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1章

大明官商-第11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怕家人担心。
        听说要与梁公公、叶知府做大买卖,阖家上下自然欢喜。只是冯母也算知晓事理的,欢喜之余却也有些担心。“依虞,生意做大好是好,只是这些为官做宰的,说话有没有个谱啊,别日后生意好了,将咱家一脚蹬开。或是他们官场上起个什么纷争,牵连到我们头上。”
        “依妈顾虑的是。不过我也有所准备,第一等的货色我自己来操刀,不教人学了去,这买卖便总有我的一份。另外呢,我们已经议定,三人合股之事、股份多少,不留文书字据。一旦生变,顶多这工坊咱们不要了。有了余钱,咱们悄悄的到外地置办些地产,一旦有什么麻烦,还有个退身步不是。”
        “这样便好,不过,依虞啊,今后做事还是要小心加小心。管家的钱不是好赚的。”
        “依虞明白。”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冯虞便挎上包袱“嘿咻嘿咻”奔锦衣卫千户所去了。见着杨千户,冯虞先道歉:“昨日原本看过梁公公便要来拜大人,不想在那方又遇着叶府台,商议着开个漆画工坊,拖了许久,直到晚间,怕扰了大人休息,只好今日过来拜年。”
        一听梁公公要办工坊,杨雄一下来了兴趣:“什么漆画工坊?”
        冯虞便将昨日所议之事又说了一回,自己这上司能耐有多大冯虞倒是算得明白,与其之后给查个分明,不如这会儿和盘托出。
        说完这个,看杨雄若有所思,冯虞又解下包袱,取了个锦盒递了上去。原本有个木匣的,昨晚上摔坏了。“小小年礼一份,聊表寸心,恭祝大人新年里万事如意,请笑纳。”
        杨雄一脸的好奇,接过锦盒打开来,里头却是一卷画轴。展开一看,上头画了一柄奇形怪状的匕首,三角形的刀刃,三面不开刃却带着深深的血槽,只有头部相当尖锐。这图画得很是逼真,边上还标着各部分的尺码。“这是何物?”
        “这个名唤‘刺刀’,虽然不能劈砍,击刺确是威力惊人。”
        冯虞指着这幅图细细道来:“您看,这形制不易弯不易折,易刺易拔,捅出的伤口也是三角的,不易包扎愈合。这刀细而无刃方便暗携,检校弟兄们最是合用。慎重起见,小的不敢到外头随意找铁匠打造样本。”
        杨雄本是武官世家,对兵器还是懂行的,听过冯虞的介绍,面色渐渐凝重起来。“按你所说,这刺刀威力甚大,断不能轻易流入民间。你的处置很是妥当。不过,这刺刀威力虽大,却是能刺不能割,缉事检校以往所习短兵之术无有适用的,还需专拟一术相配。此外,这刺刀不单可用于短兵,长矛的矛头若是改成这等形制,只怕也是威力倍增。”
        “大人一言中的,见识却又高了一层。”这话可不是拍马屁,杨雄举一反三的眼光确实让冯虞佩服,毕竟人家是专吃这碗饭的。
        “回头我便让营匠试制,若是合用,算你立一大功。”
        “多谢大人提举。”
TXT小说下载网…… 。sinatxt。
        杨雄点了点头,话锋一转。“还有个事。你开这大食堂之后,拍过去的探子这些日子报回的地方吏员的消息竟比以往多了十数倍不止。某家有个主意,你这大食堂,不妨在兴化、建宁、邵武、延平、汀州、泉州、漳州、福宁八府州官衙集聚之处各开一家分店。本钱不够,锦衣卫出,你只需日常料理,带好厨子,股份可占四成。跑堂、站柜、管账的,都由我这儿派,如何?”
        要搁在前两日,冯虞一听杨雄这个可称雄伟的商业计划,必定是热血***,满口应承。如今,他却是面色如常,脑海中电光火石间已是转了好几个圈。一来,昨日与梁裕议定的工坊可以想见是暴利行业,就算是大食堂分店开满八闽,获利也未必就能高过那磨漆画;其次,如今梁裕已是将自己视为体己人,若是又与杨雄走得太近,只怕是要犯忌讳,到时候若是里外不是人,那不亏大发了。
        可冯虞转念一想,再怎么说,杨雄也是顶头上司,轻易不能得罪。若是就此驳了面子,只怕今后穿小鞋的机会多了去了。一时之间,得失计议委实难决。
        杨雄见冯虞没吱声,眉头一皱,问道:“怎么?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见杨雄面色不对,冯虞赶忙解释:“大人的计议,实在是大大提携小人一把,本来万无不应之理。只是,各地有各地的饮食口味、习惯。福州府小人生于斯长于斯,可谓知根知底。那八个府州,小人去都没去过,实在是心中没数啊。若是轻易答应下来,到时蚀了本,或是压根无人光顾,那可如何是好,岂不是误了大人的事?”
        “原来如此。”听了冯虞这番话,杨雄的面色缓了下来。“这一节倒是我没虑到的。果然是术业有专攻。那依你看,这谋划一时半会儿是行不得了?”
        “却也不是这么说。大人的筹谋还是好的,只是要步步为营,或许行得稳妥些。过些时日,待梁公公那边工坊办起来,小人抽个空到各地走走,看看如何行事。再有,在其他地方设桩脚,未必便非要吃食店不可,若是其他如梁公公那般有利可图的行当,也未尝不可。”
        说到这儿,冯虞抬眼看了看双眼微闭的杨雄,虽说没有明着表态,却是微微点头,显然是听进去了。
        过了一阵子,杨雄睁开眼睛,说道:“好,就这么着。下去后你多留心,若有可做的只管大胆做起来。名号么,便叫用‘冯锦记’吧。”
        杨雄这番反应早在冯虞预料之内,能来钱,除了极少的廉吏,哪个不动心?话到这个份上就差不多了,宾主再寒暄几句,冯虞施礼告辞。
        出了千户所,冯虞长出了一口气,娘的,跟这些当官儿的打交道就一个字:“累”!凡事都得顺着来,说什么都得字斟句酌,还得时时揣摩心思。更重要的是甭管干什么,总觉着束手束脚。当初选择官商这条路,固然是神速发家,可若是将眼光放长远,到底得失几何呢?
                  第二十章 天上掉下个钱掌柜
        正月初五一早,冯虞和忠叔来到店里,店伙们都已到齐了。祭过财神,大家一齐动手,将店中污秽装入纸袋中送到门外用爆竹炸了,这叫“送穷土”。“送穷”之后,大家饱餐一顿早饭,这也有个说道,叫“填穷坑”。
        这一套规矩完成之后,店门大开,这就算开市了。据说这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城中大小店铺转眼工夫先后开门营业,沉寂了几天的府城闹市区重又是一派人间烟火。
        冯虞店里刚卸下门板,就有一人笑嘻嘻迈过门槛走了进来,操着江西口音张口便问:“冯掌柜何在呀?”
        这么快来生意了?厨房里啥都还没下锅呢,这时辰也不对啊。冯虞莫名其妙,应了一声迎上前去。
        只见那人头戴富贵巾,一身烟色锦袍,约摸四十来岁年纪,肉呼呼的大脸上笑容可掬。“呵呵,打搅高邻了。在下钱万才,在这条街西头新开了家古玩店,这不,想请冯掌柜给题个匾,冒昧上门,还请您千万成全。”
        冯虞听了这话吓了一大跳。“哈,我?题字?我说钱老板,你莫不是寻错人了?”
        “不会不会,冯掌柜莫要再谦虚了。开元寺铁佛殿那对子可是您的手书?”
        “是啊。您由哪儿打听来的?”
        “这还用打听吗?这些日子府城里头但凡识文断字的知道这事儿了,还有您自家店里那匾额,还有店里这些字,啧啧,哪个不是挑大拇指夸您一笔好字?您可别推辞,润笔都给您带来了。”说着,钱万才将个包袱往柜面上一搁,“哗啦”一声,听动静里头东西还不少。
        冯虞嘴一咧,自己什么时候成名人?看这位如此诚意,不好再推脱了。于是他嘱咐忠叔照看店面,自个儿便跟那钱万才去了。
        要说钱万才这店还是蛮有味道的,门脸高峨,店面宽敞,陈设考究,周遭博古架上满是历代文物,也不知都打哪儿搜罗来的。这会儿店里一堆伙计杂役正忙里忙外收拾布置准备开门。厅堂正中条桌上摆了一副丈二长镶金边蓝地横匾,边上是文房四宝和一海碗金漆。
        两人来到条桌前,冯虞问那钱万才:“钱老板,不知贵店宝号是……”
        “呵呵,我请人拟了个名字,叫‘恒善堂’。”
        “恒久积善,唔,好名字。那便是题这三字了?”
        那钱万才一琢磨,笑嘻嘻说到:“边上落款题上您那‘知行客’,好不?”
        冯虞干笑一声,点头应允。看他开始挽起袖子准备动笔,钱万才一使眼色,边上早有小厮捧来一柄白玉管紫檀木斗羊毫提笔。提笔是书写匾额大字的专用笔,看来这钱万才还真是懂得些书法门道。
        冯虞提笔在手,瞅着那匾额心中暗自规划间架笔势,边上众人愣愣地看着,都不敢吱声,屋中静得掉根针立马便能寻着。一会儿工夫,冯虞饱蘸了金漆,深吸一口气,纵意挥毫,三个毛体大字“恒善堂”片刻书就。他随即又接过小厮递来的紫檀木描金管湖州“七紫三羊毫”,刷刷点点,落款一挥而就。
        看冯虞搁下笔退到一旁,众人立刻围拢过来看个仔细。看钱万才面露喜色,边上店伙不管到底认字不认字的,顿时齐声爆出一声“好”来,倒把边上冯虞吓了一跳。
        转回头,钱万才握住冯虞的手就不松开了。“冯掌柜,冯老板,好字啊好字。意境辽远,笔力雄浑,眼见得为鄙号增色许多啊!知道您今日开门诸事繁忙,本不好再打搅。不过鄙号待会儿巳时三刻开张,您可一定得拨冗赏光,反正就隔了半条街不是。”
        反正字也写了,送佛送到西,冯虞自然没有不允的道理。钱万才大喜,将冯虞送出门外,两人含笑别过。
        待冯虞走远,钱万才店中账房凑上前来,低声问道:“老爷,这冯虞不过小小年纪,写得好字的多了去了,老爷为何如此青睐,着意笼络?”
        那钱万才依旧是目视冯虞离去的背影,嘴上低声应道:“莫小看此人,年前我已探听分明,他与福建镇守太监梁裕、福州知府叶如荫、锦衣千户杨雄皆有私交,能耐着实不小。咱们初来福州,人生地不熟,今后着落他身上的事情可少不了。”
        冯虞回到店中,只见忠叔急急忙忙迎上来,将他拉到后院房中,低声说道:“少爷,方才我将那钱老板搁下的包袱拿进来,打开看了下,你猜里头是什么?”
        “什么?”看忠叔如此谨慎,冯虞也来了兴致。
        “纹银百两,另有一幅卷轴,象是颇有些年头了,不敢私下打开,只等少爷来看。喏,就在桌上。”
        一听润笔居然高达百两,这实在是超出寻常的大手笔了。冯虞好生奇怪,自己莫非是与财神爷攀上什么关系了?要不怎么隔三岔五就有掉馅饼的美事。听说还有个卷轴,冯虞越发好奇,上前一看,那发黄的笺纸,斑驳的轴杆,果然有年头了。展开一看,竟是北宋名画家郭熙的一幅《窠石平远图》!
        冯虞心想,钱万才不愧是古董贩子,出手就是古物。看那用笔、章法、题名、印鉴,应当不是伪作。不过,有句话叫“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自己那几个字价值几何心中还没数吗,钱万才下的本钱未免太过了些。这不行,还真得去问问了。
        待得巳时三刻将近,冯虞关照好店里一切,便向恒善堂方向去了。老远的,冯虞便看见恒善堂门外头已经站了不少人,看着都象是来捧场的。还有个胖乎乎的东走西窜,不停地跟人打着招呼,分明就是钱万才。冯虞上前咳嗽一声,说道:“钱老板,冯虞如约而来。”
                  第二十一章 文人的世界好无奈
        钱万才听到咳嗽声,一回头,发现是冯虞,原本一脸职业性的微笑顿时又灿烂了几分。“哎呀,冯掌柜肯赏脸,太好了,太好了。”
        说着,他与边上那位又客套了两句,转身拉着冯虞的手登上两级台阶,转过身冲着众人。“今日鄙号开张,感谢众位贤达前来捧场,尤其是我身边这位,新近在福州府城名声显赫的大食堂掌柜冯虞。想必大家也知道,冯掌柜小小年纪就做下好大一番事业。更难得的是,开元寺铁佛殿前楹联,就是冯兄弟的手笔。八闽第一文士、南京吏部尚书林瀚林大人前些日子回乡祭祖,也曾大为夸奖过的……”
        这钱万才突然来这么一手,倒是把冯虞闹个大红脸,尤其是后头说的那些桥段,冯虞自个儿都不曾听过。说来也难怪,他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