之处。结构图、各工件详图,那是一挥而就,唯一让冯虞担心的,还是滚珠、链条、弹簧这三件,还有就是轮胎了。这个是工匠的事,这会儿还犯不着为这个伤脑筋。画完之后,冯虞将图纸举在面前左看右看,没寻出不妥之处。
        正待收拾东西歇息了,突然灵机一动。既然能弄出两轮脚踏车,为什么不搞个三轮车,加个后斗运货最是合用。再有,弄两个小边轮,不就是童车了么?
        将这些想法一一作图之后,冯虞方才上床歇息,可是一时间如何能入睡,只觉得奇思妙想如泉涌。这脚踏车就如马匹一般,既能做军马,也能为豪门坐骑。脚踏车又何尝不能如此?装饰华贵、造型灵动的,卖与豪奢,简朴结实的装备步军,骑脚踏车冲锋陷阵是难了点,至少比步行机动强上百倍。记得后世的瑞士便有脚踏车部队。如此一来,若是全国数十万步军人手一辆,那得是多少银子。于是……冯虞便在这满眼金山银海的幻影中酣然入睡,全然忘了之前不量产的那番计较。
        第二天一大早,冯虞便翻身下床,匆匆吃过早饭,使人叫上朱潜,收拾停当,打马直奔寿山工坊。
        到地方,急急召来黄工首与铁匠匠头,将两轮脚踏车工图交与两人观看。“这东西做得出来么?”
        两人头挨着头看了一阵,异口同声答道:“能!”
        冯虞听二人答得如此斩钉截铁,大感诧异。这指着工图说道:“这滚珠可得是一般大小!,还有这弹簧,哦,这铁圈,可是全身份量压在上头,得不变形还得能缓冲才成。”
        那黄工首笑道:“大人只管放宽心。这珠子想来是省力之用,就如搬运巨石需在石下垫圆木一般。可是这个道理?”
        冯虞奇道:“老黄头,好眼力啊,一语中的。”
        “嘿嘿,大人过奖啦,这可不是小人的能耐。大人想来是不知道,前朝太史局同知郭守敬发明的。郭守敬制天文仪时便在轴间安放圆滚棒,与大人这滚珠是异曲同工。这珠子要做得一般大小也不难,只是模要精致。再说这弹簧是吧,不知大人可曾见过贵妇头上的珠冠,那小珠子便用弯折的细铜丝镶上,人一动弹,便突突乱颤。与这弹簧颇似,只是这是一圈一圈的。至于用料么……大人想来是见过那束腰软剑的,弯可做腰带,一松劲便弹回原状,只是造价不低。”
        冯虞一听,悬着的心便落回肚里。“造价不必管它,先造出一辆来看看。一般生铁易生锈,你看看是用精钢好还是用铜,总之要结实耐用才是。”
        “小的明白。还有一事……”
        “怎么?”
        “我看大人在铁轮面上刻花,想来是防滑用,莫非是在乡下田地骑用?”
        “城内乡下都用。”
        那黄工首想了片刻,说道:“若是城内骑着,只怕在石板路上咯得厉害。反正大人说不必管造价,不如做个光面,蒙上老牛皮,舒坦得多呢。”
        冯虞大喜,脚踏车若是分平路、野地两种,不是翻着倍卖了。“妙啊!就照你说的做!”
        说完此事,两人收起工图便要告辞退下。冯虞点手将二人唤住,“还有一事。那火铳如今产量多少?如要扩产,能增多少?”
        黄工首面带愧色,回道:“大人还是上回那个数,实在是增不了。”
        冯虞点点头,“这个不怪你。自明?”
        “在。”
        “能不能再多寻些人手来?民间选调也成。火铳是一块,这脚踏车若是投产,还得不少人手。”
        “要多少人手?”
        “呵呵,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不过手艺至少需说得过去。”
        朱潜想了想,回道:“这个一时却不好说,下官尽力去办。想来人手增一倍还不难。其实……若是一些粗浅活计,寻些学徒来未必不能对付,还能边做边学着。依学生看,日后只怕还得扩产,总上外头去寻,一个急切间未必能寻着,二来也怕找来不牢靠的,万一还有外人遣来的探子,可就麻烦了。”
        冯虞一想,果然是这个道理。“行,这事你看着办。多弄些人来学着也好。哦,你再拿个章程出来,我这边的工匠,年限越久工钱越高,手艺好的加工钱,徒弟带得好也加工钱。还有,但凡为我做事的,工钱一直领到咽气为止,只升不降。让他们不必担心养老,不必藏私,悉心带徒。眼前么,火铳一月产量需尽早提到五百枝,越多越好。子弹至少也要翻两番。还有一事,自明你也得操心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杨风拜师
        朱潜一听还有事情,脸色有些个发白了。“大人,还有事啊?”
        冯虞想想,似乎方才那两单已经是够棘手了,抱歉一笑:“嘿嘿,能者多劳,能着多劳。说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扩建城西大营,还得再装进去上千号人吧。”
        一听是这事,朱潜长出一口气。“这事却不劳大人吩咐,我已让人着手去做了。还有兵甲粮辎,腊月前一并备齐。只等大人招兵了。”
        冯虞拍了拍朱潜的肩头:“自明兄办事果然是是靠得住。行,这事你斟酌着办,一时半会人还聚不拢,快,也得到年前。稍有个拖宕,便是要年后了。当下还是盯着这边。过些时日,指不定我还会拿图样过来,又得加码。”
        朱潜只觉得耳中“嗡”的一声,冲着冯虞一揖到地,“大人,您老高抬贵手饶了我吧。”众人见状哄笑。冯虞手指朱潜直摇头,说不出话来……
        杨家的动作却比冯虞想的利索许多,五天之后,杨风便领着头一拨三百名应募青壮来到福州府。见面交割之后,杨风没好气地冲冯虞说道:“刚下船屁股还没坐热,便给我爹抓差令人过来,你这是整得哪出?还让不让人活了。”
        冯虞赶忙赔笑答道:“我哪知道岳父大人如此迅疾,还想着怎么也得再过他十天半个月吧。你辛苦,辛苦,来,喝口热茶。”说着捧茶递了过来。杨风也不客气,接了一仰脖,一饮而尽。“哎,还是你这茶好。”
        “好什么,也就解渴罢了。”
        杨风立马瞪大了双眼。“什么什么,‘解渴罢了’?这可是上好的武夷北苑灵芽,天下闻名。外头想弄都未必能弄着,到了你这方就只作解渴牛饮之用,暴殄天物、暴殄天物!罢了,罢了,你还有多少,统统给我吧。5ccc。”
        冯虞淡淡一笑,自己前生上万一斤的铁观音品过,特供红茶金骏眉品过,正品大红袍品过,数百年生的野山茶也品过,这算什么。只说道:“好茶么,你是没机缘品尝了。这些个,都是崇安县令捎来的,在我口中,也就是清冽些。其他茶更不好下咽,便喝它了。你若要,分你一半,也有四五斤了,够你喝的。”
        杨风一听认真了。“还有好茶?哪儿呢,今日也让我长长见识。”
        冯虞这人爱好茶,却也不是那种求茶若渴的。虽说前生自己也动手做过一回岩茶,什么采青、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拣剔、毛茶,铁观音那八步工艺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可真要做出上等好茶来,每道工序都是极讲究的,其中奥妙便远不是冯虞所能领会的了。爱吃鸡蛋,没必要非弄清是哪只鸡生的。再说了,这等传家绝技人家也不会告诉他。来到这个世上,团茶已是罢造多年,市上尽是炒青、烘青绿茶。虽然喝来口味单了点,也还入得了冯虞口,原本还真没动过自行制茶的脑筋,今日给杨风一逼,冯虞还真就来劲了。
        “这好茶,眼下是没有。最好的茶,那得是明前茶精制而成。明年吧,明年清明过后我给你弄些来。不过喝好茶有喝好茶的讲究,如这大壶冲泡是不成的。想喝着正味好茶,你还得跑我这来。”
        “行,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两人伸掌相击,相视一笑。
        一番打岔之后,方引入正题。冯虞看着满院子的青壮,冲杨风问道:“上回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