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33章

大明官商-第33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杨万荣连声应承下来,又转向杨风吩咐道:“方才所言可记牢了?你这便召集管事、执事、船主,晚间议事。还有,澎湖建工坊一事,便由你担了。凡事须听依虞贤侄吩咐,所需银钱不问多少,直往总库提领便是。”
        “是。”
        又是同上回一般,该说的说完之后,杨万荣提前走人,由着几个年轻人自己个儿胡闹去。在月港一带也玩不出何等花样,无非是钓鱼、吸水、吃个海鲜什么的。只是四人凑在一块儿,做什么都热闹。拜计划生育之赐,冯虞前生是个独子,穿越之后依然如此,一直抱憾少个兄弟姐妹,几番与杨家兄妹玩在一道,竟是生出一缕手足亲情。只是若与杨云独处,哪怕只是片刻,却又有些不自在。想看又不敢看,无事偏又想着找些话题胡乱说几句,说什么不打紧,只想说着话便好。
        那杨云又何尝不是如此,四人同在时不时便喜欢作弄下冯虞,私处时却是喃喃不知该说些什么,两眼死死盯着脚尖,手指头别在一块。
        厨子整的吃腻了,这天冯虞弄了块铁板,架在火上烤着,上头刷上菜油,边上备了各式酱料。杨家兄妹在边上看得一楞一楞的,杨云忍不住问道:“依虞哥哥,这是作甚?”
        冯虞取了料理好的鲜鱼,往发烫的铁板上一搁,扭头答道:“烧烤。”
        烤黄鱼、烤鱿鱼、烤海蛎、烤对虾……这等吃法着实新鲜,口味与平日捞、蒸、煎、炒大不相同。杨家兄妹这一回可是大快朵颐。杨风杨雨转眼间满嘴流油,一边吃着一边大声夸赞。杨云却莫名其妙地骄傲得不行,“依虞哥哥就是厉害,要不那大食堂如何开得。”看那架势仿佛两位哥哥夸的是她自己。
        吃得半饱,三人看冯虞做得简单,也都各自捋胳膊挽袖子动手玩上一回,杨风平日里最是稳重,此刻也是放开情怀肆意笑闹。这下子改做三个脑袋扎在炉子前,冯虞一人在边上吃个痛快。
        半个时辰下来,一个个都吃不动了,杨雨更是揉着肚子直哼哼。几人仰在躺椅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冯虞说起这次回去便要在山中盖别院,杨家兄妹一个个都来了精神。
        “依虞哥哥,你这庄院几时能好?我……我们都要去玩的。”
        冯虞想了想,“即便工料齐备,也需一两年光景,这还是省着说的。慢工出细活,这事急不得。嗯,若是完工,定要请你……你们好好过来玩几日。”
        说到工料,杨风一拍大腿,说道:“要盖庄院,定要不少木石料。我家多得是从南洋、天竺等地贩回紫檀、黑檀、酸枝、黄花梨等上好名木。我爹还有个叔伯兄弟,在惠安县有好大石雕场。惠安石雕可是有名的,所谓‘南有惠安,北有曲阳’,论到精雕细琢那是头一等。我那堂叔场子里可有几个老师傅,手艺炉火纯青,什么圆雕、浮雕、影雕、镂空雕,不在话下。兄弟,你那边用得着什么,一封书信,要多少拿多少。”
        冯虞一听大喜。“不想还有这等好事,既是如此,我也不与自家兄弟客气,回头便发信。只是全不收钱,我也过意不去。本钱总是要的,不然,兄弟我可是不敢生受了。”
        杨风一笑。“行,行,便依你。”心里却说,这本钱多少还不是我说了算。
        呆了三天,冯虞想着漳州府城里还得回去查看一番,庄院的新图也该出来了,下午便寻着杨万荣告辞。进门一看,这位爷真是好兴致,拿本书盖在脸上正迷糊呢。冯虞咳嗽一声,说道:“世伯,没扰着您吧?”
        杨万荣慢慢取下书本放在桌面,冯虞偷眼一看,《山海经》。看来上次自己露了一手,着实将这位“万帆杨”镇住,却也勾起这位对地理的兴趣来了,只是这《山海经》过于艰深,又融了不少神话进去,那这个当教材,头不大才怪了。
        却见杨万荣揉揉眼,说道:“贤侄来啦,来来,快坐。此时过来,有何事啊?”
        “省城事务繁忙,不敢耽搁过久了,今日小侄特来向世伯辞行。”
        杨万荣一楞,随即点点头。“嗯,贤侄是做大事的,手头事务想来也不会少。老夫便不强留了。这么着,今晚上我这边设个家宴,简简单单,与孩儿们同为你践行。明日一早再启程吧。”
        晚宴上,杨万荣提起一事:“那日所说工坊之事,我已着人选址选人,先行筹办。回头贤侄给个条目,好照方抓药。只是另有一事,就是日后工坊分成,老夫想来,既然双方合办,各取五五之数,如何?”
        冯虞听了,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条目好办,饭后转眼就得。只是那五五分成于我太高了。我是有手艺不假,可本金、销路都仗着世伯,怎的也是三七开,小侄三、世伯七才是。”两人你推我让,就此争执起来。
        边上杨云听得不耐烦,对冯虞喝道:“五成便五成了,总推个什么劲,男子汉大丈夫爽利些。”
        杨雨也凑进来帮腔:“就是。如今三七开,日后成了妹夫,这两成不是还回去了。”
                  第六十一章 信物
        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满屋人顿时都是一怔。转眼间,杨万荣与杨风父子捧腹大笑,杨风边笑还边打趣:“说得好,这两成便充嫁妆了。”
        杨云此时已是满颊飞红,羞不过,抬腿冲杨雨就是一脚,直将他踹到桌下。冯虞却是一脸尴尬,待要分说,却不知从何说起,半天冒出一句:“可我家中有个养媳,若是……不是……”
        杨万荣这会儿止住笑,认真起来:“贤侄,说笑归说笑,老夫这里却有当真一言。孩子娘去得早,这三个都是我一手拉扯大,什么脾气我明白。这丫头自小任性,却又是个实心眼的孩子。这几个月魂不守舍的,心里装的什么,我这当爹的心里有数。贤侄光明磊落,老夫也不是愚顽之辈。今日有句话不知合适不合适,只是江湖儿女不必惺惺,老夫便直言了。若是落花有情流水无意也就罢了,倘若贤侄不嫌阿云粗鄙,我杨家也不是那种非要争个谁前谁后的小气人家,古有平妻之说,也是一段佳话,今日又有何不可?”
        话说到这个份上,只看冯虞是点头还是摇头了,屋中几人都死盯着冯虞的面庞。只有杨云不敢抬头,两眼直勾勾盯着地面,耳朵却支楞着,生怕漏过些什么。
        好一阵子,满面通红的冯虞伸手在自己身上摸索了一番,从腰上抽出一柄妃竹折扇,捧在手中。“我与阿云萍水相逢,确有情意。只是婚姻大事,终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番回福州,我定向家母陈情,允了此事。这折扇是我随身之物,不值几个钱,只是上头有我得意之笔……”说着转向杨云,递了过去,说道:“见物如见人,我如今有孝在身,妹子能等我两年么?”
        话音未落,杨云一把抓过扇子,扭头奔出屋去。身后杨万荣大呼一声:“拿酒来!”
        次日一早,冯虞留下筹办工坊事宜俱细条目,告辞回返。杨万荣与两个儿子送出门去。只有杨云始终不曾现身,想来是经过昨晚这么一出,羞于见人了。只是冯虞行出老远之后,路边一个丫鬟截住马头。“我家小姐让我送来此物,请公子收好。”
        冯虞接过丫鬟递来的物事一看,原来是个旧香囊。那丫鬟在旁说道:“这是小姐幼年时,夫人亲手为她做的,这些年须臾不曾离身。”
        说罢,丫鬟转身离去,只留冯虞一人楞在当地。过了一阵,冯虞在马上转身回望,远处杨府大门处,隐约有个红色身影伫立不动……
        离开月港,冯虞归心似箭,到漳州府看过分店筹办情形,交待了其中关碍,带了两个旗兵兼程赶路。回到福州府,已是腊月将近。见着母亲与采妍,冯虞一时呆住,不知该如何言说杨府之事。算了,晚上再说吧。
        匠师前两日已将画成的草图送到福州,冯虞拿了来仔细看过,与所想已相差无几,只是此时开工,做不得几日便要过年,开工之时只能留待来年。
        吃过晚饭,冯虞思虑再三,决定先与采妍交待杨云之事。若是采妍点头,母亲那边想来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只是这话怎生说出口?在院里转悠半天,冯虞方才叫过采妍。“依妍,这几日我不在,家里都好么?”
        “好啊,店里家里都好。这些时日,我与忠叔日日在店中看着,家里有依妈照料,都无事的。对了,昨日梁公公派人来寻你,想是有正事吧。”
        “啊?可说过是何事?”
        “不曾说,只嘱咐哥哥你一回家便找他去。”
        “哦,明日再理会。依妍,这两次我去漳州,结实了一个海商。记得过年前几日跟你说过店里干仗那事么?”
        “记得呀。你与三兄妹一起痛打地痞。对了,那家伙现今如何了?”
        采妍又打岔,冯虞哭笑不得,只能耐着性子分说。“那家伙,京师靠山一倒,便放出来了。往日吃他苦处的,日日堵在门口,见了便打。衙门也盯着,逃都无处逃。可见为人凡事不可做绝,鼎沸之时便需想着退身步。”
        “可不是么。依虞哥哥,在寿山那边买地起屋,可是为了退身之用,远避众人耳目。”
        “呃,”冯虞一愣,这丫头倒是能想,不过也还说得过去。“也是这么说吧。北边有句俗话,莫将鸡蛋搁在一个篮里,也是此理。对了,方才说那三兄妹,便是那海商儿女。这位在海外做得好大生意,还想着在外岛与我合股再设个工坊,出产专供外番,获利必定丰厚。”
        采妍一下笑了。“依虞哥哥,这又是一个鸡蛋了。”
        “正是。依妍好聪明。不过,那海商有个条件。”
        “啊,什么条件?”采妍嘴角一动,心里没来由的便是一紧。
        “要我娶他女儿,日后与你做平妻。说这唤作联姻,生意方才做得长远。”说这话,冯虞语气虚了许多,两眼不住偷瞧依妍。只见这丫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半晌嗫嚅了一句:“什么叫平妻?”
        “就是两个都是正妻,没有大小妻妾之别,只以年岁大小论姐妹。”
        “什么叫联姻?”
        “知道昭君出塞么?”
        “嗯。”
        “这便叫联姻,两家结了亲家,便不易生分、纠纷了。”
        “依虞哥哥应下了?”
        “没呢。可也没推,想听听你与依妈的意思。”
        “那白日里怎的不曾说与依妈?”
        “这事若说吃亏,只依妍你一个,自然需先问你。你若不愿,也不需问依妈了。我直回了此事便了。”
        听冯虞这等话,采妍脸色方好些,依虞哥哥心里头还是她最大。只是想了又想,采妍着实不知该说是还是不。
        在采妍眼中,冯虞是个有能耐更有定见的大丈夫。那海商女子在冯虞心中只怕也有些地位,否则按他的脾性,早一口回了。不过自己份量更重,毕竟是相扶持共患难,一路走来的。若是今日一个“不”字出口,想来依虞哥哥回头便会推却此事。按着本心,采妍自然是想着一气说上十个“不”字。哪个女子愿与他人分享丈夫?只是“不”字好说,其中厉害却不能不掂量几分。
                  第六十二章 亏欠
        虽说平日里采妍有些个没心没肺,那只是冯虞撑起家业后无忧无虑,自然是没了压抑牵绊,只余赤子之心少女情怀。可采妍自小也是吃过苦受过罪的,在冯家这商贾人家这么多年,世情风浪见过不少,也学着有些计较。别个还好,真犯难的便是两条。
        一个,如今殷实人家哪个不是三妻四妾,想家日后也必是如此。也有一两家从一而终的,可是世间风评,皆赞丈夫专情,可是对妻子却是另一个说法,便是“善妒”。采妍好歹识得几个字,也念过《女经》,“三从四德”便如天条一般,“妒妇”两字沉得背不动。
        再有,这毕竟不是一桩单纯婚事,事关两家一笔大生意,此事若由自己一语搅黄,日后一旦家中再有什么变故,少了这个篮子无处腾挪,难保依虞哥哥不会回头暗生埋怨。
        只是就这么点头应承下来,采妍实是心有不甘。“依虞哥哥,那杨家女儿是个什么脾性?”
        “那女子名唤杨云,比你略小几月。为人倒是直心肠没心机的,心底什么事脸上皆是一望可知,是个好相处的。”
        采妍听了这话,点了点头,又呆立着不再言语。冯虞知道她心中挣扎,此时不知该说什么来安慰,想了想,回屋取了件袍子,给采妍披上。“夜了,场院里凉,先回屋吧。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